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聯邦大選大局已定 華人應當關心什麼?

聯邦大選大局已定  華人應當關心什麼?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隨著澳大利亞工黨黨魁肖頓(Bill Shorten)宣佈落敗,以自由黨為首的保守黨派聯盟得以繼續執政。肖頓7月10日說,總理兼自由黨黨魁譚保爾(Malcolm Turnbull)已經獲勝,並稱他已向對方道賀。肖頓在墨爾本會見記者時說:「譚保爾先生與他的聯盟顯然將組織政府,因此我已經在今天午後向譚保爾先生還有(其夫人)露西道賀,祝福他們一切順利。」

 

兩黨均難言勝

至截稿時為止,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目前取得了國會眾議院76席多數,工黨目前已取得68席,小黨派和獨立議員獲得5席,有1席尚存有爭議。不過,無論是獲勝的自由黨還是落敗的工黨,都面臨自己的困難。

在2013年舉行的上一次選舉中,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獲得90個議席,以壓倒優勢獲勝,相比之下,執政聯盟在本次選舉中優勢則大幅縮水。輿論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眾多。從政策領域而言,前任總理托尼·阿博特上臺後違背選舉承諾,對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下狠手,削減支出、緊縮預算,導致民怨沸騰,最終斷送其總理生涯;從黨內派系角度而言,阿博特丟掉自由黨黨首地位,譚保爾取而代之擔任總理,這導致自由黨內部出現裂痕,阿博特代表的保守派勢力對譚保爾「不買賬」,自由黨由此喪失部分保守立場選民;從競選策略而言,工黨在競選最後階段打出「自由黨打算將醫保私有化」的競選廣告,儘管並不屬實,但卻準確擊中了民眾關注的核心問題。

從工黨角度而言,議席的確較上次選舉有大幅增加,但2013年的選舉由於陸克文和吉拉德之間的內鬥,工黨信譽跌落谷底。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肖滕帶領下的工黨表現的確好於預期,但並未提出令人信服的經濟改革方案以改善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很難改變選民對工黨不擅長管理經濟的印象。事實上,工黨在此次選舉中所獲首選票票數達到了歷史第二低。

 

華人票究竟是否決定性

當選戰結果出爐,一切塵埃落定之時,部分中文媒體開始慶祝「自己的勝利」。有中文媒體稱:「譚保爾在欣喜承認獲得大選勝利的同時不得不感謝華人,這一次,華人助了自由黨一臂之力!選票數據顯示,沒有華人,自由黨必然落敗!」面對如此言之鑿鑿的說法,大家顯然會想要問一個「爲什麽?」而報導當中則繼續解釋說:「本次選舉,自由黨丟掉了很多選區,……,怎麽算都只有75個選區,無法達到76個選區的最低獲勝要求,這就意味著自由黨無法正常當選了!一直以來的工黨鐵桿選區——墨爾本Chisholm出現大逆轉, Chisholm選區是澳洲最大的華人選區,更是澳洲的大選决定性風向標,……,有超過20%的選民爲華人選民!」

該報導還說:「最後選票統計,自由黨只是領先了工黨2000票!這些選票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華人!……總理譚保爾承認:太驚險了!如果沒有這個關鍵的華人選區最後時刻轉投自由黨!自由黨必將失敗!」

無疑,Chisholm選區的華人選票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個選區有投票權的華人數量確實很多。不過,是否這些華人選票決定了這個選區的結果,則又未必。雖然這個選區之前的議員安娜·伯克女士已經連任了很多屆,但近年來她的得票率已經呈下降趨勢。在2013年的大選當中,安娜·伯克女士僅獲得39.5%的首選票,比前一次選舉流失了4.7%,最終靠撥票才險勝自由黨的對手。今年大選,安娜·伯克女士宣佈退休,由原莫納什市長Stefanie Perri出戰,在人氣上已無法和安娜·伯克女士相提並論,選舉結果也果不其然再次流失3.4%的首選票。由此看來,工黨在Chisholm選區的下降趨勢已經多年積累,今年的結果雖然驚險,但也不出意料。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工黨更加重視華人選票,結果或許會有所不同,比如派遣曾經有意出戰這個選區的原萬年興市長楊千慧參選,或者派遣曾擔任莫納什副市長的羅介雍參選,也許會多吸引一些華人選票,則勝負難以預料。所以說,華人選票或者真的左右了這個選區的結果,但主要問題可能出在工黨身上,自由黨方面則是坐享其成。

 

一國黨韓森重返政壇

在離開聯邦議會近20年之後,右翼政黨「一國黨」(One Nation)創始人,寶琳·韓森(Pauline Hanson)幾乎確定將重返坎培拉。韓森的一國黨吸引了近10%的首選票,韓森甚至對該黨會獲得兩個參議院議席有信心。1996年,韓森在眾議院發表她的首次演說中提到:「澳洲正在處於被亞洲人淹沒的危機中。」今年,她改變了策略,說澳大利亞正處於「被穆斯林淹沒的危機中」,儘管韓森的一國黨在大選期間宣傳的政策主要圍繞經濟和第一産業。韓森的一國黨提出的政策包括:如果當選,召開皇家委員會調查伊斯蘭是宗教還是政治理念、限制「清真認證」證書的發行、限制穆斯林移民、禁止新建清真寺等等。

韓森同時也說在例如悉尼的Hurstville這樣的地方生活的人會同意,她二十年前作出的警告沒有過時,「他們感到被亞洲人淹沒了」。她說自己無意回到白澳政策,但是希望回到令澳洲變得偉大的舊式的價值觀,「很明顯我們的國家現在沒有走向正確的方向」。「就在上周六(指投票日),我的觀點和我的政策明顯被澳洲人民所接受。」

韓森重返政壇令許多的華人領袖驚呼種族主義重來。但理智地看,韓森本質上屬於極端保守主義範疇,排斥一切外來事物,反對一切改變。在韓森重返政壇這個問題上,華人社區還是應該正視選票的力量,畢竟韓森還是依法代表了一部分民意。而韓森在二十年後,策略性地用「穆斯林」代替「亞洲移民」,顯示了其精明的一面。

面對韓森,一部分有前瞻性的評論人士開始正視其現實意義,畢竟在英國退歐、歐盟面臨難民危機、西方主要國家新保守主義開始抬頭的今天,韓森固然有其不可容忍的種族主義的一面,但也代表了一部分澳大利亞人的新保守主義傾向。新保守主義對於澳大利亞華人而言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一方面以種族主義的姿態懸在澳大利亞華人頭上,令澳大利亞華人感到不安,但另一方面也捍衛澳大利亞華人認同的澳大利亞主流價值觀,對抵禦其他具有嚴重排他性特徵的文化入侵起到作用。如何全面而不是簡單化地看待韓森與她的極端保守主義,是值得澳大利亞華人乃至整個澳大利亞社會思考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