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妙寫人心

藥貫中西 情繫家人──免疫學家施文遠

藥貫中西 情繫家人──免疫學家施文遠

 

文:周偉文

圖:被訪者提供

 

前言:

在教會中認識施文遠,知道他從悉尼下來,喜歡音樂並且要在教會中,推動樂團的工作。一直沒有見過他的家人,後來知悉他在兩年前來到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作研究員,研究免疫學及癌症治療,家人仍留在悉尼,因此每兩週他就回到悉尼去。最近得悉施文遠打算在社區中尋找幫助,開展研究學習氣功如何幫助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質素,覺得很有意思,願把施文遠的經歷與讀者共享。

 

從香港到英國

施文遠,在香港著名中學英皇書院畢業後,因為沒有考上心儀的醫科,投身理工學院研讀醫學實驗室科學及免疫學,畢業後從事化驗工作。由於事業發展暢順,很快成為部門主管。或許是當時還是年輕,不甘心長期困在實驗室之中,又或許是感到要更上一層樓,施文遠毅然放下高薪厚職,負笈英國,研究進修,開始成為學者的生涯。施文遠一家本來在英國已取得居英權,但為著女兒無法適應英國天氣,一家人決定移民澳洲,最後在悉尼醫院從事化驗。

 

從英國到澳洲

在英國讀書時,施文遠有了大女兒,卻發現女兒的皮膚經常出現發炎問題,醫生們的意見是女兒對英國變幻無常的天氣敏感,因此他們決定移民澳洲。95年前他們一家登陸澳洲,先來到墨爾本。留了5天,發現每天都是陰暗下雨,和英國一樣,只好再登程,上到悉尼去。一下飛機就是陽光普照,以前香港教會的朋友給他們安排住宿及為孩子找學校,一切都很順利,奇妙的是女兒皮膚竟然神蹟地好起來,因此一家就在悉尼生根住下。施文遠後來完成學業,在Westmead醫院找到工作,生活就安頓下來,他們一家在教會都很活躍,相信神帶領在這裏安居。

2005年施文遠成為澳大利亞新州癌病研究院職業發展研究員,獲撥款在悉尼大學藥物系成立癌症免疫學小組。他對癌病特別感到興趣,因為岳母、媽媽及父親都先後因為癌病而去世,令到他覺得要把所學的知識,用在研究治療癌症上。他選擇了從事中藥對抗癌免疫治療的研究,因為他看到有一些使中藥治療癌症成功的個案,他相信其中有一些道理,但由於這方面缺少有系統的科學研究,令人對不少這些方法的成效無法確定。為此他感到要嘗試去在這些經驗中,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找出到底那些治療方法,能幫助癌症病人。

作為一位學者,施文遠雖然研究使用中藥治療癌症,但他認為並不是所有中醫方法都會有效。他會使用客觀批判的態度,來找出是甚麼令到一些方法有時能成功幫助了病人。不少科學家由於中醫學建基於與西方醫學不同的理論,因此覺得研究中藥治癌並不科學化,但施文遠認為雖然中醫學現時仍無法與西方醫學接軌,但他覺得這不妨礙研究中醫藥對癌症病人的幫助。例如他自己沒有練習氣功,也不明白氣功,但他覺得要是有一些人能夠從其中找到對患癌病時的幫助,他就可以去研究到底是甚麼原因令到這些人得到幫助。例如他認為有證據顯示練習氣功提高病者的免疫能力,但氣功至少包括了冥想,呼吸或運動,他可能未知道是那一部份產生療效,但這不妨礙他去研究如何使用氣功來幫助病人。當然氣功中那一部份能幫助病人,也是值得研究,但卻不一定是他的優先。

2008年,施文遠在悉尼,得到社區的支持,成功地找到20位贊助人,每人捐款5000元,共籌得100,000元用以支持研究中藥抗癌。他當時研究的是在甚麼地方出產的中藥對癌症病人的幫助,當時他主要研究有關蜂膠的抗癌成效。

 

