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黃之鋒,再度面臨中國「國安法」新一輪指控,目前尚未申請保釋。 根據中國方面的說法,黃之鋒「嚴重干擾了香港與中國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但中國從未具體說明其所指為何。 截至2025年,黃之鋒已被監禁超過四年。然而,中國仍持續追訴他與流亡海外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之間的「合謀」,包括協助羅冠聰在海外發聲、以及呼籲外國對中國實施制裁與封鎖。 儘管香港政府與中國堅稱對黃之鋒等人的國安法指控並非含糊籠統、過度擴張或主觀惡意,國際社會卻不這麼認為。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副主任黃瑤(Maya Wong)更批評這些指控為「專斷、殘酷且令人髮指」,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亦警告,一旦罪名成立,黃之鋒恐面臨終身監禁的不公命運。 同路點評: 黃之鋒遭受長期迫害的案件,是對香港言論自由倒退的警鐘與證明。 誠然,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中國對於過去被外國入侵的歷史懷有羞辱感情可以理解,但這絕不應成為否認香港在英治時期所培養出的本地文化與價值觀的理由。 如今中國不僅試圖抹去歷史,更將外來文化與民主思想一概打為「勾結外國勢力」,反映出其根本無法容納批評與多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的鎮壓,形同中國對民主理念的拒絕與自我矮化,使其看來如同一位無法面對過去與差異的巨大丑角。
夏季來臨,當澳洲人悠閒地在海灘或冷氣房中納涼,亞洲基層及貧困族群卻仍在悶熱難耐中苦苦掙扎。 印度古吉拉特邦氣溫高達攝氏34度,當地家庭無論室內或室外皆難以獲得舒適,原因是居住環境建造粗糙且通風不良。據估計已有超過4000人疑似因熱衰竭而受害。 類似困境並非僅限於印尼等亞洲國家,澳洲的租屋市場中,也同樣存在通風不佳的住宅問題。 由於這場熱浪疫情多因建築結構不良所加劇,住宅建造方式亟需改變。然而,在當前全球經濟高通膨的環境下,冷氣仍只屬於少數有錢人的奢侈品,窮人無法負擔;且冷氣機的廣泛使用只會使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更為嚴重。 目前已有多種替代方案被採用或討論中,例如在建築時使用隔熱牆材或加設遮蔭設施。但也有人主張,政府應將重點放在減少住宅密度,以降低健康風險。 同路點評: 住房對亞洲國家及澳洲民眾來說,皆是基本而重要的保障。可惜的是,劣質的住宅暴露出政府在保障民眾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嚴重不足。 雖然降低住宅密度確實能減少擁擠,而使用隔熱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溫,這些都是緩解手段,但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問題的根源在於貧富差距。 只有富人擁有足夠資源及財力,才能購買冷氣及高品質建材,避免住進劣質房屋。事實上,政府更傾向討好富裕階層,而非根本解決貧困者被迫居住於劣質住宅的問題。 在全球暖化持續惡化之際,大多數人恐怕仍未意識到這場熱浪疫情的嚴峻性。
在第二起錯誤的胚胎植入事件發生後,Monash IVF終於決定展開全面的內部調查。 據該公司所稱,這次事故牽涉到一名患者誤植入本應屬於另一治療計畫伴侶的胚胎。該失誤直到兩個月後才被發現,當產婦發現新生兒與自己毫無基因關聯時才揭露真相。隨後,這對生育父母要求將剩餘的胚胎轉至另一家機構保存。 儘管Monash IVF為此公開道歉並聲稱會加強驗證程序,但事件已引起昆士蘭衛生部門的高度關注,並促使其對該公司所有診所進行全面檢查。衛生單位也指出,目前仍需倚賴人工見證程序,並建議要求胚胎學家必須註冊,以降低類似錯誤再次發生的風險。 同路點評: 無論異性或同性伴侶,試管嬰兒(IVF)都是一項重要且希望之光的生育技術。然而,本案揭示出即使是大品牌醫療機構,在關鍵操作環節上仍可能存在嚴重疏忽。 Monash IVF的再犯顯示,大型醫療品牌未必代表細心和專業,而是在程序中出現自滿,導致應可避免的錯誤發生。 此外,這也引發道德與法律上的複雜問題:若胚胎被錯植,新生兒究竟屬於誰?這個答案模糊而具爭議。此案警示我們,儘管IVF造福無數人,卻絕非萬無一失。
