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十五周年 恐襲驚魂未過 剛剛過去的9月11日是美國恐怖襲擊事件十五周年紀念,事件當中遭襲擊的紐約世貿中心遺址、五角大廈及賓州,都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總統奧巴馬也到了五角大廈為遇難者獻上花圈,並表示美國人只要齊心一致,必定可以度過難關,並強調恐怖分子永遠不會打敗美國。 2001年9月11日,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毀世貿中心兩座大樓,一架撞向五角大樓,最後一架在乘客和機組人員奮力抵抗下墜毀於賓州尚克斯維爾,連串襲擊造成近三千人喪生。美國方面認為基地組織的領袖賓‧拉登為事件的幕後主使,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恐怖份子的反美情緒爆發;拉登方面也曾發過親筆信承認責任,並指出美國對中東問題的干預及西方文化的入侵是他們發動襲擊的原因。 襲擊事件已過去十五年,美國亦已襲斃了頭目拉登,並加強了反恐措施,包括增加反恐部隊、機場全身X光掃瞄和街頭錄像監控等。但有調查顯示,約4成受訪美國民眾認為可能發生恐怖襲擊的機會比911時更大,而逾3成人指可能性與911時一樣大,顯示人民對恐襲的懼怕從未過去,有受訪者更表示對反恐而犧牲人權和私隱感不安。 同路點評︰美國以強硬手段回應911襲擊,發動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殲滅與基地組織有密切關係的塔利班政權,不但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引發出更多的仇恨和報復,民眾仍活在惶恐之中,這件事告訴我們以暴亦暴根本不可取。舊的問題未處理妥當,新的敵人卻又逐漸冒出來——美國現成為了「伊斯蘭國」的頭號敵人,而美國對此仍繼續是以硬碰硬的方式來回應,隨時引發另一次大型恐襲事件,表面說武力是維持和平的手段,但當你和敵人一樣殘酷的時候,你和那恐怖份子又有何分別呢?或許這不只讓美國,也讓許多國家、領袖反思除了硬碰硬,有沒有其他路走,讓我們的世界少一點恨意,多一分和平。 或收更高簽證費 年邁父母移民更難 最近,澳洲生產力委員會發表終期報告,指出年邁的父母們不太可能交稅或工作,但澳洲政府卻要為他們耗費大量的費用,投放在澳洲的醫療、高齡護理和社會福利保障當中,故建議提高澳洲付費父母簽證(Contributory Parent Visa)的移民申請費用。 生產力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在2015至2016財政年度裏,一名父母簽證持有者的終身累積成本在33.5至41萬澳元之間。每年8700名移民父母(包括付費父母簽證和非付費父母簽證持有者)在他們有生之年所要的需求,對澳洲社會產生的淨負債額界於26至32億澳元。然而,付費父母簽證只收取5萬澳元的費用,與這些年邁父母每年在澳洲生活而產生的成本相比,完全是微不足道。因此,報告呼籲政府大幅增加付費父母簽證的費用,同時提議應縮小非付費父母移民(俗稱排隊父母移民)的資格範圍,認為只應批准那些非常值得令人同情的父母的移民申請。 據估計,目前澳洲的年度移民配額為19萬人,如果向每位移民收取5.5萬澳元,將會給政府年增加90億澳元的收入,政府就可以在兩年內修復預算,不過委員會擔憂,這這個變動可能被指這相當於出售國籍 ,並有機會影響技術移民人士。 同路點評︰澳洲政府每年花費大量費用供養移民父母,特別是年邁者,要收取更多簽證費實在無可厚非,如果政府持續負債,長遠只會導致醫療、社會福利的縮減,這對無論澳洲居民和移民者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事,因這情況會令社會不同人士之間產生矛盾,居民或會排斥外來人士,這情況大可參照現時的香港。對於移民者的情況則較尷尬,如果因政府負責致使福利減少,會令移民澳洲吸引力大減,但若向移民父母收取更多費用,又或會令準備移民的家庭卻步。很多人說,「用錢解決到的就不是問題」,可惜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錢。 澳洲火車體驗評分 墨爾本最差 有調查訪問了超過3000名乘客,對澳洲五大城市的鐵路交通評分,結果顯示墨爾本的評分最差。