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香港立會宣誓風波 鬧至司法覆核
香港立會宣誓風波 鬧至司法覆核
10月12日,五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宣誓,但未能依法例完成宣誓儀式,他們分別是游蕙禎、梁頌恆、姚松炎、黃定光及劉小麗,其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裁定宣誓無效,獲安排在19日的立法會大會重新宣誓。而就在重新宣誓前夕,特首及律政司局長史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法院聲明當中梁頌恆及游蕙禎未有按照《基本法》104條及《宣誓及聲明條例》宣誓,二人應被撤銷立會議員資格。
游小麗宣誓無效的原因是宣誓時緩慢讀出誓詞、字與字之間停頓時間長,顯示她並不認真及嚴肅,無意受誓詞約束為由。姚松炎因在誓詞中加入字句與改變字句而被判無法完成宣誓程序,黃定光則因讀漏了「香港」二字而被判宣誓無效。至於青年新政兩名議員梁頌恆及游蕙禎的宣誓是最受爭議的,他們分別把「China」說成「支那」,以及疑似說髒話,把「republic」說成「re-Fuxking」。
政府首次以司法覆核挑戰立法會決定,提出緊急司法覆核申請及臨時禁制令,阻止梁、游二人重新宣誓,法庭最後作出判決,決定受理有關覆核案件並於11月3日聆訊,但拒絕發出臨時禁制令。19日五名議員重申宣誓,在黃定光及姚松炎完成宣誓後,因建制派集體離場發動流會,立法會主席因法定人數不足,宣佈流會,游蕙禎、梁頌恆、及劉小麗三人未能宣誓。
同路點評︰
事實上,在立法會宣誓時玩花樣並非罕見的新聞,但梁、游二人是次明顯玩過火,不管他們所作行為的目的是宣洩不滿,抑或是強調政治取態,做法其實都不甚高明,把「China」說成「支那」這個在日軍侵華時期對中國所用的稱呼,明顯是辱華表現,你可以不滿政權,但沒有必要侮辱整個中華民族,而他們事後把這歸咎於口音問題,也給人敢做不敢認的感覺,與其玩幼稚的語言遊戲,不如留點氣力在日後的立法會會議上幹點實事更好吧。雖說二人所作行為是不值得袒護,但政府竟罕有地提出司法覆核,不禁使人質疑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是否遭受動搖,同時也反映政府對「港獨」意識浸入立法會感到不安。
香港退休校長獲副校太太捐肝
香港退休中學校長胡文明是家族性遺傳乙型肝炎帶菌者,10月初患有感冒但遲遲未康復,11日求診,後確診患上乙型肝炎引發暴發性肝衰竭。胡14日再轉往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其後情況突然急轉直下,神志不清並有呼吸困難,16日轉往深切治療部,校友會及好友遂發起換肝呼籲,18日獲副校長雷偉聰的妻子潔霞捐出約七成肝臟。由於胡校長病情急劇惡化,團隊在手術中要確保每個步驟非常順暢,活肝取出後即時換入病人體內,所以手術有一定的難度。最終,二人的手術順利,情況穩定。
同路點評︰
胡文明貢獻教育界數十年,桃李滿門,於六年前退休,急需換肝的消息公開後,舊生好友紛紛前來探望,更有些人表明願意捐肝,可見他當日作育英才,悉心教導學生,才有今天舊生的回饋。教師一職不容易,但總有某天某個時刻會有收成。而副校長太太願意無私救人,是因為基督教的信仰讓他們明白生命的珍貴,可見他們把聖經所言「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教訓活了出來。
菲律賓總統訪京 料簽訂合作協議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於10月18日到訪北京,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料將簽訂兩國合作協議。今次是杜特蒂上任以來首次訪華,今年7月南海仲裁後,中菲關係惡劣,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是次中菲交談將為兩國關係寫下新起點。中國高層透露中方有意放寬菲國漁民能到黃岩島海域捕魚,亦將解除對菲律賓27種水果的進口禁令,以此示好。杜特蒂表明不會在會面時利用南海仲裁向中方施壓。
同路點評:
杜特蒂自六月上台後肅清毒販的做法令人髮指,同時也採取遠離美國的外交政策,外界分析是想擺脫美國曾在菲國的殖民主義,同時想緩解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端。菲律賓更進一步終止與美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這明顯是向中方示好的策略,而中國大方地接受甚至大方與菲國合作被看成是藉著拉攏菲國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神舟11號載人飛船升空成功
中國神舟11號載人飛船在10月17日上午7時3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是次飛行任務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執行,神舟11號將與神宮二號完成對接,總飛行時間為33天,是中國太空人在太空中逗留最長的一次。
