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等國外長會談尋求推進解決敘危機政治進程 美國國務卿克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土耳其外長瑟納爾勒奧盧和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23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會談,尋求推進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政治進程。克里會談後對媒體說,會談是建設性、有成果的。與會四方同意和所有各方協商,希望最早於30日召開一次更大範圍的會談,以判斷是否有足夠的共同點推進有意義的政治進程。在談到伊朗是否可能參與這一政治進程時,克里說,結束敘利亞持續4年多內戰的任何努力都必須得到中東主要軍事和政治大國的支持。 朱拜爾在會談後說:「在有關(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離開以及什么時候離開的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據報道,拉夫羅夫當天表示,巴沙爾的命運應該由敘利亞人民決定。 美國、沙特等國以及歐盟一直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臺,俄羅斯和伊朗則支持巴沙爾。巴沙爾20日晚訪問俄羅斯,與俄總統普京進行會晤,這是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巴沙爾第一次出國訪問。俄羅斯媒體報道說,拉夫羅夫當天在維也納還與約旦外交大臣朱達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約旦首都安曼成立一個辦公室,協調雙方在敘利亞展開的軍事行動。約旦是美國主導的打擊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國際聯盟的成員。 同路點評:自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問題以來,美國對此反應強烈並質疑其動機。美國不僅拒絕與俄羅斯共享在敘軍事情報,還冷面拒絕了俄羅斯要派團赴美共商敘利亞事宜的提議。不過,隨著敘利亞戰事的逆轉,美國最好的選擇還是盡快介入談判,越晚的話可能籌碼越少。 目前,各方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的認識尚不同步,相關會談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無論俄羅斯還是美國,都無法憑藉自身能力為敘利亞危機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法。需要在打擊「伊斯蘭國」等美俄雙方都有實際共同利益的領域,通過達成一些小規模的實質性協議,引導雙方走向一個可能積極接觸的新時期。 澳眾議院通過澳中FTA 被澳洲政府盛譽為開啟了澳洲發展契機新紀元的澳中FTA,在自由黨與工黨達成修訂協議並歷時兩天的辯論後,22日於聯邦眾議院順利過關。完成了澳中兩國長達10年自貿談判的貿易部長羅柏(Andrew Robb)指出,「澳洲」這一招牌在中國意味著產品的最高標準。作為澳洲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尚遠未發揮出其巨大的潛力。澳中FTA將極大促進澳洲含高端食品、高附加值製品以及不計其數的服務業項目等的出口。辯論期間,雖然大多數議員都對澳中FTA 會帶來的利益讚譽有加,但仍有數位工黨議員對該協定會給就業帶來的影響以及其爭端解決機制表示了憂慮。而急於在國會開始14天的休會期之前,能讓澳中FTA過關的自由黨政府提早結束了辯論。然政府與小黨派之間為了法案順利過關的合作亦曾橫生變數,綠黨議員班特(Adam Bandt)提出希望修訂法案,以要求雇主在引進海外工人之前,更多在本地發佈招工廣告。但羅柏批評班特稱其是「對工會無賴們歪曲事實的鸚鵡學舌」,而班特則反抨辯論的過程太短,其修訂意見被兩大黨聯合封殺。按照澳中FTA,澳洲85%的對華出口都將零關稅,預計該比例4年內升至93%,10年後協定全面實施之際則升至95%。澳洲歷經10年,在和日本及南韓達成協議後完成了自貿協定後,亦鞏固了中國作為澳洲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 同路點評:兩黨能夠就澳中FTA達成一致,無論對於澳洲亦或中國而言,都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至少大框架定下了,各個行業領域亦可放開手去開拓市場,大力發展。未來四至十年內,澳洲的礦業、農牧業、葡萄酒業,教育業、養老業等諸多行業都可藉此獲得巨大的發展和豐厚的利潤。而中國民眾亦可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更優質的教育、養老、金融等服務。至於因擔憂外籍勞工搶佔本土就業市場與海外投資控制本土行業資本,而拖延FTA的落實,實屬因噎廢食。