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幾期之前,筆者曾介紹了《煙花易冷》這首歌,並且講述了其中「真實歷史裏的虛構故事」。在歌曲創作當中,借用一些古代文學作品,講述虛構故事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在一些刻意構建「中國風」的作品裡。 在化用古詩的作品當中,最容易被人想起的,大概是台灣歌手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新鴛鴦蝴蝶夢》由黃安作詞,作曲,收錄在黃安1993年發行的同名專輯當中,這首歌曲是黃安巔峰時期的代表作品,令他的人和歌都一舉走紅。據說,在1992年的一個晚上,黃安偶然聽到一段旋律,於是便有了《新鴛鴦蝴蝶夢》的原始素材。黃安覺得那段旋律頗有古風,於是翻開唐詩,見到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黃安便以此為基礎創作了《新鴛鴦蝴蝶夢》的歌詞。 《新鴛鴦蝴蝶夢》實現了古文与白话文幾乎完美的结合,簡單上口卻又不失文化氣息。 幾乎同一時期,在中國大陸也有一首類似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那就是陳小奇作詞作曲、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濤聲依舊》很明顯脫胎於唐代詩人張繼的詩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陳小奇自己回憶,某日偶然重讀《楓橋夜泊》,覺得文字讓人遐想不盡,就想以此寫一首歌曲,而想表達的,就是處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夾縫中的那種狀態,以及人在處於邊緣狀態時的困惑。《濤聲依舊》旋律非常優美、意境深遠,蘊涵著一種淡淡的溫婉和憂愁,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鳴,將古詩詞的神韵意境完美地融入到了現代人的口吻和情懷中。 在1980年代華語流行歌壇進入全盛時期之前,類似的創作也是有的,比如瓊瑤填詞,林家慶譜曲的《在水一方》,這首歌是瓊瑤1975年時爲她的電影《在水一方》譜寫的同名主題歌。1980年,鄧麗君翻唱了《在水一方》,從此這首歌紅透呼籲歌壇。《在水一方》的歌詞化用《詩經•蒹葭》,歌曲曲調婉轉悠揚,柔情似水。 有些歌曲,整體上並沒有和古詩關聯,但在關鍵詞句上化用一句古詩,作為點睛之筆,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由陳信榮作詞,周傳雄作曲,周傳雄演唱《寂寞沙洲冷》總體上是一首很現代的流行歌曲,但在副歌結尾一句化用了宋代詞人蘇軾的《卜算子》當中的名句「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確實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化用古詩詞句創作歌詞對詞曲作者的文化底蘊是一大考驗,故此許多作者也以此展示自己的創作功力: 新鴛鴦蝴蝶夢(演唱:黃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zKZ7xoQFE 演唱過這首歌的人不多,黃安自己的版本自然是經典。此曲過後,黃安紅極一時,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形象。 濤聲依舊(演唱:毛寧) 濤聲依舊在全世界的華語地區都廣受歡迎,毛寧自述在世界巡演的過程中,每到一個城市必見到濤聲依舊的專輯售賣。 寂寞沙洲冷(演唱:周傳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ayTmVKIlM 這首歌使用電聲配樂,現代感非常強,但恰恰是最後一句歌詞,令整首歌曲一下子和文藝又拉上了鉤。 在水一方(演唱:李健) 在水一方曾經被很多歌手翻唱,各有千秋。這裡選擇李健在「我是歌手」節目當中的表演版本,風格獨特清新脫俗。
「Pokémon Go」的瘋狂與暢想 最近幾天,一個讓全球線民瘋狂的遊戲率先登陸澳大利亞,致使整個澳大利亞全面淪陷。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天氣,一群又一群小夥伴們,出現在街頭巷尾,甚至圍在公共圖書館、大型購物廣場,拿著自己的手機,瘋狂地捕捉小精靈。這款遊戲喚醒了沉睡中的我們,它就是傳說中的——「Pokémon Go」。也許此時此刻,你正在一邊讀我們的雜誌,一邊搜尋附近的精靈。作為一個非傳統遊戲玩家的我,也陷進了對這款遊戲的癡迷,雖然非常的不專業,也不會寫遊戲攻略,但是卻讓我難得有機會抒發一下上手這款遊戲之後的感受。 「Pokémon Go」成功的原因 先介紹一下這款讓人癡迷的「Pokémon Go」。這款遊戲之所以如此成功,離不開背後的三大開發商的支持,首先是The Pokémon Company口袋妖怪公司做出了內容支援和設定企劃,接著Niantic提供了技術支援並融入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之後Nintendo任天堂進行了遊戲開發及全球發行。