Connect with us

天下事 看世情

1 澳洲看世情

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價值觀

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價值觀

去年我以香港發生的事, 連結澳洲面對類似問題的不同處理作為專欄重心, 與讀者交流在不同環境下, 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回應方式。今年我嘗試用另一角度, 把世界發生的事, 以移民澳洲後經歷到的多元文化視野, 來與讀者一起看這些事。

《禮記大學篇》有言,人的成長, 由「修身」開始進而「齊家」,是每一個人都可有的自我提升。能力更高者要努力「治國」,意思是指盡力服務社會, 在社群中成為領袖。而更有學問修養的人, 應以能「平天下」者, 即是要把自己的修養, 價值觀能服務及影響世界。不過, 絕大部份的人都不會是領袖, 他們的成長階段, 會停留在修身與齊家之中。傳統中國的「國」與「天下」,是貴族與皇帝的私產, 他們會選擇個別出色的人, 成為管治社會的官員去管理,因此學習而有成就的人, 會被選作治國與平天下的官員, 慢慢地這也成為中國二千多年來的社會價值觀。

不過, 今天的社會, 與中華傳統社會大大不同。在中國,共產黨管理了小孩子們從小開始的教育, 愛黨及對黨的絕對服從, 成為了年青一代的價值觀, 個人的修身不再是人生發展的開端。在澳洲,與很多西方國家相似,個人主義影響著每一個人, 因此社會的共識是每一個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法規成為了規範個人在社群中的行為標準。在家庭,大家也強調平等, 父母並不像華人父母,要建立絕對的權威。不少這裏長大的年輕人, 當有了工作能力時, 都會搬離父母家, 與朋友一起生活,社會也認同, 給與年青人生活幫助, 讓他們離開父母居住。

人人都有權議政參政

澳洲人強調個人平等及權利, 更重視個人對社區及社會的參與。經歷到各級政府每隔數年一次的民主選舉, 讓澳洲人自小就相信人人對社會事務都可以有發言權。而且,從政者是人民代表, 有責任向選民交代,可以說不少澳洲人相信, 「治國」是個人的權利, 同時也是責任。因此, 不管這個人受了多少教育, 或是富貴或是貧窮, 澳洲人覺得議政、參政是人人都可以作的事。不少澳洲議員, 都是工人出身, 並不一定是學富五車或是專業人士。

因為有選舉制度, 澳洲人普遍相信, 只要得到選民的支持, 對社會國家事務, 就有權推行自己的信念。執政及施政的權力來自選民手中的選票。

這和中國要從黨內被選拔, 層層晋升, 按部就班, 作出成績, 才能爬上權力階梯, 或是憑藉財富,結交權貴而獲取權力, 大不相同。

不同意見受到尊重

三十多年前, 開小店的韓森(Pauline Hanson), 15歲就輟學結婚, 40歲後開始從政, 1994年當選地區政府巿議員, 1996年以自由黨黨員身份參選聯邦選舉, 後來因為極端言論,被自由黨取消黨員資格,但卻在選舉中當選。1997她組成一直受爭議, 不為主流政黨接受認可的一國黨。但由於一直有一些選民的支持, 因此至今仍在澳洲政壇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韓森的政見可以說是相當極端, 並不為大多澳洲人及政黨所認同, 不過在澳洲社會也會被接受為代表一定人的政治立場, 得到考慮。

沒有很多人會相信韓珍的觀點,會得到大部份澳洲人的認同和支持, 而且兩大政黨對韓珍所代表的一群反對少數族裔移民受到平等待遇的看法, 表示反對, 認為是違反澳洲社會的價值觀。

並不只是英國人的觀點

我認為在澳洲看世情, 不應該是用傳統英國殖民時代澳洲人的觀點看世界。是的, 澳洲學生在學校讀上澳洲歷史時, 都離不開庫克船長登陸澳洲及大批英國囚犯被遣到澳洲殖民, 很少提及少數族裔的貢獻, 因此華人建設澳洲的歷史, 並不存在於學校的教科書之內。今天在澳洲生活上數代的澳洲人, 大都可以追溯到這一種文化傳統。不過自二次大戰後, 歐洲各地移民湧入澳洲,八十年代後亞洲移民建構了今天的多元文化社會。雖然澳洲的社會制度仍然與英國接近, 不過現時在澳洲生活的人,文化及價值觀是多元及豐富的。而且, 由於移民來自四方八面, 因此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接納, 造就了今天澳洲獨特,以尊重原住民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導向社會。由於英國殖民時代建立了重視民主、人權、平等及法治的社會制度, 因此今天澳洲人的核心價值, 明顯不是固守英式傳統, 而是維護普世價值並同時尊重不同文化。

不少新來到澳洲的華人, 不管是來自中國或是香港這些單一文化社會, 盡管可能有國際視野, 都不容易理解甚麼是多元文化價值觀。我因為從事多元文化媒體工作, 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媒體工作者接觸, 並且一起向主流社會爭取資源和機會, 深深體會到建立多元文化視野, 是移民的唯一出路。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移民前的經驗和網絡,在澳洲社會都要調整結合後才能有用。只有在澳洲重視不同民族的貢獻及與世界各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時, 我們過去的經驗才有最大的發揮空間。我們下一代的優勢, 也來自我們的多元文化背景。因此作為移民, 支持及推動多元文化價值觀, 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把我們文化與整個澳洲分享

這一個專欄, 談的是每天不斷發生的世界大事, 特別我們會討論華裔移民更感關注的話題。當然我們會談到中國、香港及台灣, 這是很自然的事。移民澳洲並不代表我們不再關心香港、中國或台灣,反而因為人不在這些地方生活, 不用懼怕在這些地方受到打壓或是影響自己的工作、人際關係或安全, 因此可以 更公開及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我們也明白到這些地方與澳洲的政治、社會環境並不相同, 加上我們從移民那一刻, 已開始把這地方看為自己永久的家,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或是不適宜去干預這些地方的人, 如何管理這些地方。隨著移民時間愈長, 大家都會發現, 要持續維持關注這些地方的政治及社會, 根本不容易。我盼望作為一個老移民, 我可以藉著這專欄與新移民交流, 也歡迎大家就專欄內容, 給我回饋,令我也有成長。

一年開始, 農曆新年很快就來到。在香港時, 我以農曆新年為中國人過年, 比新曆新年來是更加重視。 親友間互相拜年自是少不了,但參與社區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卻是不多。來到澳洲之後, 發現亞洲各國不少都有慶祝農曆新年的習慣, 因此我也不再把它看成為只是中國人或華人的新年。在澳洲各華人聚居的社區都有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在墨爾本史賓威的農曆新年年巿活動, 今年在本周末1月15日舉行。史賓威的農曆新年慶祝是墨爾本內最具多元文化背景的一個活動, 因為全場以廣東話、普通話、英語、金邊語及越南語進行。參加的社團也多自不同民族背景, 令我大開眼界。相比一些只強調與華人慶祝新年, 或是以聚合香港人一起的活動, 我覺得更有意思。只有仍當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人的新移民,才會感興趣關起門來自己慶祝這節日。要投入澳洲生活, 倒不如把中國特色或香港特色的新年, 與澳洲的整個社會分享, 才是推動及保留自己原居地文化的最好方法。

成語有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與其他民族分享我們有的, 才是保留我們過去最好的策略。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