墨爾本的受訪者表示,火車行程經常延誤,列車過度擁擠髒亂,今年墨爾本的鐵路更發生了一連串的故障,皆令他們非常不滿。雖然墨爾本火車票的票價比昆州和新州都要低,但乘客仍然覺得票價過高。墨爾本火車的時刻表是最令人滿意的,根據維州公共交通協會的記錄,墨爾本鐵路已連續53個月能達到準點目標。 同路點評︰墨爾本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卻在鐵路交通上讓人失望,實在有點諷刺。悉尼作為全澳最大城市,人數比墨爾本更多,但在鐵路交通服務上更令人滿意,這實在要居功於悉尼列車雙層設計,令列車空間感和舒適度大增,據知墨爾本鐵路服務設計了一些新式列車,或許也應同時想想各種配套和安排,而非把大量資源投放在檢查罰票當中。 濫用禁槍法 新州逾200人遭違規搜查 新州在2013年通過《槍枝禁止規定》,允許警察在不需要搜查令的情況下就能搜查符合規定的人士,志在防止持槍罪案發生。新州申訴專員監察了規定頭兩年的實施情況,發現期間有400名符合規定的人士被搜查,同時卻衍生出濫用權力的情況。報告指,有超過200名人士是在此規定的範圍外遭到搜查的,這與規定的措辭寬鬆有關,而不須申請搜查令使這項權利能被輕易運用。有議員倡議要重新檢討規定,並對其作出修正,以確保規定能被正確運用。 同路點評︰近年持槍罪案頻生,加上恐怖份子的活躍,尤其是伊斯蘭國的威嚇,令人心惶惶。禁槍法的實施原意是防止罪案發生,但濫用規定卻可能令無辜的人遭到牽連,而警察的權力變大又使人擔憂個人的安全、私隱受影響,結果反而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和警民之間的不和諧。規定的設立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新州政府必須修訂政策,使警察執行上有確實的準則可依。 澳人健康呈現新特點 據《今日阿德萊德》報道,澳洲衛生福利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各類癌症死亡總人數達到44100人,而冠心病、中風和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總人數爲43600人,低於前者。不過,從單一疾病來看,澳洲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還是冠心病,死亡人數達到19800人。報告每兩年發表一次。最新報告顯示,大部分澳洲人自認身體健康。報告顯示,澳洲總體死亡人數、癌症致死人數和吸烟人數有所下降,但仍存在個別問題。其中一個重大健康風險是慢性病。澳洲慢性病人數持續上升,大部分與生活習慣有關。 同路點評:相比傳統健康問題,很多「現代型」疾病更加困擾澳洲人,有45%的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包括抑鬱和焦慮;七分之一的國民一生中至少一次嘗試自殺。澳洲人也出現變胖趨勢,2014-15年,超重人數比例增長到63%。所以,現代醫學環境可以解決許多醫療問題,但並不能阻止新的問題出現,健康還是要以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塑造。 布里斯班北區蝙蝠聚集 異常溫暖的冬季令布里斯班北區威爾斯頓(Wilston)成爲了逾5萬隻蝙蝠的栖息地。6周的時間裏,原本栖息在威爾斯頓的1000只狐蝠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令附近的居民倍感憂慮。據悉,這些狐蝠是從南邊的陽光海岸遷徙而來覓食的。威爾斯頓市議會環境、公園及可持續性委員會的主席麥克拉克倫(David McLachlan)稱,溫暖的天氣令當地的樹木持續開花,從而爲這些狐蝠提供了食物。他指出狐蝠是跟著食物遷徙的,而威爾斯頓就是狐蝠良好的食物來源地。 同路點評:因爲這些白天倒懸在公共區域的狐蝠發出巨大噪音及難聞的氣味,當地居民對此感到憂慮。不過灰頭狐蝠是受保護的本土動物,市議會有責任保持公共區域的整潔,也派遣了員工確保狐蝠栖息地下方的道路乾淨。在澳大利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基本準則,但也需要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發生衝突,畢竟動物的生態要保護,人的生活也要保護。
