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如果需要用一首歌,來結束這個專欄,無論是筆者自己還是各位讀者,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這首歌——《友誼地久天長》。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這首歌一旦響起,就意味著離別、分散。儘管如此,離別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下一次相聚的開始。在這裡,筆者祝各位讀者健康快樂行好運,來日再重逢。 《友誼地久天長》(低地蘇格蘭語:Auld Lang Syne)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詩歌之一,原文用蘇格蘭語寫作,意思是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 Syne》是18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被譜了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在華語地區普遍被稱爲《友誼萬歲》、《友誼地久天長》或《驪歌》。 《Auld Lang Syne》的旋律從何而來已經難以考證,但這首曲子的五聲音階旋律顯示它應該源自古老的民歌。英格蘭作曲家William Shield(活躍於十八世紀後期)在他創作的歌劇Rosina當中似乎引用過這一段旋律,但很難證明William Shield與Robert Burns之間有單向或者相互的借鑒,反而很有可能兩人的創作都來自同一個民歌旋律。 《友誼地久天長》的中文歌詞有多個版本,源自不同的年代,故此許多人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但不同的人演唱時卻有不同的唱法。早期由華文憲填詞的版本,以文言文創作,並且有「指戈長白山麓」、「矢志復興民族」等詞句,顯示作者是在二十世紀早期以這首歌作為勵志青年、復興民族的意圖。後來白慕如所作版本,則轉為和平年代的畢業歌曲,以「友誼常記心中」、「開創錦繡前程」為念。而現時經常被演唱的版本,則較為忠實地反映原作的「友誼」、「懷念」之意,有「老朋友怎能忘得掉,過去的好時光」等詞句。 有趣的是,《Auld Lang Syne》本身的格調並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在很多西方國家及香港,這首歌通常會在跨年過去、元旦來臨那一刻演唱,象徵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在BBC逍遙音樂會的最後一夜上,音樂會正式部分結束後,觀眾有自發地合唱這首歌的習慣,一如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後的「拉德斯基進行曲」。而在很多亞洲地區,這首歌經常被用來作為學校畢業禮或葬禮中的主題曲,象徵告別或結束的情感。曾經也有部份百貨公司或公共機構在臨近關門的時間,會播出此音樂,示意客人盡快離開。 《Auld...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在華語歌壇,閩南語歌曲本身獨樹一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但客觀地說,由於閩南語本身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理解,閩南語歌曲的流行程度就會受到局限。不過,如果一首閩南語歌曲真的好聽,就會自然出現其他語種的翻唱,最後把這首歌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香港歌星陳慧嫻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歸來吧》,深受歌迷們的喜愛。這首歌的大意是講述一位女性對遠方情人的思念,很有陳慧嫻一貫的小女人情調。歌曲的副歌部分有一句歌詞,無論是國語聽眾還是粵語聽眾其實都不能明白其意思。但這句歌詞在歌曲的最高潮的部分出現,似乎應該是歌曲的靈魂才對。研究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句歌詞是「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發音是閩南語,繼承自《歸來吧》的翻唱原作《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是一首非常好聽的閩南語歌曲(「尪」字國語發音為「汪」),出自陳小霞專輯《大脚姐仔》。陳小霞是臺灣著名唱片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據稱七歲開始寫歌,二十七歲發表第一首作品。