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由新西蘭總理辭職說開來

1月19日,新西蘭女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給全世界貢獻了一個絕對的新聞頭條:宣佈將在2月7日前辭去總理職務——結束她的新西蘭政治生涯。

1月22日,新西蘭工黨投票選舉克里斯·希普金斯為新任黨首。由於工黨仍是執政黨,希普金斯將接任阿德恩的總理之位,直接面對當前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經濟頹勢異常明顯等挑戰。8個半月後,新西蘭將迎來又一次大選,工黨能否贏得連任仍是未知數。

「一個好的領導者知道什麼時候該走」

2017年,當37歲的傑辛達·阿德恩當選新西蘭總理時,她不僅是新西蘭歷史上第三位女性領導人,也是全球最年輕的女性領導人。此後近六年的時間內,她帶領新西蘭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多次被《時代》週刊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她在任內生下女兒妮芙,成為全球第二位任內生產的國家領導人。三個月後,她帶著女兒走進紐約聯合國大會會場,鼓舞了全球億萬職場女性。如今,42歲的她感到有些累了。

阿德恩在第二個任期結束前突然離職,令整個國家和世界感到意外。她是新西蘭150年來最年輕的總理,這位小國領導人以流行歌星的速度成為了名人。如今,她請求人們的理解,並展現出政治上罕見的直率——「我知道這份工作需要什麼,並且我知道我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做好這份工作了,就這麼簡單」——正是這樣的特質使她成為反特朗普的自由主義的全球象徵,之後在新冠大流行加劇的惡劣分裂中成為眾矢之的。

阿德恩的任期充滿了危機管理,包括2019年基督城恐怖襲擊、幾個月後致命的維特島火山爆發以及之後不久的新冠疫情。如今,阿德恩在新西蘭政府的領導者這一身份外,選擇了「自己的領導者」這一身份——一個知道何時該離開的人。特別是此時選擇離職,為工黨政府留下了足夠長的時間重整旗鼓,更充分的準備迎接本年度10月全國大選。這一優雅離開無疑是現代民主理想的化身。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最近又按耐不住、躍躍欲試宣佈於2024年再度參選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回首上一屆美國大選亂局,雖然美國有不少人對那次大選的結果存在爭議,可特朗普與他的法律團隊卻遲遲拿不出任何證明美國大選存在大規模作弊的證據,重新計票亦顯示他輸了。可是「商人重利」的底色讓特朗普無法平靜優雅得接受敗選的結果,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斷挑動人們對選舉制度的不信任,不顧一切地企圖推翻敗選結果,對美國民主構成了幾個世代以來最嚴重的挑戰,這種挑戰並非由意圖摧垮這一體制的外部勢力發起,而是來自本應負責捍衛該體制的領導人。反觀新西蘭這位即將離職的80後女總理,「民主燈塔」的前任元首的做法著實令人唏噓。

不一樣的領導人

2019年基督城大屠殺後阿德恩的表現至今依舊可圈可點,世界各地的觀察員都稱讚她的領導才能——她慰問陷於恐懼和悲傷之中的穆斯林社區,但也不止於此。她抵達基督城,擁抱受害者,戴上黑色頭巾表示尊重,她帶領大家呐喊「他們就是我們」。馬丁路德金說過,真正的領導人並不是尋求共識,而是創造它。阿德恩塑造了多個共識,展現出行動,關心,團結。恐怖主義看到差異,想要消滅它,阿德恩看到差異,卻要尊重它,擁抱它並與它聯繫起來。如今,離別之際,阿德恩依舊希望自己能夠給新西蘭留下些什麼,是一個信念——你可以既善良又強大,既富有同理心又果決果斷,既樂觀又專注。這個遺產無疑對於這個依舊由男性主導、充斥大男子主義文化的世界,特別是對以男性居多的政界,聽上去格外刺耳而又陌生。

很長時間以來,彷彿只有那種大男子主義般的強硬作風才有資格稱為具有大將風度、領導風範,而女性獨有的善良、靈活且有果斷,在阿德恩成功當選新西蘭總理後讓世人得以小窺——原來領導人可以是不一樣的。更重要的是,阿德恩展現給民眾的首先是一個真實的人,然後才是她的職業身份——新西蘭總理。而這一點在很多傳統大國中很難想像。

以中國元首習近平為例,外界一直都不怎麼看得清習近平,因為他是個風格不明朗的人,而且所言所行常常背離常規, 並且前後矛盾。人們可以從他身上觀察到很多特質,但都不足以定義他;同時他示之以人的,是一副超然的人格畫像。這種超然帶有政治上的理想主義,並帶有某種偶像光輝;習近平打算站在一個比傳統更高的立足點,以產生對世界的影響力。這可能是面對媒體表達自己對疫情封城措施的沮喪之情的阿德恩永遠無法理解的。

