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兩岸領袖六十六年重聚首 「習馬會」震撼上演

兩岸領袖六十六年重聚首 「習馬會」震撼上演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來自北京的「習近平先生」與來自臺北的「馬英九先生」以「海峽兩岸領導人」名義,於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相信在將來的歷史書上,將會以「習馬會」的名義,對這一次會見大書特書。本次會面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沒有簽署任何文件,但其重大意義,可以說是震動地球。

 

 

歷史性握手80

當地時間下午3時,習近平、馬英九同時步入會見大廳。在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矚目下,在響成一片的快門聲中,兩岸領導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長達80秒以上,共同翻開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這是海峽兩岸領導人時隔六十六年之後再度聚首,這一刻將載入兩岸關係史冊。

 

開場致辭時,習近平說:「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共享美好的未來。」馬英九表示,兩岸要鞏固「九二共識」,擴大深化交流合作,增進互利雙贏,拉近兩岸心理距離,對外展現兩岸關係可以由海峽兩岸和平處理,同心協力,為兩岸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一個多小時的會面中,雙方肯定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雙方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攜手合作,致力於振興中華,致力於民族復興。

 

會談之後,大陸和台灣雙方先後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大陸方面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台灣方面則由馬英九親自出席。有個別評論人士認為,大陸此舉是有意突出不對等,這個說法非常無厘頭。「習馬會」的大局已經非常注重對等會面,沒有必要在這些細節地方糾纏。習近平出訪新加坡是正式訪問,而馬英九則是專爲「習馬會」而來,行程方面自然是習近平更加緊張,故此趁新聞發佈會期間稍微離開另有安排,也很合理。

 

新聞發佈會後,習馬共赴晚宴。有報道稱,為體現對等原則,當晚晚宴費用由大陸和台灣雙方實行「AA制」,臺卡也依雙方習慣分別由簡體字和繁體字書寫。據知情人士透露,晚宴氣氛融洽,席間馬英九「暢所欲言」,在談及政府政策時,數度表示他作為中華民國總統理應如何,也多次提到「總統」、「國父」等,習近平都無任何異議表示。閒聊中馬英九提及抗戰歷史,以及總統府曾被轟炸,連地道都被炸毀,習近平當即好奇追問,「你們的總統府,就是日本時候的總督府嗎?」這個發問引發外界各大媒體強烈關注,紛紛對此作出解讀,「總統府」三字一時成為高頻熱詞。

 

另有消息稱,馬英九在準備講稿時,非常堅持要「一中各表」,本來會有進一步解釋,「兩岸都確認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直到雙方實現溝通講稿內容,大陸提出希望兩岸領導人公開致辭時不要過分「刺耳」,想表達任何事情,閉門會晤可以「自說自話」,在自己開記者會時,亦可以自行表達。因此馬英九準備了兩款講稿進會場,見到先發言的習近平果真言辭「和諧」,不提及一個中國字眼,所以馬英九亦拿出溫和版本,只談九二共識,不談各自表述。

 

 

從「汪辜會談」到「習馬會」

「習馬會」選擇在新加坡舉行,可以說既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必然。所謂傳承,指的是新加坡是兩岸自1949年之後首次高調接觸的「汪辜會談」的所在地。1993年4月27日至4月29日期間,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由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即「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即「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會面。「習馬會」選擇在新加坡舉行,是對「汪辜會談」開啟兩岸和平交流大門致敬。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新加坡是唯一一個不屬於海峽兩岸又以華人為主體的地方,無論當年的「汪辜會談」還是今天的「習馬會」,選擇新加坡都是一種必然。

 

應該說,「習馬會」與「汪辜會談」的檔次和意義都大不相同,但從促進海峽兩岸和平交流的大方向上來說是一致的,所以這裏也簡單介紹一下「汪辜會談」。1990年4月,台灣學者南懷瑾的弟子張尚德訪問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並尋求與上海市主要領導會面的機會。之後,張尚德在華僑飯店與汪道涵(曾任上海市長,時任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名譽會長)及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馮契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談。這次會面之後,兩岸加快了民間交往的步伐。1990年11月21日,台灣方面成立了「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並於1991年3月9日正式掛牌工作。1991年12月16日,大陸社會團體法人性質的民間團體「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在北京成立,汪道涵被選為海協會首任會長。

 

1992年,當時的海協會致函邀請辜振甫訪問大陸,海基會回覆表示有意願。雙方在經過多次預備性磋商後,將會談定位為民間性、事務性、經濟性與功能性。後在時任新加坡共和國國務資政李光耀的斡旋下,會談定於新加坡舉行。經過連續三天密集協商,雙方在1993年4月29日上午簽署兩岸公證書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事務性協議;而兩岸由當局授權的談判機制,象徵兩岸關係的解凍和發展,引起國際社會矚目、華人世界歡迎。

 

 

「習馬會」意義何在?