中國廣電局新招加強規管醫藥廣告 近日,中國廣電總局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對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加強管理。今後各級電台電視台上的醫療、藥品、食品、化妝品等廣告,播放時長不得超過一分鐘,且不得以電視購物短片等廣告形式播出。《通知》表示,近年來,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開辦了各色醫療信息、醫療養生類節目,宣傳普及疾病預防、養生保健等科學知識。但有的節目假借普及健康知識的名義非法兜售藥品、保健品和醫療服務等,甚至播放虛假醫藥廣告,既損害大眾利益,也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視媒體形象。 《通知》規定,醫療養生類節目只能由電台電視台策劃製作,但播出此類節目,中央廣播機構及全國衞視頻道需報總局備案,其他頻道則需報予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備案。若節目邀請嘉賓,該嘉賓必須具國家認定的相關執業資格和相應專業副高級以上職稱, 並須在節目中表明。醫療養生類節目主持人也要取得播音員主持人執業資質。《通知》也明確規定:嚴禁醫療養生類節目以介紹有關養生知識等形式直接或間接發佈廣告、推銷商品和服務;嚴禁直接或間接宣傳醫療、食品、化妝品等企業、產品或服務;嚴禁節目中間以包括「欄目熱線 」以及二維碼等任何形式,宣傳或提示聯繫電話、聯繫方式等資訊。 同路點評:即使有了一分鐘的規定,企業還是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對產品進行推銷,最常見的做法是由企業贊助拍攝相關主題的電視音樂片。這類音樂片畫面唯美、時間較長、明星雲集、又常常在比較好的時段播出,往往能給帶來很好的宣傳效果。受廣告監管較多的藥品、酒品和煙草尤其喜歡以此類音樂片或公益片的方式投拍廣告。例如,李冰冰和任泉出演的《康美之戀》MTV就屬於類似情況,該片時間長達4分鐘,講述了一對采藥人相知相戀的故事,直到片尾才出現「康美藥業」的字樣。那如果這種片子屬於音樂電視,定性不是廣告,就不在監管的範疇內了。其實,對於各類廣告,監管部門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對其內容進行規定。 港人抗逆力不合格 基層最低 有機構調查以電話訪問逾千港人面對逆境時的抵抗能力,結果發現,受訪市民整體抗逆力呈現不合格水準,整體平均得分低於合格水準的二十八分(五十四分滿分)。基層市民的分數更是最低,高收入人士和中產階層呈現的抗壓力亦不理想。調查機構建議政府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包括加快標準工時立法;增加對駐校社工的支援,完善在校心理輔導服務;加大對基層人士的扶貧力度;訂立心理學家註冊制度,改善心理治療質素;以及提倡社會關愛及互助精神等,助市民面對逆境。 同路點評:基層市民的分數低,說明社會網絡不足,收入較低,面對逆境或困難時容易感到束手無策,若經濟環境轉差,基層人士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當年巴士阿叔一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紅遍全城。港人最常面對的危機或逆境是「事業或學業的危機」和「經濟危機」。壓力無法避免,政府應作出相應的措施去紓緩市民的生活壓力和提高抗逆力。 台三成八受訪者不滿蔡英文 國民黨智庫近日公布「誰不滿意蔡總統的施政」民意調查,該民調訪問一千零七十七人,並將受訪者於一二、一六年兩次台灣的總統大選投票行為分類,其中「一二年投馬、一六年投蔡」的轉投族,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已近三成。而整體受訪者不滿意率則達到三成八,惟近半人認為是因前任留下的「爛攤子」所致。淡江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包正豪指,民調顯示總統的「賞味期」短,民眾可能已累積很多不滿,一旦政府沒做應該做的事,很快就會將不滿投射出來。 同路點評:蔡總統的「賞味期」愈來愈短,不全然是因為蔡英文領導的政府施政。