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於2020年頒佈《國安法》前,有傳言社運人士黃之鋒,曾尋求美國政府政治庇護,但當時消息未獲證實。 三年多後的今天,兩位美國記者合著有關香港2019年抗爭前後的新書《Among The Braves》(勇者們),當中有一章節披露了黃之鋒親赴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庇護的細節與經過 ,以及最後為何被拒絕庇護申請。 該書指,已被香港警方因其他政治案件而沒收護照的黃之鋒,欲效法中國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進入領事館尋求庇護以逃出中國的方法。於國安法生效前夕,即2020年6月30日 早上,走進中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對面的聖約翰大廈,那裡也就是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辦公大樓。 黃之鋒與兩位美國外交官見面。 在會面結束時,黃之鋒向兩人表示:「我不想離開,我想去美國領事館。」 書中指,黃之鋒的尋求庇護計劃,得到其在美的戰友、香港眾誌前常委敖卓軒幫助,利用過去與美政府及議員的人脈進行溝通。 敖卓軒曾透過中間人,向一位可直接與川普進言的議員求助,最後未有回音。 到《國安法》通過後的7月1日,美國方面的立場依舊,黃之鋒不單不能進入美國領事館,亦不能於美國境外申請庇護。 敖卓軒於是以黃之鋒的名義向蓬佩奧發電郵,內容指:「我正面對著實實在在的危險,將成為被捕的主要目標,我請求美國保護…包括能安排我到美國作庇護申請 。」 同路點評: 其實美國的角度也很容易讓人理解,美國當時快將以間諜的因由而關閉中國駐侯斯頓的領事館。如果這個時候一旦正式宣佈後,若黃之鋒在這時候藏身於美國駐港總領事館, 或會遭到北京報復關閉香港的領事館;甚至隨時逮捕在港美國人,以換取美國交換黃之鋒。 美國一定會考慮值得不值得的問題。 如果考慮到將黃之鋒送走的選項,唯一出走路線只有「水路」,經台灣海峽到菲律賓,一定會擔心會遇到中國海軍的風險,形成國際事件。 美國政府裡一定有人甚至很多人希望可以保護黃之鋒,正如他們也一定討論過像香港開放特殊的移民管道,但是這真的符合美國人的利益嗎。 面對美國國家利益與對黃之鋒個人的安全, 明顯地後者被忽視了, 但誰又能評價哪一個決定是最好的呢?
英國重組內閣,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出人意料地重返政壇,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這項重組是由於內政大臣蘇埃拉·布拉弗曼在《泰晤士報》上撰文,批評警方對11月11日在倫敦舉行的聲援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的處理方式。 英國首相府事前曾要求布拉弗曼修改文章內容,減少批評警隊,但她並沒有按照要求進行修改,文章發表後引起唐寧街10號的憤怒。 內閣改組後,布拉弗曼的內政大臣職位由原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擔任,克萊弗利的外交大臣職位則由2016年辭去首相職務的卡梅倫擔任。 同路點評: 卡麥隆的復出令許多人感到震驚,包括一些政府議員,因為他連議員都不是。 在卡麥隆辭職後的七年裡,英國經歷了五位首相。 卡麥隆在2010-2016年執政期間,對中國採取友好態度,他也被認為是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的推手,如今他就任外交大臣職務,將如何推進英中關係引人關注。 也許在中美關係復甦的時刻,卡麥隆的空降讓英中關係令人期待。卡麥隆的任命, 通過他被委任為上議院議員而符合規定。