早期曾爲姜育恒、齊秦、楊林等歌手製作唱片。後來,與許多優秀的作詞人如姚若龍、李子恒等合作,有著近千首創作,且多爲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如:孟庭葦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臉》《誰的眼淚在飛》、張瓊瑤的《有一天我會》、陳奕迅的《明年今日》等,跨越國語、粵語和閩南語三界。陳小霞創作的歌曲感動了許多人,也捧紅了許多天王天后。 《傀儡尪仔》的歌詞如下: 一條線 兩條線 十條線 百條線 傀儡尪仔的運命 條條著靠人來搬 感情線 生命線 事業線 智慧線 你和我的運命 敢是雙手拼會贏 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 咱敢不是傀儡尪仔 悲歡離合難改變 成功失敗無一定 所有的代誌 所有的心情 攏總有幾條線 牽連著咱的一生 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 咱敢不是傀儡尪仔(反复) 雖然歌詞中有不少閩南語詞彙,但用看還是比用聽來的清晰明白。這首歌大致是對人生身不由己的慨嘆,因為人生彷彿就是「傀儡尪仔」(布袋戲中的公仔),被命運牽著線舞動。雖然陳小霞的優秀創作不計其數,但她本身演唱的歌曲在國語和粵語地區走紅的不多。不過,僅憑《傀儡尪仔》一首歌的走紅程度,又絕對會讓人記住她。 除了粵語版《歸來吧》,這首歌還有國語版本,叫作《歸來》,由中國歌手白雪演唱。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歸來吧》還是《歸來》,都得益於頗具水準的詞作者,令作品具備獨特的意境。不過,《歸來》和《歸來吧》一樣,繼續保持了副歌部分的「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可見原作又是翻唱擺脫不了的靈魂。 傀儡尪仔的MV並沒有歌詞,但讀者可以對照上文來觀看: 傀儡尪仔(演唱:陳小霞) 陳小霞的聲線偏低,在演繹這首歌曲的時候,很有一種成熟女人的滄桑感,但又絕無絲毫的風塵感。 傀儡尪仔(演唱:陳小霞、齊秦)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在這首歌的男女對唱版本中,陳小霞的舒緩自如和齊秦的掙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問,有幾人能讓齊秦在對唱中處於下風? 歸來吧(演唱:陳慧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l4P2MdbFo 小女人路線是陳慧嫻的風格特徵,而這首歌將小女人的心態演繹的淋漓盡致。 歸來(演唱:白雪)...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身在澳大利亞,聽聽澳大利亞的歌曲也是了解這個國家的一種方式。澳大利亞的音樂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下面這三首: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澳大利亞我的家》,也作《澳大利亞是我家》)於1980年由彼得•阿倫(Peter Allen)譜曲並演唱。這首歌在推出後即在澳大利亞廣爲流行,並成爲最著名的愛國歌曲之一。另外,一些工作和生活在歐洲和美國的澳大利亞人更是將其視為一種精神食糧。澳大利亞航空(Qantas)自1980年代以來,就將這首歌作爲其廣告歌曲,而客戶的受眾群體大多是生活在海外的澳大利亞人,而外國人也因而將這首歌視為澳大利亞的象徵。 《Waltzing Matilda》(《叢林流浪》)是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謠(鄉村歌曲或民歌)。由於幾乎每個澳大利亞人都會哼唱,所以被稱為是「澳洲的非官方國歌」。這首歌的歌名經常被錯誤地譯為《跳華爾茲的瑪蒂爾達》,因為Matilda頗似女性的名字,而Waltzing則被誤解為華爾茲舞的進行時。其實,歌名中的「Matilda」是澳大利亞俗語「旅行袋」的意思。這種旅行袋是旅人們徒步旅行時,用來背著家當的大布袋。 《叢林流浪》的歌詞內容是描述一個四處漂泊的工人(或流浪者),在叢林泡了杯茶、捕了隻羊吃時,羊的主人帶了三位警員來逮捕他(當時犯了偷竊罪的人會被判處吊刑),這個流浪者聞知便逃逸,最後無處可躲藏,於是躍入湖中,在自我了結生命前,對著前來拘捕他的人高喊『你們永遠活捉不了我的』的故事。這首歌最初由愛國詩人Banjo Paterson完成於1895年,爾後,音樂製作完成於1903年。後來 《Waltzing Matilda》由於曲風輕鬆又帶著一點點卑微和不羈的精神而被澳大利亞人所傳唱後,逐漸爲後人加入不同的曲風和音樂元素,發展到現在。這首歌在昆士蘭州溫頓有它自己的博物館。