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天下事 看世情

12 在社會中傳播訊息

上週, 香港律政司長向法庭申請禁止傳播《願榮光歸香港》歌曲。

禁止批評是中國極權文化

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焚書坑儒就開始了一個傳統, 一直傳留到今天,就是統治者會把一切他不喜歡的事物,或是認為是對他的管治、權威、地位有威脅的, 都禁止不能傳開。這是根源自這些統治者認為他自己就是聖人, 是天道的代表, 是不可能有錯的。因此他有權代表其他人決定對錯, 甚至把自己認為對的事, 加在所有人身上, 不能接受的人, 就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

人民相信, 皇帝要是作錯了, 而且是大錯的話, 上天會藉著天災人禍或現出其它徵兆, 來向皇帝說話。有德行的賢良君主, 會聽諫官、賢臣的意見, 下詔罪己, 向天認錯, 並且改弦易轍, 國家就回到正軌。不賢的君主, 不知悔改, 就會天怒人怨, 最後失去天命, 而讓其他有德行之人, 開啟新的朝代。

雖然今天全世界都不再有皇帝了, 中國也沒有皇帝, 只有少數極權國家會把管治者看成為終身領袖。不過不少管治者 (就算是民主選舉出來的政治領袖), 仍然有著同樣的想法, 就是要禁止一切對自己管治不利的事物及言論, 令到自己能持續執政。不過把批評的聲音壓下去, 就當作沒有批評, 就如掩耳盜鈴一樣, 並沒有解決問題。

控制人的思想

上週, 香港律政司長向法庭申請禁止傳播《願榮光歸香港》歌曲。要是成功的話, 不單開啟了香港禁歌文化, 也同時顯示香港人能接收到的資訊將會受到限制, 因為政府可以決定甚麼訊息可以在互聯網傳播。不能接受的互聯網平台, 只能離開香港。這亦表示一道無形的防火牆將被設訂,所有人從互聯網獲取的資訊都變成先得到政府認可, 這必然會影響著香港人對世界事物的認知。而這一切, 都是由法律所規管, 也即是說, 香港人對這一個世界的認識, 會變成受到政府所操控。

這一情況在華人社會中, 並不是今天才出現。一首著名歌曲《何日君再來》, 是1937年的電影插曲, 由著名歌星周璇所唱, 歌曲作者是劉雪庵教授。劉雪庵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我們小學時唱的《踏雪尋梅》、《紅豆詞》、《採蓮謠》、《長城謠》、《楓橋夜泊》都是他的作品。不過他寫的《何日君再來》雖然在中國、日本、及台灣都很受歡迎, 但這首歌卻都曾被中華民國、日本、及中國所禁止播放。在1957年劉雪庵更因為這首歌被打成右派, 一生受盡折磨。在中國, 它被視為「不正確的歌曲,帶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東西」、「黃色歌曲」,同時亦以防止對民眾造成精神污染為由禁止播放。當權者可以按自己所想, 決定哪些內容人民該接受, 是這位音樂家所面對的無奈和悲哀。

連中共解放軍在1986年創作歌頌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死去的戰士的愛國歌曲《血染的風采》, 本來極之流行, 但因為在89年六四期間, 在香港成為支持民運活動中的流行歌曲, 也一度在中國被禁止播放。還好的是這首歌也為彭麗媛所翻唱, 因此現時在中國也相當流行。

重視個人分享思想的社會

移民澳洲最大的發現, 是這個社會極之重視並尊重個人自由。只要你的想法不傷害別人, 你就有權去堅持自己的信念, 有權與人分享, 不管你的想法是否與執政者相同, 沒有人可以奪去你提倡你想法的權利。

例如受華人厭惡的政客韓珍, 我不同意她的一國黨對少數族裔的歧視言論, 也不支持她的政策, 我可以批評但卻不能在法律容許下, 不讓她行使散播自己見解的權利。若她有歧視少數族裔的反社會行為, 我們更可以要求她向社會交待並且改變。不過, 她的想法, 若不變成歧視行為, 沒有人可以禁止。