此次飛行由參與過神舟七號、九號的載人飛行任務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而陳冬則是首次參與載人飛行任務。這次飛行時間得以延長原因是,過往載人升空任務採取三人一組編制,今次縮減成兩位可更有效率地進行駐留太空的時間。
中國 載人航天工程發言人武平說神舟11號將在發射2天內與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完成對接,現在兩名太空人已成功進駐天宮二號,展開為期三十日的太空實驗,到第三十天神舟11號會與天宮二號分離,太空人搭乘返回艙返回地球。
飛行期間,兩名太空員將實行每周6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每天有1小時以上自由時間,務求能與地球的作息時間一致。此次最大目的是開展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研究太空人在太空中生活的能力。
同路點評:
2003年全球注目中國第一次把太空宇航員楊利偉送上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之後反覆嘗試,掌握了軌道對接技術,繼而研發「天宮二號」這個太空站。最新消息看到今次升空十分順利,而研究內容對未來航空發展有幫助,現時中國雖然仍趕不上國際太空研究的進度,但研究從低做起,不斷嘗試後慢慢開始與國際接軌。現在全球人類面對同樣問題,地球的生命快將到盡頭,各國科學家致力研究對策,期盼中國航空發展持續下去,為未來人類生存盡力。
日本明仁天皇打算退位 日政府對此首次召開會議
日前在七月表示有意在生前退位,直至10月17日,日本政府首次採取行動召開六人專家會議,商討日皇明仁退位問題。政府計劃最快讓明仁於2018年退位,最快明年在國會通過特別法,為此作準備。
今年82歲的明仁在七月對日本電台NHK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打算減少公務負擔,並在未來幾年將天皇之位交給長子56歲德仁親王。明仁天皇至今在位27年,一直修復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鄰國造成的傷害,其親民形象大受市民贊賞。
專家小組由5名學者與一名商界人士組成,多名政府人士也出席了會議,包括有首相安倍晉三及菅義偉。小組今年計劃召開多次會議,邀請10多名憲法、歷史、皇室制度等方面的專家,就天皇的作用、天皇的國事行為、減輕天皇公務負擔、設置攝政、國事行為的委任、退位問題、退位制是否適用於今後的日皇、日皇退位後的地位和身分等8個範疇進行討論。預料在明年初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再經其向國會提交相關法案以進行表決。
同路點評:
明仁天皇以親民出名,在幾年前日本大地震和褔島核災難後親自與皇后美智子探望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國民,深入民心。他去年經他署名及蓋章的文件約有1000份,對公務的責任心不是隨口說說。明仁隨著歲月增長年紀也漸長,體力必定大不如前,退位看來志在必得,如果成行他將是首位生前退位的天皇。目前法律只列出天皇駕崩後繼任人登基的條文,現時小組會議討論方案讓天皇退位有法可依。
最大型南極科研將環南極一周
來自30個國家地區超過50位研究人員,將展開首次環南極一周的科學研究——「南極極地探勘」(ACE),以量測污染及氣候變遷等影響,ACE發起人於17日在倫敦發佈了這個消息。前往研究的國際團隊將搭上俄羅斯考察船「Akademik Treshnikov」號,預計12月20日從南非開普敦(Cape Town)出發,明年3月18日返回。研究團隊需在嚴苛條件下深入了解人類對南冰洋的影響,這項研究任務是首度針對南極海域全部主要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科研任務。
帶領科研任務的人員去年發出研究議題徵集,收到超過90個構想,最後團隊的專家篩選出22個,獲選項目包括標繪出南極海域的鯨魚、企鵝、信天翁的狀態、測量塑膠污染物對食物鏈的影響、標訂浮游生物的範圍及其在氣候調整的角色——浮游生物是食物鏈的基礎。科學家還將採集冰芯樣本,研究南極洲的生物多樣性,以圖揭開工業革命前的生態狀況。
促成今次任務的企業家Frederik Paulsen說:「人們對南極周邊變化的了解程度,遠不如北極……即將展開的任務將是一個測溫計。」
同路點評︰
南極水域被視為海洋的發動機,在10月各國展開「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協會」 (CCAMLR)的年度會議,計劃新增2個大型海洋保護區,旨在保護遼闊且原始的南極。是次科研是在一個南極永晝季裡探索整片海域,而科學家也預視到惡劣天氣如一連串的風暴,以及顛簸的旅途,會為是次研究帶來不少麻煩,可見他們下定決心、雄心勃勃。現時全球的氣溫都在急劇變化,但我們對自然的了解仍然所知甚少,盼望是次史無前例的南極科研除了讓我們更了解生物多樣性,可為人類帶來一點環境污染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