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的電視特別節目中,奧莉維亞•紐頓-約翰在一個唱詩班的配合下演唱《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和《Waltzing Matilda》。之後兩首歌曲出現在美國歌劇《來自澳洲的男孩》中,歌劇描述彼得•阿倫的生平,由好萊塢澳洲著名演員休•杰克曼飾演彼得•阿倫。 上述的兩首歌,在全球化的今天被中國人所認識。但在信息尚不暢通的1980年代,澳大利亞歌曲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代表,是一首叫作《剪羊毛》的歌曲。這首歌的正式名稱叫作《Click Go the Shears》(可以譯為《羊毛剪子咔嚓响》),描述了剪羊毛工人辛勞工作,拿到工資後又到酒館開懷暢飲的情景。歌曲曲調輕快、容易上口,是1950年代由一位訪問澳大利亞的美國藝人唱紅。雖然有些令人難以置信,但《Click Go...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近幾十年來,日本音樂對大中華地區的影響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在眾多的日本音樂當中,有一類歌曲有著很特別的地位,它們是隨著日本影視作品進入中國的,卻在中國受到了巨大的歡迎。它們和影視作品相互依存,但又具備獨立的音樂人格,既是影視作品的一部分,又是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 日本影視歌曲最大的來源是電視連續劇。有一個很有趣的現像是,儘管都是「自日本而來的電視劇」,卻會因著年代而被仔細區分為「日本電視連續劇」(90年代之前)和「日劇」(90年代之後),而且似乎有什麼筆者也無法說清的不同。 最早最經典的「日本電視連續劇」大概要算是《血疑》(《赤い疑惑》),這部東京廣播公司1975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於19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引發轟動,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宇津井健等日後在中國名噪一時的影視巨星,都是隨著這部電視均進入中國觀眾的實現。《血疑》的主題歌叫作《謝謝你》(《ありがとう あなた》),由山口百惠演唱,風靡一時。 《血疑》是一部家庭倫理愛情劇,同一時期,中國觀眾還能看到另一部青春勵志劇——《排球女將》(也譯作《青春的火焰》,日語《燃えろアタック》直譯為「燃烧•攻击」)。《排球女將》講述的是少女小鹿純子(荒木由美子飾演,其青春靚麗的形象成為一代年輕男性的夢中情人)克服種種艱難最終成長為排球名將加入國家隊的歷程。主題歌《燃燒!攻擊!》由堀江美都子演唱,這首歌有中文的譯唱版本,所以當時學唱的人很多。 進入1990年代,「日劇」開始粉墨登場。而提到「日劇」,就不能不提《東京愛情故事》(《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東京愛情故事》源自漫畫家柴門文(柴門ふみ)的一部愛情漫畫,1991年由富士電視拍成11集電視連續劇放送。由於和《血疑》等片有著較大時間上的間隔,《東京愛情故事》在下一代中國人當中掀起了新的熱潮,而非對之前的延續,織田裕二、鈴木保奈美、江口洋介等新一代明星脫穎而出,特別是鈴木保奈美,與同時代的歌星酒井法子一起,成為了新的大眾夢中情人。《東京愛情故事》的主題歌《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由著名歌星小田和正演唱,寄託了一代人的情感。 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特殊的類別,那就是動畫片。日本動畫片對許多的中國人而言,那是非常美好的童年回憶。當然,不同年齡的人,童年對應著不同的時期,所以你的童年到底是《森林大帝》、《鐵壁阿童木》還是《足球小將》、《灌籃高手》,就成了「代溝」了。日本動畫片製作嚴謹,往往也有著很好的主題曲,相比之下,《灌籃高手》的主題曲《好想大聲說喜歡你》(《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是為同類中的佼佼者。 除了電視劇,電影也是影視歌曲的重要載體。1980年代進入中國的日本電影引領了當時的流行風潮。《追捕》、《生死戀》、《望鄉》、《砂之器》、《人證》等影片在當時都造成了萬人空巷的效果。如果單純輪電影的影響力,《追捕》首屈一指,可惜《追捕》並無演唱版的歌曲(有一個很著名的人聲和聲配樂「啦呀啦」),所以更為人所記得的歌曲是《人證》的插曲《草帽歌》。《人證》(《人間の証明》)拍攝自日本小說家森村誠一的長篇推理小說,是森村誠一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講述駐日美軍士兵與日本女子生下的孩子的坎坷人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草帽歌》在中國風靡一時,堪稱經典,感動了很多普通的中國人。