澳洲社區電台扮演重要角色

也因如此, 我們見到澳洲有極高的言論自由, 而且政府也鼓勵社區設置社區廣播, 來與社區對話分享自己的看法。2010年開始, 歡欣機構在3WBC電台中開設中文廣播節目《同聲同路人》, 到現今歡欣機構在墨爾本兩個電台(3WBC FM94.1及3SER FM97.7) 每周共有7小時廣播。其中3小時為廣東話廣播, 有3小時普通話廣播, 1小時英語廣播, 向社區內不同群體發放協助移民融入社區的容, 或是讓主流社會認識華人文化。

電台廣播使用簡單技術, 通過大氣電波發放, 很受人歡迎。在互聯網社會中, 它可能是較為慢而且沒有畫面和文字, 因此現時並不多用來作為快速傳遞信息的平台。不過, 它卻可以被利用為向不同社群發放訊息。在中國, 任何媒體都成為國家工具, 服務國家。在香港, 大氣電波是屬於社會公器, 政府的立場是管理限制, 不容許隨便使用。在澳洲,政府的政策是讓不同的社群都可以有自己的發言空間, 因此讓不同群體都可以有參與社區電台廣播。

政府對社區電台廣播, 設置了管理守則, 例如電台廣播要尊重別人, 不能變成謾罵別人的工具, 也不可以作為商業或政治宣傳, 並且廣播內容, 要有管理符合社會總體利益, 不能妨礙別人。對於不說英語的移民群體,  社區電台提供了以它們自己母語來聯繫少數族裔社群的平台, 更是政府向他們發放訊息的渠道。

多元文化廣播在移民群體日益重要

每一個大城巿都有一個多元文化電台, 在墨爾本的3ZZZ電台, 每周有接近70種語言的廣播, 全由義工擔任廣播員, 向自己的社區進行廣播。我的好朋友Simon (黃師傅)二十多年前就擔任「心靈麵包店」廣東話節目主播, 現時在3WBC每月第一周三晚上十時, 他仍然繼續擔任主播, Simon就是積極參與社區廣播的好例子。在全澳洲, 每周共有接近300個非英語的多元文化節目, 在不同電台廣播, 連繫居住在不同城巿的非英語移民。

不要少看這些非英語節目, 在維州, Shepparton有接近10 個非英語節目, 在Gippsland, Bendigo, Ballarat都有中文廣播節目。在新冠疫情期間, 維州政府提供資源, 以10多種語言, 每日在這些多元文化廣播節目中, 向少數族裔提供最新疫情新聞訊息。這一個多元文化疫情新聞節目, 早前獲取了澳洲Walkley廣播大獎。這一個多元文化社區新聞節目, 現時也得到新州政府財政支持。Google 更提供資源, 設置多元文化新聞網絡, 把這些多元文化電台新聞, 在網絡發佈。

不同角度看資訊發放

極權國家強調政府管理一切, 新聞、消息、意識型態都要監視、管理、控制, 務求人人都要接收政府認可的訊息。結果是人無法獲得對世界大事的真實理解。五月底清華大學發表了一個中國人對世界安全的民意調查, 所公佈的結果令人覺得啼笑皆非。調查指出中國人最信任俄羅斯,卻又最多人移民美國日本等國家。又有絕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世界正走向更和平,但同時中國又派更多的軍機戰艦, 與各國發生各種軍事衝突。這些互相矛盾的調查結果, 令人覺得中國人普遍患上人格分裂。究其原因, 就是因為中國國民大多只能接收得到政府管理之下, 得到認可的訊息所致。

澳洲強調資訊流通, 因此人人都可參與在社區中傳播訊息, 優點是少數族裔可以有自己的語言的媒介, 協助新移民適應生活, 但同時間卻可能會受到虛假或錯誤信息的影響和操控。相信在澳洲的少數族裔, 要發動及組織起來, 才能有效地善用這些社會資源, 為自己的社群, 提供更優質的社區資訊。

其實, 澳洲還容許社區電視平台, 不過在2013年譚寶擔任通訊部長時, 取消了推動社區電視的政策。不過現時工黨執政, 這一個政策會否改變過來, 還看現時部長Michelle Rowland正在推行的社區廣播檢討, 在不久將來要發表的社區廣播路線圖新政策。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