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聯邦大選步入倒計時

自5月9日上午開始,澳大利亞選民已經可以到500多個提前投票站投票,而本週六聯邦大選正式舉行,以選出第47屆澳大利亞議會。

這無疑在提醒著我們,2022年大選現在進入決定性的階段。幾輪民意調查都顯示工黨領先,但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在大選夜誰會勝出仍然很難說。無論最後花落誰家,有些議題是無論誰執政都無法繞過的。

兩黨獨大的局面不再

大選在即,莫里森要求澳大利亞人支持聯盟黨政府的第四個任期,以確保在前所未有的戰略和經濟動盪中實現國家復甦,他啟動了對在5月21日的投票日創造第二次「奇跡」選舉勝利的宣傳,並警告說工黨對國家的未來構成風險。但反對黨領袖阿爾巴尼斯——正在尋求自2013年以來首次讓工黨重新執政——說聯盟黨沒有「今天的議程,更沒有明天的願景」。

最新民調表明,聯盟黨政府連任之路坎坷。只是工黨依舊十分謹慎,畢竟2019年大選前的民調資料對工黨也同樣有利,但最終敗選。許多工黨人士將當時的敗選歸咎於混亂而激進的政策改革提案。汲取了上次的慘痛教訓,工黨在本次選舉中採取更為精簡、溫和的保守政策。

不過,對兩大主要政黨而言,大選結束後直接組閣成立政府都比較困難。工黨需要比上屆淨增7個席位才能獲得多數政府執政,而聯盟黨在重新分配席位後需要淨增1個席位才能在151個席位的眾議院中保持多數。由於幾名高人氣無黨派人士在關鍵的邊緣競選,最終很有可能出現「懸峙議會」,主要政黨或需要借助邊緣黨派或無黨派中立議員才能組建政府執政。澳大利亞上次出現懸峙議會是在2010年。無黨派議員、綠黨與工黨領袖吉拉德及自由黨領袖亞伯特進行了長達17天的組閣協商。最後,無黨派議員選擇支持吉拉德而導致工黨勝出。

其實,組合聯合政府在民主國家並不是什麼新局面。特別是近些年來,在歐洲很多採用民主內閣制的國家,傳統兩大政黨很難獲得議會過半數席次,從而導致無法單獨組閣。這時最大限度地爭取邊緣黨以及無黨派獨立人士的支持,有限範圍進行讓步,是非常必要的。兩大政黨「分蛋糕」的局面早已成為昨日黃花。今日的參選者,在聲明自身黨派的競選主張前提下,求同存異、尋求合作,已是大選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對中立場是躲不掉的討論

今年是聯邦大選年,也是澳中建交50周年。當下,兩國關係尚處於緊張狀態,國家安全和國防問題在澳大利亞的政治討論中日漸突出。這促使澳大利亞貿易和投資關係變得多元化,並為澳大利亞開始參與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和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這類新興組織奠定基礎。俄烏衝突局勢發展再次提升了這一議程,使得亞太地區衝突風險也趨於增加,特別是在商業領域。

無論此次大選結果如何,新組建的聯邦政府都要著手處理跟中國的麻煩關係。中國是澳洲最大的交易夥伴,這令澳洲不單面對經濟威脅,也同時面對一個國家安全的困境。去年澳洲外交部門慶祝成功與英國和美國簽訂三國聯合安全協定,而不到八個月後,中國就與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達成安全協定。這個協議讓中國可以在澳洲的後花園派駐軍隊,令美國和澳洲當局都大感不滿。

此次澳大利亞大選造勢中,對華關係始終是朝野兩黨領袖針鋒相對的焦點之一。除了綠黨認為氣候變化而非中國才是澳大利亞安全的最大挑戰之外,自由黨和工黨的政治家似乎事先商量好了共同劇本一樣,都聲稱:中國是威脅,但是需要更好地處理雙邊關係。在不犧牲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和主權的前提下,如何採用更好的外交手段來對待中國,以找到和中國改善關係的途徑。畢竟,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區域強國和美國最重要的印太盟友,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對周邊若干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影響都不容小視。

同時,在政治領域如何謹慎的區別中國和澳大利亞華人的關係,以避免針對本地群體的種族主義攻擊,也至關重要。即便澳中兩國關係仍有惡化的趨勢,當澳大利亞政府批評中國時,將中國政府與生活在這裡並對澳大利亞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澳大利亞華人區分開來,是絕對必要的。

/ 对中关系依旧是重要议题

睜大眼睛鑒別資訊來源

今年,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AEC)特別關注錯誤及虛假資訊。AEC服務戰略部職員Amy Lu接受採訪時指出,虛假的選舉資訊企圖欺騙選民。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民主政體,新聞自由的背後意味著媒體有著不同的政治傾向。尤其是在面對各大商業媒體的內容時,選民更要「多聽、多想、多管道獲取資訊」,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在澳洲同樣適用。