有趣之處是,《草帽歌》是一首英文歌曲,這款「源自日本電影的英文歌曲」的混搭,在當時也令人耳目一新。 日本影視歌曲在Youtube上很多,其中不少都是中國用戶上傳的,可見這些歌曲在中國的影響力之大: 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演唱:小田和正) 《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有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前奏,只要音樂響起,馬上能令人想到鈴木保奈美甜美的面龐。另外,這首歌也是小田和正的代表曲目。 燃燒!攻擊!(演唱:堀江美都子) 和《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一樣,這首歌的前奏熱情歡快,聽到的時候就能激起心中的熱情。 謝謝你(演唱:山口百恵) 作為歌星,山口百恵的名曲無數,但這大概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首了。 草帽歌(演唱:不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jeDi-oYOc 作為一首英文歌曲,在中國的受眾本來應該比較少,但實際情況是這首歌非常有名。 好想大聲說喜歡你(演唱: BAAD樂團) 這首歌因著青春活力,理所當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雖然1990年代的年輕人,今天已經不再年輕了。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古往今來,知名的鋼琴演奏家不計其數,即使是在世的現代鋼琴家,為人熟知的不在少數。不過,以中國聽眾的視角來看,有一位鋼琴演奏家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相當數量的現代中國人認識古典音樂的橋樑,他甚至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就是「浪漫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 理查德•克萊德曼(Richard Clayderman)本名菲利浦•羅貝路易•帕杰斯。1953年出生在巴黎一個世世代代爲家具製造商的家庭。6歲開始學習彈鋼琴,12歲時被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破格錄取。他從音樂學院畢業以後,偶爾做一些伴奏和樂隊的兼職。 1976年,他的生活有了戲劇性的改變。一位名叫Paul de Senneville的製作人相中了他,决定讓他演奏《給愛德琳的詩》(Ballade pour Adeline,在中國大陸出版時被稱為《水邊的阿狄麗娜》)。那張單曲一鳴驚人,創下了在38個國家2千2百萬張的銷售記錄。從此以後,他開始他作爲一個鋼琴演奏家的音樂生涯,錄製了1000多首鋼琴曲,成爲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通俗樂器演奏家之一,在世界各地賣出了7千萬張專輯。在他的高峰期,曾經在250天內演出200場。 在中國,理查德•克萊德曼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因爲他是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最初進軍中國市場的少數外國音樂家之一。他在中國最初發行了三套專輯(主要是盒式錄音帶),分別是《命運》、《水邊的阿狄麗娜》和《星空》,優雅的鋼琴讓改革開放初期仍有一點保守的中國人找到了一種浪漫而又不露骨的美。在中國演出之後的轟動,培養起了當時80年代的一批「琴童」。很多中國孩子選擇學習鋼琴,都是因爲理查德的影響。 1990年代初,理查德•克萊德曼訪問中國,中國中央電視台轉播了他的演奏會,演奏會由中國最著名的主持人趙忠祥主持,當時的收視率爆棚。理查德•克萊德曼在演奏會上演奏了他最著名的曲目,並且演奏了兩首他改編的中國樂曲——《梁祝》和《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狂熱支持。他對《梁祝》的改編和演出很大程度上 此後,理查德•克萊德曼也經常訪問中國。每年都在中國有數場演出。他也已經成爲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SARS時期無法成行,理查德•克萊德曼還爲中國的醫務工作者們錄製了特別的MTV,鼓勵他們要努力共度難關。理查德•克萊德曼在中國的愛好者年齡層次相當廣泛,有年過半百的老人,也有中學生。 