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10年旅遊簽證正式實施 2016年11月14日上午10時39分,澳大利亞移民局正式修改移民法規,實施澳大利亞10年常旅簽證,11月19日正式執行,開放申請。這也意味著,申請人只需要申請一次,10年之內就不需要再申請來澳大利亞旅遊的簽證,而且這一個10年的旅遊簽證,只面對中國人。 澳大利亞10年簽證的具體細節是:其簽證類別屬於600簽證下新的分類Frequent Traveller Visa,即常旅訪客簽證;簽證要求是針對旅遊或者商業活動訪客,申請該簽證的費用為1000澳元;居留的時間要求是,任何24個月之內最多可以待12個月。 目前,這個10年澳大利亞旅遊簽證在人數上沒有上限,也就是說,只要符合標準的申請人都可以獲得批准,而無論有多少人申請該簽證。該簽證允許申請人從事旅遊和商務考察,但是,禁止申請人滿足配偶移民的同居要求或者在澳洲工作,一旦發現,將取消10年常旅簽證,並且三年之內禁止再申請。 澳大利亞移民法也明確定義了「旅遊」和「商務考察活動」:旅遊主要包括休閒性質的活動,包括旅行、觀光、放鬆、非正式短期課程學習、業餘體育運動;商務考察主要指對普通商業活動和僱傭的詢問,商業調查和合同談判,政府和官方性質的訪問,參加國際性會議,商貿或者研討班。 同路點評: 僅僅是在旅遊業,據官方統計,去年赴澳旅遊的中國遊客達到100萬人次,而他們消費了足足77億澳元。此項政策一出,澳洲成為了美國、新加坡、加拿大之後,又一個對中國開放10年長簽的國家。雖然,具體的細節還要等到最後時刻才會知道,但是很多人擔心10年長簽可能成為父母探訪子女的簽證,同時擔心這麼長的簽證會有很多中國人鑽法律的漏洞來變相申請旅遊簽證,但是,我想說的是,既然美國、新加坡、加拿大早已開放10年長簽,日本和韓國也是給予了5年的簽證,暫時都沒有哪個國家發現問題,為什麼澳大利亞要擔心呢? 維州學校改革校服 女生可穿褲 維州凱瑞浸會文法學院(Carey Baptist Grammar)宣佈改革該校校服,允許女生在夏天穿著短褲、冬天穿著長褲。凱瑞浸會文法學院在校園網站發佈了一條通訊,副校長Leanne Guillon表示,這一改變是一個進步的決定。她說:「在一個進步的學校中,我們要努力打破社會中存在的刻板思想。新制服為女生做了調整,校服材料和男生們的一致,所以從2017年開始,女生們可以選擇褲子作為校服了。」凱瑞浸會文法學院是維州墨爾本一所著名的傳統基督教私立學校,於1923年由教會創辦,該校是一所國際性學校,是歐洲國際教育組織的成員。 這個變動引發部分家長反對,有家長質問學校:「現在是校服褲子,未來是什麼?無性別衛生間?男生穿裙子?」今年,悉尼的新鎮中學(Newtown High School)實施全新的「統一性別校服規定」,允許所有學生不限性別自行選擇男生或女生校服。目前,英國也有80所學校實施類似規定,讓男女學生自行選擇校服搭配。但同為家長的澳洲新聞集團記者艾略特(Elise Elliott)對校方此舉表示支持,認為校服應該具有統一性,而且女性百年以來都有穿著褲子,並無不妥,又指她6歲的女兒穿著裙子盪鞦韆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她連內褲都露出來了,而允許女生穿著褲子可以避免這種不雅情況發生。 同路點評︰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學校,女生一般是穿裙,男生則是穿褲,這設計的原意是突出性別的不同,但事實上很多時女生穿裙會帶來一些麻煩,包括是容易走光、冬天時因露出腿部而感到寒冷等,家長把校方容許女生穿褲與今年推出的「安全學校計劃」拉上關係,實在是驚弓之鳥、無風起浪。今次凱瑞浸會文法學院只是站在兩性平等的角度下提出改革,它是一間傳統的基督教私立學校,在宗教立場而言沒有可能採取安全計劃,而私立學校的背景也讓它有權不選用計劃方案,有家長拿悉尼的學校新鎮中學作為例子,但這間學校是政府學校,學校政策當然與政府政策掛鈎,所以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新西蘭7.8級大地震 餘震不斷 新西蘭14日凌晨,於南島發生黎克特制7.8級強震,其後在當地時間15日早上6時至傍晚6時共12個小時內,全國共發生313次餘震,集中在南島的東北地區,在傍晚約6時10分的一次餘震更高達5.4級,地質專家估計餘震會持續幾個月。此外,地震共觸發8萬至10萬次山泥傾瀉,大部分受影響地區都是凱伊庫拉(Kaikoura)向海和內陸範圍內,較偏遠和崎嶇的地區。地震至今造成最少兩人死亡,其中重災區海邊旅遊小鎮凱伊庫拉斷水斷電,需時數天才可恢復食水供應。 同路點評︰ 新西蘭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有多個環繞太平洋的火山及斷層,板塊活動頻仍,容易引發地震,參考2011年基督城地震後有逾1.3萬次餘震,相信今次地震後仍有好一段時間會發生5級或以上的餘震。然而對比上一次地震,雖然今次地震強度更大,但較上次造成185人死亡,今次帶來的傷亡卻未有很大,建築物的破壞程度也較輕,算是大幸中的大幸。...