針對前者,應為本土年輕人提供機會,並激勵他們積極就業;而針對後者,則需提高監管力度,張弛有度。 維州RCH呼籲釋放羈留中心兒童 維州人被呼籲堅定支持皇家兒童醫院醫生拒絕將難民兒童送回羈留中心的行動。作為「兒童周」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庇護資源中心本週邀請民眾大量寄送信件和兒童繪畫至總理譚寶的選區辦公室,以提醒他其宣言「羈留中心有1個孩子都太多」。 維州政府及一些有影響力的醫療團體對此予以支持。澳洲羈留中心尚有197名兒童,「Kids Out Day of Solidarity」的大使Carolyn Creswell指,兒童周是進一步採取行動的完美時機,因其標誌著澳洲簽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25週年。譚保選區辦公室的郵箱地址為PO Box 545, Edgecliff, NSW,...
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的天堂 圖:新華社 /文:本刊編輯部綜合整理 羌塘,藏語意為「北方高地」,特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岡底斯山脉之間,為中國地勢最高的一級臺階,被稱爲「世界屋脊的屋脊」。羌塘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理想天堂,亦是擁有著厚重積澱的文化沃土。 View post on imgur.com 羌塘:動植物的天堂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93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0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晋升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昆侖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總面積2980萬公頃。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第二大自然保護區,僅次於格陵蘭國家公園的世界第二大陸地自然保護區,亦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雙湖與尼瑪縣絨瑪鄉以北,是羌塘自然保護區的瑪依崗日核心區,湖泊星羅棋佈、草原茫茫無際、冰川雪山皚皚皎立,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在20世紀下半葉以前,該地區因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從未有人類永久定居,而黑阿公路以北的羌塘高原北部更被視作是「無人區」或「生命禁區」。但正是這一人類的生命禁區爲大量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樂園與庇護所。生活在羌塘的動物大多是青藏高原獨有的瀕危野生動物,現約有100餘種。被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有40餘種,其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黑頸鶴、藏原羚、藏雪鶏等爲羌塘自然保護區特有的物種。而羌塘的植被類型則相對較為簡單,目前發現的種子植物有近500種,其中的50多種是藥用植物。不過,由於海拔的高度和惡劣的氣候條件,這裡的植被和植物極其脆弱,一旦受到破壞,恢復期很長甚至於無法恢復。 色林錯:高原上的魔幻之珠 色林錯,藏語意爲「威光映複的魔鬼湖」,位於岡底斯山北麓班戈縣和申扎縣境內,面積達239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30米,爲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據科學家考證,色林錯面積曾達到1萬平方公里,堪稱「湖泊王國」,後因氣候變化,湖泊退縮,從中分離出格仁錯、錯鄂、雅個冬錯、班戈錯、吳如錯、恰規錯、孜桂錯、越恰錯等23個衛星湖,仿若串成了一條龐大的翡翠項鏈。色林錯流域四面群山環抱,湖盆面積廣闊,湖濱水草豐美,是藏北重要的牧業基地之一,也是保護黑頸鶴及繁殖區生態系統的申扎濕地自然保護區。而衆多的衛星湖中,錯鄂湖鳥島為候鳥的第二根據地,每年的春夏季,都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地中海棕頭鷗,不遠千里從地中海飛過來,場面極爲壯觀。值得一提的是,色林錯裸鯉(Gymnocypris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錯湖泊中惟一的一種魚類。1985年,色林錯湖被列爲西藏自治區級保護區,2003年晋升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古橋流水舊時景 雕花雅韻今猶存 ──江蘇太倉沙溪古鎮採風 攝影/撰文:蔡國傑 江蘇太倉市北約15公里處有個古鎮名叫沙溪,該鎮東連金浪、南臨城廂、西與昆山、常熟交界、北接歸莊鎮。