8日對許多美國人尤其是小朋友來說是令人心碎的一天,旅居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23年的兩隻成年大熊貓“美香”和“添添”以及它們三歲的寶寶“小奇蹟”已經 搭乘名為「熊貓特快」的聯邦快遞波音777飛機,啟程返回它們的故鄉四川成都,與大約150隻大熊貓一起生活。 它們將飛行19個小時,裝著大熊貓的兩個大箱子裡備有動物園為他們精心準備的竹子、蘋果和梨,隨行的還有三名動物管理員。 動物園園長布蘭迪史密斯(Brandie Smith)在簡短的告別儀式上哽咽落淚。 同路點評: 目前在阿德萊德動物園有兩隻大熊貓「網網」和「福妮」,它們是澳洲僅有的兩隻大熊貓,它們明年也要返回中國了。 這對大熊貓是2009年從中國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被借到澳洲的,租約為期10年,是由時任澳洲總理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和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的租借協議。 2019年租期到期後又獲延期五年到2024年, 現時澳中關係回暖, 明年相信牠們繼續留下來的機會相信極高吧。
深水埗一間二手錶行於32年前遭3名「省港旗兵」械劫,賊人開槍擊中一名不肯拿出手錶的職員後潛逃多年。 案件前日有突破性發展,一名涉案「大圈幫」賊人經深圳灣口岸來港打算奔喪兼旅遊,被發現其指紋屬於通緝人士,警方經比對DNA後,相信他與案有關將其拘捕 ,案件交由當年負責查案的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偵辦。 原來警方當年雖取得相關指紋,但不知屬於何人,不過仍將指紋列入通緝名單,沒料到對方竟自投羅網。 潛逃32年落網、現年59歲的姓文男子,深圳寶安籍,報稱於當地工廠任職保安員;他有販毒前科,早年在內地被判監約7至8年,直至去年始獲釋,因經濟 拮据由親友接濟。 發生在90年代的案件出現突破性發展,源自於姓文男子前日乘搭掛有中港車牌的七人車經深圳灣口岸入境來港,過關時被入境處人員發現他在通緝名單之上 ,隨即通知警方以涉嫌「謀殺」將他拘捕,不久證實其指紋與當年的疑犯脗合,DNA化驗亦證實屬同一人。 同路點評: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至香港回歸後初期,中港兩地社會經濟狀泡懸殊,不少中國人挺而走險,來港搶劫或擄人後逃回內地的案件時有發生,而這些由中國 來港犯案的匪徒俗稱為「省港旗兵」。 據說,香港對未偵破的嚴重案件,包括殺人丶縱火或打劫,政府化驗所會保存相關的DNA,不會設有檢控限期。 30多年過去了,這個案子的告破也可以為死者尋回公道,人們可以感到欣慰。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可能不會再去香港,而曾經的「省港旗兵」也步入老年。 上世紀的「省港旗兵」大案亦隨數名悍匪落網或被殺而告一段落。 剩餘僥倖還在的人,也會漸漸老去,成為歷史。
在短短幾天之內,緬甸軍政府失去了對接壤中國邊境地區的大部分控制權。 在其他反政府武裝的支持下,撣邦(Shan State)三支民族武裝在協同攻擊下,佔據了數十個政府軍據點,奪取了承載大多數往來中國貿易的邊境關卡與公路。 這是政府軍自2021年2月奪權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挫敗。 在軍方對抗其災難性政變所引發的武裝起事達兩年半之後的今天,這支軍隊顯得虛弱,甚至有了擊敗它的可能。 軍政府以空襲和砲轟來還擊,迫使成千上萬平民百姓離開家園。 然而它無力調撥增援,遑論收復失地。 據信撣邦政府軍司令昂覺倫準將是已知陣亡的數百官兵之一,他是自政變以來在作戰期間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讓這起攻擊更具重要性的是,在撣邦活動的這支裝備精良的民族武裝明確地將自己以及其軍事行動,向更大範圍的反叛運動靠攏。 這些反叛武裝尋求推翻軍政府,重建民主管治。 然而仍有其他因素在左右大局。 這三支叛軍長期虎視眈眈,尋求拓展所控疆土。 同路點評: 原本作為牽制力量的中國,並未阻止這場行動在其邊界附近推進。 也許是因為北京對軍政府在詐騙園區氾濫撣邦的問題上不作為而感到失望。 成千上萬中國和別國公民被強迫到這些園區工作,叛軍聲稱他們的目標之一就是掃蕩詐騙園區。 叛軍是了解中國文化的,正所謂「出師有名」,打著反詐的旗號就是代表了「正義」,就更容易獲得中國的支持。 東漢末年,曹操就打著擁漢鋤姦旗號盤踞一方,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 想必緬甸各軍也深諳其道。 各叛軍總是為了他們自身的領土利益,而非為了支持民族團結政府。 緬甸最大的問題也正是各民族不團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