台灣經濟不見起色、台灣人民對對總統期望太高等,都會引致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其實,在蔡總統剛上任時,因新政府的內閣官員大多都具財經背景,不少民眾都看好新政府執政後的經濟前景,有信心新政府會為民生帶來正面的影響。無論誰執政,政府都需要時間來取得民眾的信任。 女性加薪成功率較男性低 儘管現在職場強調性別平等,也能發現高層主管不再是男性的天下,但最近有研究指出,相較於男性員工,女性在要求加薪時,只有16%能夠成功;而男性要求加薪成功的機率則是較女性高出25%。職場專家認為,相較女性,因為男性在傳統上需養家,加上賺取薪水的多寡也呈現了自我價值,因此男性比較善於談判以及勇於爭取;而女性則較容易對低薪妥協。另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要求加薪後的生活也與男性大為不同,不僅是上司對要求加薪的女員工特別嚴苛,若得知「她」成功加薪,也可能會造成其他同事的不滿。 此外,就算女性開口要求加薪,大多時候所表現的態度也都較不強勢,且容易沒有自信,使得女性不容易成功談成加薪。大多數的人認為,男性應該要積極有野心,女性則應該要溫和謙卑;在這種刻板印象完全消失前,扯上金錢的「加薪」前更是不可能平等,儘管工作量及工作能力相當,老闆還是容易因性別刻板印象而有不同待遇。 同路點評:「女人無野心」、「女人不敢要求加薪」……在職場上男女同工不同酬依然常見。對此情形,不少人都會如此解釋。正因為女性平時都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一旦主動要求加薪,就會使人覺得不適應。對於加薪這件事,可以從管理者和員工兩方面去協調。管理者要瞭解女性員工的心理,對待工作出色表現良好的女員工及時給與關注和提薪;而女性員工自身也要打破心理思維定勢和不合理信念,對自己多做一些肯定,表現自信點,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做得更加出色,關於提出加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 名作家三十年代小說終出版 美國著名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一本從未面世的短篇小說集《我會為你而亡》(I’d Die for You,暫譯),暌違八十年後將於明年四月出版。...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近幾十年來,日本音樂對大中華地區的影響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在眾多的日本音樂當中,有一類歌曲有著很特別的地位,它們是隨著日本影視作品進入中國的,卻在中國受到了巨大的歡迎。它們和影視作品相互依存,但又具備獨立的音樂人格,既是影視作品的一部分,又是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 日本影視歌曲最大的來源是電視連續劇。有一個很有趣的現像是,儘管都是「自日本而來的電視劇」,卻會因著年代而被仔細區分為「日本電視連續劇」(90年代之前)和「日劇」(90年代之後),而且似乎有什麼筆者也無法說清的不同。 最早最經典的「日本電視連續劇」大概要算是《血疑》(《赤い疑惑》),這部東京廣播公司1975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於19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引發轟動,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宇津井健等日後在中國名噪一時的影視巨星,都是隨著這部電視均進入中國觀眾的實現。《血疑》的主題歌叫作《謝謝你》(《ありがとう あなた》),由山口百惠演唱,風靡一時。 《血疑》是一部家庭倫理愛情劇,同一時期,中國觀眾還能看到另一部青春勵志劇——《排球女將》(也譯作《青春的火焰》,日語《燃えろアタック》直譯為「燃烧•攻击」)。《排球女將》講述的是少女小鹿純子(荒木由美子飾演,其青春靚麗的形象成為一代年輕男性的夢中情人)克服種種艱難最終成長為排球名將加入國家隊的歷程。主題歌《燃燒!攻擊!》由堀江美都子演唱,這首歌有中文的譯唱版本,所以當時學唱的人很多。 進入1990年代,「日劇」開始粉墨登場。