香港政府出「辣招」壓止樓市——— 房屋局長張炳良訪問澳洲談香港房屋問題 文:何懿羚 張炳良近日首次以香港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身份公式訪問澳洲,同路人雜誌有幸應邀在墨爾本與張炳良出席一場飯局,在席間張局長向我們大談香港樓市問題和對應政策,以及運輸兩大範疇,特別提到上週政府公佈的新一輪樓市「加辣」招數,讓對事件關心而身在澳洲的人們可有一渠道得知新政策動向。 張炳良分析現時香港樓市狀況是供不應求,年輕人想置業但因樓價高企而卻步。香港樓市有著嚴重的供求問題,供應追不上需求,對比中國大陸香港樓市供不應求問題節節上升。原因可歸咎於包括非本地居民的外來需求、炒賣的投機需求,還有投資需求。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2年10月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買賣,徵收「額外印花税」和「買家印花税」,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該政策規定,購買住宅法定持有期3年內賣房需支付10%到20%不等的額外印花税;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和所有公司購房需繳納雙倍即15%的買家印花税。 2013年2月政府再推新政策針打擊炒樓,徵收雙倍印花稅,規定200萬港元以下住宅按成交價1.5%繳納印花税,200萬港元以上則按成交價的8.5%繳納印花税,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買家,和只有一個住宅而換樓的買家,都可獲得豁免。他稱政策一出台後即時殺市場,在該年2月至2015年9月間交易數字雖有上升但速度被壓。2015年至本年第一季度市場有回落之勢,但隨即開始反彈。 唯樓市最近最一步熾熱,2016年11月政府宣佈樓市加辣新招數,印花稅現在劃一調升到15%,因以前印花稅按面積徵收,如單位面積小印花稅便低,導致炒家仍然資金充裕可投資低價樓。已擁有一層物業,打算購買物業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張局長根據公開數據分析,引進雙倍印花稅後投資房減少,可惜是今年年初不超過一千宗交易到9月已有2600宗,有1個或以上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買家的交易,由今年首季平均每月500宗至9月份數字更加增加到2,300宗。 張局長表明辣招是以「港人優先」為依歸,但現今是開放社會,不能阻止外來買家在港購置房產。他就額外交易成本有一定壓抑作用,有信心有足夠力度面對市場問題。現實是,政府樓市辣招成效不顯著,2012年辣招出台後,樓市被封頂,買入三年內放盤要徵稅,本港物業成交量雖下降近七成,首次置業人士較易入手的二手市場更是冷淡,一段時間市場消化後仍回到起點,樓價沒有明顯回落。2013年辣招一出台雖能制止成交量,2014年首季後樓價便慢慢回復至高點,在今年新辣招前資金大量湧向易入手的小型住宅。辣招有一定的用處,唯影響不是深遠,根本問題沒有解決,供應永遠不能追上需求,辣招治標不治本。年輕人不能「上車」因樓價太貴,現時許多俗稱「劏房」的163方呎單位動輒也要4、5百萬元,地產發展商不愁賣不出,市場總有投資者買下小單位,對初次置業者「上車」遙遙無期。早前九龍啟德住宅地以「天價」88.37億元成交售與中資地產公司,每呎樓面地價高價1.35萬元,超市場預期1.4倍,建成後單位呎價或2.2萬起。今次政府帶頭拉高地價,日後買到合理價錢住宅機會不樂觀。 加辣招數是針對手持兩個或以上單位業主,可是資金充裕的炒家有兩種情況:不太在乎那15%稅項成本,或是換樓成本增加,未必願意大幅減價,放盤意慾減低,凍結二手市場。但一手市場價格高,年輕人未必有能力負擔,所以說到底還是供應的問題。 張局長認同供應要追,但決心解決「土地問題」總會遇到社會不同的反對聲音,如發展住宅會增加人口密度,發展地區交通網絡不完善,留地作休憩用途等。但這不能完全怪責反對聲音,政客的語言「偽」術出神入化,只說出事情的片面,觀眾把持不住就被迷惑。像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其實是讓旁邊的邊境禁區可以變成「特區中的特區」,中國大陸人和外國人均可以免簽證進入,成為深圳特區及香港「邊境特區」的開發提供住宅配套、地產商由香港政府早有意發展新界東北時起大幅收購和囤積土地,落實發展後向地產商收購土地,令事件有官商勾結嫌疑。像提倡開發郊野公園舒緩供應問題,但現時郊野公園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若需發展必須經過立法會修法,隨時耗上十年八載,不會是政府的首選,這只是聲東擊西,真正試圖開發的土地是容易著手的郊野公園外圍—「綠化地帶」。 買樓保值,銀紙貶值,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辣招只是說明香港政府沒有辦法在「土地問題」上解決,只靠收徵稅項制止炒家購買成本,沒有直接面對資金充裕的投資人士在消化稅額後仍然會投資不動產,無意拋售手持房產的他們反倒讓二手市場封頂,實質有利港人的房屋土地問題沒有解決。供不應求是核心問題,政府也低估了炒家資金能力。
