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天下事 看世情

13 西方社會的優勢

這兩週的泰坦號災難及俄羅斯的「兵諫」, 都令我想到西方文化的一些優勢。

近代西方社會的發展, 始於文藝復興, 恢復了人對追求知識、文化及藝術的熱心, 大航海時代(Age of Discovery)更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版圖。一路發展下來, 到了法國大革命, 脫離了王權管治, 建立了政府向人民負責的觀念, 令到西方社會發展超越中國。泰坦號和兵諫時件, 都令我有極有的深思。

探險者的不幸

泰坦號潛水器的不幸, 引發起一些人討論, 到底社會是否應該容許這些富有旅行者, 漠視安全規則, 去進行自己喜歡的高危活動, 這樣的說法, 並不正確。不錯, Oceangate是提供昂貴的潛水旅遊服務, 不過這些絕不是豪華旅行團, 而是有極高風險的探險歷奇, 參加者是絕對清楚活動的危險性及明白其中的樂趣。我相信這種樂趣絕對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和「享受」的。

人類歷史中, 不乏這些探險者, 他們大多遵守當時社會所接受的安全規則, 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重視安全。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堅信可以從西出發, 到達印度, 他並不是盲目地相信。他和當代受過教育的人一樣, 從古希臘數學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測量日光的傾斜角, 計算出大地不是平面, 而是一個巨大的球面。這些數學計算被視為不切實際的理論, 普通人只相信直覺, 就是大地是平的, 人走到盡頭, 就會跌到深淵去。哥倫布的信念, 令他尋求西班牙國王及皇后的支持, 組成船隊, 向西出發, 要渡過大西洋到達印度。結果是他沒有抵達印度,卻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人類歷史因此而改寫。

按當時人的說法, 哥倫布的船隊並不合乎安全標準, 在西方大海的盡頭是甚麼無人可知, 也沒有人從那裡來過, 可以說是高度危險。不過, 西班牙國王支持他, 令哥倫布可以先後4次探險, 更鼓勵更多人從不同方向去探索地球的航程。探險者的回報, 就是開啟人類知識的門, 讓人不斷重新檢視已有知識的真確性。沒有人在哥倫布那時認為他是一名遊客, 更沒有多少人想過要做這種旅客。

全球注視泰坦號

泰坦號的5名乘客, 除了最年輕參加者是與父親同行外, 從他們的經驗和背景, 都稱得是經驗老到, 充份明白旅途中的各種危險, 我相信他們必定不會對自己行程的安全作出任何妥協。這當然不代表他們不會犯錯, 但把意外看成為公司為著利潤而犧牲旅客利益, 相信並不是事實。

泰坦(Titan)是希臘神話中, 天神 Uranus與地神Gaia 所生的6男6女, 泰坦們生下了希臘神話中的各神明, 建構了古希臘黃金時期的歷史。泰坦是巨人族, 被視為了不起, 不過希臘諸神後來打敗了泰坦, 把他們關起來, 表現出人類的優秀。

當上周傳出泰坦號失聯, 各國都派出搜索支援, 大家都知道失聯的泰坦號只能提供乘客96小時的氧氣, 因此全世界都在與時間賽跑, 希望在氧氣耗盡前找到這一潛水艙。到最後一刻,無人潛水器在水底找到泰坦號的殘骸, 令全世界的人都要面對現實, 全球關切者情緒由緊張轉為悲痛惋惜。

大家都知到泰坦號不會是人類最後一次的探險, 因為為認識不可知而冒險, 是深藏在人心底的基因, 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消失。不過, 我深信探險者會從這一次的不幸中, 找出原因, 在其中學集, 令到下一次的探險, 能有更好的準備。這亦是不少探險者的信念, 就是「成功不一定在於我, 但我可以為別人的成功而出一分力」。

俄烏戰爭一天轉向

俄烏戰爭已經超過16個月, 全球當定睛在烏克蘭如何展開反攻, 及這場戰爭會如何終場, 不過一天之間, 由華格納集團領導者普里戈津的兵諫, 在一天之內進佔離莫斯科不到200公里, 卻又在調解下撤離至白俄羅斯, 令人同樣也感到世事的不可預測。

不少人原想俄烏戰爭會成為持久戰, 通過延長戰爭至明年, 才能決定到底是俄羅斯由攻轉守, 耗盡歐美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援, 還是俄羅斯兵敗如山倒而偃旗息鼓, 世界重新建立新秩序。不過一下子, 就像國王的新衣中的小孩純真的一叫, 大家突然發現俄羅斯的總統普京, 並不是如大家想像一般, 完全掌控俄羅斯的軍隊和人民。華格納軍人輕易而快速的進兵, 顯示俄羅斯的士兵並沒有進行積極抵抗, 而人民對這些進行「兵諫」的叛軍表示歡迎, 更令人相信俄羅斯人民, 大多不認同俄烏戰爭繼續打下去。華格納兵團離去, 轉到白俄羅斯, 將大大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力量, 再加上原國防部長是否仍得到其他軍人的支持, 現時也未可知。

種種情況, 都表示俄烏戰爭的走向, 將和上周日之前大大不同, 各國情報機關都在重新評估。中國及支持俄羅斯的國家都表示叛變是俄羅斯的內政, 現時已經解決, 沒有說出來的話是, 他們也在重新考量對俄羅斯的支持程度, 相信在未來一、兩週, 將見端倪。烏克蘭也會重新訂定反攻的策略, 不過以過去澤連斯基對反攻的審慎能態度, 相信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大規模行動。

但在這一次兵諫之後, 大部份分析家相信俄烏戰爭不會發展成為持久戰, 因為普京已失去獨裁者完全掌控俄羅斯的能力。一名獨裁者的威權管治, 建基於人民對權力的懼怕及對管治者威信的崇拜, 在這一次的兵諫中, 普京已完全失去了威權管治的基礎。

民主與威權管治

不少來自中國的朋友, 對實施威權管治的中國, 在辦事效率及速度, 一直都很欣賞, 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超越西方國家的原因, 我並不否定這觀點。澳洲的民主社會, 給人的感覺就是慢、慢、慢, 政策有時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甚至有時行而反悔開倒車。不過, 民主社會的可貴之處, 就是政府做了錯誤政策時, 可以在下一次選舉中, 用人民手上的選票把他們和平地請走, 由反對者接手。

在威權社會就不一樣。管治者在施政不得民心時, 只能通過暴力革命或軍事力量來改變管治者, 從而走出錯誤, 對國家來說就是一種消耗。今天的俄羅斯, 相信正朝這方向走。熟讀中國三千年歷史的, 都會見到, 在長期的戰爭下, 不管是勝是敗, 對中國人來說, 都會產生厭戰之心, 君王能止息戰爭, 就能給人民休養生息的機會, 社會就可發展, 不然國家只會陷在無法管治的混亂之中。

楚漢爭霸推翻暴秦之後, 漢初為人歌頌的文景之治, 就是與民休息的數十年。漢武帝征西域, 把國庫耗盡, 雖然國土大增, 卻也令到國家陷在貧乏及混亂之中。類似情況, 也出現在唐朝征服中亞, 導致節度使安祿山叛變,令其後中國陷在混亂內戰之中數百年。

在一個民主國家之中, 領袖並不是有無上權力, 而是必需要向人民負責, 中國歷史中的「治亂興衰」現象, 不需要通過戰爭或叛亂來完成替換管治者, 相信這是民主政體最大的優點。移民來到澳洲, 我相信我們最大的學習, 就是相信政府是由人民授權才能進行管治, 而政府不一定要討好人民, 但卻一定要是向人民交代及負責任, 才能繼續管治下去。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