其中負責技術支援的Niantic公司,之前就曾經開發過一款很火的AR現實交互遊戲——Ingress,這是全球第一款基於GPS定位的AR遊戲,這款遊戲雖然在內容上的缺失並不能讓人「過癮」,但是其獨一無二的創意和交互體驗卻吸引了包括Google、口袋妖怪公司和任天堂三家合計3000萬美元的融資,於是才有了如今這款超級大IP——口袋妖怪的系列遊戲。它一改之前遊戲將人們宅在家裡,而是把所謂的宅男宅女引出家門、上街抓精靈,這一里程碑式的精髓,讓這款遊戲在僅僅兩天過後就登上了App Store免費榜的第一位。 尋找精靈,探索世界 在辦公室裡,那些胖子們時而從電腦螢幕後面鑽出來,又縮回去,僅僅是為了打開一盒外賣,睜著無神又無辜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或者世界裡面似乎僅有的你。夜晚,街燈雖然昏暗,卻不曾有過往的行人,讓這個世界知名的都市變得如此的安靜,而人們攤在自己家裡的沙發上,重複地看著電視裡那些無聊的爆米花節目。而現在,當你打開「Pokémon Go」,一隻大鳥正站在電腦螢幕的上面,沖著你點頭;又或是在大雨滂沱的街道,一隻傑尼龜在旁若無人地戲水;亦或是,在夜晚安靜的小路,一隻胖墩墩的身軀堵住了你的去路。睜開眼睛,世界都不同了。當疲憊地仰望同樣是滿臉倦容的同事,還不如一起打開Pokémon Go去抓一隻精靈來的痛快;當一個人無聊的走在夜晚的路上,怎麼會有一隻可愛的精靈陪伴來的溫暖;攤在沙發上看著無聊的主持人,又怎麼比得上一邊路跑一邊孵化得到新生精靈的樂趣。 而這,就是這款遊戲的初衷,它宣揚的是「尋找精靈,探索世界」的理念,強調發現與合作,追求的是單純和夢想。 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即便是生活在這個城市二、三十年的我們,也似乎早已忘卻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故事,我們不知道街區那間古老的店鋪經歷了怎樣的風雨,也不知道那個奇特的建築見證過哪些事件,更不知道街角的金屬牌到底紀念著什麼。也許,100多年前,甚至幾百上千年前,它們曾經是這座城市的象徵,是這裡的驕傲,經歷了古代文明的衰落,見證了曾經輝煌的千秋霸業。 而「Pokémon...
「擺拍」帶來的思考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最近,一位業餘的攝影師Suherman Buntoro在印尼雅加達附近小鎮拍到了一隻青蛙騎到了烏龜的背上想搭便車,卻嫌棄烏龜太慢,下來推烏龜的滑稽一幕。然而這條新聞引起熱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大眾覺得青蛙的可愛,而是他們認為攝影師在擺拍。 印尼雅加達最近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無論是攝影師Palme的小青蛙撐起一把「葉子傘」,在風雨中堅持了30分鐘,還是野生動物攝影師Shikhei Goh的瘋狂小青蛙,「豎中指」洩憤,又或是他的「功夫青蛙」、「迪斯可壁虎」等,都被認為是擺拍。 擺拍並不是原罪 擺拍並不是原罪,而是人們的權利,經常自娛自樂的我們,誰人可以高喊「我從來沒有擺拍過?」 對於攝影師來說,他們不是生物學家或者動物學家,也不從事自然科學研究,他們不打算通過他們的作品來證明任何自然界的某種邏輯或者特殊存在,也不是為了關於科學的論述或者舉證。他們僅僅是給予我們美好的作品,把那些栩栩如生的場面呈現在我們眼前。即便是擺拍,也無可厚非,因為他們的作品提供了藝術表現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 而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娛樂圈,藝人自己「擺」讓媒體「拍」,登上頭條,炒熱自己,或者秀出自己在做慈善來博取大眾的關注與讚揚。當然,我們也會聯想到政界,政治人物恰巧被拍到自己正做著低調體驗、考察民情的「壯舉」。其實,無論是藝人做慈善還是政界人士考察民情,如果是真有其事,即便是擺拍,也並不需要過多苛責,因為無論是娛樂圈還是政治圈,雖然一個為了漲粉,一個為了競選,但藝人與政客都需要通過曝光率來收買人心,從而得以在自己的圈子裡生存下去。 事實上,大量的新聞照片都是擺拍的。據信,二戰時期的五大經典照片,包括勝利之吻和麥克亞瑟菲律賓登陸在內都是擺拍。而已故的張峻老人曾在生前回憶,他為雷鋒拍攝的一些照片是根據雷鋒實實在在做過的好事擺好姿勢補拍的。因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尤其是特定的歷史時期,受條件所限,不像現在隨時可以很好的記錄一個難忘的或者偉大的時刻。而我們也深深地知道,視覺能夠帶給人的衝擊是文字完全不能比的。於是,根據當事人的描述,還原某一個場景,用貼近於真實狀況,並符合當事人經歷的擺拍,就可以帶領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帶有這樣目的的擺拍無可厚非。 