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疫情結束遙遙無期

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傳染性強,現在全世界已經有一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奧密克戎。

奧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一種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還存在多種亞型,最普遍的是BA.1。現在許多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和歐洲,奧密克戎BA.2亞型的感染病例越來越多。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在日前發佈文章指出,目前仍無法確定新冠疫情何時結束,但奧密克戎不會是最後一個變異株。這無疑又為遙遙無期的新館大流行蒙上了一層濃重陰影。

誰能保證下一個變異株會更溫和?

奧密克戎變異株,自2021年11月發現以來,就迅速擴散至全球約150個國家和地區,並成為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流行變異株。世界衛生組織將奧密克戎變異株中的當前主要流行類型和亞型分別命名為「BA.1」和「BA.2」。截至1月底,感染「BA.1」的新冠病例佔全球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病例的98%。

近日,比奧密克戎主要流行株「BA.1」傳播力更強的奧密克戎亞型「BA.2」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警惕。由於奧密克戎亞型在核酸檢測中不易被發現,它又被稱為「隱形奧密克戎」。 據多家外媒報導,目前至少40個國家發現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美國、印度、丹麥和英國等國均檢測出BA.2亞型變異株。在丹麥,BA.2亞型變異株已經取代原始奧密克戎,成為主要流行株。美國、印度等國也出現了BA.2病例,但其嚴重程度低於丹麥。資料顯示,BA.2的傳播能力比當前主要流行的BA.1高18%。相比BA.1,BA.2更容易感染接種疫苗和加強針疫苗的人,表明該變異株具有更明顯的「免疫逃逸特性」。同樣發現BA.2的還有英國。在英國,BA.2亞型變異株與最初的奧密克戎株相比,有「顯著」的增長優勢。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之快,自然引發了全球科學家的廣泛擔憂。感染奧密克戎的新冠患者可以在兩天之內翻一番,這傳播速度比以前的新冠病變異株要快得多。世界衛生組織也形容其傳播速度前所未見。儘管奧密克戎在全球迅速擴散,但其引發的病情似乎不如起初擔心的嚴重,住院率和重症率有所下降,一些科學家推斷,奧密克戎的高傳染性和低致病性可能預示疫情「終結的開始」。

對此,多名接受《自然》雜誌採訪的科學家並不認同,其中,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研究疾病模型的教授格雷厄姆·梅德利認為,「奧密克戎不會是最後一個變異株,下一個變異株也將有其特性。」對於奧密克戎之後可能出現的變異株特性將如何演變,雖然不能保證下一個變異株更加溫和,但按照目前的趨勢推斷,變異株的變化趨勢似乎是日漸溫和。英國萊斯特皇家醫院的病學家朱利安·唐也表示,「新冠變異株不斷反覆運算,似乎變得越來越溫和。」

全球免疫格局呈多樣化 情況異常複雜

在大流行早期,科學家在建模時可以假設全世界大多數人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是相同的,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的疾病,大家都沒有可用的疫苗,也都沒有被感染過。然而,之後不同國家/地區採取了不同疫苗接種策略、不同疫苗類型、不同接種率,以及感染率和康復率的不同,這導致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群產生了非常不同的免疫基線,因此難以準確預測奧密克戎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也難以評估奧密克戎在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的流行情況。

奧密克戎流行之初,英國的科學家們對於如何使用來自南非的奧密克戎感染情況資料來建模感染困惑,更新電腦模型來解釋奧密克戎的生物學特性相對簡單,然而,隨著大流行的發展,模擬一個國家人口的基線免疫反應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基於模型判斷如何限制奧密克戎傳播變得更加困難。病毒專家朱利安·唐表示,奧密克戎在西歐、北美、非洲的傳播方式差異很大,以至於用其中一個地區的資料建立的模型,對其他地區其實沒什麼用。

同時,疫苗對奧密克戎感染的保護作用減弱,也使情況更加複雜化。實驗室研究表明,佔全球已接種的100億劑疫苗中近一半的滅活病毒疫苗,幾乎不會產生針對奧密克戎的抗體。菲律賓主要接種了滅活病毒疫苗,目前奧密克戎正在菲律賓大量傳播,2022年1月份,菲律賓的奧密克戎感染者人數呈指數增長,尤其是首都馬尼拉。不過菲律賓衛生發言人表示,目前馬尼拉的奧密克戎感染人數已經開始放緩,但其他地區仍在增長。

事實表明,儘管新冠疫苗仍能有效防止感染奧密克戎後發展為重症,但已經不能很好地防止感染傳播,甚至已經沒有一種疫苗能夠對新冠病毒提供長久防護。對於現有的奧密克戎來說,似乎打加強針依然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只是已有專家悲觀預計,疫苗不會是結束新冠大流行的方式。