理查德•克萊德曼也是一位頗有創意的演奏家,除了演奏古典音樂和他自己的原創作品之外,也經常創意性的改編現有作品,譬如好萊塢的歌曲、東西方的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民謠等。近年來,理查德•克萊德曼錄製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名曲改編的鋼琴曲,稱為「世界之旅」(Around the World With Richard Clayderman),其中包括了很多亞洲國家的傳統曲目,連《新鴛鴦蝴蝶夢》這樣的流行歌曲也被理查德•克萊德曼選中。澳大利亞音樂自然也不會被理查德•克萊德曼遺漏,他演繹的《Waltzing Matilda》和《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澳大利亞是我家》)別有風味。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部分作品由於年代較為早,欣賞效果可能稍微遜色,但絕對掩蓋不住其中的浪漫情懷: 水邊的阿狄麗娜(演奏:克萊德曼)...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傳統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領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中國音樂中國音樂也會借鑒融合其他音樂的特點,甚至產生出新的表現形式。同一首樂曲,如果通過現代交響音樂或者其他的方式來表現,或許會令聽眾產生有不同的感受。 《春江花月夜》是非常著名的中國古典音樂,樂曲的名稱來自於同名的唐詩。唐詩《春江花月夜》是詩人張若虛僅存的兩首名詩之一,在中國古代長詩當中,可謂首屈一指。這首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極富哲理,韵律悠長高遠,被稱爲是「孤篇橫絕」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爲:「對它的所有評論和解析都是褻瀆……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詩的開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氣勢滂沱,引人入勝,引發無限遐想。 大約一百年前,已有琵琶獨奏或琵琶、古箏二重奏的樂曲《浔阳月夜》(一稱《浔阳曲》),又被命名爲《春江花月夜》。後來該曲被中國當代著名音樂家彭修文改編爲民族管弦樂曲,並因此廣爲流傳。《春江花月夜》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强的藝術感染力。此曲音樂的主題旋律儘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 《春江花月夜》有很多現代改編版本,如黎英海改編的鋼琴曲,劉莊改編的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的交響樂等。《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也適合填詞演唱,有歌曲流傳於世,中國著名歌唱家彭麗媛也曾演唱過這首歌曲。 另有一首著名的中國古典音樂,叫作《漁舟唱晚》,最初是一首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一般以為,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1949年後,著名音樂家黎國荃先生根據同名箏曲曾改編創作爲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呂思清、盛中國、俞麗拿都曾傾情演繹。 《漁舟唱晚》的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1984年起,中國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背景音樂開始采用電子琴演奏的同名曲《漁舟唱晚》(這首電子琴曲和傳統的《漁舟唱晚》有相似的主旋律,但是不一樣的曲子)。三十多年不變的背景音樂,成爲十三億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 《漁舟唱晚》同時也是古箏四級曲目,是比較初級、比較短小的箏曲之一,古箏學習者必彈曲目。《漁舟唱晚》也有演唱版本,是粵語歌曲,最早由香港歌手關正傑演唱。 本期所選的曲目都比較長,因此建議讀者在WIFI環境下收看: 春江花月夜(演奏: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民族管絃樂團) 由柳堯章改編、江賜良編作的交響樂版本,被譽為現代國樂之曙光,定音鼓和大提琴等西洋樂器的加入,令樂曲更加雄渾有力。 