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工黨政府開局起步中

如火如荼的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之戰落下帷幕,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正在帶領工黨組建新一屆聯邦政府。

在連續兩屆聯邦大選敗北後,阿爾巴尼斯帶領工黨成為澳大利亞的執政黨,成功當選澳大利亞第31任總理。從公屋到走上總理寶座,阿爾巴尼斯成為自二戰以來,繼陸克文、霍克和惠特拉姆後第四位成功帶領工黨以反對黨身份贏得大選的領袖。

女性力量突顯

5月的最後一天,阿爾巴尼斯公佈了新一屆政府的內閣組成,共23人。在這些前座部長中有穆斯林,是澳大利亞歷史上首次。不僅如此,女性部長人士也創下新紀錄,共計10名女部長。西澳大利亞工黨議員安妮·阿里(Anne Aly)出人意料地進入了阿爾巴尼斯的內閣,這一女性人數創紀錄的領導團隊還包括連任第二屆的議員阿妮卡·威爾斯(Anika Wells)和克利斯蒂·麥貝恩(Kristy McBain)。

女性參政一直以來是條漫漫長路:從20世紀初,澳大利亞女性開始參與政府事務。實行聯邦制,新成立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通過了1902年聯邦選舉法,允許大多數女性可以在1903年聯邦選舉中投票和參選。1921年,伊蒂絲·考恩當選為西澳州議會西珀斯的議員,成為澳大利亞第一位當選的女性議員。又過了22年,澳大利亞終於有了一位女國會議員。1962年,原住民男女終於獲得了在聯邦選舉中投票的充分權利。而直到1974年, 參議院最終同意安裝女廁所。1990年,卡門·勞倫斯成為第一位女性州長。過了一個世紀,直到2010年,澳大利亞才有了第一位女總理——朱麗亞·吉拉德。

婦女、家庭和兒童服務的宣導組織Parenthood的執行董事喬吉·登特(Georgie Dent)將2021年描述為「澳大利亞女性的分水嶺之年」,這一年很多女性看到了女性在政治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並因此而感到憤怒。截至去年10月,根據婦女在國家議會中佔比的統計資料,各國議會聯盟將澳大利亞排在第57位。聯合國婦女署稱,只有四個國家在內閣中實現了50%或更高的性別平等,這些國家是:盧旺達、古巴、玻利維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澳大利亞的鄰國新西蘭也不甘落後,女性在議會佔48%。但聯合國婦女署預計在2077年前不會實現部長級職位的性別平等。如今,新上任的工黨政府在促進性別平等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澳中關係走向何處

澳中關係冰封兩年半之後,北京在阿爾巴尼斯當選後迅速採取行動——中國總理李克強親自發來賀信。這是兩年多來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首次發出的高階政府信函,無疑表明了希望與新政府修補關係的意願。阿爾巴尼斯也對此賀信表示歡迎,只是他同時強調,他的政府不會屈從於中國過去曾提出的「對澳14條」。

2020年底中國駐澳大使館官員提出的一份「14條不滿」,這使當時兩國的關係惡化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中國外交官員在預先未告知澳洲政府的情況下,將「14條」交給澳洲多家主流媒體,引爆話題,其中包括:中國不滿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嘗試破壞維多利亞州政府與中國達成的「一帶一路」協議;責怪坎培拉讓澳大利亞媒體對中國做出「不友善且充滿敵意」的報導;在國際論壇帶頭攻擊中國在香港、臺灣與新疆事務;呼籲國際針對新冠病毒的起源展開調查等。

澳中關係始終受三方面的影響:澳美同盟的限制、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擔憂、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在莫里森執政期間,澳大利亞與中國在南海等敏感地區因為軍事行動而頻頻發生不必要的摩擦,導致緊張局面;時任國防部長達頓對中國採取了更加強硬的態度,外交被放置在後排位置。工黨在大選中獲勝,特別是黃英賢——這位有華裔背景的外交部長立刻走馬上任。此時,對工黨來說重要的一點是能夠與中國方面協商、討論如何建立一套程式和對話機制,在將來有效控制意外的發生。也許,工黨的對華政策大方向不會改變,對中國的防範肯定會維持下去,但是,可能會較之上任政府更多用外交手腕處理問題。

「氣候變化」是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

在此次聯邦議會選舉中,氣候變化曾是選民們關注的一個關鍵問題,這一議題同樣被阿爾巴尼斯帶入「四方安全對話」中,強調氣候變化不僅僅是環境問題,關係到各國的經濟形態,也關係到各國未來的國家安全。而在莫里森執政的4年裡,其政府執行的氣候政策和能源轉型腳步一直以來被認為相對保守、停滯不前,與澳大利亞的發展程度不符。

在勝選後,阿爾巴尼斯曾誓言要把國家帶向一個新的方向,特別針對氣候政策方面將有大轉變,並稱澳大利亞可以成為一個「可再生能源超級大國」。去年年底工黨在其發佈的《澳大利亞充能計劃(Powering Australia Plan)》中概述了對2030年減排目標的承諾,即在2005年的水準上減少43%,並表示這將使澳大利亞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工黨表示,它將投資200億澳元用於升級電網,使其能夠處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民生議題必須抓緊應對