沙溪面積6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萬人。它跟上海虹橋機場相距50公里,境內的水鄉古鎮歷史悠久、風景獨特、物產豐富,素有 「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 的美譽! 沙溪鎮始建於元末,至明弘治年間市鎮日趨繁榮。 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郎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裡建府造第,漸使街景愈佳,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沙溪八景」。 隨著明清時代工商業的持續發展,亟需一個商貿經濟發達、文化交流頻繁的場所。故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築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舍」、「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名宅故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橋流水,小巷深處」等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 古鎮至今保留著「一河二街三橋一島」的格局:「一河」是指七浦塘,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係由宋代范仲淹主持開挖的古河道;「二街」指沿老七浦河兩岸傍水而建的河南、塘北兩條老街,東西長各1.5公里,且有大量清代、民國的民居宅院600多家含4200多間,民宅毗鄰而建、錯落有致;「三橋」是義興橋、庵橋、新橋三座古橋,它們貫連了河南塘北老街,「一島」指橄欖島,是1954年人工開挖新七浦河時截斷而形成的。 為適應河邊的生活所建的臨水民居家家有水碼頭,便於水上貨運與載客,吊腳樓與水閣房俗稱「河棚間」,傍水弄堂隔三(戶)岔五(戶)就有,形成了沙溪古鎮臨街建築的獨特風貌;亦是江南水鄉古鎮最顯著的特色:「古巷同戶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這句順口溜構畫出一幅幅精緻典雅的水鄉風俗圖。 沙溪古鎮上著名的「龔氏雕花廳」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還有太倉市的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同時古鎮還保留了古代城市防禦體系的歷史遺存:如巷門、橋門、更樓等,沙溪古鎮在建築形式上傳承了宋代以來經典的歷史遺風。 沙溪古鎮民風純樸,歷來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一座引近西方文化較早的江南名鎮,明清時沙溪就曾有一批年輕文人出洋留學。全鎮名人雅士眾多:例如史學家桑悅,古琴家徐上瀛,星象學家龔樹模,兒童文學家龔堡都是土生土長的沙溪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古老而美麗的沙溪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中國古建築學家朱光亞認為,沙溪的臨水建築戶戶有河棚、水橋,臨河的落地長窗可眺望遠景,房屋脊梁、門窗雕刻精美,極富江南水鄉特色。目前沙溪經過全面規劃逐漸還原了古鎮商業街以及獨特的水鄉面貌, 將優雅的古鎮風範和水鄉絕景展現到世人面前,再現了中國的第二 「周庄」。目前沙溪古鎮的旅遊觀光已彰顯出無限商機並將成為它新的經濟增長點。15年前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評定專家組對沙溪鎮進行考評時,在場十二位專家全票通過,,他們一致認為沙溪三里古街保護得如此完好,這在全國也實屬罕見,現在看來此話不虛啊!
「換柱」風波扣問國民黨百年老店前景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維基百科 10月17日,紛擾台灣政壇幾個月的「換柱」風波終於塵埃落定,以外界預料的「柱下朱上」爲結局。「換柱」在島內外引起轟動,主要因爲這一次的動作幅度太大,給人大傷元氣的感覺,很可能既不能挽救國民黨的選情,又引起國民黨內部的進一步分裂。在中國大陸,許多人對國民黨「換柱」極其失望,認為國民黨違背程序正義,信譽掃地。 臨時全代會「換柱」 中國國民黨10月17日下午2時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下午4時過後,與會的代表中有812位代表舉手表决贊成廢除洪秀柱的總統參選人資格,黨主席朱立倫將成爲參選人,國民黨希望借此挽救低迷的選情。