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澳洲大選 塵埃落定
專題:澳洲大選 塵埃落定
文/本刊編輯部
圖/ABC、衛報及網絡
風靡全球的現象級神劇《權力的遊戲》的大結局令每位粉絲震驚,而近日剛剛結束的澳洲聯邦大選也讓我們看到了並不比電視劇遜色的劇情在現實中上演:選前被普遍看好、早期民調基本認定會獲勝的澳大利亞工黨,再次上演2016年大選時被意外翻盤的一幕,輸掉了今年的聯邦大選,屬於保守派自由黨的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連任成功,在勝選後表示,他始終相信奇跡。
民調都是騙人的?
澳大利亞政壇目前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中間偏右的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以及中間偏左的澳大利亞工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每3年至少舉行一次。過去12年裏澳大利亞政壇六換總理,多因政黨內訌。此次大選改選全部151個眾議院議席以及76個參議院議席中的一半。取得眾議院過半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贏得執政權,其黨魁出任總理。
2019澳大利亞聯邦選舉投票於5月18日結束,計票仍在進行當中。截至5月22日上午8時30分,依據目前統計的77.5%的選票顯示,聯盟黨不僅成功連任,而且成功獲得了多數黨席位,取得了151個下議院席位中的76個席位。目前尚有4個席位歸屬存疑,有預測最終結果聯盟黨可能拿下78個席位,也就是說,這次聯邦大選,對於聯盟黨是一次出人意料「奇跡」般地完勝,而之前風頭很盛、一直被看好的工黨卻慘遭滑鐵盧。
之前由於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消極態度和對要求嚴格限制難民,澳洲自由黨黨魁兼總理莫里森一度被輿論認為將被澳洲的「聖母」民眾們拋棄。但是計票過程顯示,在全國有1.5%倒向聯盟黨的選票搖擺,這一結果與之前不少分析預測相反,讓許多分析師大跌眼鏡。分析人士表示,競選結果顯示澳大利亞民眾對於經濟和就業的關心遠遠超過了之前民調結果。而在競選中,自由黨在就業和減稅方面確實給予了更多關注。Channel 9表示,莫里森和自由黨團隊甚至針對搖擺地區的選民進行了「電話會議攻勢」。在過去幾周有很多選民接到了莫里森的錄音電話,電話另一頭說道:「你好我是莫里森,如果你想與我聊天請按1。」而每晚莫里森就真的在電話的一邊解答選民的各種問題。
勝選演講中,莫里森稱這是一個奇跡,且專門感謝了那些不發聲默默投票的選民。 他指出,「澳大利亞人努力工作,努力創業。我們希望成家、買房、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享受退休後的生活。這就是這些沉默的澳大利亞人今晚所取得的勝利。」
澳洲大選結果與選前民調甚至選舉當天的民調(Exit Poll)結果相反,重演了數年前民調未準確預測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勝選的失誤,也讓澳洲民眾開始質疑在澳洲向來維持良好紀錄、政治主題的民調。澳洲執行民調的機構接觸選民,向來是運用大規模的市話名單,像是電話簿等。但是隨著選民捨棄市話,民調機構變得更難以搜集準確的具代表性選民樣本。
澳洲《金融評論報》的政治記者蒂利特(Andrew Tillett)發表評論,今年的大選產生了許多大輸家,但最大的輸家之一就是民意調查。除了越來越多人取消固定電話導致民調機構更加難以獲得準確的資料外,「害羞的保守黨效應」體現了出來,也就是說,選民在接受民調時,往往會隱瞞自己投票給保守黨或保守派事業的意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莫里森總理為什麼要致謝那些勤勤懇懇、沉默的澳洲選民。在媒體和民調的壓力下,人們選擇只用「投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此外,黃英賢參議員等其他資深工黨人士將反對該黨的選票搖擺至少部分歸因於團結澳大利亞黨(United Australia Party)和克萊夫·帕爾默(Clive Palmer)投钜資在競選廣告上,暗示了自由黨與與帕爾默或波琳·漢森有協議。撥票制度一直是澳洲選舉中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批評指責歸批評指責,而合乎法律的利用規則也只是競選的一部分罷了。而結果就是,聯盟黨橫掃昆州,從工黨手中奪走了至少兩個席位,在西澳州和新州也表現出色。
