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天下事 看世情

2 農曆新年還是中國新年?

「Korean Lunar New Year」(韓國陰曆/農曆新年)引發爭議

韓國農曆新年成為話題

在全球超過十億人正在慶祝農曆新年之際,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因在一則網絡帖子中使用「Korean Lunar New Year」(韓國陰曆/農曆新年)而引發爭議。

事緣是大英博物館推特賬號在一篇1月12日發佈的活動預告中, 傳出 「與我們一起慶祝韓國農曆新年,欣賞新羅樂團的神奇表演。」用來宣傳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贊助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 主要包括韓國傳統音樂和舞蹈表演

。 這宣傳在1月20日被一位網絡博主分享到了中國社交媒體後,彷彿點燃了火藥桶。很多中國網民質疑大英博物館將源自中國的農曆年冠以「韓國」是在「盜用文化」。 更有一些中國留學生前往大英博物館,向路人「正名」農曆新年源自中國的歷史。一時之間, 在華人圈子內, 對應該使用農曆新年還是中國新年,引發起不少討論。

大英博物館表示, 該活動是一場韓國音樂和舞蹈表演,旨在「呈現韓國的農曆新年慶祝傳統」。就大英博物館來說, 是韓國機構支持慶祝韓國新年的活動, 宣傳並沒有很大問題, 因為農曆新年並不屬於哪一個國家。 事實上, 農曆新年在不少東亞國家都有慶祝, 原因是農曆是中國自明代開始使用的曆法, 傳到了亞洲其它國家, 廣備使用, 因此大家都在同一時間慶祝新年, 即是農曆新年。歷史學家考究, 農曆新年曆法, 卻不是由華人所創。 農曆曆法是明代時由西方傳教士湯約望把西方的曆法與中國的陰曆合在一起, 成為《時憲曆》, 不單在明代使用, 也傳到亞洲不同國家。可以說, 現時的農曆, 並不是華人所創,中國人只不過是使用者, 與其它各國沒有多大分別。

不同國家地方慶祝農曆新年的不同

在各個使用農曆的國家之中, 大家慶祝農曆新年的方法都不是完全一樣。我小時候在香港的體會是, 新曆新年與聖誕假期連在一起, 因此是西方的。而農曆新年則很多人會回中國過年, 因此是中國的節日,不過由於在農曆新年中, 收紅包及拜年活動及習俗特別多, 也此也顯得相對重要。可以說,節日的重要性, 取決於過節時是否受到社會的重視吧。

在其它國家, 慶祝的方式也和中國人不一樣。韓國人講究禮儀, 因此向家中長輩拜年, 成為了最重要的事。在年初一的時候, 大家會到父母的家中,向他們躹躬, 長輩會給利是, 但卻不一定使用紅封包。在家中他們會吃糕點, 也會一起玩像搖搖板的遊戲等。

越南也會慶祝農曆新年, 祭祖及行花巿也常見, 特別的是在年初一, 不少越南人都有吃粽子的習慣,有別於華人新年的賀年食品。日本人原來也慶祝農曆新年, 只是在明治維新之後, 使用了西方曆法, 就改為慶祝新曆新年, 不過, 在農村地區或是華人社群之中, 到今天還有不少人在慶祝農曆新年。

多元大化節日在澳洲

澳洲是多元文化國家, 不同民族的風俗文化都受到尊重, 因此主要民族的節日, 也會在相關的社區居民中慶祝。例如, 印度人的新年每年約在10月, 稱為排燈節(Diwali)中慶祝, 在澳洲社會也受到高度重視。相對來說, 回曆新年因為沒有很強的宗教性意義,在社區中沒有很多人留意。倒是回曆9月舉行的齋戒月與及10月1日的開齋節, 卻受到高度重視, 在齋戒月期間, 大家都會祝福”Happy Ramadan” 而在開齋日, 也有很多人參加穆斯林的宴會。不少這些節日的慶祝活動, 都得到政府撥款支持。不過這些活動全都沒有被列入法定假期之中。

一些城巿的巿政府, 都有支持相關社區組織, 在特定地區舉行大型活動, 讓整個社區一起慶祝。我覺得這是多元文化國家的特點, 可以鼓勵少數族裔保留自己文化, 對較有影響力的民族文化, 更鼓勵主流社會有多一點認識, 彼此交流。

