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專題:氣候變化議題再次走到了棘手關頭

專題:氣候變化議題再次走到了棘手關頭

 

 

/本刊編輯部

/網路

 

一年多前,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的Instagram帳號看起來還很普通。而現在,桑伯格在社交媒體上有數百萬粉絲,來自世界各地,在短短幾個月內成為了全球青年反氣候變化運動的領導者。特別是近期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環保少女桑伯格更是怒斥各國代表對氣候危機坐視不理,並偷去她的夢想及童年後。此言行引起軒然大波,遭不同人士猛烈批評,令自己陷入爭議漩渦中心。身在美國但無與會的澳洲總理莫里森更指言論屬「不必要焦慮 (needless anxiety) 」,警告不要利用兒童的焦慮開展全球運動。而在近期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由於澳大利亞被禁止發言,莫里森只派出外交部長瑪麗斯·佩恩 (Marise Payne) 出席峰會。而期間,莫里森則出訪了美國。同時,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一些大型經濟體也被禁言,因為這些國家並未同意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意願。

氣候「不作為」惹眾怒

 

聯合國領袖峰會正好夾在莫里森的華盛頓行程與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講之間。但是他並未出席,而是派外長佩恩出席。澳大利亞政府試圖為他的缺席辯護,理由是只有宣佈新氣候變化計畫的國家才有發言權。但是,莫里森的缺席還是加劇了對澳大利亞的批評。在碳交易政策被取消後,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上升。

 

澳研究所氣候和能源部門負責人Richie Merzian表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由此產生的排放對全球碳足跡的「貢獻」十分龐大。與石油和天然氣相比,煤炭的單位碳排放量相對較高,澳大利亞主要以煤炭為核心的出口格局,自然導致其「碳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而減少碳排放,這是履行氣候行動責任必然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有關煤炭與液化天然氣生產的辯論立場涇渭分明,即使是在乾旱或洪水侵襲的地區,居民仍然普遍支援增加工作機會,而非重視環境保護。保守派政府也淡化對氣候變化的擔憂,轉而支持讓這些對經濟重要的產業維持下去,比如昆士蘭州已經為該國最大煤礦Carmichael的開發活動「開了綠燈」,這些煤炭最終將被運往印度,最後大多用於為孟加拉供電。

 

澳大利亞拒絕降低煤炭出口的舉措,導致其與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低窪太平洋島嶼鄰國關係出現裂痕。在8月中旬召開的第50屆太平洋島嶼論壇上,澳大利亞遭到了「群噴」,新西蘭以及其它太平洋島國集體向澳總理莫里森施壓,要求他帶領澳擔起對太平洋的氣候責任。可是,對於澳在氣候行動上的「不作為」,《澳州人報》環境問題編輯Graham Lloyd曾經做出一個形象的比喻,一針見血,「讓澳大利亞放棄煤炭生產和出口,讓就像是逼迫新西蘭放棄對羊的熱愛一般。」

 

澳洲聚焦應對塑膠污染和廢物回收問題

 

訪問美國和聯合國時,莫里森總理強調環境問題「不僅僅只是氣候變化」,並將環保討論主要集中在塑膠污染和廢物回收上。莫里森在日前的紐約聯合國大會指出,澳大利亞將幫助太平洋島國抗擊塑膠污染和非法捕撈,這兩項違法行為已經對各國的環境及經濟造成了損害。值得注意的是,莫里森訪美期間,出席了位於俄亥俄州的澳資亞普拉特工業公司(Pratt Industries)造紙廠的開業典禮,並在布魯克林參觀了同是澳資的美國最大廢物回收工廠。

科學家估計,在短短30年裡,海洋中的塑膠重量將超過魚類的重量。從2020年開始,澳洲將開始禁止廢塑膠、紙、玻璃和輪胎的出口,可回收材料總量可達140萬噸。同時,還將引領回收利用方面的實踐研究與開發,將回收的塑膠和玻璃廢渣轉化為道路建材,製造100%可回收PET瓶,並收集甲烷和廢物以生產能量。這些都是澳大利亞用對當今全球環境挑戰的具體措施。

 

只是,碳排放減排的問題,仍是橫在世人面前必須解決而且刻不容緩的一道難題。

 