而提到「日劇」,就不能不提《東京愛情故事》(《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東京愛情故事》源自漫畫家柴門文(柴門ふみ)的一部愛情漫畫,1991年由富士電視拍成11集電視連續劇放送。由於和《血疑》等片有著較大時間上的間隔,《東京愛情故事》在下一代中國人當中掀起了新的熱潮,而非對之前的延續,織田裕二、鈴木保奈美、江口洋介等新一代明星脫穎而出,特別是鈴木保奈美,與同時代的歌星酒井法子一起,成為了新的大眾夢中情人。《東京愛情故事》的主題歌《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由著名歌星小田和正演唱,寄託了一代人的情感。 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特殊的類別,那就是動畫片。日本動畫片對許多的中國人而言,那是非常美好的童年回憶。當然,不同年齡的人,童年對應著不同的時期,所以你的童年到底是《森林大帝》、《鐵壁阿童木》還是《足球小將》、《灌籃高手》,就成了「代溝」了。日本動畫片製作嚴謹,往往也有著很好的主題曲,相比之下,《灌籃高手》的主題曲《好想大聲說喜歡你》(《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是為同類中的佼佼者。 除了電視劇,電影也是影視歌曲的重要載體。1980年代進入中國的日本電影引領了當時的流行風潮。《追捕》、《生死戀》、《望鄉》、《砂之器》、《人證》等影片在當時都造成了萬人空巷的效果。如果單純輪電影的影響力,《追捕》首屈一指,可惜《追捕》並無演唱版的歌曲(有一個很著名的人聲和聲配樂「啦呀啦」),所以更為人所記得的歌曲是《人證》的插曲《草帽歌》。《人證》(《人間の証明》)拍攝自日本小說家森村誠一的長篇推理小說,是森村誠一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講述駐日美軍士兵與日本女子生下的孩子的坎坷人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草帽歌》在中國風靡一時,堪稱經典,感動了很多普通的中國人。有趣之處是,《草帽歌》是一首英文歌曲,這款「源自日本電影的英文歌曲」的混搭,在當時也令人耳目一新。 日本影視歌曲在Youtube上很多,其中不少都是中國用戶上傳的,可見這些歌曲在中國的影響力之大: 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演唱:小田和正) 《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有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前奏,只要音樂響起,馬上能令人想到鈴木保奈美甜美的面龐。另外,這首歌也是小田和正的代表曲目。 燃燒!攻擊!(演唱:堀江美都子) 和《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一樣,這首歌的前奏熱情歡快,聽到的時候就能激起心中的熱情。 謝謝你(演唱:山口百恵) 作為歌星,山口百恵的名曲無數,但這大概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首了。 草帽歌(演唱:不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jeDi-oYOc 作為一首英文歌曲,在中國的受眾本來應該比較少,但實際情況是這首歌非常有名。 好想大聲說喜歡你(演唱: BAAD樂團) 這首歌因著青春活力,理所當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雖然1990年代的年輕人,今天已經不再年輕了。