「擺拍」另有目的? 但是,如果「擺拍」另有目的,就該另當別論。 就攝影師而言,如果這位雅加達攝影師擺拍了青蛙與龜的故事,我們確實可以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為攝影師的創意和拍攝技巧點贊。但如果攝影師本就是擺拍,卻非要宣稱是抓拍,拍到了自然界真實存在著青蛙與龜的詼諧故事,那麼,這就不只是單純的攝影作品了,因為它從某些方面反映了自然界的「日常」,而這些「日常」是虛構的,這些虛假的事情將影響大眾對於世界的認知,導致大眾在某些時刻做出錯誤的判斷。 而藝人也同樣,如果他們並沒有做出任何善舉卻要靠媒體的「擺拍」來為自己包裝,這就是缺乏道德的表現,而大眾對於在精美包裝下的他們熱情追捧,不僅沒有為這個社會帶來好處,反倒摧毀了更多人正確的價值觀,讓整個社會陷入了錯誤的觀念之下。 政府官員,通過媒體擺拍來宣揚自己的政績,如果這些官員真的是做了實事,僅僅是想讓媒體來幫自己證明,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官員只想表現自己的功績,並不願意為民眾做實事,只是想通過一張照片或者一段視頻來標榜自己,那就是一種腐敗。當民眾無法判別的時候,這些腐敗的政客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從此,一個國家將陷入嚴重的危機。 媒體應有的態度 對於新聞追求事實求是,是媒體人的職業操守。如果「擺拍」是用來還原新聞的場景,就應該加以注明。而事實上,很多媒體,通過「擺拍」來炮製新聞,以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引起熱度,從而增加自己的收益,但卻不注重新聞的真實性,也不在乎傳播的後果,只為吸引讀者的眼球,這樣的做法,其實大大的影響了民眾,對於我們這個社會又有什麼樣的好處呢?當這種態度成為普世價值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學會為了吸睛,忽略事實,那麼我們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樣呢?...
「被控制了」的澳洲中文媒體? 文:本刊編輯部 圖:相關報導截圖 傳媒一詞,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應代表著公平、獨立、自主。但是,現實的世界並不理想,在處於不同的壓力下,仍能保持著公平、獨立、自主的媒體,寥寥可數,多數的還是要苦苦經營。在中國,媒體受到政府控制,是人所共知的秘密。確實,中國傳媒要在那政府嚴格監控的環境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媒體,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在南半球的澳洲中文媒體,理應可以站在一個更公平的角度上,評論社會上、甚至世界上的各種大事。可惜的是,大部份身處澳洲的中文媒體,仍被籠罩在「受控制」的陰影之中。 在7月10日,《The Age》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s in Australia: Beijing controls messaging, propaganda in press》(在澳洲的中文報紙:北京控制新聞消息和宣傳),揭示了在澳洲的中文傳媒,在其內容選取上,仍受到中國政府的控制。 在文章一開始,他們就指出控制的形式包括誡勉電話、在公開活動中阻擋記者進入、通過指令使和中國內地有聯繫的企業拉走廣告、甚至是中國政府機構直接投資在傳媒中。文中訪問多位曾在澳洲中文媒體工作過的匿名記者,他們均指出中國政府曾多次用不同的手法,去控制他們所出版的內容。 生存環境的限制 看到這時,大家的腦海中或許會浮現一個問題:這些事情是真的嗎?相信沒有一個媒體會公開承認這事情,但在現實的生存環境下,很多在澳洲的非主流華人媒體、甚至是部分主流的,根本沒有辦法不去作出妥協、自我審查,期望可從中得到更好的經濟收益。 在澳洲的中文媒體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受到國外企業支持,又有一定數量讀者群的媒體。以一本支持法輪功的刊物為例,很明顯是一份為打擊中國政府而開辦的報紙。由於他們的取向非常明顯,吸引了一些讀者,使他們有一定的談判條件和空間,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內容,而不怕受到其他人的控制。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有不少帶有政治或商業動機的澳洲主流人士或企業,看中一些報章有明顯的政治取向,加上擁有一定數量的讀者群,都願意在他們身上一擲千金,讓他們能繼續營運下去,並從中取得他們想得到的利益。當然,這類報章內容並不會受到政府或企業廣告的控制,但無論在機構中從上至下,甚至是幕後的支持者,他們的政治動機和利益是一致的,故此內容當然也就並不標榜中立和真實。...