「神奇女俠」成新一代女權榮譽大使 ———— 從虛構人物到現實生活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新華社 上月聯合國委任美國DC英雄漫畫裡的神奇女俠(Wonder Woman)為倡導女權的榮譽大使。聯合國現啟動為期一年的女性權利運動,任命神奇女俠為女權榮譽大使,宣傳反性暴力,全球性別平等和婦女權益等訊息,以吸引年輕人的注意。 誰是神奇女俠﹖ 「神奇女俠」是DC漫畫裡虛構超級英雄角色,美國心理學家和作家,威廉.馬斯頓(William Marston)於1941年創造她,作者馬斯頓本身就是個女權主義者,這導致神奇女俠被他定位成一個為正義、愛情、和平和性別平等而戰的女英雄,大眾普遍認為神奇女俠是女性主義的象徵。 「神奇女俠」,本名為黛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是一位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戰士公主,一出生就擁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戰鬥技能,她的故事講述一個美國空軍人員因事故而昏迷在「天堂島」,被黛安娜發現,因此她把該名軍人送回到現代城市,返回現代城市後因和該軍人互相產生感情而選擇留在都市,以「神奇女俠」之名義保護人們,神力女超人時常對抗一心想對亞馬遜不利的各種反派。她所配戴的武器包括使人誠實說出真話的真言套索(Lasso of Truth)、刀槍不入的神力手鐲(Indestructible bracelets/gauntlets)和一個頭飾,並在部分故事中還擁有隱形戰機和有著治癒能力的紫雷。 神奇女俠被聯合國委任為女性權利榮譽大使其實是有跡可尋。在她出現之前,漫畫裡拯救人類的英雄清一色是男性,神奇女俠當年一出的確是給予女性一股力量,鼓勵女性在男主社會中突顯自己。就像在二戰期間,「神奇女俠」的故事激勵了不少美國女性響應號召喚入伍參與戰爭,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新一代 的女權主義者,並在1970年代榮登女權主義雜誌封面,成為女權主義的一個文化象徵。 虛構人物不應帶到現實生活﹖ 聯合國今次接地氣,借漫畫人物意圖把女權主義帶入年輕人社會這固然是好,但這帶出一個深層次問題,現實生活中是否沒有名人可代表年輕女權主義呢﹖聯合國恰巧於神奇女俠誕生75周年的時刻在紐約的總部為她送上一份大禮,「榮譽大使」一職為神奇女俠英勇的一生再添一筆。在典禮中,曾經扮演「神奇女俠」的演員也獲邀出席,包括1970年代在電視劇中飾演神奇女俠的女星琳達卡特(Lynda Carter),以及在明年新片中主演神奇女俠的姬嘉鐸(Gal Gadot)。聯合國副秘書長加勒表示「我們很高興這個人物將助我們接觸新群眾,傳遞賦權和平等的基本訊息」。 一波反對聲浪自宣佈起便開始反抗,在任命儀式上,約有五十名聯合國員工在聯合國訪客大廳靜默抗,批評聯合國此做法荒謬,女性應有一位真人大使。聯合國獲得授權,可使用「神奇女俠」肖像,在多個社交平台上推動全球性別平等和婦女權益,期望將訊息傳送到年輕一代。有人認為神奇女俠衣着暴露,形象上被塑造成身材突出的白人女子,未免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更可能誤導更多年輕女孩,再者,衣着暴露被認為是對女性的貶低,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正對抗性剝削和迫害,選這種角色當大使不符合現狀。聯合國發言人迪雅裡克(Stephane Dujarric)回應稱為了爭取更多年輕人和更多外面世界的人,他們必先要有創意性。 聯合國會啟動一項推動兩性平等和強化女性權力的全球活動,這項活動得到華納兄弟(Warner Bros)和DC娛樂贊助,它們都是聯合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倡議性別平等的合作夥伴。聯合國這次做法絕非罕有,過去在1998年曾委任小熊維尼(Winnie the...