網路上出現一種名為「吉卜力風格」的AI生成藝術,聲稱能完美模仿傳奇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風格。雖然大多數網友樂於嘗試此風格,但宮崎駿本人及其他藝術家對此趨勢表示反對。 宮崎駿指出,他的動畫需要多年心血投入,每一格畫面都凝聚了大量精力,因此對OpenAI能在數秒內複製他的個人美學感到極度失望,甚至憤怒稱此舉「對生命本身的侮辱」。 許多藝術家也對AI藝術的倫理問題提出疑慮,關注其版權問題以及對動畫師和藝術家生計的衝擊。隨著AI生成技術興起,可能滿足藝術素養較低的觀眾,導致動畫等藝術產業衰退。 此外,透過該「吉卜力風格」功能產出的某些不安主題作品(如喬治·佛洛伊德被害事件的圖像),也引發對敏感議題處理不當的批評。 學者Deborah Szapiro指出,OpenAI盜用宮崎駿風格,侵犯了智慧財產權。目前OpenAI也正面臨相關版權訴訟。 3D視覺化教授John McGhee則批評OpenAI抄襲,強調若未經策劃,該風格無法代表原創藝術家的品牌精髓,且該工具忽略了宮崎駿作品中環保與人類影響等核心主題,正在破壞品牌創意。 儘管爭議不斷,OpenAI仍無意停止此AI生成功能。 同路點評: 許多人敬佩藝術家,卻無暇或無法學習創作技巧,因此能透過AI模仿喜愛的藝術風格,對他們而言猶如救星。 然而,這種行為雖非惡意,卻常觸及創意的界線。使用者雖能輕鬆生成藝術品,卻往往是以藝術家多年磨練的風格為代價,因此將此AI功能標籤為「偷竊」與「無靈魂」是合理的。 不過,AI作為未來主導工具,擁有其價值與用途,像是翻譯、構思和修飾創作。因此,圍繞「吉卜力風格」生成工具的爭議尚在醞釀中,AI應被視為中立工具,只要使用者願意避免侵權的特定功能,AI並非邪惡的象徵。 這場爭議反映出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價值的衝突。宮崎駿代表的不只是動畫技術,更是投入情感與理念的藝術靈魂,而AI在瞬間複製的外表,難以承載這份深厚的文化意義。 藝術家的心血被縮減為冷冰冰的程式碼,讓人不禁質疑,未來的藝術還會有多少真誠與獨特?同時,我們也應當正視AI帶來的便利與挑戰,思考如何在尊重創作者權利與推動技術革新間取得平衡。 這或許是藝術與科技共同成長的必經之路,唯有透過溝通與法律規範,才能讓創意與技術攜手並進,開創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未來。
近來,澳洲社會對於公共空間設置全性別廁所的呼聲日益高漲。 一位受訪者於 2025 年 3 月向 ABC 新聞透露,他們因為同時展現陽剛與陰柔生理特徵,無法符合傳統性別二元分類,導致在使用公廁時屢遭排擠與騷擾。他們多次遭受歧視與恐嚇,從冷眼旁觀到人身威脅,甚至不敢進入殘障人士專用廁所,以免被誤認為「身心有障礙」。他們表示,只有在家中才能感到安全。 為回應這樣的問題,澳洲建築規範委員會(ABCB)在 2024 年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後,提議修訂《全國建築規範》(NCC),內容包括以「性別」取代「生理性別」用詞,推廣使用「可及式」(accessible)廁所代替「中性」稱呼,並建議若工作場所員工不超過 10 人,則可設置一間共用設施以取代男女分廁。 ABCB 強調,此提案並非取消男女分廁,而是希望接納性別多元,讓約 17.89 萬跨性別與非二元澳洲人,以及 6.33 萬具其他性特徵者能夠在公共場所中免於歧視與身心創傷。許多人甚至因害怕誤入而長期忍耐或脫水,構成制度性歧視問題。目前《全國建築規範》正在審議此提案,澳洲多元文化委員會(DCA)也建議應強制設立多間全性別廁所。 同路點評: ABCB 的提案體現了當代澳洲對性別認同與平權的理解:性別是一種自我表達,而非單純的生物區分。對澳洲人而言,真正的平等,是對各種性別樣貌 – 包括與出生性別不一致者 – 的理解與尊重。 不過,該提案也暴露出文化差異的潛在挑戰。移民社群可能尚未接觸性別多元的觀念,甚至將性別與生理混為一談。在這樣的文化落差下,即便設立了全性別廁所,也可能無法化解誤解與歧視,甚至可能產生性別多元群體對未接觸相關觀念移民的逆向排斥。 因此,在政策實施前,政府與社會有責任推動教育,讓所有人(包括移民)理解性別多元的意義,以促進真正的包容與共融。唯有透過政策與教育並行,才能真正建構一個尊重差異、兼容多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