周偉文 前言 過往十多年,本刊每年都會參加在墨爾本博士山舉行的年巿及中秋慶祝活動。策劃這些活動的絕大多數從商的華人移民。最近六、七年,我都注意到一位年輕的女孩子,擔任推廣策劃在白馬巿這些活動的聯繫。不單如此,她也協助白馬商會舉辦不同的社區活動,在各方面協助商戶在這地區建立生意。她就是自小就在博士山華人社區活動中長大,從事巿場及活動推廣,在博士山長大,可以於是屬於博士山的女孩-Tina Liu。 成長於博士山 Tina 五歲時跟父母從台灣移民墨爾本,落地於墨爾本。父親是越南華僑,母親是台灣人。Tina 成長於典型的中華文化家庭之中,卻又在澳洲這一個充滿自由和機會的社會中長大,她一直認為自己得天獨厚,能在東西方最好的經驗中長大,而她一直在享受著這一特別的成長經歷。 Tina的父親是活躍於墨爾本僑界、長期服務博士山的僑領劉國強僑務委員,她自小有很多機會跟著父親參與各類華人社區活動。Tina 記得她小時候,博士山華人並不太多,今天區內華人食店及商舖林立,可以說Tina是與博士山成為一個華人社區一起成長。她小學及中學都在博士山,因此同學朋友中既有在這土生土長的西人,卻又有不少是在博士山華人社區中一起成長的第二代華人。由於長期參與服務社區,她更認識不少從海外移民來到這裏安居的新朋友。對Tina來說,她特別感受到澳洲社會的多元性及活潑。 服務社區 理所當然 Tina家在博士山開設雜貨店, 父母親工作繁重,每天見到父母親勤勞工作,令她繼承了華人勤儉就是美德的傳統。父親多年來參加了各類社團活動,服務社區,更因此與主流社會有深入接觸,令到Tina自小就參與社團內不同的義務工作,更進而有認識及服務主流社會的機會。在家中她和弟弟學會了要尊重長輩,更常常跟著他們組織各類社區活動,深深體驗華人合作處事的方式。又因為成長及學習於主流社會,帶著澳洲人的生活經驗,塑造了Tina今天把東西文化結合於一身,遊走於發展迅速的博士山,建立自己的人生事業。今天,她積極參與推動博士山的社區發展,也把自己的專業及時間用在服事社群。 推廣中華文化 雖然一直參與服事社區,Tina 與父輩的社區領袖想法並不完全一樣。對Tina來說,博士山是華人生活中心,但同時卻又是澳洲社會的一部份。因此在考慮這一個社區的發展時,她不單止會從第一代華人移民生活的方式及角度去考量,同時亦會從澳洲人的觀點出發去思想,到底怎樣的發展方向,會令到大部份人更有好處。舉一個例子,十多年來,博士山在農曆新年及中秋節,舉行的慶祝活動,Tina會認為這些活動,並不只是屬於華人的文化活動,更是屬於整個社區包括不同民族的活動。過去多年,她成為義工,協助組織這些活動的同時,也著重主流社會有更大的參與。我們見到愈來愈來的澳洲人,一起參與這些具備中華文化特色的活動,就可以見到像Tina這樣成長的第二代華人,接棒華人社區走進澳洲社會的路,與父輩不一樣的歷程。 Tina 覺得不單是在博士山生活的澳洲人,包括在維州不同社區的西人,也很願意瞭解及主動參與在博士山這些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活動。Tina覺得大部份澳洲人對中華文化存開放態度,在從事巿場推廣的經驗中,Tina相信自己可以在向澳洲主流社會推廣中華文化傳統,作出更多貢獻。 結合中西的巿場推廣 華人來自不同地區,都在博士山出現,Tina 也有機會接觸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Tina認為從香港來的華人,大都已經在這裏生活了數代,因此熟悉主流社會,也融入在其中。來自東南亞的華人,不少是七、八十年代來的難民,也開始投入社會生活。近年從中國來的移民,對澳洲不太熟悉,但也主動去認識這一個國家,持著開放的態度。她覺得不同地方及時期來的華人,都很願意以這裏為家,主動建立自己的將來。她相信自己的專業及在這裏成長的經驗,能夠給他們幫助。 Tina在墨爾本大學唸商科,主修巿場推廣,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並且完成碩士課程。她也修讀過資訊系統,畢業後在主流媒體推廣公司中任職。在六、七年間,她取得不少經驗,表現亦亦得到業界肯定。她曾獲墨爾本大學邀請,主持講座分享巿場推廣心得。只是在她工作環境中,大多是西人,華人只有寥寥無幾,Tina覺得機構並沒有給少數族裔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七年前毅然離開穩定的工作,開展了自己的巿場推廣事業。 Tina現時從事數碼化及社交媒體的巿場推廣,也協助客戶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她那豐富的社區參與及人脈網絡,成為她在策劃各類推廣活動時最大的助力,她的客戶既包括針對向主流社會推廣的企業,也有以發展華人巿場為主要目標。從Tina的觀察,現時華人移民引進的企業發展迅速,其中一些是帶著創意和資金來到澳洲,也很願意投放資源去推廣不同的營商意念。她相信從事巿場推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像她這樣具備亞洲及澳洲背景的,將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由於亞洲移民澳洲漸多,企業的巿場推廣也開始針對著不同民族來進行。