春江花月夜(演奏:HKFW六藝樂團) 完全的鋼琴與交響樂團演奏,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春江花月夜(演唱:童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8cKu6zk0bU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非常適合填詞演唱,童麗柔和的女聲恰好將這一首曲子的已經娓娓道出。 漁舟唱晚(演奏:浦琦璋) 很有趣的電子琴版本,儘管是古曲,但用電聲音樂來演奏毫無違和感。來自中國大陸的讀者肯定很有共鳴,因為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晚間《新聞聯播》結束之後的天氣預報節目的配樂。 漁舟唱晚(演奏:呂思清、上海交響樂團) 國際級的小提琴大師呂思清的演出版本,這大概是能夠欣賞到的最高大上的漁舟唱晚了。 漁舟唱晚(演唱:關正傑) 早期的粵語歌曲,有那個年代的風味。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網絡時代,我們常常能聽到一些「神曲」,比如前幾年流行一時的《忐忑》。不過,「神曲」往往源自業餘作者的創作,演唱者也未必是專業人士,最重要的是「神曲」往往以創意取勝,自身的音樂水準則參差不齊。如果以專業的態度,來創作和演唱「神曲」,則會被稱為「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其實,胡說八道易,一本正經難。 最新的一首「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歌曲,當屬《感覺身體被掏空》。這首歌是由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於2016年7月演唱的一首合唱曲目,以北京白領日常生活爲主題。因爲調皮的歌詞描述了廣大上班族的心聲,被網友和部分媒體稱作「加班狗必聽爆紅神曲」。視頻發佈後僅7個小時播放量就達到了三百多萬次。 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感覺身體被掏空》是一首非常「一本正經」的作品,其旋律流暢,起承轉合銜接工穩,都不像傳統意義上的「神曲」。事實上,《感覺身體被掏空》起到搞笑作用的,是它的歌詞,如果有一位不懂中文的外國音樂愛好者來聽這首歌,他很可能會以為這是一首莊嚴肅穆的作品。 實際上,《感覺身體被掏空》能夠有如此效果,得益於專業的創作者和演唱團隊。這首歌的詞曲作者金承志雖然被戲稱為「神經病闊少」,但卻是一位根正苗紅科班出身的音樂人,他自幼跟隨指揮家鄒躍飛、作曲家鄭小冰學習鋼琴與音樂理論。200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先後師從王燕副教授與吳靈芬教授。他的作品集《淨光山晨景》和《澤雅集》平靜、可愛、小清新,絕非「神曲」。 而演唱這首歌曲的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成立於2010年,由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學生自發組織成立,並逐漸吸收院內外熱愛合唱人士的年輕音樂團體,後演變爲業餘樂團。彩虹室內合唱團的優秀作品很多,但為人所記住的,卻是幾首「神曲」,除了《感覺身體被掏空》,還有《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五環之歌》等等。或許,在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你只能通過「神曲」讓人記住你,然後再慢慢讓大家學習欣賞你的經典作品吧。 彩虹室內合唱團的歌曲很多,在這裡先請大家聽幾首「神曲」,正經作品就請自行搜索吧: 感覺身體被掏空(演唱:彩虹室內合唱團)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典範,無論從音樂創作還是演唱技巧的角度,都找不出任何毛病,但搞笑的歌詞卻賦予了它「神曲」的本性。 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演唱:彩虹室內合唱團) 這是一首比《感覺身體被掏空》還要「不正經」的歌曲,但仍然可以看到創作者和演唱者的音樂功底。 五環之歌(演唱:彩虹室內合唱團) 《五環之歌》被譽為「非官方的北京市歌」,採用著名歌曲《牡丹之歌》的旋律,曾由德云社相聲演員岳雲鵬演唱走紅。對比這個版本和岳雲鵬的版本,可以明顯看出「一本正經」和「胡說八道」之間的區別。 彩虹(演唱:彩虹室內合唱團) 這可是一首真正的「一本正經」的歌曲,是彩虹室內合唱團的團歌。無論是作詞作曲還是演唱,都透出一種經典藝術的氣息。 南屏晚鐘(演唱:彩虹室內合唱團) 作為傳統名曲,《南屏晚鐘》為大家所熟悉,那麼,彩虹室內合唱團有沒有完美演繹一首名曲的能力呢?聽了就知道。