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中國整頓教培行業
中國政府7月24日 發佈義務教育「雙減」政策,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且須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機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稱是為深入貫徹黨的 19 大和 19 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範校外培訓 (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簡稱雙減)。
《意見》規定,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端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
政府的初衷
「內捲」一詞廣遍中國,學生們的「被動競爭」令學業壓力甚大。 「大家都有從眾的心理」「都不想輸在起跑線」這是中國父母們普遍的心理。
在中國,圍繞教育——及其承諾的更好的生活——的競爭十分殘酷。中國補習費非常昂費,一個學期花費超過萬元人民幣的家庭比比皆是,市民負擔壓力極重,同時,學業成效素質卻參差不齊,令人垢病。本已經需要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贍養老人和高昂醫療費用的家庭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這些負擔引起了希望夫婦生更多孩子的官員的注意。中國的執政黨共產黨一直在試圖讓教育的運轉慢下來。此前它禁止了家庭作業、限制了在線教學直播的時間,並在頂尖大學裡創造了更多有吸引力的名額。中國近年極力壓低民生費用,實在是有跡可尋,例如要內銀讓利降低手續費、以帶量採購來降低醫藥價格,同時又嚴治炒賣學房區,為三孩政策減低生育成本等等。
禁止私營公司提供校外輔導,這是在針對中國這個1000億美元的盈利性補課備考產業。第一批限制將在明年生效,由地方政府負責執行。
該措施將要求提供輔導課程的公司註冊為非營利機構,從而讓為了教育子女而承受巨大財務壓力的家長能輕鬆一些。
教育中的貧富差距
政策一出,政府的目的是為了為家長減負,然而家長和專家對此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富人會直接聘用昂貴的私人家教,使得教育的競爭更加激烈,最終擴大本已十分巨大的貧富差距。
教育是階層流動的階梯,是應對貧富分化的最佳利器,與自然選擇一樣其本身也是人類內部進行選擇的一種工具。曾經美國通過教育助學金及貸款,使得大量國民獲得了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帶來美國中產階級的崛起,而如今美國高等教育學費的一路攀升已經使得曾經的助學金顯得微不足道,同時貸款的償還週期也大幅拉長,甚至超越了全美的信用卡帳單。美國的高等教育逐漸淪為精英教育,由此也帶來前幾年的入學醜聞。這種前車之鑑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教育是社會的壓艙石,也是社會公平能夠最大化延展的紐帶,若任由資本逐利的本性侵蝕,教育則會成為加劇貧富分化的工具。
資本的錯誤
有人認為,高途、好未來和搞職業教育的潭洲據我看來都是劣幣中的劣幣,其主要發展邏輯就是大量投放流量廣告和社交媒體意見領袖廣告,但教學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很多都是招的應屆生培訓三個月,即使搞網課一對一基本要抽一半的成。因為本身就是賺信息差的錢,拉下線也是不擇手段,甚至有家長開「花唄」教學費。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教培應該多沉在那個培訓方向裡面。
這也是資本在教育界的負面因素。校外培訓機構人士稱,新規意味著學科類培訓機構無法做強做大,無法上市或變通上市利用資金。而目前中國的私人教育行業的規模達1000億美元,新規這將把外國投資者從該行業的大部分領域中清除,並有可能抹去來自貝萊德(BlackRock)、Baillie Gifford、騰訊(Tencent)、紅杉(Sequoia)和軟銀(SoftBank)旗下願景基金(Vision Fund)等集團的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投資。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估計,大約有人民幣 2000 億元的資金因此被迫沉澱在教培行業裡,暫時出不去了。
政策正式頒布之前,受此影響,老牌教育龍頭新東方就遭遇重創,全天下跌了54.22%,新東方在線全天下跌了28%、新東方-S下跌了41%;教育板塊新貴好未來(TAL)跌幅也超過70%;高途集團(GOTU)更下跌了63.26%。政策一出,跌幅首四大的均是教育股,新東方(9901)、思考樂(1769)、卓越教育(3978)、新東方在線(1797)大跌逾三成,新東方再大跌47%,兩日累跌近七成。
對於海外的影響
如今,中國的教育面臨的問題是,老師們在學校越來越不像從前那樣負責,而是利用課外補課的形式來賺取自己的利益,這嚴重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所以,政策的初衷是向好的方向給孩子們和家長們減負,從而實現未來生育意願的解放。
中國整頓教培行業,事實上也會對海外華人的教育產生影響。比如,之前很多中國背景的教育機構在世界範圍內推出網課,像中文等等,價格便宜,師資地道,對海外的孩子是很大的益處。如今這些機構如果陷入死局之中,便不再有心思出海,因為大部分出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融資,今天政策一出,這類的教育機構退出海外市場,大概率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那麼,海外的華人,也許更該考慮未來子女的教育,或許,有一些海外的教育更可能撲向其他國家的華人市場,成為跨國但不在中國的教育局面,因為有很多地方其實並不缺少人才,因為今天很多優秀的人移民像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這樣的地方,如果一個教育機構可以充分利用各個地方的師資資源,也許就是做好的模式。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