Trump原是王牌?特朗普勝出美國大選 全球大跌眼鏡 文︰杜穗伶 圖︰新華社、蘋果日報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於美國時間11月8日舉行,共和黨特朗普以大幅拋離對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當選為第58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大出人所意料。 唐川・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相信這個名字已經對大家不陌生。他改變了美國歷史,成為第一個毫無從政經驗,卻擊敗了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而當上了美國總統。從他開始宣佈要參選總統開始,他已經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在他參選前,他是一名著名地產大亨、企業家和電視名人。特朗普的坦言直率導致媒體高度曝光率,從而成為公眾熟悉的社會名流,更成為幽默作家筆下的題材。這樣一個言論怪異的疑似種族主義者,加上民調一直顯示特朗普會輸掉,為什麼他會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並勝出今次選舉呢? 不可猜測的選舉結果 特朗普取得過半票勝出這次選舉,相信這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事。對手希拉里從政經驗豐富,早前民調一直顯示,希拉里很大機會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現在,美國一夜之間通過民主選舉令特朗普有機會成為獨裁者,因美國國會由共和黨操控。 從特朗普當選後,亞洲股市收市價稍微下跌。香港恆生收市價比預期低了2.2%及上海証卷交易所下跌0.6%,南韓股價收市價也下跌了2.7%。對澳洲也有顯著的影響,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應會付諸東流,因這是一個由前總統奧巴馬提案的促進亞太區貿易自由化的協定。澳洲跟中國美國都有重要的貿易關係,如現令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將擴大,澳洲將陷入一個兩難局面。這不僅會影響國家安全,也會影響我們的經濟。可見特朗普當選對全球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政策出位 他在選舉期間爭議行為和言論引起了其他候選人、媒體及他的商業夥伴的爭議,甚至有一些國家的領導人表達了對他當選總統的擔憂。首先,他要驅逐所有非法移民,指責墨西哥非法移民是「強暴犯」,稱墨西哥非法移美人士多為犯罪者。而且他要在美墨邊界建立邊界牆,阻止墨西哥偷渡客進入美國,這遭到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移民者的譴責。再者,特朗普也針對中美貿易關係大加抨擊,批評中國正在用手段扼殺美國,並表示自己很有信心跟北京談判。另外,他將會禁止外國穆斯林進入美國,直至妥善的安全措施落實為止。他也要求美國設立穆斯資料庫,強制住在美國的穆斯林登記,方便掌握他們的行蹤。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說,特朗普的說法「完全和美國價值相反」,侵犯宗教自由。 2015年8月在霍士新聞頻道舉行首次辯論中,特朗普暗指對他提出尖銳問題的女主播凱利(Megyn Kelly)月經來了,他跟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你可以看到血從她的雙眼流出來,血從她身上任何地方流出來。」這貶抑女性的言論引起民憤,但特朗普拒絕道歉,解釋他是遭到誤解,表示他對凱利沒有敵意,只指責她在辯論時提問不公平。這場辯論吸引了2400萬觀眾,打破美國非體育類有線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可見今次選舉引起很多人關注。...