莫里森個人魅力的勝利
贏得了評論者認為「這是一場工黨不可能輸的競選」,投票日當晚莫里森和共同與他等待結果的家人在得知勝選後都非常激動。演講中,他把獲勝稱為「奇跡」,多次擁抱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並對支持者說:「我一直是一個相信奇跡的人。在我身邊是我生活中三個最大的奇跡,今晚我們又得到了一個新的奇跡 。」這位長相略憨、備戰大選時總是笑呵呵的總理成為了此次大選的大贏家。
剛剛度過51歲生日的莫里森出身於政治世家,父親曾擔任過員警和市長,服務於當地市政府16年。小時候他是一名童星,曾出現在一系列的電視廣告中。莫里森是虔誠的基督徒,和妻子珍妮相識於教堂,21歲結婚,並育有兩個女兒。幸福的家庭,溫和有禮,接地氣兒,沒有其他人想像的自由黨人的傲慢和住在富人區的那種感覺,莫里森的出現讓澳大利亞人仿佛找好了澳洲人原來的樣子:尊重個人的自由尊嚴、遵守法治民主、崇尚相互尊重、相互忍讓、公平競爭、同情弱勢群體、追求社會公益等等。生活於這個價值觀多元到有些混沌的年代裡,當一個人讓你認出那些傳統的、樸實的特徵時,你往往會覺得這樣的品質分外寶貴。
這位充滿活力且樂觀的總理在去年自由黨內鬥中贏得黨魁之前,已經踏足政壇多年。莫里森年輕時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取得應用經濟地理學的榮譽學位,後歷任澳洲房產委員會的一系列公職。進入議會之前,他曾在旅遊業工作,並曾代表澳洲前往新西蘭進行旅遊宣傳工作。進入議會後,因對於難民政策的強硬在移民部任職時大放光彩,後任財長,始終指出大幅減稅。即便有著這麼多年的從政經歷,莫里森在去年亂局中的獲勝還是讓很多政界人士意外。不過他一直認為,他及副黨魁喬許·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的上位標誌著自由黨的代際變化。而這種能在黨內混亂時仍然堅定的信心與希望,以及面對負面民調帶領自由黨和支持者背水一戰的決心,或許也是最後選民將神聖一票投給聯盟黨的原因所在。
工黨或許覺得委屈,要知道六年前把聯盟黨推到執政黨位置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那一段工黨執政期間的連續內鬥,百姓倍感失望,才用選票決定改換了政府,而去年聯盟黨經歷了現實版的「紙牌屋」,達頓「逼宮」,譚寶離任,自由黨元老級人物紛紛發表不同聲音,不和諧聲音此消彼長,也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聯盟黨無法繼續執政的局面仿佛再清楚不過了,沒想到的是,選票說明瞭一切,澳洲民眾還是願意選擇「寬容」目前的執政黨。
有專家指出,工黨提出的改革股息收入已繳稅金和投資房負扣稅的政策,動到了一些人的蛋糕,因此遭遇了選民的反彈,自己受到了政策的反噬。前總理霍華德更是直接評論,工黨這次敗選的最主要原因是還在用英國(老闆與工人)「階級鬥爭」的老套,不懂得變通。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穩的情況下,一再提到有錢人和沒錢人之間階級的對立,同時為環境犧牲經濟和就業機會的「精英思想」很難被大多數民眾接受。相比較工黨冒進的競選大綱,聯盟黨則聚焦經濟民生,正如莫里森強調的,每天做的說就是要「澳大利亞經濟強健、國家安全」。而就是這種穩紮穩打的競選政策讓聯盟黨最終贏得了勝利。
重新出發的工黨
選前普遍預測,工黨在野「蟄伏」六年加上聯盟黨內領袖之爭不斷,工黨在這次大選中將能擊敗聯盟黨入主坎培拉。可是結果聯盟黨「爆冷」連任。5月18日深夜,工黨黨魁比爾·肖頓打電話祝賀莫里森勝選,並表示將辭去工黨黨魁職務。在敗選演講中可以看出肖頓先生難掩倦容,這次失敗對一直以來躊躇滿志的工黨來講確實是重大打擊,就好像之前競選中描摹的一切圖景不過是一場海市蜃樓。而作為一位職業的政治家,肖頓先生在敗選中展現出的風度讓我們窺到了民主政治的一個側影。
民主選舉或民主決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願賭服輸。聽起來多麼容易的四個字,但做起來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民主文化,是一個職業政客的個人修為,是一個國家民眾的整體素養。以美國這個被民主風氣薰陶了200多年的國家為例,2000年總統大選,由於兩位主要參選人——德克薩斯州州長、共和黨候選人喬治·W·布希,以及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阿爾·戈爾,在佛羅裡達州的得票數異常接近,最終由最高法院出面裁決,經過三十六天爭議才最終定案。但是一旦裁決一定,戈爾立刻發表敗選演說。無論是在選票上支持戈爾、還是反對戈爾的,都不得不佩服其為人其對民主法治的敬畏與尊重。