聯邦大選大局已定 華人應當關心什麼?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隨著澳大利亞工黨黨魁肖頓(Bill Shorten)宣佈落敗,以自由黨為首的保守黨派聯盟得以繼續執政。肖頓7月10日說,總理兼自由黨黨魁譚保爾(Malcolm Turnbull)已經獲勝,並稱他已向對方道賀。肖頓在墨爾本會見記者時說:「譚保爾先生與他的聯盟顯然將組織政府,因此我已經在今天午後向譚保爾先生還有(其夫人)露西道賀,祝福他們一切順利。」 兩黨均難言勝 至截稿時為止,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目前取得了國會眾議院76席多數,工黨目前已取得68席,小黨派和獨立議員獲得5席,有1席尚存有爭議。不過,無論是獲勝的自由黨還是落敗的工黨,都面臨自己的困難。 在2013年舉行的上一次選舉中,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獲得90個議席,以壓倒優勢獲勝,相比之下,執政聯盟在本次選舉中優勢則大幅縮水。輿論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眾多。從政策領域而言,前任總理托尼·阿博特上臺後違背選舉承諾,對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下狠手,削減支出、緊縮預算,導致民怨沸騰,最終斷送其總理生涯;從黨內派系角度而言,阿博特丟掉自由黨黨首地位,譚保爾取而代之擔任總理,這導致自由黨內部出現裂痕,阿博特代表的保守派勢力對譚保爾「不買賬」,自由黨由此喪失部分保守立場選民;從競選策略而言,工黨在競選最後階段打出「自由黨打算將醫保私有化」的競選廣告,儘管並不屬實,但卻準確擊中了民眾關注的核心問題。 從工黨角度而言,議席的確較上次選舉有大幅增加,但2013年的選舉由於陸克文和吉拉德之間的內鬥,工黨信譽跌落谷底。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肖滕帶領下的工黨表現的確好於預期,但並未提出令人信服的經濟改革方案以改善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很難改變選民對工黨不擅長管理經濟的印象。事實上,工黨在此次選舉中所獲首選票票數達到了歷史第二低。 華人票究竟是否決定性 當選戰結果出爐,一切塵埃落定之時,部分中文媒體開始慶祝「自己的勝利」。有中文媒體稱:「譚保爾在欣喜承認獲得大選勝利的同時不得不感謝華人,這一次,華人助了自由黨一臂之力!選票數據顯示,沒有華人,自由黨必然落敗!」面對如此言之鑿鑿的說法,大家顯然會想要問一個「爲什麽?」而報導當中則繼續解釋說:「本次選舉,自由黨丟掉了很多選區,……,怎麽算都只有75個選區,無法達到76個選區的最低獲勝要求,這就意味著自由黨無法正常當選了!一直以來的工黨鐵桿選區——墨爾本Chisholm出現大逆轉, Chisholm選區是澳洲最大的華人選區,更是澳洲的大選决定性風向標,……,有超過20%的選民爲華人選民!」 該報導還說:「最後選票統計,自由黨只是領先了工黨2000票!這些選票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華人!……總理譚保爾承認:太驚險了!如果沒有這個關鍵的華人選區最後時刻轉投自由黨!自由黨必將失敗!」 無疑,Chisholm選區的華人選票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個選區有投票權的華人數量確實很多。不過,是否這些華人選票決定了這個選區的結果,則又未必。雖然這個選區之前的議員安娜·伯克女士已經連任了很多屆,但近年來她的得票率已經呈下降趨勢。在2013年的大選當中,安娜·伯克女士僅獲得39.5%的首選票,比前一次選舉流失了4.7%,最終靠撥票才險勝自由黨的對手。今年大選,安娜·伯克女士宣佈退休,由原莫納什市長Stefanie Perri出戰,在人氣上已無法和安娜·伯克女士相提並論,選舉結果也果不其然再次流失3.4%的首選票。由此看來,工黨在Chisholm選區的下降趨勢已經多年積累,今年的結果雖然驚險,但也不出意料。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工黨更加重視華人選票,結果或許會有所不同,比如派遣曾經有意出戰這個選區的原萬年興市長楊千慧參選,或者派遣曾擔任莫納什副市長的羅介雍參選,也許會多吸引一些華人選票,則勝負難以預料。所以說,華人選票或者真的左右了這個選區的結果,但主要問題可能出在工黨身上,自由黨方面則是坐享其成。 一國黨韓森重返政壇 在離開聯邦議會近20年之後,右翼政黨「一國黨」(One Nation)創始人,寶琳·韓森(Pau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