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海航的難關

借助「造島模式」所形成的龐大土地儲備,以及20餘家投資參股的金融機構,海航集團打造出一個超級「土地資產證券化」平台,並以花樣翻新的槓桿融資模式,為自己的激進併購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撐。在監管政策轉向和環保風暴等多重衝擊下,巨額負債令海航集團面臨著又一場「生存之戰」。曾經「四通八達」的融資渠道,此刻卻變成一條條債務「絞索」。

今天


1月24日,深交所發佈公告稱,海航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了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該公司股票自1月24日開市起停牌。而就在前一天,海航基礎宣佈因涉及重大事項公司股票停牌。凱撒旅遊、供銷大集、海航控股、天海投資和渤海金控也在之前紛紛停牌,如今海航系旗下10家A股公司中,停牌公司已達7家。

昨天

然而,如果最近你沒有關注新聞,你印像中的海航在2017年上半年是一個超級財團,全世界的買買買。曾經以超過400億美元展開一系列跨國併購,其中的德意志銀行和希爾頓收購甚至引起了德國政府和美國安全部門的關注和探討。而在中國的2015年度百億級別的十大併購案中,有三樁由海航系主導。

盤點一下海航的資產,發現,截至去年6月,其資產規模已達190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運通,另外其還持有近300億美元的股權,Real Capital Analytics估計其在全球多地擁有超過140億美元的房地產資產。其投資的種類也是涵蓋各行各業,包括銀行、航空、連鎖酒店、免稅店等等:德意志銀行(9.9%股份,最大股東),希爾頓(海航持有希爾頓全球控股、Park Hotels&ResortsInc.和Hilton Grand Vacations Inc. 25%的股權),CIT,英邁,免稅店Dufry(21%),OM Asset Management Plc(25%),Virgin Australia Holdings Ltd.(9%),房地產(曼哈頓245 Park Avenue、850 Third Avenue和1180Avenue of the Americas)。

點土成金——海航商業模式和發展理念

早在2013年6月,海航集團時任財務總監趙權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海航的生存理念:彼時,海航集團負債總規模2500億人民幣,集團總資產3600億人民幣,負債率78% 。

海航掌門人陳峰認為,市場常規的降低負債率方式中,「擴大資產是最愚蠢的方法」,而「減少融資」則是「第二愚蠢的辦法」。陳峰眼中「最聰明的辦法」,是「通過資本通道來解決這個問題」。擁有八家上市公司的海航集團,應該可以在更多版塊登陸資本市場,首當其衝的就是地產。這也是過去十幾年來,海航「圈地」加「金控」的點土成金術,而這個點土成金術幫助海航在四年之內就實現了負債規模翻番,總資產過萬億的目標。

到了2016年年底,海航集團成為了中國國內第二大民營金控集團,持股21加金融機構,從信託期貨到銀行保險,所有金融領域全部被海航掌握,形成了外界無法滲透的「黑箱式定價體系」,這樣的金融佈局讓海航打通了從傳統信貸到互聯網金融在內的數十種融資模式,這樣的融資平台,讓原本土地優先的海航更容易拿下房地產項目。

海航到底是誰的?

就在海航收購德意志銀行時,德國媒體就曾發表文章問,海航到底是誰的,海航的錢從哪裡來的。
在德國人眼裡,2016年面臨困難的德意志銀行吸收了海航的資金,是海航雪中送炭,但是他們也非常擔心,因為海航集團和中國的其他大多數企業一樣,非常不透明,其與安邦、復興一樣,不知道其股東是誰,也被認為有政府背景。

之前,有傳聞稱王岐山妻子的侄兒姚慶擁有大量海航股份,但是,去年6月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證明海航股東中沒有姚慶,文章說:「根據企業文件,目前13人擁有海航76%的股份,除一位以外,其餘12人目前都擔任該集團高管。多年來,一系列複雜的資產重組使海航實際上實現了私有化,集團的創始人和公眾場合代言人陳峰——他是一位喜歡豪車的佛教徒——以及海航董事局董事長王健,現在各擁有集團約15%的股份。」

海航最大的股東也是最神祕的一個:貫君,去年從香港商人巴拉特.拜斯(Bharat Bhise)手中購買了海航近29%的股份。而貫君在北京的註冊地址竟然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居民樓的再普通不過的一間,可見其註冊地址肯定是假的。而《金融時報》記者曾像海航CEO譚向東打聽貫君,證明貫君不是真正的股東,只是一個替身,貫君已經將這180億美元的股權捐贈給了一個在美國註冊的《慈航公益基金》,據《紐約時報》的說法,這些捐贈相當於2016年美國所有企業捐贈的總和。這裡面有著太多的蹊蹺,所以貫君也被認為是某些高層的兒子之類的,但是沒有辦法證實。

如今,又有消息稱,接受貫君捐贈的是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索羅斯是海航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在瘋狂的海外併購、美元升息、美國頒布減稅法案、海航海外資產變現之後,索羅斯已經賺了好幾倍。
「做空」是索羅斯在金融市場叱吒風雲的殺手鐧,他曾公開宣稱:我嗅到了2008年危機的味道,我做空了亞洲貨幣。 1月7日,索羅斯在斯里蘭卡舉行的一場經濟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正努力尋找新的增長模式,其貨幣貶值正在將問題轉移到世界其他地區。 「我會說這無異於一場危機,我看到金融市場遇到了嚴峻挑戰,讓我想起了2008年危機時的情形。」

到今天,也沒有人能說明海航究竟是誰的,也許在不同的時期它屬於不同的人吧。

結語

從2014年起,中國1400億美元的ODI(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越1200億美元的FDI(外商直接投資),且跨境併購從WTO開放初的8.8億美元暴增至941億美元。在最近一輪人民幣恐慌式貶值中,中國的外匯儲備由之前的4萬億銳減至3萬億,這加重了中南海決策層對資本外流以及資產轉移的擔憂。

北京當局越來越為海航等負債累累的公司感到擔憂,因為它們從國有銀行獲得了大量貸款。借貸成癮正在威脅中國的經濟,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一些最大的企業集團給中國的金融系統造成了潛在風險。中國官員開始遏制安邦等頻繁交易者。前不久,安邦的董事長因未公開的原因被警方拘留。

首先,中國政府擔心這些企業大規模的資本外逃,而另一個週期性因素是金融風險,習近平和中共高層近來多次表態嚴防死守金融風險。 1月17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銀監會主席郭樹清署名文章稱,「少數不法分子通過複雜架構,虛假出資,循環注資,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已經成為深化金融改革和維護銀行體系安全的嚴重障礙,必須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今天,海航的滑鐵盧,正是緣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周期,海航與萬達一樣,期望通過收縮海外資產的方式謀求自己「政治過關」。

2月9日,海航集團與中信銀行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信銀行對海航集團戰略授信200億元人民幣。中信銀行稱對海航的未來充滿信心,將為海航集團的戰略轉型提供最佳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看來,海航的難關有救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