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就在一個半月前,悉尼民眾還在不安中希望每天的新冠確診病例不會超過三位數;但在長達九個星期的封城後,近期悉尼的新增病例已連續數日達上千例。雖然悉尼西南部和西部仍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但病毒已經越過邊境,蔓延至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維州和新西蘭,特別是維州,疫情也是「岌岌可危」。在目前的諸多不確定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流行遠未得到控制,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人們原本最樂觀的疫情控制預期。

「清零」夢想已破滅

兩周前,澳洲總理莫里森已公開指出日後澳洲的抗議焦點將從確診數字轉移到住院率,明確稱民眾不能永遠活在封城之中。在迅速傳播的德爾塔變種面前,澳洲幾乎不可能回到沒有確診個案的「清零」狀態。這是事實,儘管之前政府還信誓旦旦地為民眾打氣,儘管沒有人願意接受可能要與病毒長期共存的事實,但是在資料與事實面前,在狡猾的病毒面前,足跡已經行至太空的人類,只能承認自我的渺小與無能為力。也許這才是最難的。

汲取了去年的幾輪封城經驗,維州政府在任何風吹草動面前都相當敏感。面對這次德爾塔變種的侵入,維州政府不顧民眾反對遊行,即刻進入又一次封城狀態,甚至率先啟動「宵禁」,就是為了保住之前維州眾志成城難得取得的「清零」狀態。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不同於新州的延後封鎖,維州第一時間拿出鐵腕對策,但在上週二,單日新增確診破百,僅僅幾天後,這一數字便超過了200。維州州長丹尼爾·安德魯斯不得不承認,應對德爾塔毒株的戰略已經改變。

政府最初意欲「清零」的願景是好的,可是計劃改不上變化,何況這是面對新冠疫情——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人們不得不被迫改變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整個醫療衛生和經濟體系遭受各種錯綜複雜的衝擊;相比十幾年前的那場「非典」,影響範圍主要局限于亞洲國家,此次的新冠疫情則是不分國界,無一國家倖免,影響遍及全球。面對由新冠疫情引發的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各國政府、醫療機構、醫藥公司、科學家們都只能逐步摸索,尋找治療新冠病毒的方法,使防控措施發揮最有效的作用,再度重啟經濟,重啟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這些必然導致了抗疫過程中間的曲折和艱難。

以維州為例,目前專家的建議就是控制住確診的增長速度,以減緩疫情朝著新州現狀發展的速度,同時加塊疫苗接種的速度,以迎接疫情爆發以來最大的挑戰。從全球角度看,與封鎖隔離、社交間距、消毒液和口罩等其他非藥物干預相比,普及接種疫苗仍是最務實的抗新冠方式。

疫苗,打還是不打?

很多之前對接種疫苗持觀望態度的民眾在形勢急轉直下的疫情面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態度,將注射疫苗的計劃提早放入日程。隨著新州新增病例居高不下,同樣飆升的是新州疫苗的接種率;根據統計資料,新州一時之間已成為全世界接種速度最快的一個地區:該州的第一劑疫苗平均接種率於9月6日達到74%。而維州的疫苗接種也超過預期,首劑接種率於9月6日達到61.4%,並有望在9月底之前達到70%第一劑疫苗接種率的門檻。

/ 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首要任务

願不願意接受新冠疫苗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成為一場文化論戰,許多人認為疫苗猶豫論者就是無知,或是自私,但是熟悉醫療決策的心理學家認為,抗拒疫苗的背後有許多複雜因素。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全人口的群體免疫,就需要妥善處理這些造成人們抗拒疫苗的複雜因素。不是每一個拒絕疫苗的人都出於相同理由,更是只有極少數拒絕疫苗的人屬於反疫苗的怪異陰謀論者——相信新冠疫苗含有微晶片以説明政府追蹤接種者的活動。大多數民眾在具有足夠多的資訊參考做決策時還是理智的,只是這個過程中也必然包含了面對未知的膽怯和不確定,以及疫苗研發時間過短的懷疑。