最近Tina協助一個動漫展覽的推廣,主辦方不單找她負責主流社會的推廣,也讓她推動在不同民族中間的宣傳。Tina 相信這是巿場推廣發展的趨勢,而像她具備少數族背景的,會有更大發展空間。 在多元文化中成長...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維基百科 5日,2016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投票結果揭曉,總體結果未見得非常意外。兩大傳統陣營「建制派」和「泛民主派」的得票均有滑落,「泛本土派」則攻下6席。一般來說,當選民對傳統陣營都不滿意的時候,容易引起第三勢力的增長,這可能是這次選舉的一個顯著結果。而議會陣營數量增加,實際上會增加議事的難度,也就是「碎片化」問題,可能對香港的未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投票率最高的選舉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結果5日傍晚全部揭曉,70名候選人當選為第六屆立法會議員。4日是香港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日,全日投票人數超過220萬,創歷史新高,投票率也打破歷屆紀錄。 本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於4日7時30分至22時30分舉行。選舉仍然按照傳統分為地方選區選舉和功能界別選舉兩個部分。地方選區為5個,分別是: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新界西、新界東,共有84張名單的213名候選人競逐35個議席。 功能界別方面,傳統功能界別為28個,共選舉產生30個議席,其中10個功能界別的12名候選人在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另有43名候選人競逐剩餘18個功能界別的議席。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由9張名單的21名候選人競逐5個議席。 本屆立法會選舉中,全港合資格的登記選民共有近378萬人,較上一屆增約31萬人。投票結束後共點算了約220萬張地方選區選票、約198萬張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選票和約17萬張其他功能界別選票。據統計,總投票率約為58%。 本屆立法會選舉中,建制派陣營共獲得41個議席,約佔總議席的60%,建制派與反對派兩大陣營所佔議席基本格局不變。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簡稱「民建聯」)在本屆立法會選舉中獲得12個議席,繼續保持立法會第一大政團的位置。 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除特區第一屆立法會任期為2年外,立法會每屆任期4年,第六屆立法會的任期將從今年10月1日起。香港特區第六屆立法會的產生辦法與第五屆相同。 新老交替數量大 本次立法會選舉,總共產生了26位新任議員,佔總共70位議員的37%,換屆率是相當高的。在換屆的席位當中,包括了一部分在任議員宣佈不再謀求連任,也包括不少議員被新銳候選人擊敗。 總共有12位在任議員在選前宣佈不再參選,其中不乏政壇重量級人物,包括過去八年擔任立法會主席的曾鈺成、從香港回歸之日起便擔任立法會議員的譚耀宗、以及去年在政改方案投票中缺席導致投票混亂的劉皇發等。當然,有些議員的退出,未必是真的放棄參與,而是為屬意的後來者讓出空間,比如劉皇發退選之後,其子劉業強被經民聯提名參選,並且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類似情形可見一斑。 而在謀求連任未成的現任議員也達到10位之多,當中包括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工黨主席李卓人、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泛民悍將黃毓民等人。