大城巿如墨爾本及悉尼, 巿政府為吸引遊客到訪, 每年都花費不少資源, 讓巿中心的旅遊景點, 在農曆新年期間, 舉行節慶慶祝活動, 吸引更多遊客。這是無可厚非的事, 因為舉辦大型文化藝術活動, 一直以來, 都是大城巿吸引外地遊客的有效方法, 並不與對農曆新年的重視有甚麼關係。不過近數十年來,在一些華人聚居的社區, 巿政府也鼓勵舉辦農曆新年慶祝活動, 來推動區內居民的文化交流, 因此在墨爾本的史賓威、博士山、蒙納殊、萬年興、富士貴等社區, 都有舉辦農曆新年大型慶祝活動。

唐人街與華人社區慶祝農曆新年的不同

一直以來, 大家都沒有區分這是中國新年的慶祝, 還是農曆新年的慶祝, 主要都是由主辦機構所訂定。在巿中心的慶祝活動, 一直都由唐人街內的社團及政府支持下組織起來, 因此多以慶祝中國新年為主體, 展現的也是中國人慶祝新年的傳統。 舞獅、舞龍、炮竹等自是主要活動。

在本地居民的社區中進行時, 就加入了年巿活動攤位的特色。 有些攤位會提供食物、遊戲、拜年活動、寫揮春、賣年貨等等, 成為吸引遊人的賣點, 也有設置文藝表演, 整天讓參加者感受節日氣氛, 這些大型活動, 已成為農曆新年的特色活動。

在史賓威的農曆年巿活動, 是歷史最悠久的活動, 由35年前開始舉辦直到今天, 都由吏賓威亞裔工商協會(SABA)主辦。由於史賓威在丹特農巿,居民中來自以越南、柬埔寨及其他東南亞地區為主, 因此農曆年巿活動的主辦機構, 更以推動民族共融及團結為目標, 每年的農曆新年活動以英文、中文、越南及柬埔寨四種語言進行, 表演也強調不同民族的參與及推動相關文化的攤位, 直到今天是最成功的多元文化活動之一。由於活動舉辦多在一月底或二月初舉行, 主辦機構也把1月26日的澳洲日慶祝加在其中, 令到它更有澳洲特色。每年大會開幕禮時, SABA會長都會帶領嘉賓唱澳洲國家。在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 最認同澳洲主流價值觀及投入多元文化社會的, 相信是來自東南亞經歷戰火逃難來到澳洲的一群。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些難民在澳洲重建家園, 對這裏有極強的歸屬感, 也極力地把自己文化, 帶向主流社會。

在悉尼的懷德巿, 由於韓國人也是社區中一個重要民族, 因此每年的農曆慶祝活動, 都是和華人一起聯合舉辦的。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事, 因為這充份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移民, 可以合在一起慶祝相同的文化節慶, 這正是澳洲多元文化社會難能可貴的優點。

不同國家內可以有不同民族, 有他們的文化特色, 但來到澳洲, 成為同一社會的一份子, 就可以平等地與其他人共享自己的文化。單單強調自己原居地文化的優越性和強大, 在澳洲並不受歡迎, 也沒有巿場。

後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農曆新年倒可以看成為由基督教宣教士帶來的文化貢獻。

明末崇禎三年(1630), 禮部尚書徐光啟主持修曆的禮部尚書徐光啓急需精通天文學的人才,故上奏崇禎帝,力薦湯若望回北京供職於欽天監曆局。在欽天監,湯若望協助徐光啟編修《崇禎曆書》,

1634年12月(崇禎七年十一月),在徐光啓和湯若望主持下,欽天監終於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禎曆書》,共計46種137卷,是對中國傳統曆法的重大改革。明末的兵荒馬亂之中,湯若望因其信仰,能泰然處之,懇請「仍居原寓,照舊虔修」,繼續修曆的工作。

在清初的修訂版《西洋新法曆書.五緯曆指一》大量引用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對其做了介紹。後來在康熙年間, 輔政大臣鰲拜反對西洋學說,1664年 (康熙三年) 發生「曆獄」,湯若望被判凌遲死刑。1665年 (康熙四年),京師地震,湯若望免死羈獄,獲孝莊太皇太后特旨釋放。

今天我們都用農曆, 有多少人記得是基督教宣教士湯若望一生所付上的努力, 為要祝當時以農民為主的中國人。稱農曆為中國人曆法的, 可以說是妄顧歷史事實的民族主義者, 令人對今天華人的忘記歷史, 感到唏噓。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