疫苗是一種強有力的藥物。大多數藥物的作用是治療或治癒疾病,但疫苗的作用是預防疾病。目前,大多數報告的新冠疫苗副作用都是輕微至中度,持續時間不超過幾天。典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發熱、疲勞、頭痛、肌肉疼痛、發冷和腹瀉,除了個案外,副作用都是在可控範圍內。隨著疫苗推廣在世界各國範圍內的逐步深入,質疑的聲音漸漸被更為客觀理性的聲音取代:接種疫苗確實不是萬全之策,但卻是當下人們可以抵擋新冠病毒的最不壞且最有效的策略。即使已接種疫苗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們也受到預防重症和死亡的很好的保護。

當然,澳洲聯邦政府不會強制要求人們免疫接種。而對於各州、領地政府以及某些行業領域雇主是否可以要求或強制新冠免疫接種這一事宜,關鍵還是要參照各州的適用法律。在當下全澳各州和領地都放棄徹底清除「德爾塔」變種病毒這一目標的形勢下,正如莫里森總理之前所講,澳洲不可能永遠封鎖下去,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比率時,限制措施必然要階段性地放鬆直至解除,仍不願接種疫苗的人們到那時面對的考驗可能會更多。

適者生存

打完了疫苗不意味著進入保險箱,何況病毒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化並出現新變異也是正常的。在澳洲舉國歡度疫情趨於平穩,人們終於看到回歸正常生活的曙光時,一個小小的「德爾塔」變種病毒又和人類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貌似在嘲笑人們的傲慢與無知。與病毒長期共存,也許是我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必須接受且要學會從容應對的基本事實。歡迎進入「後疫情」時代。

縱觀人類歷史,被徹底消除的惡性流行病毒,只有天花。天花困擾了人類至少3千多年,直到 1980年5月,天花病毒與人類並存的時代告終,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天花被徹底消滅。而天花之所以可以被消除,除了疫苗的有效干預,及時發現感染和疫情苗頭以制定干預計劃,更為重要的是,花病毒在自然界不存在,沒有自然宿主和動物媒介,因此不會出現動物向人類傳播導致疫情反復的情況。但冠狀病毒則廣泛地存在於動物體內,其在自然界中的宿主豐富多樣,除人類以外,還可感染蝙蝠、豬、牛、貓、犬、貂、駱駝等等。換句話說,消滅新冠病毒,無異於癡人說夢。除非想十幾年前的SARS病毒自行忽然消失,至今科學家也無法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

即使確定新冠病毒已經被徹底消滅而實驗室仍可保存科研用病毒標本,仍存在標本洩露的風險,也是一個潛在障礙。無法根除新冠病毒並不等於人們將長期生活在患者死亡、重病和社交隔離、出行限制等非常態狀況中。《自然》雜誌2021年2月發表一項科學家問卷調查結果,稱大部分接受訪問的科學家認為新冠大流行最終將轉變成地方性的流行病,殺傷力也會逐漸減弱,猶如流感、瘧疾。以流感疫苗為例,需要針對病毒的變異經常升級、改進,雖不足以根除流感傳播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死率。

目前,即便疫苗接種率達到預期目標,也遠遠沒有到人們歡呼雀躍的時候。去年很多人還對「疫苗護照」(Vaccine passport)的可行性發出不少異議,但如今也許這就是跨國出行的必備證件。一場肆虐全球、仍在進行時的疫情,正大幅改變並重新塑造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形態。未來,居家辦公和無現金支付的生活工作方式將會更加普遍;商場、電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建築內部設計也需要考慮保障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更完善的通風和空氣過濾系統,可能都會成為建築物的必備元素。更不要提,洗手液、口罩可能會成為家庭、工作場所的常備物資。

/ 洗手液可能成为居家、办公常备

人們正在過渡到另一類的「正常生活」中,有些人一時無法適應,有些人也可能後知後覺,或不知所措。但是,當周遭的人的社會行為和整個社會的規範都在調整時,人們總會自然地跟進。行至二十一世紀,在巨大的災難和不確定面前,適者生存,依舊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