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很多期之前,筆者曾在談電影《流浪者》插曲的時候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模唱」。這裡說的「模唱」是指在完全不會某種外語的情況下,以純粹模仿發音的辦法,來演唱一首外文歌曲。這在今天看來荒誕不經的事情,卻在很長時間裡在中國非常常見,有些人甚至能唱得惟妙惟肖。 在1980年代中前期傳入中國大陸的眾多外國的歌曲當中,《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鄉村路帶我回家)是非常著名的一首,當時能「模唱」這首歌曲的人非常多,筆者也是其中之一。這首歌曲是美國民謠歌手約翰•丹佛(John Denver)與人合作創作,由約翰•丹佛演唱。1970年,這首作品的首次在華盛頓的一間音樂吧台「The Cellar Door」中公演,約翰•丹佛當時將此新作編排為當天節目尾聲的安可曲。在約翰•丹佛演唱完畢後觀眾報以長達5分鐘的掌聲,並創下了在The Cellar Door店鋪的新記錄。發行至今已有不少歌手翻唱,為約翰•丹佛個人代表曲目之一。 約翰•丹佛生於1943年,是一名美國鄉村音樂作曲家以及音樂人,曾經在70代以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紅極一時,被稱為「科羅拉多的桂冠詩人」。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在華盛頓甘乃迪表演藝術中心觀看了他戴著牛仔帽的表演。不久約翰•丹佛也來到中國大陸拜訪並巡迴演唱,中國大陸之行後創作了歌曲《Shanghai’s Breeze》(上海的微風)。約翰•丹佛也是中國大陸觀眾最爲熟悉的美國鄉村歌手之一。 早年,筆者能把《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模唱」得非常不錯。有的讀者可能要問,「那你實際上會唱英文歌嗎?」。說實話,這個問題有點難,因為筆者會唱的英文歌真的不多,但肯定是會唱《小星星》的(開個玩笑)。言歸正傳,記憶中筆者以「真唱」而非「模唱」的方式學會的第一首比較正式的英文歌曲(即不是《小星星》、《生日歌》之類)是《Season in the sun》(陽光季節)。 《Season in the sun》是由比利時創作歌手雅克•布雷爾所作的 Le...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大約每一個時代,歌壇都會產生一位「情歌王子」。被視為「情歌王子」的歌手,不但要有俊朗的外形、清麗動人的聲線,更要有好的作品。當然,「情歌王子」並不簡單地和「帥」、「歌好聽」畫上等號,那種令年輕女歌迷沉迷的特質,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 雖說是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位「情歌王子」,不過筆者大約也只能和讀者分享一下1990年以降的歌手,如果年齡更大的歌手,當年或許紅極一時,但現在想必也是「情歌爺爺」了。首先要談到的是台灣歌手林隆璇,他同時也是作曲家及製作人。自1987年發表第一首創作曲《三分之一的時間》以來,林隆璇獨特清新的創作風格,以及用心深情的歌喉,在歌壇樹立了「情歌王子」的鮮明形象——當然,這裡面還包含了他個人外形清麗脫俗,充滿書卷氣的因素。林隆璇曾與香港歌手周慧敏合作一曲《流言》,兩個人的金童玉女形象瞬間深入人心。林隆璇同時是創作型的歌手,發表過歌曲超過500首,發表過歌詞也超過100首,擔任製作人製作過的專輯超過50張。 在林隆璇之後,另一位姓林的台灣歌手也獲得了「情歌王子」的雅號,那就是從「優客李林」當中單飛出來的林志炫。林志炫可以說是實力派的流行歌手,曾七度入圍金曲獎,五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但林志炫斯文優雅的外形,以及擁有難以模仿的流暢真假音轉換的高亢、優美歌聲,令他同樣也被視為「情歌王子」。林志炫的優秀作品很多,他的《蒙娜麗莎的眼淚》、《單身情歌》都曾引起轟動,而他翻唱的《你的樣子》、《煙花易冷》也都以獨特的風格與原唱各擅勝場。林志炫並不近視,但總是戴著眼鏡出場,可能眼鏡帶來的斯文氣息給他平添了「情歌王子」的氣質。 同樣是台灣歌手(為什麼全是台灣歌手?)的張信哲,比起之前兩位似乎成就更高,他是1990年代的華語樂壇代表人物之一,創作了諸多經典情歌,(又)被譽爲華語樂壇的「情歌王子」。張信哲的外形相比之前兩位,略少一些斯文氣息,卻多了幾分陽光熱情。張信哲優秀的歌曲作品很多,如《信仰》、《過火》等等,當然,其間知名度最高的可能還要算是《愛如潮水》。張信哲也有合唱作品,他與劉嘉玲的《有一點動心》並非金童玉女組合,卻把成熟男女在感情面前的渴望和猶豫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位「情歌王子」都有許多好作品,不過筆者最喜歡的全部羅列在這裡: 我還是愛你到老(演唱:林隆璇) 情歌裡面有一類就是講述分手之後的心情,這首《我還是愛你到老》絕對是其中的代表作。 