說到底,政治也是一場遊戲,是遊戲就有規則。遊戲開始前,雙方甚至多方商議規則,唇槍舌劍,或爭執,或妥協,可是一旦得到確認後,遊戲參與的每一方都要尊重並嚴格執行該規則。勝選的一方,組成新任政府,同時與敗選方繼續保持暢通的交流與一定範圍內的合作,目的是將國家與民眾的利益最大化;敗選的一方,黨魁承擔責任,離任空出位置,由更有能力者出任,帶領該黨總結教訓,重整旗鼓,謀求未來的勝利。這樣的基本邏輯確保了政治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是人人遵守共同規則的決策過程。
不過放眼全世界,能夠做到民主選舉「願賭服輸」的國家並不多。澳大利亞是幸運的,繼承了威斯敏斯特的英國議會制,又吸收了美國民主政治中的經驗。所以,三年一次的大選投票對於1600萬選民來講,不是什麼分清「敵我陣營」、選邊兒站的鬥爭,更像是一場表達個人意願、深切感受到直接參與國家政治中的盛宴。
千萬不要忽視「願賭不服輸」的心態,當雙方數以千萬計的對立選民被選戰情緒煽動後,假如選戰一方的候選人落選之後不服輸,往小裡說,造成的是國家的政治動盪和示威遊行,往大裡說,就是血腥的人頭落地。這並非危言聳聽,近些年來,肯雅每逢選舉,必然造成暴力衝突、流血死亡。通常是落選不服輸認為勝選方在選舉中舞弊,即使重新記票也不認帳。
這個世界從來不存在什麼完美的制度,民主制度中的若干缺陷和機制不靈在近些年來倍受詬病,只是在若干制度中經過人類社會的驗證,它是最不壞的一項制度。反之,深入思考專制制度,則缺乏內在的自我改造能力。如果想改變這類體制,往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可能是被民眾通過革命推翻,可能是自我製造的政治災難。這一切,在民主國家幾乎不會發生。
儘管肖頓先生離開了這個舞臺,但是他在演講的最後不忘呼籲年輕人參與政治,永遠不要放棄向更好的方向努力。目前,工黨新任黨魁的競選工作正在預熱之中,總結此次大選的失利原因,提出更有效更能有利於民眾的政策,認真監督執政黨,提出建設性的反對意見,下一任工黨領袖無論是誰,都有著大量工作去做。對工黨來說,過去無法改變,但是未來可期。這是一次失敗,也是一次重新出發的機會。
需要不帶溫度的事實
對於生活在澳洲的無數華人來講,墨爾本Chisholm選區吸引了大量眼球,因為無論是自由黨候選人廖嬋娥,還是工黨候選人楊千慧,誰贏得競選,都將創造歷史,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首位華裔聯邦眾議員。這是華人參政的勝利,亦是澳洲多元文化理念在政壇的折射。目前的計票結果已表明,該選區自由黨獲得更多選票。可是,除了最終的結果外,在兩位華裔候選人的對決過程中,媒體所呈現出的圖景不得不讓我們心生憂慮。
5月18日晚六點整,投票結束,正式進入計票環節。而過去不到兩個小時,在澳華人普遍使用的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就有消息發出,「恭喜楊千慧成為首位華裔女議員」,甚至有記者去採訪楊千慧女士的勝選感言,令其本人十分尷尬。要知道,澳洲聯邦大選的計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非一方有壓倒性的優勢,才可能會在機票初期就宣佈獲勝,而且是在對方已承認敗選的前提下。這是民主選舉的最標準流程。但就這樣被在澳有很大華人讀者群的公眾號媒體平臺忽略了,不得不說最基本的追求真實、報導事實的新聞素養都欠缺。而另一家全澳範圍內、接受澳洲政府支持的傳媒平臺,在5月18日晚10時39分、5月21日下午2時36分分別發佈標題為《【聯邦選舉2019】楊千慧或成澳洲下議會首位華裔議員(計票進行中)》《塵埃落定 廖嬋娥終拿下Chisholm選區》的文章,儘管全文內容並沒有直接提及最終結果,但是其標題所展示出的強烈暗示性讓我們看到了媒體的不負責任。
如今是個怎樣的時代呢?網路資訊蓬勃甚至爆炸,自媒體無門檻,人人皆可發聲,大眾傳媒走向分眾,一張照片一段文字就能撬動輿論風向,最重要夠快,亦無需求證,真假相雜、良莠不齊的內容時刻考驗著受眾的篩選判斷能力。很多在澳華人由於語言的障礙或者文化的隔閡,並不會觀看ABC的節目,對於澳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類即時諮詢往往依賴的還是在中國使用的微信公眾號,而一個有良心的公眾號怎麼會把東拼西湊的內容、博人眼球的標題、偏頗偏激的觀點,以及反轉又反轉的事實呈現給讀者呢?
