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Advertisement

同路點評

同路點評3 days ago

特朗普對銅和藥品加關稅,中美8月重啟談判

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計劃對所有進口銅徵收50%的關稅,並威脅對進口藥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稅。 此舉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並促使企業將供應鏈遷回美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8日稱,對銅的新關稅可能在7月底或8月1日實施。  美國近一半的銅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智利和加拿大。 關稅消息公布後,美國銅價飆升至歷史新高,每磅達5.6450美元,較一年前上漲23%。 分析指出,銅是汽車、電子產品等多個產業的關鍵原材料,關稅將推高製造成本,進而導致物價上漲。 對於藥品關稅,特朗普表示,將對外國製造的藥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稅,並將給予企業1至1.5年的調整期,以促使製藥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然而,業界警告,此舉可能導致藥品價格上漲,影響患者可負擔性,並對供應鏈造成打擊。 美國製藥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表示,關稅將削弱企業的研發能力,並可能導致藥品短缺。 此外,特朗普還宣布對包括阿爾及利亞、文萊、伊拉克、利比亞、摩爾多瓦、菲律賓6個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20%至30%的關稅,進一步升級貿易戰。 歐盟官員批評特朗普政府在談判中缺乏誠意,並警告關稅政策將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亦透露,他將與財政部長貝森特及貿易代表葛里爾於8月初訪問北京,啟動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當前美方對中國商品課徵關稅高達55%,預料雙方談判焦點將涵蓋關稅問題、出口管制、市場開放及芬太尼等議題。 同路點評: 特朗普提出對進口銅徵收50%關稅,並威脅對藥品徵收高達200%關稅,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並促使供應鏈回流。然而,考慮到特朗普過去多次改變政策立場,這些關稅措施是否真正實施仍存不確定性。 若關稅措施落實,將推高原材料和藥品成本,進一步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增加民眾生活壓力。 特別是對於依賴進口藥品的患者,可能面臨藥價上漲和供應短缺的風險。  而且,關稅政策可能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性措施,進一步升級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打擊。目前美方已對日本、韓國施壓,如今又將矛頭指向歐洲與亞洲多國,顯示出特朗普試圖透過高壓關稅政策,重塑全球主導地位,並在地緣經濟博弈中爭取最大談判籌碼。

同路點評3 days ago

澳洲政府考慮強制托兒中心安裝CCTV,專家呼籲提升員工素質

澳洲幼兒教育部長 Jess Walsh 近日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在全國部分托兒中心強制安裝閉路電視(CCTV),以加強兒童安全監控。此舉源於近期維多利亞州一宗嚴重的性侵案件,該案件引發了對托兒服務安全的廣泛關注。 目前,澳洲最大的托兒服務提供商之一 Affinity Education 和 G8 Education 已宣布將在其全國 400 多間中心全面安裝 CCTV。然而,專家警告,僅依賴 CCTV 並不足以確保兒童安全,應該與提高員工素質、加強監管和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並行。 此外,政府正在考慮對未能達到安全標準的托兒服務提供商削減資金,並加強對工作人員的背景審查。下一次教育部長會議預計將於 8 月召開,屆時將討論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措施。 目前,澳洲法律允許在托兒中心安裝...

