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香港情 澳洲事

13 創建多元文化的故鄉

本文刊出之時, 正是慶祝香港回歸中國25週年之日。對我和不少來自香港的澳洲人來說, 今天的香港, 與我們小時候所認識的香港已不相同, 沈旭暉教授說這是一個和以前不同新的香港。

香港人的概念

本文刊出之時, 正是慶祝香港回歸中國25週年之日。對我和不少來自香港的澳洲人來說, 今天的香港, 與我們小時候所認識的香港已不相同, 沈旭暉教授說這是一個和以前不同新的香港。除了這一片土地還在地球原來的地方, 沒有改變以外, 在上面的人、社會制度、管治理念、發展方向等, 相信都和25年前不再一樣。最近這數年來到澳洲的香港人, 常以自己為「真」香港人自居, 我不能認同。

澳洲在不同年代來都有少量香港人定居, 他們都變成了澳洲人, 不過他們同時也是, 到今天仍然是, 曾經以香港為家的人。要是有人因為這些不同時間來到, 對香港發展持不同看法, 而否定他們是香港人, 就像今天中國政府否認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一樣荒謬。既然這些人生於香港, 長大於香港, 不管他們今天對香港的發展有怎樣的看法, 沒有人有權否定他們跟香港的關係, 是存在於歷史之中。

香港由19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開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就算《南京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也無法否定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事實。國際法學家指出條約可以分為平等與不平等, 但不平等這性質並不否定它是否事實,及是否有效?英國人確實管治著香港, 直到25年前的6月30日。這天之前在香港出生的人, 不管種族及是否中國籍, 都仍然是香港這一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的一份子。

人在這片土地上出生, 自然跟這地方連上關係。當然這一個人可能持有不同國籍, 如是英國人、印度籍人仕、巴基斯坦籍人仕、越南裔人仕等, 或是有一天這人移民澳洲, 成為澳洲人, 他還是與香港這片土地有關係的香港人。

人的身份與土地相連

不管甚麼原因,人離開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 慢慢就會與原居地關係變得疏離, 在當地生根。被迫離開原居地的人, 日子一長, 只有少數人會願意歸回。歷史上定居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 部份於公元前721年亡於亞述帝國, 大批人被擄到不同地方, 最後失去身份認同。另一部份於公元前587年亡於巴比倫, 有少數人在70年後波斯皇朝時回歸耶路撒冷, 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及猶大省, 成為猶太人。雖然後來耶路撒冷被羅馬帝國的提多將軍拆毁, 猶太人四散世界各地, 不過猶太人因為持守相同的信仰, 在1948年於原來國土, 重建以色列國。不過, 這只是全球1500萬猶太人中的少數, 在全球各國之中, 仍有不少猶太人。

沒有了數千年歷史及共同宗教信仰, 沒有人相信猶太人能復國, 而且願意復國回到以色列居住的猶太人,今天只佔猶太人的少數。離開了猶太人稱為迦南的這一片土地後, 為著堅守他們的信仰, 猶太人在世界各國受著不平等的對待。今天有少數離開了香港定居在不同地方的人, 仍然要堅持在不同地方重建一個香港人的城巿, 在我看來, 與百多年前離開中國的華僑, 在不同國家都堅持住在唐人街, 沒有兩樣。不過, 看來這又不是從香港來澳洲的新移民的意願。我相信時間會告訴他們, 離開香港來到澳洲的港人, 到底要如何生活下去。

幻想一下要是真有時光機, 今天帶著5歲或10歲孩子定居澳洲的港人, 20 年後, 他們的孩子會認為自己與香港有甚麼關係呢? 要是這些長大了的孩子, 真的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要回到仍在共產中國管治下的香港工作或定居, 這些港人會贊成還是反對呢? 道理是不難明白, 不過不知道這數年來的港人移民, 是否真的有認真想過這些問題吧了。

2021年的多元文化澳洲

相反, 在週二公佈的澳洲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 打破了不少神話。

今天年齡在75歲或以上的人, 他們很多人仍然認為或是相信澳洲是西方社會, 或是英國文化主導。是的, 在社會上我們會以英語溝通, 生活情況社會環境也和西方社會相約, 政治制度、社會法規及管治方式也根源於英國的民主、自由及對人權的重視。不過, 我們有差不多一半人的父母都在澳洲以外出生, 即是說, 一半人是從外來的移民或第二代, 實際上有27%的人是在海外出生的。