現任議員落敗的方式各有不同,如黃毓民在九龍西區參選,最終得票7.25%,排名第六,低於「泛本土派」青年新政推出的年輕候選人游蕙禎(25歲,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議員)。 從投票結果來看,香港政壇傳統的「建制派」和「泛民主派」的得票均有滑落,所得議席也各自減少3席,所失去的約11%的選票以及6個議席則落入近年來興起的「泛本土派」手中,並且這6個議席全部屬於選民直選的地方選區議員,顯示一部分香港選民不滿意兩大傳統派別而尋求新意的想法。 「碎片化」的憂慮 就選舉結果而言,傳統泛民主派的議席減少至22席,得依靠「傘運」後新興的「泛本土派」才能維持「關鍵24席」,可否決議案,而兩者之間的合作則未必簡單。外間分析早已預期新的民主派內部呈現「碎片化」,否決法案的能力存疑。然而,也有學者指出,建制派同樣將面對「碎片化」問題。由此可見,香港未來四年的政治格局似乎更見凌亂。 香港政界與政治學者對於新衍生的民主黨派還沒有一個較統一的分類。一些媒體籠統稱呼非建制派,而當中包括泛民主派,以及泛民內部早年已出現的激進民主黨派。一些媒體選擇把新興的團體分為「激進本土派」和「自決派」,前者包括政團青年新政,以及熱血公民、普羅政治學苑和城邦派香港復興會組成,俗稱「熱普城」的選舉聯盟,後者則包括「傘運」學生領袖組成的香港眾志黨和三名獨立當選人。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說,泛民主派與「本土派」之間缺乏互信已屬必然,而正因為新政團之間各有不同立場與意識形態,加上他們許多都是「議會新丁」,毫無經驗,以後非建制派要協調聯合行動將更見困難。 不過,馬嶽也說,建制派「有自己的分裂跟矛盾,他們共同行動也會比以前困難」。「建制派那邊有40席,但是民建聯作為『最大黨』,它佔的比例也比以前減少,第一代領袖事實上也大部分退下來。所以它要再領導建制派也會比以前要困難一點。」 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兼社會科學系教授盧兆興說,無論建制派還是民主派都出現了嚴重的「碎片化」問題,但相比之下,他認為泛民主派的表現其實並不差勁。「因為它們在碎片化的過程中達致了世代更新、交替。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新的、年輕的議員給選進去立法會,而過去政績良久的議員都落馬。」「建制派『配票』很成功,但由於這次選舉投票率非常高,很多年青人投票,『首投族』都是投給一些新的候選人,所以建制派的表現實際上是有點差。」 泛本土派的崛起 本次立法會議員選舉,最大的關注點顯然是泛本土派的崛起。所謂泛本土派,是香港於2010年後興起的一個政治及學術派系,原屬泛民主派的激進陣營。現成為香港政治光譜中,非建制派的一部分。泛本土派強調以香港人的利益作本位,認為政策應以香港人的利益為依歸,香港人應優先享有社會福利,並主張實行中港區隔,反對中港融合,以捍衛香港的獨特性。泛本土派在社會和政治層面的立場都與中間派和泛民主派存在分歧,例如給予褔利予居港未滿七年的香港新移民的立場,對港中關係的理解等。 本次泛本土派攻下6席,6位當選議員均為不足40歲的年輕人,其中最年輕的羅冠聰僅23歲,前文提到的游蕙禎僅25歲。6位當選議員中,梁頌恆(30歲)和游蕙禎屬於「青年新政」,成立於2015年,是一個主張香港有權選擇自決,要求「港中區隔」的本土派政黨,成員逾百人,大部份為20至30歲的在職青年。「青年新政」的特色是主張走「議會路線」,認為議會上應該有屬於本土派的聲音,通過議會帶動本土思潮,並主張本土大團結。 33歲的鄭松泰綽號泰博,現於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擔任專任導師,任教香港社會、現代中國文化以及社會學導論等科目,為本土派組織「熱血公民」成員,在網絡電台擔任節目主持,包括《熱血時報》節目《大香港早晨》、《熱血政治》;以及MyRadio的《毓民踩場》及《建國研習班》。「熱血公民」於2012年2月29日成立,強調香港以文化為特點與外界「區隔」。 創造最年輕當選紀錄的羅冠聰為「香港眾志」創黨主席,黨的成員包括學民思潮前召集人黄之鋒等,成立於2016年4月10日,以「民主自決」為最高綱領,以直接行動,策動公投和非暴力抗爭,推動政治和經濟自主,以香港本位,實踐民主治港的理想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