「習馬會」來得非常突然。儘管馬英九在任期內一直把「兩岸領導人會面」作為重要的執政目標來追求,但經歷7年多進展有限的努力之後,相信馬英九本人也放棄了。但就在這一時刻,大陸方面突然同意了這次會見,於是在毫無徵兆的情况下,「習馬會」橫空出世。

 

如果不是對兩岸關係持有巨大偏見的話,一般人很容易看得出,本次「習馬會」是大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讓步的。馬英九追求「習馬會」多年,大陸方面一直有兩個「障礙」,其一是不願意對等交流,原因不言自明,其二是不願意在中國以外的地方進行,因為兩岸關係是「中國內政」。本次「習馬會」,一舉突破了這兩個障礙,不但講明「對等交流」、「互稱先生」,而且在新加坡舉行,「互稱先生」雖然規避了稱謂上的尷尬,但却坐實了兩岸對等的名義,許多人認爲是大陸「自我矮化」,而新加坡雖然是華人地方,畢竟屬於「外國」,隱隱約約有一種兩岸問題國際的氣味。正因為事關重大,大陸宣傳部門在這兩個問題上非常嚴格地禁聲規避,倒是外界普遍贊譽,大陸方面這一次顯示了極大的誠意,作出了有實質意義的重大讓步。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令大陸方面突然作出如此重大的讓步呢?不妨看一下下面這段話:

 

資深國民黨員、前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李秉信認為:「爲什麽習近平做出巨大的讓步,會見一個在島內支持度只有10%,還有六個月就要下臺,在國民黨黨內失去支持的馬英九呢?顯然,習近平根本不期待馬英九能做什麽。就爲一個目的:就是在爲未來主動或者被動所出現的改變兩岸現狀,向台灣,向美國,向國際社會做輿論準備。兩人的會晤旨在再次重申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借馬英九的身份和地位,强化兩岸關係現狀,尤其是現狀的基礎,在爲台灣島內明年可能出現的政黨輪替作準備。在這個意義上,蔡英文和台灣民眾才是習馬會這場大戲的觀眾,當然也包括美國。蔡英文明年如果能上臺,最大的挑戰是兩岸關係,可以預期,習近平會要求蔡英文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明確表態,如果蔡英文和民進黨滿足大陸的要求,這樣對大陸而言國民黨和民進黨已無明顯區別,以後台灣的一次次的政黨輪替都不再會衝擊兩岸關係;如果蔡英文拒絕,大陸將主動的改變兩岸的現狀,而且會加速國家統一的進程。這場會晤可以說是習近平調整兩岸政策的轉折點,更是大陸主動掌控兩岸關係發展的始點。在這個意義上,馬英九就是個擺設,是個工具,也算是貢獻了剩餘價值。」

 

以上是全文照錄。在這裡為李秉信先生背書並非本編偷懶抄襲,而是我們非常贊同李秉信先生的觀點。應該說,「習馬會」的突然出現,和剛剛發生的「換柱事件」有著緊密的關係。「換柱事件」的原因複雜,但在大陸方面看來,洪秀柱民調急挫,和她在兩岸關係議題上發表了比較激進的「一中同表」有莫大關係。過去幾次的台灣大選,大陸方面一般是向民進黨候選人喊話,希望他們不要偏離「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這一次洪秀柱踢到鐵板,顯示台灣主流民意正向著某個不太符合大陸期待的點匯合,有必要同時向台灣民眾喊話。故此,大陸方面大幅「自我矮化」的「習馬會」隆重上演,正如李秉信先生所言,借馬英九這個演員,一起演一齣給蔡英文和台灣民眾看的大戲。

 

同時,也請讀者注意到李秉信先生所提到的「在爲未來主動或者被動所出現的改變兩岸現狀,向台灣,向美國,向國際社會做輿論準備。」儘管「習馬會」的氣氛輕鬆和諧,大陸方面釋放了最大的善意,給出了許多台灣方面追求多年而不可得的平等待遇,但「習馬會」本質上是一個為將來事態鋪墊的會面,其意義更多是將來式的。習近平擔任大陸最高領導人之後,明確發出了「兩岸統一問題不能無限期拖下去」,這也就是「在爲未來主動或者被動所出現的改變兩岸現狀」,換而言之,如果台灣社會對「習馬會」沒有足夠充分的認識,沒有積極的應對,兩岸統一的進程有可能實質性開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