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關於海洋和冰凍圈的報告,冰層融化量依然不確定,尤其是南極洲,消融的冰量將在幾個世紀內大大提升海平面。如果不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最壞的情況是,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10釐米。該報告還顯示,隨著海平面上升,到本世紀中葉,每年可能至少有一次極端沿海洪水會發生。

而更讓人注意的是,莫里森不僅指出澳大利亞在應對氣候方面已履行本國的責任,更是暗指,中國已達到發達經濟體的階段,因此應該接受這種貿易地位的責任和環保義務,而不是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在全球貿易和氣候變化談判中要增加其減排承諾。但這一說法很快被中方正式回應,認為澳方宣稱中國是「新發達經濟體」是片面和不公平的,基本上就是在回應美國的指稱。過去幾十年裡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中國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就整體發展水準而言,中國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中國要實現全面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試圖將視線轉移到中國,並沒有減弱外界對澳洲的批評聲音,也無法消解澳洲人對氣候變化議題的焦慮。今年上半年的一份對28個國家展開調查的民調顯示,澳大利亞人對氣候變化的擔憂程度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具體講,澳大利亞有44%的受訪者將氣候變化列為其最擔憂的三大環境問題之一,比2018年高出9%,高於37%的全球平均水準。

 

應對氣候變化,向左轉向右轉?

 

儘管外界對日前舉辦的氣候峰會報以熱切關注,認為這次會議是2015年《巴黎協定》達成以來有關氣候變化問題「最重要的時刻」,然而,對於它實現突破並沒有太大信心。畢竟,缺乏共同行動,只是說說漂亮話的承諾,是無法有效緩解氣候變化的。實現減排目標需要全面、涉及整個經濟領域的政策,離不開全球各國領導人共同領悟氣候變化挑戰的艱巨性。

 

莫里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自己明白澳洲民眾對氣候問題非常關心,但強調現時的爭論並非建基於澳洲政策的真實資訊。他特別表示,澳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人均投資額是全球所有國家中最高。目前來看,澳洲將在《澳大利亞回收投資計畫》中投資1.67億澳幣,用以創造合適的投資環境,使新技術商業化,創造新的產品,以此防止污染進入海洋。

 

但是,不僅是嚴重依賴煤炭,澳方拒絕為一項綠色氣候基金追加資金,也成為了外界對澳洲應對氣候變化不力指控的理由。

 

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對我們所處的社會與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氣候變化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規模空前的影響,天氣模式改變導致糧食生產面臨威脅,海平面上升造成發生災難性洪災的風險也在增加。如果現在不採取緊急行動,未來適應這些影響會變得更加困難,成本也會更加高昂。

 

以聯合國的層面來講,自然是號召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多個領域採取更加徹底的措施,包括停止向化石燃料企業,以及高排放和不可持續的農業提供補貼,將重點轉移到可再生能源、電動交通,以及更加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發展模式上。發達國家使用中國快速增長的能源消耗作為自己怠於行動的藉口依舊過時了,畢竟,今天人類在大氣層中排放的大多數溫室氣體都來自于富裕的國家。

 

氣候變化的影響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澳大利亞全球健康聯盟(GHAA)的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不但會影響到地球的健康,也會令受影響人群的健康受到傷害。這些傷害包括令自然災害倖存者的後代智商(IQ)下降,糧食減產導致人們營養不良,以及熱浪致人死亡等。同時,氣溫升高讓人們運動減少,肥胖率升高也是氣候變化帶來的一個意想不到的潛在結果。

 

由於澳大利亞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其部分副產品會製造出內分泌幹擾激素,改變腸道的微生物構成。這樣的變化發生在女性身上,尤其是孕期,可能會令脂肪細胞的前體在胚胎發育階段發生變化。現在已經有證據現實,懷孕期間經歷洪水、山火、乾旱和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女性,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會認知能力和語言發展受到影響。

 

除了生活在幾大城市外的居民,生活在偏遠地區的澳洲人在氣候變化面前尤其脆弱,惡劣氣候導致農業生產力下降,使得這些社區抑鬱、焦慮、物質濫用和自殺的比率升高。

 

應對氣候變化,就意味著要創新招法,緩解氣候變化,來避免難以應對的潛在健康影響出現。而更重要的是,要讓每個人意識到,氣候行動能夠讓每一個人獲益。每一個人都需要從我做起,改變自己的消費模式,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夠減少自己的碳排放,無論是衣食住行的選擇還是處理垃圾的方法。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