特別是在網路時代,很多華裔背景即便身在澳洲,但依然依託微信公眾號作為瞭解澳洲政策的第一途徑;其他少數族裔也有各自較為依賴的資訊平臺。只是很多自媒體其實質都是商業機構,無論是否是華人背景,首要的任務就是為出資者掙錢,要有市場,要搶眼球,自然就會出現標題黨。甚至有些華人自媒體、公眾號在不表明付費廣告的情況下,以新聞方式刊登競選宣傳軟文,這種做法不僅違反新聞媒體的職業道德操守,而且在大選這樣的重要時刻極易誤導受眾,也很容易產生假新聞的傳播。

在社交媒體上,每個人都是記者,都是編輯,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東西。自媒體與主流媒體不同的一個特性就是對讀者情感的煽動與影響,甚至誤導民眾去點擊新聞的盈利模式。對於少數族裔特別是居住于澳洲時日尚短的新移民而言,要對來自非知名媒體發來的資訊都要先打一個問號,不要立刻相信,除非得到了另一家知名媒體的證實。

一個理性健康的民主社會,離不開理性成熟的選民:識別資訊來源是否可靠,尋求不同資訊來源的佐證,進而做出獨立判斷。更為廣泛地閱讀不同立場的媒體報導,同時觀察新聞平臺的屬性,很多媒體沒有直接告訴選民的資訊需要選民自己去挖掘。民主不只是投票,民主是選民參與的一個過程,折射出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目前是檢驗澳洲選民政治智慧的時刻了。

遠未明朗的澳洲前景

隨著近年來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重,氣候問題無疑是此次聯邦大選的關鍵話題。過去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現在相隔數年就出現一次,在新南威爾士州東北部的利斯莫爾市來說,更是相隔數月就出現一次。民眾越來越多地切身體會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莫里森政府在氣候變化方面等問題的不作為。

而移民政策也體現了兩大主要政黨的不同。最新的財政預算案調整了移民份額,可以說技術移民迎來了重磅利好,這也為了彌補疫情期間澳洲流失移民資源,也是為未來恢復經濟提前補充勞動力。只是工黨黨魁阿爾巴尼斯認為放寬程度並不足夠,直接表態如果工黨能夠贏得大選,將會修改移民法,提供更多獲得永久居民身份的途徑。

從外交、移民、國防、氣候變化到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反腐,各個參選黨派已向選民表民了各自的競選主張。而此次聯邦大選,不同往屆的一個特色或亮點則是女性的崛起。疫情期間,女性更有可能失去有償工作機會,並在家裡挑起額外的無償工作:她們更有可能成為家庭中躺在床上擔心托兒問題和老年護理的人。針對疫情的預算案中,對於女性受雇可能性較低的部門,比如建築業和製造業,接受了大量支出補助,而對女性所占比例過高經濟部門的援助卻微乎其微。靠人不如靠己。此次選舉就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獨立的女性候選人出現在內城選區,就氣候、政治問責制和尊重女性問題競選。這既與近年來國際社會的風潮有關,也是對現任政府對於性別議題的不作為的一種反抗。

而這些女性獨立參選人到一些被自由黨議員控制多年的選區競選,很有可能間接造成一個結果:工黨和自由黨兩大政黨的得票,將會是戰後最低的水準。在這場競爭中,無論是現任總理莫里森,還是在野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2600萬澳洲選民也許希望能有第三個選擇。畢竟,選民在近十餘年的聯邦政府黨派之爭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負面的政黨主義,政客經常花許多時間攻擊對手,而不是推出自己的政策,惠及選民。曾經具有領導魄力和個人魅力的政治家已被將其視為一份工作的職業政客而取代,澳洲的未來,彷彿整個國際社會陷入疫情、戰爭等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不知將駛向何方。

/ 莫里森与阿尔巴尼斯参加拉票活动

大選結果的不確定

本文在選舉日前一天出版, 很快就會知道大選結果。不過在周日經過聯盟黨誓師大會公佈可以動用公積金作首次置業貸款, 及上周五總理莫里森表示願意在下一屆改變領導的態度, 明顯地有更多選民表示願意支持聯盟黨連任。在周二晚上公佈的一項大選前的民意調查,聯盟黨首次在民調中超越工黨, 不過撥票後仍是工黨勝出。有分析員表示,在大選前夕, 選民對兩黨的支持程度正在改變之中。

不過估計在投票日當天, 會有接近30%選票已作出投票, 他們在先前的選擇不可能更改,因此到底最後誰能勝出,還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要是聯盟黨與工黨取得席位接近而又不過半數, 懸峙議會情況若發生, 則選舉結果可能還要有一段日子才能塵埃落定。

莫里森總理是虔誠的基督徒, 相信神蹟會發生。不過上屆大選神蹟已發生過一次, 要是今屆大選聯盟黨, 在差不多一年來民調低落的情況下, 還能再當選連任的話, 你認為這是不是一個更大的神蹟呢?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