同路點評3 days ago

紅海危機升溫,胡塞武裝攻擊貨輪

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胡塞武裝)在6日和8日在紅海地區連續襲擊兩艘希臘籍貨輪,造成至少4名船員死亡、2人受傷,並引發國際社會對紅海航運安全的高度關注。 其中一艘被攻擊的貨輪為「神奇海洋號」,該船由希臘公司營運,當時正試圖進入以色列控制的巴勒斯坦港口。青年運動聲稱,該船違反了他們對以色列相關航運的禁令,並在多次警告無效後,使用無人機和巡弋飛彈將其擊沉。船上22名船員被迫棄船,並在附近其他船隻的協助下逃生。 這是青年運動半年來首次針對商船發動致命攻擊。專家推測,此舉可能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訪美及近期中東局勢變化有關。青年運動自2023年11月以來,以支持巴勒斯坦人為由,頻繁對行經紅海的船隻發動攻擊,並對以色列控制的港口實施禁令。 紅海是全球重要的航運通道,約40%的亞歐貿易經由此地。青年運動的攻擊行為已對國際航運造成嚴重影響,迫使多家航運公司改道繞行非洲南端,增加了航行時間和成本。國際社會對此表示關切,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同路點評: 胡塞武裝(青年運動)近日在紅海連續襲擊兩艘希臘籍商船的行動,不僅造成了人命損失,更嚴重干擾了亞歐貿易命脈。紅海作為全球戰略要道,其安全一旦失控,對整個國際貿易體系的影響深遠。如今,多家航運公司被迫繞行,導致時間成本與燃料開支大幅上升。 胡塞武裝的攻擊顯然不只是針對以色列的單一戰術行動,更是中東地緣政治角力的延伸。該組織自稱支持巴勒斯坦,並以此為由封鎖紅海航線、攻擊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他們將國際商業航運納入軍事對抗的範疇,模糊了民用與軍事目標的界線,令人憂心。 國際社會應正視紅海局勢升溫的趨勢,加強對商船航行安全的協調與保障,同時也需從外交與人道角度介入,設法緩解該地區長期衝突的根源。否則,一條紅海,可能成為全球新一輪動盪的導火線。

同路點評3 days ago

澳洲政府即將發布打擊反猶太主義計畫

澳洲政府特使 Jillian Segal 預計向政府提交一項打擊反猶太主義計畫。該計畫自2024年 Jillian Segal 被任命為特使後一直持續推進至今,旨在應對自2023年10月以來猶太社區面臨的仇恨犯罪激增問題。  這份計畫包含短期與長期建議,預計涵蓋公共廣播、移民政策、執法機構培訓等多個領域。其中,可能建議立法禁止在大學校園內設立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營地,並限制由外部組織協調的校園抗議活動。此外,計畫還可能包括撤銷宣揚種族主義的組織的慈善地位、加強社交媒體平台對仇恨言論的監管,以及賦予政府取消或拒絕簽發與反猶太主義有關的簽證的權力。 該計畫的制定背景是近期一系列針對猶太社區的攻擊事件,包括墨爾本猶太會堂遭縱火、以色列餐廳被抗議者闖入等。 Jillian Segal 強調,這項計畫旨在建立一個全社會的應對機制,通過教育、法律改革和執法強化,全面打擊反猶太主義。她指出,若不及時採取行動,反猶太主義可能難以控制,對社會造成深遠影響。 同路點評: 澳洲政府針對反猶太主義激增所推出的全國行動計畫,是對猶太社群日益受威脅處境的有力回應。特使 Jillian Segal 揭露過去一年反猶事件增加逾300%,從威脅、塗鴉到人身攻擊,令人震驚。總理阿爾巴尼斯亦回應強調這些行為「卑劣」,表態明確且必要。 然而,這份涵蓋法律、教育、媒體與社交平台的「全面應對計畫」雖具改革野心,卻也引發對言論自由的疑慮。特別是針對校園內支持巴勒斯坦聲音的潛在限制,若未審慎執行,恐將壓縮多元政治表達的空間,使社會對抗仇恨的努力反而陷入兩極對立。 值得肯定的是,該計畫不僅止於打擊偏見,更強調包容與文化共融。未來關鍵在於,政府能否以公平、透明的方式執行此計畫,既保護少數群體免受仇恨傷害,也維護澳洲一向引以為傲的言論與民主自由。