要說, 目前全世界權勢最大的領導人是普京和習近平,大概沒有人會有異議。畢竟他們都突破了制度和民主規範的制約,而在規定期限之外繼續掌權,制定了新的法律,讓自己成為了實際上的終身領袖。而阿德恩這種自我請辭的做法在期盼著「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獨裁者眼中大概是極其矯情而又幼稚的,畢竟在有的人眼裡,一國元首意味著「無窮的責任」,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則意味著「無邊的權力」。

令人深思的是, 不管是阿德恩、普京或是習近平, 在他們身處的社會, 他們都有人民一定的支持。在新西蘭, 阿德恩的支持者通過手上的選票表達支持,定時的民意調查,可以發現在不同時期不同政策回應當時的處境, 新西蘭人民的認同、支持或是不滿。在俄羅斯, 普京出兵烏克蘭在資訊受到控制下, 俄羅斯人民支持的也不是少數。雖然在俄羅斯仍有一些公開反對入侵烏克蘭的聲音, 但認同普京要恢復歷史中強大的烏克蘭的俄羅斯人也不少。當然在增加徵兵時, 有俄羅斯人逃離自己的國家, 但留下的人仍多相信俄羅斯在領袖的帶領下, 是可以獲取勝利。

在中國, 通過意識型態被監控及各樣宣傳工具無處不在的影響下, 中國人民對生活或有時表現不滿, 但對習近平的「中國夢」確實有不少中國人深表支持和認同。不過到底在跟隨領袖追夢的過程會否成功, 相信歷史會顯示到底人民願意跟著走到那裏。與新西蘭人不一樣的, 是中國人手中沒有選票, 可以在定時運用, 對國家要走的方向, 作出一個選擇。

/ 習近平、普京和特朗普

後疫情時代需要怎樣的領導

自2006年開始,由於中東的兩場戰爭和2008年金融危機,還有中國經濟的驚人崛起,美國的實力被削弱,民主進入了「全球衰退」。中俄反覆推動這樣一種敘事——民主國家軟弱無力,在道德和政治上都十分腐朽。它們解決不了問題。威權主義才是未來趨勢。而去年年末剛過去的拜登習近平會面和阿爾巴尼斯習近平會面更是證實了一件事: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之中,而是生活在基於權力的秩序之中。拜登和阿爾巴尼斯之所以與習近平坐下來會晤,不是因為他們是朋友,而是因為他擁有強大的權力:他很可能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領導人,沒有之一;他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經濟大國的終身領袖。

儘管美國目前試圖聯合其盟友在國際社會孤立中國,但是中國經濟體量的龐大也是其不可忽視甚至有些忌憚的。在切實的經濟利益面前,有的時候,意識形態的差別甚至可以暫時的放在一旁。特別是最近中國政府又放開了被國際社會廣為詬病的「動態清零」,寄希望于重新回歸國際秩序中,英美主要國家是否依舊會保持一定的警覺,這有待進一步觀察, 只是彷彿留給美國總統拜登的時間也不多了。

拜登總統兩年前上任時承諾,將通過恢復多邊主義,重啟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結束阿富汗戰爭以及恢復伊朗核協議,使美國重獲全球領導地位。然而,在真正重要的全球問題上,美國選擇了單打獨鬥——與澳大利亞和英國簽署了秘密的核潛艇協議,給法國背後插刀;未與北約盟國協商就撤出了阿富汗;大談特談所謂「民主」,卻將半個世界都拒之門外。而疫情三年來,美國面對日益嚴重的政治分裂和經濟倒退。到目前為止,拜登還未能提供美國和世界在這一重要關頭所需的領導力。

至於其他國家,多數以美國馬首是瞻,在後疫情時代,各國領導人亦步亦趨、戰戰兢兢地應對著各種巨大的不確定。不論包裝得再好,這些領導人也不過是凡夫俗子,倒不如阿德恩的真摯來得簡單易懂,更容易和民眾共情。去年全球政壇的最大黑馬大概是烏克蘭總理而去年澤連斯基。

澤連斯基原是一個不見經傳的演員, 在當選烏克蘭總統後受到不少壓力, 卻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 展現出真誠、勇氣及與人民福祉站在一起, 而不是倉卒出逃保命, 成為真正的人民領袖, 給他們帶來信心及對自己價值觀的肯定。所謂時勢造英雄,澤連斯基在短短的時間內向全世界證明自己和本國人民的休戚與共。在他的感召下, 烏克蘭人抵抗了俄羅斯的入侵, 更令到俄羅斯未有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 世界局勢因此而改寫。可以說, 一個領袖的選擇, 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方向。

如今,世界需要的也許就是在種種亂局間造就的不同于傳統國家元首的領導人,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有真情實感,然後他們才是領導一國民眾的元首;他們亦有面對不確定性的迷茫與困惑,但他們最終會選擇與民眾風險共擔;更重要的是,在他們任職時傾力投入,當情勢變化、無法繼續時,選擇不戀戰權力,瀟灑說再見。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