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動物園射殺銀背大猩猩救男童的倫理爭議
誰的生命更重要?
動物園射殺銀背大猩猩救男童的倫理爭議
文:本刊編輯部
圖:相關視頻截圖
5月28日,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發生了一場引發互聯網輿論「審判」的突發事件──園方為救一名墜入銀背大猩猩「哈蘭貝」領地內的4歲黑人男童,而選擇開槍射殺了屬於稀有物種的「哈蘭貝」。園方在安全與突發事件應對方面的「不當」遭到了動物福利保護組織以及無數「鍵盤俠」們的聲討,同時,在「人肉搜索」出男童父母的具體資料後,美國乃至全球的互聯網輿論更是猛烈抨擊男童的父母為「謀殺首犯」,要求警方追究他們的責任。無獨有偶,23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動物園曾為了拯救一名擅自闖入獅子園區,疑試圖自殺的男子而射殺了襲擊該男子的一頭雄獅與一頭雌獅,同樣遭到了動物福利保護組織的責難。當人的生命與動物的生命同時放在生存的天平上,究竟孰輕孰重?
辛辛那提動物園的銀背大猩猩「哈蘭貝」(Harambe)屬於稀有物種,在受到人工照料的正常情況下,一般壽命可有四五十年,對於在事件發生前一日剛過完17歲生日的「哈蘭貝」而言,被捲入突發事件當中「英年早逝」,成為不得已被「犧牲」掉的那一方,委實令人扼腕不已!故有無數網民質疑動物園在安全防護方面做得並不到位,使得一名4歲的男童可以輕易護欄(據稱不到1米高)闖入;更質疑之後動物園的突發事件應激機制不到位,認為動物園可以選擇除射殺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分散動物注意力,或是使用麻醉槍等。一些事件目擊者以及事後看到視頻的網民亦覺得哈蘭貝在最初採取的是對男童的「保護性姿勢」,可能是圍觀者的喧嘩導致了哈蘭貝的焦躁,並以30年前的類似事件作為例證──當時的那頭大猩猩看起來「保護」了墜入領地並昏倒的孩童,被輿論譽為「英雄」。
無獨有偶,該事件發生前不久(5月23日),在智利的聖地亞哥動物園(Santiago Zoo)亦曾發生類似事件,一名疑似想要自殺,據信患有精神疾病的20歲青年男子在震驚的遊客面前,闖入獅子園區並脫去衣物,據稱誘發了一頭雄獅與一頭雌獅本能地對其進行攻擊,為挽救該名男子的性命,動物園的管理人員不得已選擇了射殺那兩頭已在動物園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獅子。該事件中,園方選擇射殺獅子的決策,同樣遭到了動物保護者的責難,但若與「哈蘭貝」事件引發的聲討「浪潮」放在一處對比,則明顯無法相提並論。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在公眾的影響中,獅子會給人帶來致命危險的程度要遠高於素有「善良友愛」形象的大猩猩,而事件中的獅子亦明確發起了襲擊。
同樣,常作為「動物外交大使」的,有著生物界「活化石」之稱的中國國寶級動物「大熊貓」(瀕危物種),外表雖然看上去憨態可掬,但其實遠比一般公眾認為的要具有「殺傷力」。作為雜食動物,大熊貓的咬合力在食肉目動物中排名第五位,僅次於獅子。在中國以及海外,時有發生野生大熊貓或動物園飼養的大熊貓襲擊人的事件。例如今年4月,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的明星大熊貓「白雲」就曾襲擊了飼養員,15年在中國甘肅,一位村民亦曾被野生大熊貓咬傷,而09年在北京動物園熊貓館,一名男遊客亦遭到大熊貓「古古」的襲擊而受傷。
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動物的印象往往加入了「主觀」成分,有時並不靠譜。正如動物園方所指出的,與人類「相似」,看著「溫暖善良」的成年大猩猩,力量卻可以徒手拍碎堅硬的椰子殼,而事實上,哈蘭貝已經在拖曳那名男童,過程中男童的頭亦已磕到了混凝土牆。畢竟,哪怕是再了解大猩猩的動物飼養員亦終究不是大猩猩的同類,無法做到真正的「交涉」,很難完全預料對方的下一步行動。而放倒一頭400多磅重的成年大猩猩,需要數發麻醉,至少10分鐘的時間,無人能夠保證這期間大猩猩不被激怒,由所謂的「保護」轉為「破壞」,徹底威脅到男童的生命,倘使真的發展到那一步,相信動物園所面臨的,只會是更為嚴厲的互聯網輿論與現實法律的雙重審判,而這是任何一個動物園的管理者都不會去冒的風險。故動物園在面對類似突發安全事件時的應激措施往往大同小異,辛辛那提動物園園長的一席話或許在動物福利倡導者的眼中有失公平,但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救孩子還是救動物中選擇,你永遠都要選救孩子。」
然而,整個事件及後續發酵所暴露出的更深層次問題,卻是社交輿論的負面影響力以及整體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冷漠與信任缺失。「哈蘭貝」事件中男童的父母,確實在監管男童的行為方面不力,但發生這樣的意外,卻並非是父母有意為之。4﹣5歲歲的孩童,尤其是男孩子往往格外淘氣,好奇心旺盛,攀爬能力亦很強,很多時候,父母照看一個熊孩子尚且吃力,更別提同時看住幾個孩子,不然也不會發生孩子在博物館跑動撞壞名畫,或是撞倒千辛萬苦用高樂積木搭建的尼克狐等之類的新聞事件了。然而,在社交輿論中,經由無數並不在現場的「鍵盤俠」們的傳播與放大,男童的父母陡然間成為了「十惡不赦」的「謀殺犯」。不僅有超過30萬人通過社交媒體參與「為哈蘭貝謀正義」的連署,要求警方追究該對父母的責任,他們的家庭資料亦被「人肉」,特別是在爆出男童一家是黑人,男童的父親曾有犯罪史後,他們一家更是遭到了大量的辱罵,甚至是「非直接的死亡威脅」。比如,推特上有人直接說,「斃了那個媽」。一名北卡羅來納州婦女在臉譜上說,「我更希望看到她死,而不是大猩猩死」,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論,並非是發言者對於「哈蘭貝」的死亡有多少真正的同情,更多地是一種群發式的宣洩,將自身對於生活和社會的不滿藉由相對較難追查本宗的網絡投射到某一個人或事件上。那些躲在網名背後的「鍵盤俠」們,之所以可以「馬後炮」般地叫囂「正義」,不過是因為他們誰都不是當事人,那個墜落的男童不是他們自己的孩子罷了!面對除了男童的父母和園方外,只有小部分人對男童沒有受到危及性命的傷害感到慶幸,而大多數都在指手畫腳的現實,在美國BLAZE網站上,一位博主馬特·沃什道出了一定程度的真實,「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異教主義時代,眾多墮落的靈魂看起來只能為野獸聚集起大量同情,對人卻表現出蔑視與冷漠」。而缺少監督的社交媒體,成為了能夠扭曲甚至顛覆常識的存在,在這個自媒體興盛的時代,成為傳播者的大眾很少能夠被真正追究責任,故傳言、恐嚇不僅無法止於智者, 甚至可以在一定的發酵下成為不得不追隨的「真理」,這是何等的悲哀!
「哈蘭貝」的不幸理應令世人反思而不是謾罵,男童以及男童的父母亦應當獲得隱私保護與社會的寬容,因為對於那個孩子而言,相較於在謾罵的陰影中不得不一生逃避甚至墮落,能夠身心健康的長大,理解並回饋「哈蘭貝」的犧牲,方是對「哈蘭貝」最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