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天下事 看世情

19 國慶的煩惱

每年的十月, 中國及中華民國都會有各種慶祝活動。

我在香港出生成長,而好朋友傅三川在前南越出生及長大, 我們來了澳洲很多年, 並且融入澳洲生活, 都相信自己是百分之一百的澳洲人, 又認同澳洲能發展成為多元文化社會, 是我們及下一代的出路。不過, 我們對自己過去成長的社會, 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每年的十月, 中國及中華民國都會有各種慶祝活動。2016年之前, 中國領使館及台灣辦事處都會邀請我出席官方的慶祝活動, 我都盡量出席, 因為兩個國慶, 我都相信是在華人歷史中, 重要的日子。不過自2017年後, 我注意到自己只獲邀出席10月10日的慶祝活動, 心中亦有一點唏噓。

出生及成長在香港的我

香港在97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但英國人很聰明, 明白到香港在沒有中國給予物質上的支持和供應, 根本無法管治。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很快在1950年1月6日, 就宣佈承認中共政權管治中國大陸, 認為中英兩個國家很快就可以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不過這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接替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及接收她的海外資產, 其後發生了韓戰, 中英兩國外交關係停止進展。直到1971年中共政權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中英兩國才在1972年正式建交, 互派大使。

從1949年到這時的香港, 每年10月1日都有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 街上插了一些五星紅旗, 不過聲勢不大。我很小時候就知道因為1967年香港發生由中共支持的暴動, 港英政府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有高度戒備, 而社區內支持共產中國的人, 因為常與其他不同政見的人發生衝究, 因此也不太積極公開慶祝。10月1日後, 所有的五星紅旗都會很快被除下, 改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而社區及街上,就有著更多及更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哪時候國父孫中山先生及蔣介石總統的肖像, 在香港街上隨處可見, 直至1972年為止。10多歲時的我,就感受到只有一個中國, 但卻有兩個政權同時的並存, 直到今天。不過, 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居民, 相信不管哪一個中國或政權, 都只是我心中的祖國, 意思是她存在於歷史, 而不是在日常生活的現實之中。中國對我來說, 是一個虛無的歷史存在, 香港人更關心的, 是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會是如何。也有不少港人關心在文革期間, 如何援助在中國的親友, 因為他們過著比香港人更艱苦的日子。亦有一些人等著到台灣去與家人團聚, 因為哪裏似乎是中國人的天堂。

青少年時的夢想

1972年之後, 中華民國的存在逐漸在香港社會中褪去, 而新華社社長對香港問題就有更多的發言權。英國人在香港施政也要考慮一下他們的想法, 1984年中英兩國簽署聯合聲明, 香港人被告知在97年後, 香港會回歸成為中國一部份。當時的實際情況, 是大部份香港人都感到惶恐, 不過鄧小平的「一國兩制」還是給了一些人信心, 特別是對哪些無法離開亦沒有選擇權的香港人。對哪時年青還在讀書、家境貧窮的我來說, 既沒有財產可以被「共」走, 也沒有事業可失, 更沒有擔心。不過, 16歲時讀到馬克斯與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 我無法不為他們的激情所感動, 更相信共產主義是人類一個劃時代的理想。

70 年代, 我的三家姐到了澳洲, 其後更多的兄弟姊妹也到了這個地方。三家姐告訴我在澳洲讀大學不用付學費, 盼望我來澳洲留學。我當時在皇仁書院讀中學, 拿了獎學金考入了香港大學, 覺得沒有理由要離鄉別井、漂洋過海、走到一個文化完全不同的社會, 就只是為了免費讀大學, 因此我就留了在香港。不過, 我有時想, 作一個澳洲人還算不錯吧。這一個國家, 土地遼闊資源豐富, 但一想到自己從未在鄉郊生活過, 也沒有信心從零開始, 雖然澳洲也是奉伊莉莎白女王為元首, 但一動不如一靜, 就打消了改變國籍的念頭。

更有趣的是我身處香港, 卻又感受不到很多人所說殖民地主義對當時95%港人的剝削、壓迫及欺凌。相反我見到的是香港政府大力進行社會改革及香港經濟大幅起飛, 並且大多數香港人(包括我們一家在內) 生活有極大的改善。我更相信若有一天我離開學校到社會工作, 會有很多機會可以為自己的社會, 作出更多貢獻,因此留在香港發展, 是我最好的出路。不過, 思想與現實經歷的矛盾, 令我在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後, 決心要親自回中國看一下, 求證自己要對怎樣的國家作出認同。

我一個人在中國走了半年, 聽了身邊接觸到在中國生活不同人的看法後, 我對自己何去何從, 作出了決定。在中國生活數以億計的華人生活, 是任何人都解決不了的事, 而我在香港留下來, 就可以為我身處的社區, 盡能力作一些事。哪管這裏是英國的殖民地, 或是沒有存在感的中華民國, 又或是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哩, 這些都變得不重要。

最重要的, 是我見到香港人就是香港的主人, 香港政府也宣傳:「香港是我家」。

越南華人眼中的中國

與傅三川交談, 我常很難理解為甚麼他可以接受只佔越南人口不到5%的華人, 會在越南擁有超過95%的財富及高到可以歧視越南人的社會地位。要是今天這情況在澳洲發生, 不到5%的華人, 歧視這裏的澳洲人, 我相信澳洲人一早就會禁止華人移居澳洲。

我發現, 越南在過去2000多年來, 一直是中國的附庸國, 有時甚至是由中國直接管轄, 到後來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而在第二次大戰後來越南才獨立成國。我那時才明白, 華人在越南, 就有著像英國人在我小時在香港理所當然的崇高地位。這是自明清時期, 中華帝國的強大政治影響力所致, 在越南的華人根本不用直接參與對越南的管治, 因為在那裏華人只佔極少數的人口, 卻得到這片土地的所有財富。也因著如此, 法國可以在清末, 輕易成為越南的宗主國, 因為清政府根本是自願放棄對越南的管治。

越南華人在六、七十年代, 仍接受中華民國提供的華文教育, 華僑在成年後不少到台灣升學, 因此到今天, 澳洲的越南華人大多都參與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活動。也因如此, 中國政府也很少會邀請不願意放棄與台灣維持聯繫的東南亞地區華人僑領出席每年十一國慶活動。

不過, 今天在澳洲的越南華僑, 大多不願意接受把他們一切財產都沒收了,並且把他們趕出去投奔怒海的越共, 也因此連帶對中國的十一國慶也不熱心。對不少在澳洲的越南華人來說, 他們的中國情, 只能維持到他們這一代, 下一代的越南華人, 全都是澳洲人了。

對他們來說, 他們認同雙十國慶, 但內心卻知道, 從國際政治的發展, 不知道在未來哪一年, 這國慶會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不過, 還好的是澳洲重視多元文化, 所以他們可以繼續與社區慶祝農曆新年及中秋節, 因為這都不止是中國人才會慶祝的節日, 而是整個東亞地區不同國家所共享的節日。

我慶幸, 我和傅三川都以澳洲為家。我也相信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等, 都仍然可以保有這些文化, 而不必為要慶祝哪一個中國國慶而煩惱。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