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後疫情時代的口罩迷思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絡
/#Mask4all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呈「大流行」趨勢,口罩使用始終居於熱門話題之列。在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口罩已成疫情之下的「社會通行證」,幾乎所有人都會自覺在外出時佩戴口罩。歐美社會則呈現了不同的面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歐美各國政府大多建議民眾無需佩戴口罩,強調只有「有症狀之人」才需要佩戴口罩,只是最近隨著無症狀感染者的增多,關於口罩的宣傳風向也有所鬆動。世界衛生組織(WHO)從一開始就表示,患者和醫護人員戴口罩即可,沒必要人人都戴;但最近也發現佩戴口罩可能有助抗疫,於是發佈了新指南和標準。澳大利亞作為一直以來不主張非健康人士戴口罩的西方國家,在這次與疫情抗擊的過程中表現十分搶眼,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幾周內先前頒佈的各種「禁令」將逐步解封,為了更好地鞏固目前的成績,澳洲政府和民眾對口罩的態度可能會有變化麼?
歐美風向開始轉變
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超過200多個國家已累計報告超過三百萬例確診病例。近期,世衛、美國、歐洲多國也開始對口罩的看法有所改變。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在四月初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一些國家已經建議或考慮普通人習使用口罩,世衛發佈了新指南和標準,支援各國的決定。世衛專家大衛•哈曼(David Heymann)點名指香港的資料顯示,口罩可能有助抗疫,所以重新修改建議。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日前亦指出,由於近期研究指出,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沒有出現病症,建議民眾在公眾場合佩戴「布質口罩」或用衣物遮掩臉部。這是美國官方在佩戴口罩問題上態度出現的新變化。眼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專家也表示,「佩戴口罩」這種做法在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方面是有效的。歐洲一些地區比美國動作更快,他們不是簡單地建議戴口罩,而是要求人們戴上口罩。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就要求公眾在公共場合戴口罩。而在這次疫情中代價慘重的義大利,日前其總理孔特在參眾兩院就5月4日以後疫情第二階段重新開放的措施作報告時,指出關於疫情防控的首要內容就是直到有效治療方法和疫苗問世之前,會繼續要求保持社交距離,並推廣普及使用口罩等個人防護物品。4月27日起,德國絕大多數州實施統一規定:只要進入商店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須戴口罩。
社交網絡推特(Twitter)上開始流行 #Mask4all (「每個人都戴口罩」)這一話題標籤,許多線民在網上開始展示自己製作口罩的照片和視頻。口罩禁忌正在迅速消失。在美國疾控中心對白宮的建議之後,澳大利亞醫學協會(AMA)對更新其新冠病毒健康指南,以鼓勵所有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而不是生病的人才戴口罩持開放態度。AMA聯邦副主席Chris Zappala醫生說,值得跟進這些新指南以考察它們是否有益。AMA對目前使用口罩等防護的建議以及僅限醫療機構和身體不適的人戴外科口罩仍然很滿意。
在疫情第一次衝擊波面前通過嚴厲封禁措施和密切追蹤病毒感染軌跡而取得了良好成果的新加坡,最近也頒佈了關於佩戴口罩的嚴格措施。由於4月初以來,因加大測試力度,尤其是對人員密集地區進行排查,移民勞工居住地等地區出現大量傳染,二次衝擊波襲擊了新加坡。除了繼續延長限制令外,佩戴口罩在新加坡也成為必須,如果不戴口罩而被查,就要繳納300美元的罰款。如果屢次違反規定,罰款可達1000美元,之後被起訴。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众议院议员文森特·皮埃尔戴着口罩坐在议会
號召澳洲全民戴口罩是否現實
美國耶魯大學7名來自不同學系的學者在4月初發表一項針對42個國家與地區的宏觀研究,顯示香港、臺灣、日本、韓國具備「有病便戴口罩的習慣」的地區,平均日增個案比率是10%,但其他地區日增個案比率為18%,單憑表面數字不能夠直接推論口罩的成效,所以他們加入了政府何時採取限制公共活動、關閉學校及辦公室等措施,來作為對照因素,發現有無戴口罩習慣仍然有顯著差別,而在死亡率上差異更大,有戴口罩習慣的地方死亡率增長為11%,但沒有此習慣的地方死亡增長率有21%。也就是說,戴口罩可以降低10%的感染率。
既然口罩有這麼大的好處,在澳洲實現全民戴口罩可能麼?答案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否定。先不論戴口罩可能引發的風險,比如讓民眾造成安全錯覺,忽視洗手、社交距離等措施,以及有可能引發的文化層面上的抵觸情緒,單純從口罩的供應能力方面,這是一項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年初,疫情尚未在澳洲爆發。那時,從全國層面上來看,全澳有數千萬口罩存量,這個存量不夠全國每個人用好幾個月;因而這些口罩必然會送給最需要的人首先使用,比如醫務工作者。隨著3月疫情在澳洲告急,澳洲國內防護設備很快處於緊缺狀態。儘管一些澳洲企業正轉型生產外科口罩,也是明確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並非全體澳洲人民。政府出臺任何一項新的政策,不可能不考慮投入時的人力財力與可能達到的效果的關係。
