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寫人心
憑著自己的信念 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2016聯邦大選候選人劉樂
憑著自己的信念 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2016聯邦大選候選人劉樂
採訪/撰文:嚴程鋮
圖:被訪者提供
2016年是聯邦大選年,一位華裔候選人走進了我們視野。他生於中國,少年時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讀書、工作,是一位典型的1.5代移民。青年時代,他積極投身公益,在非牟利組織澳中青年聯合會義務工作,發展澳中兩國青年的友誼。年僅32歲的他,積極站出來,爲聯邦自由黨出戰墨爾本選區,雖然勝算不大,却是人生一次難得的經驗和挑戰。他,就是劉樂(Philip Liu)。
年輕人的代表
聽說墨爾本選區有一位華人代表自由黨出戰大選,我很自然地嘗試聯繫他,邀請他來到《同路人》的辦公室。很多時候,候選人只是個臨時的身份,每一位候選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不一定和政治緊密相關,但公眾會有興趣知道。於是,我請劉樂回顧一下他的經歷。
話題首先還是從參選開始。劉樂(讀劉勒,據說很多人都喜歡叫他劉越)代表參加聯邦大選墨爾本選區的競選,這事情我得先和大家說清楚:墨爾本選區是澳大利亞極少數三個黨競爭的選區,而且綠黨的支持率高於傳統兩大政黨,在2013年大選中,綠黨候選人Adam Bandt的首選票高達42.62%,而自由黨候選人的首選票僅有22.83%。因此,墨爾本選區自由黨候選人是一個很難勝出的崗位——地球人都知道這事,所以劉樂在自由黨預選當中是等額選舉勝出——沒人和你去爭這個敢死隊的名額。
站上一個很難勝出的崗位,不表示你要愁眉苦臉地對著它。墨爾本地區的華人數量在增加,劉樂對自己的前景很樂觀,因爲華人越來越需要有自己的代表。而1.5代移民劉樂更認爲,自己不但代表華人,也代表2、30歲的年輕人,政壇以中年人為主,年青人的聲音比較少,劉樂希望自己能够代表年輕人發出一點聲音。
融合中西文化的1.5代移民
說劉樂是1.5代移民,這是一個不太新的「新名詞」。一般來說,生在澳大利亞或者在學齡前隨父母來到澳大利亞的孩子,因爲對原在國家沒有什麽印象,屬於「移民二代」,而在6到18歲之間來到澳大利亞的孩子,他們既接受了澳大利亞的教育,又部分保留了原在國家的文化,介於「移民一代」和「移民二代」之間,故此被稱為1.5代移民。
劉樂的中文不錯,不過他說這並不是在中文學校學的,而是成年之後在北京工作時,在北京大學學習的。劉樂說,當時父母送他去中文學校,但父母的車前脚走,他後脚就溜出去玩,或者去打籃球,等下午父母來接他,再假裝在學校裏呆了一天。聽到他這麼說,我差點一拍大腿站起來說「這根本就是從政最需要的心理素質嘛」。
好吧,言歸正傳。劉樂是7歲時隨父母來到墨爾本,在1.5代當中屬於最早的,但是和劉樂談話,卻能夠感受到他身上深深的中華文化烙印——他告訴我:他的母親在中國時是醫生,來到澳大利亞之後,因爲語言不通,只能在工廠裏做縫紉的工作。劉樂覺得自己很對不起母親,因為她這樣做完全是爲了給他一個更好的前途——這顯然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想法。
當然,在澳大利亞長大的劉樂,整體上更具備澳大利亞的思維方式。在他像一個中國「學霸」一樣一邊幫助父母打理Milk Bar一邊應付學業還成功地考上了墨爾本大學之後,他作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决定:離開墨爾本大學,轉投莫納什大學。劉樂考上了墨爾本大學的眼科,當然令父母非常滿意,但他自己卻非常不喜歡墨爾本大學的氛圍。他說,在墨爾本大學,人們只會問你四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你從什麼中學來?」「你讀哪個專業?」「你考幾分?」。問完這四個問題,就會自動形成層次,這讓劉樂感到非常不爽。恰好劉樂也並不喜歡眼科這個專業,乾脆就轉投莫納什大學,學習商務。做政治家,未必每一個决定都正確,但凡事有決斷力,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劉樂似乎從很早就有了這種氣質。
特立獨行的北京生活
當然,劉樂的這個決定現在看來,是相當正確的。在大學畢業以後,他非常順利的進入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Ernst & Young)工作。在安永工作了五年之後,劉樂再次作了一個大膽的决定——暫時放下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去做另一份在他看來更有前途的工作:擔任非營利組織「澳中青年聯合會」的中國區主管(沒有薪水)。