更值得我們留意的, 是在過去二十年間, 移民來的人以亞洲人佔絕大多數, 亦即是說, 今天來自亞洲及其他地區文化的澳洲人, 佔了澳洲人一個重要的部份。認為澳洲文化主流是英國或西方文化的看法, 明顯是與事實不符。

華人是民族而不只是國民身份

在這些多元文化族裔之中,主流社會絕大多數人對華人是誰, 都有著極深的誤解。「中國人」在英語為Chinese, 是指現時中國的國民, 但Chinese 同樣也表示歷史中與中華文化有關係, 祖先從中國出來, 散居在不同國家的人。因此在澳洲, 文化上被視為Chinese 的人, 我們會稱他們為華人。其實, 「華人」更可能是中華民國時代或更早時期已經來到澳洲, 或是到了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地, 又或是在英國管治時的香港, 又或是來自承傳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 再來到澳洲定居的。把這些華人視為在文化及思想和中國來的新移民都一樣, 其實並不恰當。

有人說, 在澳洲華人的多元性, 與在澳洲來自不同國家移民的多元性, 不惶多讓。2021年的數字顯示, 來自中國的華人, 約佔澳洲華人的一半。現時中澳關係緊張, 澳洲人經濟上倚頼中國, 不過卻對中國政府極不信任。不少華人因此而陷在迷惘之中, 擔心中澳關係會影響到自己在社會能扮演的角色。

在剛過去的聯邦大選中, 來自香港擔任Chisholm選區華裔議員的廖嬋娥, 在華人社區中有人指她跟隨澳洲政府反對中國, 因而認為不應該投票給她。提出這意見的人的邏輯,就是當選澳洲議員,仍然要與中國保持友好的關係, 不能認定中國欺壓澳洲。這樣的想法, 令到澳洲主流社會心寒。要是有一天中國與澳洲發生衝突, 例如中國戰機擊落澳洲在南海上空的偵察機, 這情況在五月就差不多發生了, 這時這些人會否支持澳洲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呢?還是會指控澳洲政府做得不對呢?

這些人要是還是來自中國移民到澳洲, 還未宣誓入籍澳洲的, 還可以說得過去, 因為他們可以選擇因為仍深愛中國而離開澳洲, 回到中國去。但那些已經放棄中國國籍, 宣誓成為澳洲人的, 他們可能已無退路。至於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若這一天來到, 可能會被殃及池魚, 被視為與澳洲敵對而受到社會其他人責難。

因此, 華人作為民族而不是國民身份的概念, 極有需要在澳洲社會中被正視。

不再成為異鄉人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卡繆的《異鄉人》,說的是人的孤獨。來自華人背景的移民, 就算朋友多, 或是如何喜歡澳洲的文化, 有時都會有「異鄉人」的孤獨感, 因為要學習及融入一個新的文化, 真的並不容易。不過2021年的人口普查, 提醒了我, 澳洲應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 我們華人文化其實也是澳洲文化的一部份, 不能被忽視, 也可以對這一個社會有更大的貢獻。

不少華人利用自己與中國的密切關係, 推動中澳貿易, 對澳洲經濟帶來莫大的貢獻, 不過, 能讓更多的澳洲人認識中華文化, 例如中華文化中的藝術、音樂、哲學、醫藥、教育等, 可能是在現時兩國關係緊張時, 更好的出路。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華人, 沒有中國政治的包袱, 可能會比堅持要愛中國, 要求澳洲人接納中國強大, 超英趕美成為世界大國, 更加有意思。

把華人文化看成為豐富澳洲社會生活的動力, 遠遠比為中國爭取權益合乎澳洲社會的利益。今天我們見到在中文媒體中, 不少人推動華人要為澳洲社會接納今天的中國政府, 在我看來倒不如多花氣力, 讓澳洲人見到數千年來, 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來得實際。

今天我們既然選擇了離開原居地, 不管是中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地, 為何仍要把這些地方看成為生命將來的目標, 而不是把眼前的澳洲, 看成為自己的家鄉, 從今天起不再作異鄉人, 真真正正把澳洲變成我們的多元文化故鄉呢?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