同路點評3 days ago

中國擴大免簽國家名單至74國

中國政府近日宣布,將免簽入境政策擴大至74個國家和地區,此舉被視為中國推動旅遊業復甦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 根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2024年共有超過兩千萬外國旅客利用免簽政策入境中國,約占全年入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較前一年翻倍成長。中國政府期望藉由擴大免簽政策,吸引更多國際遊客,提升旅遊消費並強化國際形象。 此外,對於未在免簽名單內的國家旅客,中國亦推出過境(中轉)免簽政策,符合條件者可享有最多10天的免簽停留,方便國際旅客中途停留中國再前往其他國家。 旅遊業界表示,隨著免簽國家擴大,來自歐洲、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的遊客數量預計將大幅增加,旅遊服務業需加強準備以應對新一波的旅遊熱潮。但同時,也面臨如何維護服務品質與旅客體驗的挑戰。 同路點評: 中國將免簽入境政策擴大至74國,無疑是在疫情後推動經濟復甦與重塑國際形象的重要舉動。2024年利用免簽入境的外國旅客已突破兩千萬人次,顯示免簽政策成效顯著。這項政策不僅能帶動觀光、消費與航空產業,更是中國在外交上的一種軟實力展示。藉着此次免簽政策,對歐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國家提出善意,亦有助促進中國與其他地區的合作關係。 然而,這樣的開放政策是否能真正轉化為長期的正面印象?在外國遊客人數激增的同時,旅遊業是否準備好應對服務品質、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等挑戰?特別是在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源尚未全面恢復的背景下,若旅客體驗未如預期,可能反而削弱形象建設的初衷。

同路點評4 days ago

澳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澳洲儲備銀行(RBA)於昨日(7月8日)決定維持現金利率在3.85%,未如市場普遍預期般進行連續第二次減息。 這項決定對市場造成驚訝,因為他們普遍預期會有進一步的減息,以應對經濟增長疲弱、通脹放緩以及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等因素。 RBA董事會的投票結果亦顯示內部分歧,九位成員中有六位支持維持利率不變,三位則主張減息。這是RBA首次公開董事會的投票結果,顯示出決策過程的透明度有所提高。 RBA行長Michele Bullock在會後表示,董事會對利率的方向一致,但在減息的時機上存在分歧。她強調,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是為了防止通脹失控,雖然通脹率已下降,但RBA希望等待7月底公布的季度通脹數據,從而作出更明智的決策。 財政部長Jim Chalmers對RBA的決定表示失望,認為這不是數百萬澳洲人所期望的結果。他指出,儘管今年已經進行了兩次減息,但仍需進一步行動來支持經濟增長和就業市場的穩定。 同路點評: RBA意外按兵不動,打破市場對連續減息的預期。這項決定雖出於審慎考慮,但央行與市場之間的溝通信任出現裂痕,對經濟與民生的實質影響也值得深思。 首先,從數據上看,澳洲通脹率已回落至2.4%,逼近RBA設定的目標區間下限,加上經濟增長乏力、勞動市場趨弱、家庭開支持續縮減,然而RBA卻選擇觀望,理由是等候更完整的季度通脹數據,這種「等數據」的態度無可厚非,卻也讓人質疑決策是否過於被動與技術官僚化。 其次,RBA首度公開董事會投票結果,本應象徵透明與問責進步,但結果反映出內部三票減息、六票按兵不動的分歧,也突顯決策過程中對風險與目標優先順序的模糊。對於面臨房貸壓力與實質薪資停滯的家庭來說,這項決策未能即時提供喘息空間,更難以說服他們RBA「感同身受」。 當下的挑戰不僅在於調控數據,更在於如何平衡民生與預期。未來RBA若仍採「資料為先」的被動路線,而未能有效應對社會與市場的不確定感,其政策權威恐將進一步削弱。

Advertisement

More News

關於我們

作為全澳發行、深耕社區20年的免費高質素雙週刊,《同路人》始終致力提供實用社區資訊,幫助新移民更順利融入澳洲主流社會。


Address: 1A Walkers Road Nunawading 3131 VIC

Tel: (03) 9888 71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