即便是從國外進口,也是杯水車薪。2019年,中國口罩年產量為50億個,占全球產量約50%,當中約27億個適用於防疫。全球70億人,也平均不到一人一隻,而一隻口罩的防護也不是永久有效的。就算是目前,為應對疫情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其產量已增長了十倍以上,達到每天1.2億隻,但全球口罩的供需缺口仍然無法緩解。按全球5.6億復工復產的就業人口計算,每天的需求至少為4億。而且,中國口罩出口至全世界,美國90%的口罩是從中國進口,日本70%的口罩都依賴於中國,再排除很大一部分中國生產的口罩將留位自用,可以想像由中國出口至澳洲的口罩,數量嚴重不可能覆蓋到所有人群,必然也是優先照顧至一線醫護人員。所以從製造口罩的能力而言,即便考慮到進口,希望推廣全民解禁之前佩戴口罩也是癡人說夢。如果考慮到中國市場可能利用這次疫情所獲得的定價權,單純從中國進口醫用口罩,很有可能會給澳洲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目前極其不穩定的澳中關係也給雙方貿易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更何況,中國生產的口罩也曾遭到不少歐洲國家的投訴,認為其標準無法達到防護要求。
/N95 口罩(鸭嘴状)
如此看來,對於醫用口罩等關乎人命安全的防護設備,還是自我具備生產能力更重要。政府在考慮從可能之處進口口罩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澳大利亞加快生產,從而真正做到品質的嚴格把關和物資的持續供給。這裡不妨以臺灣地區為例。1月31日起臺灣開始徵用一般醫用口罩與外科手術口罩,當時台灣口罩日產能是188萬片;3個月來,92條生產線與口罩廠舊產能合計日產已達1,600萬片、足足提升8.5倍,這離不開臺灣政府的整體規劃與佈局。臺灣的人口總量與澳洲相仿,當然因為其發達的工業基礎,產業線立刻就可以展開。這一點對於向來忽視工業的澳洲來講可能是一短板,但也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契機,將各種核心製造業產業鏈轉移回本土。這個階段,聯邦政府特別是部隊人員的主動介入極為重要,政策的導向與調整十分關建。
目前雖然有部分證據證明口罩在社區存在抗疫作用,但還是要清醒地看到,口罩只是一系列個人衛生措施的其中一項。以目前澳大利亞疫情資料曲線趨於平緩的成績來看,「解封」確實指日可待,更多的人可能會從居家工作重返公司崗位。而要始終維持的還是社交距離、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疫情爆發時,亞洲人戴口罩的比率較高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針對醫務工作者,WHO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均表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需要佩戴醫用口罩;若執行會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則需戴防護性更好的N95口罩。這在世界各國早已成為共識。最大的爭議,無非是關乎普通人保護自我時,面對口罩短缺還可以做什麼。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Benjamin Cowling)的團隊曾統整多份有關口罩及傳染病關係的研究,當時得出的結論是顯示「一些證據支援戴口罩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但較少資料支援使用口罩能有預防功用」。這份報告2010年刊登在《流行病學及傳染病》期刊。說法與許多歐美專家的看法吻合。換句話說,個人防護仍然應該強調的是勤洗手,而出於保護他人的理念,戴口罩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理念,不僅可以防止病毒攜帶者向外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降低佩戴者的吸入風險。換句話說,口罩通過建立物理阻隔,一定程度上切斷病毒傳播,當然需要輔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措施,共同抵禦病毒的傳播擴散。特別是目前澳洲距離放寬防控管制已經不遠,再加上無症狀患者的出現,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除了堅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外,履行好公民責任、保護自我的前提下保護好他人,也是我們要力所能及做的事情。
為了保障醫護人員健康持續抗疫,不與一線人員爭搶資源,自製口罩被部分國家視為口罩短缺的出路。2008年,荷蘭曾經有專家試圖比較呼吸機丶醫護口罩和自製口罩的成效,結果發現三種口罩都可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不過自製口罩所能作出保護的程度明顯較低。英國劍橋大學專家2013年一份刊登在《災難藥物及公共衛生預備》的研究指,一些簡單用兩層體恤衫(T-shirt)製作的家用口罩也可以阻擋病毒粒子。目前,美國疾控中心已上載視頻教人用體恤衫自製口罩。同時,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託專家所作的研究則建議民眾使用透明膠套丶廚房紙和麵巾紙等自製口罩,實驗證明,對20-200nm氣溶膠微粒的過濾功能能夠達到外科口罩九成以上效果。
自製口罩不僅是對有限醫療資源供給一線人員的一種支持,而且還不用花錢買,利用廢舊衣物自己動手做口罩也很簡單,達到省錢和環保的目的。發起相關的社區活動,也是公民對社區的一份負責。可以預見的是,澳洲放鬆管制後,每個人無形中接觸的陌生人將增多,考慮到無症狀患者的傳染性,戴上口罩,特別是在探訪老人這一在疫情面前最脆弱而且重症風險較高的人群時極其重要。換句話說,對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提供幫助的人,應該戴口罩。同時,對於那些工作在零售行業和公共交通崗位的工作人員,戴口罩的可能性也不應該排除。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盡可能呆在家裡不出門,親朋好友也應盡可能與他們保持距離。只是面對遙遙無期的疫苗大規模生產,這種隔離也可能造成心理上無法逆轉的傷害。因此,在回歸日常的進程中,戴上口罩無疑可以給這一人群又增添了一道保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