包括總統馬英九、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立法院長王金平、副總統吳敦義在內的國民黨重量級人物均有出席這次臨代會。議案定調爲「凝聚共識,團結勝選」。 馬英九總統在臨全會開幕後首先致辭。他表示,今天出席這個臨全會,可說是百感交集。他說,洪秀柱在總統初選無人出戰之際「抛磚引玉」,其勇氣與委屈,令人敬佩與不舍。馬英九表示,距離選舉不到三個月,國民黨如果分裂必定失敗,團結才能勝利。他呼籲大家都要識大體、顧大局、全力支持黨的决定,遵循黨政策。 洪秀柱隨後在致辭中表示,不知道自己幾分鐘後是否還是總統候選人,而與會人員與此前宣佈候選人的時候一樣,「但是心思恐怕是不同了」。但她表示,將聽從臨全會的决定。她表示自己的身份或許會有變,但是對國民黨的「熱愛不變」。洪秀柱指出:「我們的國家今天真的出了問題,」她還說,國民黨在面對台灣當前的問題時沒有信心再捍衛自己的價值。 不過,洪秀柱也尖銳指出:國民黨陷「政治內鬥」。她問道:「現在本黨還有幾個人去喚醒民眾呢?」她批評說,台灣目前已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但是國民黨却陷於「政治內鬥」。洪秀柱强調,國民黨可以失去一次選舉,但不可以「失去自己的靈魂」。她再次强調自己簽署在五個前提下與大陸達成和平協定,「不是投降,也不是賣台」,並說,維護兩岸和平是「每一個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的使命」。洪秀柱表示,國民黨若廢除她的候選人資格,是不符合候選人提名的「程序正義」,但是如果黨內有此决定,她只能「被迫接受」。演說結束後,洪秀柱提前離開了會場。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發言中則表示,「此時此刻,國民黨同志間應當互相鼓勵,精誠團結,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雖然痛苦,但要這麽做」。 他說,國民黨要「對歷史負責任,對子孫負責」,「必須要展示團結,喚起民眾,重建信心,來得到民眾的支持」。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馬英九、洪秀柱、連戰和吳伯雄之後發言。朱立倫表示,距離大選不到100天,選情空前低迷和危險,「已到了不能不面對的時候」,因此召開臨時全代會,就是要「凝聚共識、調整步伐、重新出發」。他再度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表達最高的歉意,由於他努力不够、溝通不足,造成全黨同志擔憂,造成洪秀柱的困擾。朱立倫指出,「現在是救亡圖存的時刻,不是抱怨的時刻」。 致辭程序結束後,臨時全代會以舉手表决洪秀柱提名廢止案,出席人數共891人,表决結果812票贊成而通過,逾9成黨代表同意廢止案。最後以起立鼓掌通過方式通過提名新北市長、黨主席朱立倫成爲總統候選人。 「換柱」始末 5月18日,在中國國民黨初選登記中,洪秀柱完成連署,成為唯一登記參選的候選人。因為黨內其他重要政治人物,如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等人皆未登記參選,國民黨內部規定,洪秀柱平均民調必須超過30%才能獲得提名,這個規定被稱為「防磚條款」。6月14日中國國民黨公佈民調結果,洪秀柱以46.203%的平均支持率,通過「防磚條款」。7月19日中國國民黨舉行第19次全國黨代表大會,會中通過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成為第14任總統選舉提名人,代表國民黨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燃燒彈與彩色氣球 文 本刊編輯部 圖 新華網、蘋果日報、Monash大學官方網站,及當事人提供 前兩年,一則澳媒並未着太多筆墨的新聞在華人留學生圈子中傳得火熱。原來,在Monash大學Caulfield校區,曾經有個著名的「釘子戶」,任你周圍日新月異,我自巍然不動。這則新聞令來自大陸的留學生嘖嘖稱奇,似乎發現了新世界,但對更多本地人來說,這其實是則平淡無奇的消息,美國一名開發商甚至與頑固的住戶老太太成了忘年交,私人主權不可侵犯,應是毫無爭議的道理。 一端其樂融融,另一端悲劇卻頻頻上演,今年9月,山東臨沂一村民爲抗拒鎮政府組成的六十多人「強拆隊」,以被活活燒死收尾,被疑死因是汽油瓶製成的「燃燒彈」。冰火兩重天間,仿佛茫茫海岸線隔出了兩個世界,也模糊了人性真實的色彩。 當你說「釘子戶」時,你在說什麼 2013年的墨爾本,一座佔地面積不小的別墅,Princes大道11號孤零零地佇立在Monash大學高樓林立的校區腹地。它愛德華式的傳統建築風格和頗有些寥落的後院似乎與身旁現代化的多層停車場、人流湧動的學生中心及教學樓極不搭調,僅有低矮的圍牆及樹籬微弱地宣告着自己的主權,每每吸引着過往行人好奇的目光。 這樣的房子,澳洲的開發商們形象地稱其爲「蝸牛殼(nail house)」或是「抵抗者(holdout)」,住戶通常則用一部電影中的臺詞「這不僅僅是個房子,而是我的家」進行反駁。但對於華人來說,似乎有個更爲「熟悉」和「貼切」的詞用來形容:釘子戶。政府和開發商用它發出義正言辭的譴責與居高臨下的輕蔑,連住戶本人也將它當作自己無奈且戲謔的自稱。 等等。當我們說「釘子戶」時,我們在說什麼?