阿爾巴尼斯在他的勝選演講中說,他想要「一個為人民服務的經濟,而不是相反」,這顯然是對聯盟黨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執著於經濟的諷刺。 新一屆工黨政府將致力於與企業和工會共同努力,以推動生產力,提高工資和利潤。 同時,工黨政府還承諾將通過普及兒童保育補貼,讓更多婦女參加工作,將婦女享有平等機會作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優先事項,從而令96%的家庭受惠於更加便宜的托兒服務。 

同時,醫療保健也是工黨在競選過程中爭取贏得邊緣席位的重點。 工黨承諾投資9.7億澳元以促進初級保健,包括從2023-24年開始推出的7.5億澳元的「加強Medicare」基金,以及用於升級當地全科醫生診所的2.2億澳元撥款計劃。 新的資金將改善病人與全科醫生的接觸,使複雜和慢性疾病的管理更簡單和更實惠,這反過來應該緩解公立醫院的壓力。 經歷了近三年的新冠危機,在醫療方面的進一步投入已經刻不容緩。

真的完全美好嗎?

競選時聯盟黨政府的主題是,「看我們經濟在疫情期間,比起其它國家幹得如何出色,現在全球面對不可知的將來,讓我們幹下去吧!」,獨沽一味經濟成績。工黨卻給長久在封閉隔離的澳洲人一個願景,就是一大堆的願望清單。明顯地,澳洲人壓惡著聯盟黨的自吹自擂,不過,也不能否認澳洲現時情況的確不錯。但到底將來是否大難臨頭,工黨政府是否有能力應付,大家只想把莫里森趕下台,也不詳細考量了。

那麼,工黨的願景能否實現呢?

婦女在政府內閣比例提高,是黨的決定,這一次算是有所交待。不過大批沒有從政經驗的專業婦女也進入了議會,為這傳統以男性為主體的管治體制會帶來多少衝搫,現時還未曾知。澳洲人要容許這些新手一段時間適應,才能見到議會的改變。不過,一下子議會也因此多了變數,好壞難料卻又是事實。

亞裔閣員比例提高了也是事實,不過佔華人移民大多數來自大中華區的,卻連一個都沒有。在奇瑟姆(Chisholm)區的香港移民廖嬋娥,確是給工黨的義大利裔嘉蘭取代了,是這些來自大中華區的華裔與中國的關係,令他得不到黨的信任?還是中國的威脅及對澳力,令到澳洲人不願意支持?在今天中澳關係極度緊張之下,來自大中華區的華裔恐怕願意投身從政的,見到廖嬋娥的例子,相信會令不少人卻步。

才不過五、六年前,不管是自由黨來自香港的廖嬋娥,或是工黨來自台灣的楊千慧,她們的中國關係及與中國內地組織的接觸或是合作,都被視為對澳中關係的優勢。不過今天,想要參政的人,看見廖嬋娥在競選期間,受到主流媒體及華人社區質疑她的中國聯繫,大概都不願意突顯這樣的背景吧。

改善氣候變化的代價

前聯盟黨政府不願意正視氣候問題,不只是意識型態的問題,更深遠的是澳洲要為達致零碳排放的指標,到底要付上多少代價?現時可以說是有一個了斷。

大量使用再生能源、推動電動汽車及提倡綠色經濟相信會得到政的投資桘支持,不過成效如何,對現時經濟的影響,慢慢會浮現。不過這已是澳洲人的選擇,相信在一段日子,我們就會見到成本上升及企業經營的壓力,到底在這轉變之中,小生意能否生存下來,又或是澳洲的生產在國際社會仍否有出路,相信還要一段日子,才會見到結果。

不願意面對氣候的聯盟黨政府被推下來,工黨採取了務實的態度得到了民心,以後的日子就要看成績表了。不過澳洲是資源輸出國,要改善氣候變化就意味著能源及資源輸出,在未來會減少。少了這些收入,澳洲人會有一段緊日子,並要開發新的經濟項目,政府要更有創意及鼓勵創新企業。

/ 气候变化是工党政府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

民生問題

是的,日益增加的生活開支,令莫里森失去國民的信心及支持。不過工黨其實亦沒有甚麼具體良方提出來。工黨政府確實有承諾提高最低工資,不過錢從何來及增加成本對企業的打擊是否能改變,還要看一下政府如何協助企業作出應對。

不過政府聲言要整頓國家殘疾保險計劃 NDIS, 相信會帶來大幅改變。NDIS推行數年,用的錢比Medicare還多,卻對多元文化族裔絕不公平(現時只有9。2%受益者為多元文化旅裔, 遠低於人口比例),盼望工黨能認真用心檢討正視。

房屋價格在悉尼及墨爾本都受到壓抑,不過在其他城巿及鄉郊地區,上升情況仍未受到竭止。國民購買房屋能力是否在工黨的新政策下能有改善,很快就可得知。

結論

總而言之, 澳洲確實是有一個新的開始,結果如何,相信政府會在短期讓澳洲人見到成績,不過長期影響如何,至少在下一屆才會見到。這就是民主政體的優勢,人民不滿意,可以換別黨派來當家作主,至少會有新的想法,並且大家也願意合作。

聯盟黨作為反對黨,也進入重組階段。現時自由黨及國家黨領袖都已換人,相信在短期間會自行檢討功過得失,且看來不久將來,反對黨會拿出甚麼來給澳洲人再作選擇。

澳洲政黨有輪替機會,提供了希望和可能性,正是民主社會的優勢吧。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