等待我們的是無窮的難題

自新冠疫情開始之後,新冠病毒就一直在變異,而其中影響比較大的變種除了德爾塔之外,就是如今的奧密克戎,如今在歐美地區,奧密克戎已經成為了主要傳播毒株。雖然醫藥界一直都在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而試圖研發相對應的疫苗,但是就現在的情況看,這場變異與疫苗研發的競賽中,顯然我們人類的力量處於下風。

很少有疫苗可以完全阻止感染,而不同疫苗的效力也不同。研究結果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逃避過去感染或兩劑疫苗接種產生的免疫力,再次感染奧密克戎的風險是德爾塔的5.4倍。這種程度的免疫逃避意味著過去感染對奧密克戎再感染提供的保護可能只有 19%。研究發現,與德爾塔相比,第二劑疫苗接種後兩周或更長時間、加強劑接種後兩周或更長時間(阿斯利康和輝瑞疫苗),出現奧密克戎感染症狀的風險明顯增大。目前,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已經開始研發。

新冠疫情最終何時結束、如何結束,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世界各地的疫情控制、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程度、集體免疫程度,以及公眾對病毒的認知、防範意識和行為。最樂觀的展望是達到「新冠均衡」(Covid equilibrium)狀態,即SARS-Cov-2病毒仍舊存在,但不再對社會和生活常態造成重大干擾。如果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對新冠病毒都有了免疫力,那說明新冠大流行進入了尾聲。只是那個日子彷彿海市蜃樓,似乎看得見,但總也到不了。

只是經過了近兩年煎熬的人們對於恢復正常的願望已經不能再被延遲了,隨著莫里森總理宣佈2月21日開放國門,澳洲徹底結束封鎖, 恢復正常向全世界接種疫苗人仕開放。而不能忽視的是,結束大多數限制也意味著,民眾中的一部分人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更大的孤立、甚至更多的死亡:比如,殘疾人士、老年護理人員、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士,將不得不被置於危險之中。大多數人已經厭倦了這些封鎖,而最終不得不已接受一定數量的死亡去換取久違的自由。在做此這一決定時,我們就知道死亡將不成比例地落在某些弱勢群體和可能被邊緣化的群體身上。這大概是永遠無解的道德難題。

教育民眾成為新焦點

經過兩年的不可知歷程, 生活在澳洲的人,與世界不同國家人仕, 相比來說是極度幸運的一群。到今天, 我們沒有面對像西班牙及義大利一樣, 大批長者受感染, 醫系統崩潰而大批死亡的慘痛經歷。直到今天, 全球國家之中, 歐洲國家的死亡比率取高, 東歐國家尤其影響最大, 有10個國家每百萬人中, 死亡超過3000人, 有五個國家超過4000人。西歐國家及美國死亡人數比例相若, 在2000至3000人之間。南美州除了秘魯6000 人以上及巴西接近3000人外, 大多國家是在2500人以下。亞洲國家除了六個國家外, 全數都在1000人以下。非洲國家除數個之外, 多在1000人之下, 不過非洲國家的數據可靠性並不太高, 未必能作準。

澳洲卻是受到祝福, 直至今天每百萬人的死亡數只有165人, 全球排155, 可以說是受到最輕微影響的國家之一。

澳洲的疫苗接種率在全球國家算是最高的一群,因此面對前路雖然仍有不明朗因素, 卻是最有防備的一群。相對美國及歐洲, 疫苗接種率在種種宣傳下都無法提升, 只能靠國民感染後取得抗體。而全球最高比例接種疫苗的中國, 仍緊守清零政策, 對人民生活, 持續帶來困難, 相信在未來日子, 經濟會受到影響。而且一旦無孔不入的奧密克戎攻破中國防線的話, 大爆發會導至多少人感染及死亡, 相信沒有專家能有信心作出估計。

面對這情境, 如上所述, 各國處境不盡相同, 極有可能會各自有不同的發展。因此對國民的教育, 會成為新的焦點。由於國策不同而導致處境不同, 別國的防疫措施很大程度難以和澳洲本地政策比較, 在不同的資訊之中, 澳洲各級政府有必要對全國民眾作出長期的防疫教育。

防疫教育不能在學校進行, 而要在大眾媒體及社交平台上推動。政府的政策宣傳與教育不同, 宣傳在於把措施完整及即時送達社會, 並且立刻要國民遵守。教育重點在於增加國民對病毒傳播、對身體的影響、防疫措施、疾病管理、生活調節及心理準備作出教育。

現時各政府只強調政策的宣傳明顯是不足夠, 而且少數族裔常常被忽略, 因此在未來日子, 要急起努力, 讓澳洲全國能合力, 打好新冠病毒這一場持久的戰爭。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