商業不只為賺錢,也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訪談公平貿易商家Nicole LamondPhilp 文︰顏海倫 圖︰受訪者提供 Nicole LamondPhilp,是公平貿易食品公司「Universal Village」的董事,在數年前開始進口和分銷中國茶品「Qi-tea」,致力推動有機食品及公平貿易。這對Nicole來說不單單是一門事業那麼簡單,背後更蘊含着一個強大的信念,就是希望為社會、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改變世界,談何容易,但甚麼都不做,就一定不能推動事物改變,有很多事情都是因堅持而發生的。Nicole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執着,令她決意投放心血在公平貿易與有機食品上,而她相信這個事業可以實踐自己所想。 曾經的反叛少女 眼前的Nicole沉穩幹練,眼神中閃爍着知性的光彩,很難想像她曾經有一段「叛逆」的過去,但意外地卻聽到她娓娓道來少年時的反叛歲月。Nicole在Year 11時因為不喜歡學業而輟學,那時她常常會去酒吧喝酒、玩樂、派對,追求個人的自由。她熱愛跳傘,在16歲生日時作為生日禮物,她背着父母第一次在墨爾本跳傘,輟學後為了可以每周末都去跳傘,她便找了一份兼職工作賺錢,甚至還自己一個去美國跳傘。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一段時間,直到23歲那年她的腰受傷了,她被逼從熱鬧的生活中停下來,靜靜地待在家中甚麼都不能做。在休養的兩個星期內(對她來說已經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她開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思考世界,想想有甚麼有趣的事情是她想做的。 在Nicole感到迷茫之際,有次她在火車上遇到有人向她傳福音,那個人得到了她的電話,並常常打電話給她,她感到煩嫌,初時有種想挑戰人的想法,打算自己去看聖經,然後再去反駁那個人,誰知卻在當中發掘到信仰的真理,開始認識這位創造主,於是便去上教會,並尋着了生命的意義。信仰為她的人生帶來轉變,她對自己、對世界有了更多不一樣的看法,奠定了她想「改變世界」的信念。 關心世界不同角落的人 Nicole在20歲時曾經到非洲肯尼亞旅遊三個月,並參與了世界宣明會的項目,讓她開始認識這個國家。她發現非洲的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儘管他們每天都辛勞工作,但也只賺得到微薄的金錢。她探訪了一個家庭,父母都要在茶葉農場全職工作,甚至孩子有時也要幫補家計,但他們依然很窮困,她意識到這裏頭有甚麼不對勁,然後了解到是整個貿易系統存在一些問題。她把這件事存在心中,開始接觸公平貿易這個概念。 當Nicole回到澳洲,她發現這裏沒有公平質易的組織, 於是和其他人一同成立了「Universal Village」這個機構,開始時她嘗試在澳洲看看有甚麼適合的產品可以作分銷,但沒有甚麼吸引到她。直到她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到「Qitea」這個牌子,得知它採集茶葉的農場和生產茶的地方非常接近——這有效大大降低茶葉受污染的機會,讓產品保持健康、潔淨。加上她留意到澳洲人多喝紅茶或伯爵茶,綠茶在澳洲而言是比較獨特的,而Qitea適當調整茶的甜度,又很符合澳洲人的口味;同時,茶葉在中國採集、加工之後,便立即運送到墨爾本,當中沒有經過其他的工序,節省了不少成本費用。於是,她便決定主力入口「Qi tea」的產品,以開展自己公平貿易的事業。Nicole也關心茶的源頭——中國內地農民的生活,因為早年在肯尼亞的經歷,她相信運行公平貿易這個系統能夠幫助中國山區窮苦的人民,讓他們有恰當的收入,為此她也和中國多個公平貿易組織合作。 分銷「Qi tea」的產品後,她也嘗試過進口和分銷其他公平貿易產品,如巧克力和咖啡,特別是想從老撾入口咖啡,以支持柬埔寨和越南的農民。 敢想敢做就能實現所想 由於Nicole認為學習是沒有必要的,她很早就離開學校,學歷並不好,以致當她要開展這一門事業時變得非常困難——她沒有錢,沒有經驗,也缺乏知識。但她並未因此而沮喪,更指出「自信」是實踐理想的重要元素︰「當然會經過很多的挫折和失敗,但你會從當中學習到一些功課,然後有所成長,而當中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筆者相信因着她的信仰,信心是來自那個賜她生命的上帝。 在Nicole大約28、29歲的時候,迎來人生的轉捩點,那一年她決定重返校園,修讀了Master of Entrepreneurship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