「澳中青年聯合會ACYA」的成員主要是18-24歲的青年,旨在促進澳中兩國青年更深層次的協作交流。ACYA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就業,教育和人文交流。ACYA在澳大利亞14所大學設有分會,在大中華地區的6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劉樂在北京的工作,就是爲澳大利亞留學生生活學習提供各種幫助。在北京,劉樂生活了一年,像前面所說的學習了中文(現在已經到了能玩微信的程度),還體驗了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對他來說又是一種難得的收穫。
以上是「澳中青年聯合會ACYA」的簡短介紹,您讀完以後可能跟沒讀一樣,因為您心裏在想一個我當時就在想的問題:沒有薪水這日子怎麼過?劉樂說,是的,當時很多人覺得他這個決定是一個瘋狂的決定,但對他來說,追求的東西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劉樂希望通過擔任這項工作,積累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經驗,並且爲澳中兩國青年的交流作出貢獻,至於錢反而是不重要,因爲自己工作幾年已經有了一些繼續,而且錢花完了還可以再賺——如果以衡量政治家的標準去看,這絕對算得上是「戰略眼光」了。
走近政治 走進政治
劉樂從大學時代,開始接近政治。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很早就悟出了政治和商業的關係,雖然在大學裏學的是商務,畢業以後從事的是會計事務所的工作,但劉樂一直堅持認為,如果不關心政治,那麼就會連生意也做不好。
談到從政,劉樂居住的地區曾經出過前財長彼得·卡斯特羅,對劉樂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這個地區的自由黨機構比較強大,各種機會比較多,但缺點是新晉師弟不會被人重視。當然,劉樂也不會過多考慮這些問題,他更希望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即做不一樣的事情,既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掌握其中的平衡。
雖然劉樂很年輕,也已經在史東寧頓(Stonnington)市議會的選舉中初試身手。儘管未能當選市議員,但爲自己贏得了經驗。去年聖誕期間,他最終决定代表自由黨參加聯邦大選,是他人生歷程的一個新的挑戰。劉樂說,墨爾本選區是相當特別的,第一是因為它是墨爾本中心地區,無論你做得好不好,都是輿論談論的焦點;第二是這個選區目前是綠黨在聯邦政府的唯一眾議院席位,因此綠黨志在必得,盤外招也多(比如把別的黨派的宣傳海報扯掉之類),競選需要另闢蹊徑;第三,墨爾本因為是市中心,許多人來這裏工作,但實際上並不住在這裏,候選人做宣傳的時候,要找准自己的選民,這也是一個不小的難度。
儘管輿論認爲自由黨候選人勝出機會很小,但劉樂心中仍然有一個「瘋狂」的想法,即如果自己在選舉當中得票超過工黨,而工黨又因為看不慣綠黨而把票撥給自由黨,那麼劉樂就有可能合兩黨之力擊敗綠黨當選——當然這個可能性是不大的。儘管如此,劉樂仍然會去堅持,力爭把1%的可能變為100%的現實。
花絮
說完了正事,說一點八卦。32歲的劉樂長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一些,經常打籃球的他顯得挺拔帥氣。我在非常仔細地打量了他的雙手確定沒有戒指之後,問他是否有女朋友,接下去他告訴我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劉樂有一位感情深厚的女朋友,維持關係已有數年,但因爲女朋友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劉樂甚至因此考慮不參加選舉來照顧她,不過女朋友知道之後主動鼓勵他繼續參選,兩人也就只能暫時分開。劉樂說,多年的感情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在這裏祝他們好運。
說了這麽多,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不一樣的年輕華裔候選人,在政壇的激戰當中,或許應該有這樣的年輕人來改變一下。畢竟,國家的未來屬於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