單身情歌(演唱:林志炫) 單身也可以唱情歌,主要看誰唱,林志炫的演繹非常入味。 你的樣子(演唱:林志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MfXBZHlio 這首歌的原唱是台灣音樂教父羅大佑,但不恭敬地說,林志炫的翻唱把原唱完全壓制。 愛如潮水(演唱:張信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wSzvzP-lQ 張信哲的代表作,1990年代後期街知巷聞的作品。 有一點動心(演唱:張信哲、劉嘉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m2v98_Whw 有一點動心,最重要是有「一點」,那麼一點點,一點點的動心。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在之前的專欄當中,筆者多次介紹了一些歌曲的翻唱版本。大多數時候,翻唱版本默認為主要語言,比如日語歌被翻唱成普通話、粵語或者英語。想不想聽聽一些小語種的翻唱呢?有一首很有名的粵語歌曲——Beyond的《喜歡你》,不知為什麼原因,被許多小語種翻唱,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Beyond是華人樂壇上最具代表性的搖滾樂隊,於1983年成立,不但在香港、中國大陸及台灣均有樂迷,在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海外華人地區亦有支持者。《喜歡你》由黃家駒作詞、作曲,收錄在Beyond樂隊1988年發行的專輯《秘密警察》當中,是Beyond的代表作品之一。 據說,《喜歡你》是黃家駒寫給和自己已經分手的女友的一首歌曲。最初做音樂時,由於某些原因黃家駒不得不放棄深愛著的女友,把時間和精力放到音樂之中(滿帶理想的我曾經多衝動,抱怨與她相愛難有自由),這令他十分愧疚。所以他便寫了《喜歡你》這首歌,表達對失去愛情的懷念和酸楚。 在《喜歡你》當中,黃家駒直抒胸臆,令歌曲旋律上乘,結構簡潔,但却十分耐聽。這首歌是一封遲到的情書,一首關於愛的懺悔之歌,黃家駒的演唱柔情萬種,可背後却隱藏著深深的痛。「以往爲了自我掙扎,從不知她的痛苦」,如此純樸而真摯的自省,讓人感動。 這首歌情真意切,表達得恰如其分,其內涵與感情十分投入,一個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在他的理想無法實現時,那麽愛情是唯一可以憧憬與投入的東西了。《喜歡你》采用慢板搖滾和柔情旋律相結合的方式,在香港樂壇中是有點小清新的。但是黃家駒略帶沙啞的演繹方式讓這首歌變得柔腸百轉格外動人和感傷。 在黃家駒之後,演唱過這首歌曲的歌手無數,最近一個有名的歌手是鄧紫棋。她在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節目當中演唱這首歌曲,奪得當場的冠軍。女聲演繹這首歌並沒有什麼違和感,而這首歌難得的溫柔婉轉(相對於Beyond的其他搖滾作品)反而成為女聲演唱的優勢,令這首歌獲得另一種的新生。 不知道是否因為這首歌的獨特魅力,幾年前的一夜之間,互聯網上出現了很多《喜歡你》的小語種翻唱,比如藏語、蒙古語、苗語等版本。而且這些版本都選用了「快閃」的方式來製作MV,很有現實的動感。說來也是,如果能用對方最熟悉的語言說一聲「喜歡你」,那又該有多好呢。 當年為了打開日本市場,Beyond將他們的不少著名歌曲都錄製了日文版,據稱《喜歡你》也有日文版問世,但在網上似乎沒辦法找到。不過還好,找到一首以《喜歡你》的曲重新填詞的歌曲《単色秋夢》,也很好聽。《喜歡你》沒有正式的英文版,但這並不妨礙愛好者將歌詞翻譯成英文來唱,翻譯演唱也可以是一種方式。 如果再認真搜索一下,肯定還會有更多的版本,但下面這六個版本一定可以讓您一飽耳福了: 喜歡你(演唱:鄧紫棋) 之所以選擇鄧紫棋的版本而非Beyond的原本,是因為編曲配器更具現代風格。 喜歡你藏語版(演唱:更桑卓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65GrLQZJSE 聽不懂,但是很好聽。 喜歡你蒙古語版(演唱:图力古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iAw4wBX94 也聽不懂,但是很好聽。 喜歡你苗語版(演唱:吳光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dSdTebw0s 仍然聽不懂,但是很好聽。 喜歡你英語版(演唱:楊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p9Qa2z6d8 英語部分比較難聽清楚,但還是能判斷出這是直接翻譯中文歌詞。粵語的部分就比較遜色了。 単色秋夢(演唱:荒木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