也許許多人說著「釘子戶」的時候未曾細想,也全然不知,這個詞首次誕生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當時,有人收到消息稱地產商打算收購舊樓重建,便會馬上在該處收購多個樓盤,稱為「落釘(下釘)」,以待拆遷時換取高額賠償,藉機撈取一筆。換言之,「釘子戶」一詞原意頗有諷刺意味,若將人形容爲釘子戶,則暗指其胡攪蠻纏,與新近流行的「碰瓷」行爲倒有些異曲同工。 這個形象的稱呼流傳下來了,其中蘊含的暗示卻歷經時日流轉後逐漸變了味。如今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已經有了墨守成規的定義:「在城市建設徵用土地時,討價還價,不肯遷走的住戶。」但這個定義卻似乎略去了最重要的部分:「討價還價、不肯遷走」的原因是什麼?自然「碰瓷」敲詐一筆者有之,但另一個龐大的羣體——因拆遷而走投無路的人更多時候則悄無聲息地被淹沒在水下。 抗拆,是訛詐還是無奈 據維基百科記載,自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強拆」現象日益嚴重。強拆,顧名思義,是指徵地過程中雙方仍未談妥的情況下,拆方通過暴力行爲強行先將建築拆卸或改建的行爲,很明顯是專門用來對付「釘子戶」的手段。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在15世紀前後達到頂峯的歐洲圈地運動中,莊園主將土地圈起,剝奪平民的使用權利;如今在中國上演的鬧劇仿佛「圈地運動」的中國版,背景是中國加速城鎮化進程的事實,誘因是拆遷補償金不足以購買同等地段及大小房屋而引發的爭執,根源是普通民眾與政府抗衡時的無能爲力,表象則是「挖掘機向着人們的房屋頭上鏟去」。面對無法接受的事實,無從爭辯,只能「賴着不走」,這種看似不講理的行爲是他們能做到的唯一抗爭。 9月被燒死的山東臨沂釘子戶張繼民,房屋包括院子共有近200平方米,但前後補貼的幾萬元賠償款,與他購置新房所需的款項仍有8-10萬元的距離。自然,這個事實不足以否認「因拆遷而暴富的『拆二代』」的存在。但退一步講,後者出現的根本原因,仍舊從階級固化的社會中改變命運的渴望,貧窮背後的不甘。兩者或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拆遷給一部分人帶來夢想,又奪走了另一部分人的希望,人如同螻蟻一般,等待着不期而至的命運。 抗拆就是訛詐,很多時候都是一個脫離語境,卻能往任何釘子戶頭上扣的僞命題。然而,有着一部分「先驅者」們蠻橫敲詐的歷史,加上看似無賴的表象,在中國大陸,執法者與住戶彼此理解,如同天方夜譚,政策將雙方擺在了棋盤的對立面。今年年初我回北京訪友,路過粉房琉璃街,昔日充盈人生鳥語的溫暖市井街巷,如今僅剩殘垣斷壁及牆上白漆草草塗就的「拆」字而已。一位老人見我駐足,與我攀談,他稱自己已在此居住70年,自出生便從未搬離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如今自身垂垂老矣,對政府所安排位於遙遠郊區的未來生活,僅有陌生的疏離感,沒有期待。我的人生自是離70年還差得遠,無法妄稱理解他的感覺,只知他的全世界都將因拆遷的一瞬而變了模樣。待走到街口,偶然發現此處竟是梁啓超「飲冰室」舊址,文物保護單位的鐵牌仍泛着新鮮的金屬光澤,仿佛一個霸道的公告,昭示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一切都要爲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讓路。 「強拆隊」在普通民眾眼中大多數時候,正是那樣一個「拆」字:簡單粗暴,亦無商量餘地。而對執法者來說,釘子戶也同樣簡單:一羣爲了錢財敲政府竹槓的刁民而已。一次同學聚會,一名舊日同窗如今已是大陸拆遷隊伍的主力軍,席間眉飛色舞,講起與居民「鬥智鬥勇」經歷。他以輕蔑態度講到一位老嫗,抱着院中手植的橘樹流淚不肯放手。我心下不忍,提醒他那之於老人確是「家」的所在,他不屑一顧:「我給她十萬買這棵樹,你猜她會不會由哭轉笑?」於是,席間所有人都藉着酒力,哈哈大笑起來。 但我並不是極爲保守的舊城擁護者。人們不能否認英國「圈地運動」的積極意義。客觀來講,它是工業化的必要前提之一,既提供了土地集中後的規模耕作以增加產量,又能令被驅趕出的農民投入工商業,成爲勞動力的來源之一。今天的舊城改造,則以改善物質生活環境的方式,令其居住條件及用途都得到極大提升,實際上是適用於絕大多數地區的發展策略,本身利大於弊。只是以「強拆」爲代表的強制執行方式無異於揠苗助長,而提升整體生活水平的目的,竟要以犧牲特定民眾的利益爲代價,也未免扭曲了初衷。 先前我們說代表政府的執法者,與和任何一個普通民眾無異的住戶,立場彼此水火不相容,這個說法本身就相當奇怪。保障人民利益、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原本就是其職能之一,而在官商勾結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面前,政府的偏頗幾乎無從遁形。權力階級與普通民眾的較量,後者常被用「螻蟻」、「屁民」這樣的詞稱呼,戲謔背後是深深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