網路工具帶給人們巨大的快捷與便利,但當它已經成為人們肆意發表主觀意願、發洩自己情緒的平臺,結果會是怎樣呢?人們會逐漸的被引導至另一條途徑,那是一條更多人走的路, 不用擔心自己錯過什麼熱點,不用擔心自己的意願無法表達,只是沒有冷靜客觀的話語,越來越少的人會關心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作為社會公器,不負責任的媒體在輿論浪潮之中難逃其咎,而異軍突起的自媒體更是為了拼速度贏得點擊率,也早已把耗時耗心的職業操守及流程拋諸腦後。近年來,澳洲政府對於華人媒體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而遵守最基本的新聞操守,求真、公平、客觀、不偏不倚地報導新聞,是無論新聞以何種方式報導,都繞不過去的標準線。在任何時代,在任何國度,從來不缺機會主義者,只是當一個人選擇了從事新聞職業,一個媒體以為民眾提供諮詢為己任,就要多一些務實,少一些投機。同時,作為一名成熟負責任的成年人,也不妨自問一下,當我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某篇瘋轉的文章後,是否應該先問一問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有多少,而不是毫不動腦的輕輕點擊一下「轉發」,媒體的公信力在日益脆弱,而我們能做的至少是不要再為不走心的媒體做貢獻了。
聯邦大選裡的瑕疵
聯邦大選期間,AEC(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收到了近500份關於選舉廣告的投訴,其中大約90份與社交媒體內容有關。AEC證實了其中的87起投訴,但並沒有對87起案件採取懲罰措施。不過,AEC表示通過發出直接警告,會更有效更快地解決違規行為。
而比較受華人關注的則是Chisholm選區的中文選舉指南。具體來講,在中文的選舉指南中,使用紫色和白色AEC顏色的標誌告訴選民「正確的投票方法」是在自由黨候選人旁邊填寫「1」,然後將其餘的框從最低到最高編號。該選區的獨立候選人Oliver Yates的律師稱,這具有明顯的「誤導性或欺騙性」,已經違反了《選舉法》第329條的規定。實際上,這一「海報門」事件已經在選舉當天遭到了工黨的質疑,不過自由黨已做出回應,指出海報已由自由黨總部的state director授權,AEC也沒有認為有任何問題。
從政治誠信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重大瑕疵,但至於是否會啟動司法程式,以及後續的影響目前尚不可知。
澳大利亞的明天會更好
隨著計票工作仍在繼續,2019 年聯邦大選已臨近尾聲。大選日結束後,已確定連任的莫里森便重回工作崗位,召開內閣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並約見財長討論澳洲經濟發展狀況。同時,莫里森提出將減稅立法和廢除難民醫療轉移法案作為新一屆議會的首要目標,而已經確定的是聯盟黨成為多數派政府對推動各項政策也是大有益處。
備受民眾關心的內閣重組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聯邦勞資關係、就業、原住民事務、女性、公共服務和國防部長在內的多個職位空缺。內政部長都頓(PeterDutton)、財長弗萊登伯格、金融部長達曼(Mathias Cormann)、衛生部長亨特(GregHunt)、教育部長特翰(DanTehan)和環境部長普萊斯(Melissa Price)將繼續留任。而不久將有部分新加入的內閣成員,為新一任的聯盟黨政府注入活力。
競選當晚的演講中,勝選和敗選的雙方都強調我們要團結,要為澳大利亞更好的未來而戰。畢竟經歷了過去若干年的兩黨黨內混戰,澳洲民眾期待的是更加穩定的政府,更加穩健的政策,在國際大環境不甚明朗的形勢下,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提振經濟、創造就業、降低購房門檻、推動醫療服務等等,都是莫里森新任內閣需要逐個突破的難題。
聯邦大選正在慢慢落下帷幕,澳大利亞人民的意願得到了尊重與體現,每天的太陽照常升起,如今是團結在一起做事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