從澳洲到香港

2008年理工大學有一個研究及教學的空缺,由於他以前在理工大學就讀,研究的教授們極力邀請他回去工作,而這時他又盼望回香港,照顧在患病中的家人。因此,他離開悉尼大學的研究項目,回到香港繼續研究。

在香港,他主要研究中藥北芪對癌症的療效,發展成為了香港與澳洲的共同研究項目。在這期間,他花了不少的人力及金錢,去與學生一起研究中藥對治療癌症的幫助。他教學期間,不少中醫師成為他的學生,也參與和他一起研究中藥治療癌症。

 

回家再上路

經過六年在香港教學及研究,施文遠要面對把家人留在澳洲自己單獨生活。這時期,他把很多時間去照顧患病的岳父母。在這期間,他的母親及岳父母先後離世,而他又感到在澳洲的家人需要他更多時間去關心,他就在約滿後打算回到悉尼。可惜當時由於悉尼醫院未有合適空缺,而剛好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藥系又需要他的研究經驗,他就沒有停留在悉尼,又再次個人來到墨爾本擔任研究員。

在過去兩年,他在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任教,暫時仍未能在大學中找到研究經費,去繼續這研究。過去研究這些項目,他自己投放了不少資源,雖然未曾取得經濟回報,但他覺得在研究過程中,能發現更多如何能幫助這些病人,他也覺得是值得的事。

墨爾本與悉尼相隔900公里,說遠不遠,說近不近。過去兩年,施文遠每逢週末及假日,都會回到悉尼,與家人一起。兩年兩地奔走,確也是勞累,但沒不減施文遠對研究中藥抗癌的熱情。在資源有限之下,施文遠設計了一個研究計劃,探討學習氣功,對癌症病人的幫助。

施文遠認為雖然我們未必很明白氣功,但可以確定的是不少練習氣功者,在經歷癌病時,生活質素大有改善,因此他盼望能更深入去理解到底練習氣功如何能幫助這些病人?要進行這研究,需要經費,但由於這類研究,在大學並不容易取得資助。施文遠雖然在墨爾本並沒有太多的人脈關係,也沒有很多人明白他的研究,但他盼望,能在墨爾本社區中,好像2008年在悉尼一樣,得到認同及支持,能夠找到20位贊助人,每人捐獻5000元,籌募100,000元,用以支持這一個研究項目。

在香港及悉尼,施文遠都有不少的朋友及支持者,鼓勵他進行研究中醫藥抗癌,但他相信在墨爾本,他都可以找到認同他目標的人,與他同向這目標前進。

 

轉折的人生

今天回頭一看,32歲時,施文遠放棄成功的事業,由香港到英國讀書研究,是因為覺得自己還年青,不應該困在營營役役的工作中,要去追求研究學問的理想。這時對他來說,並不是付出甚麼代價,而是改變了人生軌跡。98年能在澳洲開展他的研究事業,他也感到神的引領。2005年他開始研究中藥,是作為學者的轉捩點。從研究西藥轉向到與以西方科學方法去研究中藥治病的冷門研究,對一位學者來說,是極大的冒險。在2008年放下家人獨自由悉尼回到香港去發展中藥抗癌的研究及教學,更是付上了極大的代價。

在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工作,同時間讓他有機會去教更多的學生,亦因此而有更多的同一目標的人,與他一起去擴展了對中藥抗癌的研究。他因此而去唸了一個有關教育的博士學位,令到他對教育產生更大的熱忱。這六年期間,他雖然每兩個月都回到悉尼與家人一起,但總覺得未能在兩個女兒的成長的時候,能有更多時間相陪,感到遺憾。對施文遠來說,有得自然有失,但太太及朋友長期的支持,令他也稍感安慰。

在香港獨自生活,他在教會中參加了門徒訓練,對信仰及神有更大的倚靠。施文遠覺得自己的人生雖然轉折,但在每一個階段,卻都見到神的同在及引領,他也不斷去思想過如何在工作崗位中去事奉所信的神。事實上,以前作為一個化驗師,他基本上是在密室中從事各類研究活動,沒有接觸人的機會。但今天,他可以接觸不同的學生及在病中的人,這些都給他機會成為一個幫助人的人,特別他能與在病中困苦的人同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