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美國槍擊案背後的以暴制暴

美國槍擊案背後的以暴制暴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最近,美國的槍擊案頻生,在9月23至25日三天之間便在不同州發生了共四宗大型槍械襲擊事件,造成多人傷亡。23日,華盛頓州百貨公司發生槍擊,於24日又有人在東岸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街頭向途人開槍;數小時後的25日淩晨,中部伊利諾州香檳市先後發生兩起槍擊案。雖然槍擊案在美國並不罕見,但最近發生次數的頻密,不禁令人憂慮美國社會的安全問題。

近期幾起案件的始末

9月23日晚近七時,於華盛頓州伯靈頓(Burlington)喀斯喀特購物中心(Cascade Mall)內的梅西百貨公司發生槍擊案。一名槍手在在化妝品專櫃區開槍,四名女子被擊中後當場死亡,另1名男子重傷送院,之後不治身亡。該名兇手為二十歲土耳其裔男子徹廷(Arcan Cetin),被捕時據稱舉止如「行屍走肉」般。根據疑似徹廷的「臉書」頁面,他在今年二月分享射擊遊戲《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的連結,疑為犯案前的徵兆,他的MySpace頁面也有疑似拿著槍枝的照片。聯邦調查局(FBI)表示並無證據顯示這起攻擊是「恐怖行動」。

9月24日晚約8時30分,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發生街頭槍擊案,三名持霰彈槍及手槍的男子,分別從小巷和大街上走出來,然後截住多人開槍。事件造成8人受傷,包括一名3歲女童,他們被送往醫院治療後均無生命危險。警方相信這次案件是要報復早前勞動節發生的另一宗槍擊案。

9 月25日凌晨,美國中部伊利諾州香檳市先後發生兩起槍擊案。第一宗襲擊案發生在伊利諾州大學附近,警方接報指有人開槍,事件中有四人受傷及一人死亡。 約三十分鐘後,警方再次接到報案,指距離之前槍擊案發生地有數街之隔的地方再有槍手襲擊,有一人受傷。目擊者描述,槍擊發生前有聽到附近房屋內有人在爭吵,後來越吵越大聲並到戶外打架,隨後就傳出槍響。警方相信兩宗槍擊案有關聯。

事件背後的成因

近年「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肆虐,美國的槍械案發生時輿論一般都會指向恐怖主義,然而上述幾宗事件也不見與恐怖襲擊有關,反而只是一些個別事件。值得留意的是,當中巴爾的摩發生街頭槍擊案是一次報復性的行為,目的是對勞工節發生的一起槍擊案報復。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報導,在美國勞動節假期,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共有65人遭到槍擊,其中13人死亡,堪稱「血腥假日」。這次事件反映了美國國內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和壓力,且很容易將不滿訴諸暴力。事件中,芝加哥市警察局長指,芝加哥的大多暴力犯罪事件都發生在該市南部和西部社區,而這些地方恰恰是失業率和貧困率高企的地區,犯罪集團也比較多,同時這兩個地區也是非洲裔居民較集中的地區。這些少數種裔在交稅少的情況下,能享受到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也很有限,加上黑人長期遭受種族歧視,種種因素致使他們容易犯罪。

可惜的是,美國政府無視引發犯罪特別是槍支暴力犯罪的深層社會原因,只是利用「嚴刑峻法」來以暴制暴。根據2015年的最新統計,有高達150萬美國人被囚禁在全美各類大大小小的監獄中,遠遠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包括黑人在內的少數族裔。根據美國司法部2000年前後公布的數據,20-29歲的黑人男性中,大約有五分之二曾經被監禁過。若聯邦政府未能和地方政府聯合起來改善底層人口的生活狀態,並解決失業率問題,提供更好的培訓和再就業,只會讓更多人淪落至犯罪邊緣。

同時,一連串的槍擊案也揭示了槍枝氾濫的事實。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表示,槍支氾濫正是全美頻繁出現槍擊和惡性犯罪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槍支暴力檔案」統計資料顯示,當前美國有三億多人口,而私槍保有量逾三億支,而美國是世界上居民持槍最多的國家,美國公民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槍支。過去15年間,美國槍支數量至少增長了兩倍,2013年美國共生產了1100萬支槍,其中有4%被出口到國外,同時還有550萬支從奧地利等國家出口到美國的槍。美國因槍擊死亡的人數更位居發達國家之首,大型槍擊事件的發生頻率和致死率在過去數年激增,每年死於槍口下的人數超過三萬。

為何不禁槍?

美國是一個不禁槍的國家,在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州是真正禁止槍支的,就算美國槍擊案件加劇,禁槍在美國仍然是無法推行。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禁槍上也下過功夫,他曾在白宮多次呼籲美國民眾促請國會議員作出更嚴格的槍械管控立法,今年1月4日,奧巴馬更繞過國會,通過頒佈行政命令的方式,宣佈所有槍支零售商均須獲得許可才可運作,另外又通過聯邦與地方的資訊資源分享、增加聯邦調查局檢查員等措施,來嚴防精神病人擁有槍支,但聯邦與地方的各說各話和法理有模糊之處,讓這些措施在執行起來時起不了作用。另一方面,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作為美國最有實力的反控槍組織,經常以宣傳、遊說議員,甚至抹黑反對者的方式一次又一次阻止國內的控槍勢力,它更在美國總統的大選中一直起到左右選情的作用,並與國會議員存在着幕後交易。9月20日,該協會宣佈花費500萬美元投放在政治廣告上,以支持槍權,並支持反對禁槍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此前該組織已經花費770萬美元用於廣告投放。議會內,不論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黨內候選人都會避開控槍的問題,且在談論槍擊事件時把輿論的焦點引向美國國內的恐怖襲擊問題,模糊了社會大眾的視線。

從美國市民的角度來看,自我防衛是支持擁有槍支權利的強力理由。據《華爾街日報》的資料,用槍支自衛的人要遠遠多於槍支的犧牲者。據調查估計,每年有70萬到220萬持槍自衛事件,其中53%的案件有兩名或更多的襲擊者,而46%的案件中自衛者是女性。但其實這也反映着美國社會的不安全,若果治安良好,又何須時刻自我防衛呢?

同時,人民持槍的權利也有其歷史意義。在1791年訂定的《權利法案》第二條指出︰「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他們設想的是賦予民眾擁有槍支的權利,目標是看著政府,防止它為非作歹。這條法案強調人民自我救濟的精神,也賦予人民以暴力手段對抗暴政的權利。武器是公民權的一部分,要禁槍就是要剝奪公民權、修改憲法,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不禁令人詫異,原來一向主張和平的美國,背後的精神理念是以暴力來支撐。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資料顯示,2016年夏天美國民間槍械銷售額有望創歷史新高。巧合的是,8年前的夏天,奧巴馬即將當選美國總統時,美國民間槍械銷量也有極大增長,令人打趣說道美國總統大選有助帶動民間槍械熱銷。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因支張收緊槍枝管制法,被另一候選人特朗普嘲諷說要她的保安團隊卸下槍械,並指這會相當危險。其實最危險的不是使用槍械,而是美國一直以來暗藏的暴力意識。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