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寫人心
即將到訪墨爾本的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
奏響思鄉之曲 暢談古典音樂
——即將到訪墨爾本的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
文:嚴程鋮
圖:被訪者/世寧文化提供
2016年8月,世界知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將在墨爾本為眾多古典音樂愛好者奉上「思鄉曲——呂思清浪漫小提琴音樂會」。呂思清生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8歲入中央音樂學院,11歲時被耶胡迪·梅紐因召收入英國倫敦耶胡迪·梅紐因小提琴音樂學校,18歲即榮獲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
呂思清在世界各地登臺演出,使用一把維尼亞夫斯基生前演奏用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呂思清演出的中外小提琴名曲,包括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和梁祝協奏曲等。
在本次盛大演出即將到來之際,《同路人》採訪了呂思清大師,請他談談他的音樂心得。
編:在本次演出當中,您將演奏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您對這首曲子有什麽特別的理解?
呂: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稱得上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的一塊瑰寶,是有很多家國情懷還有個人對故土的感情在的。能演繹這首曲子也是我的榮幸。給海外觀眾演繹《思鄉曲》也是希望在聽音樂會的同時能有一種歸屬感。
編:您也曾在舞臺上多次演奏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您覺得您的演奏相較於其他小提琴家有什麽獨特的地方?
呂:《梁祝》經過很多藝術家的演繹,有不同的版本,也很難說孰優孰劣,只是每個人演奏的時候都賦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不同的感情會帶給這首曲子耳目一新的生命力。比如一些女性演奏家演奏這首曲子就善於表達祝英台那種女性的細膩感情,我的版本可能就會從大景觀、大視野來表現出兩位主人公的悲劇色彩,同時我會把曲子中各個方面的戲劇性對比表現得更强烈一些。
編:在您所演奏過的作品當中,您自己最喜愛的作品是什麽?在歷史上的小提琴家當中,您最欣賞的又是哪一位?欣賞的理由是什麽?
呂:我喜愛的曲目很多,很難說出一部最喜愛的作品,因爲好的作品實在太多了,一般來說,我在演奏哪一部作品的時候,我就會最喜歡哪一部作品。只有我最喜歡的時候,我才會把所有的熱情和情感投入到演奏中去,每一個演奏家都會對作品有一個喜歡的範圍,我基本上對浪漫派、印象派和古典派的作品更感興趣一些。
編:您覺得在您成功的藝術道路上,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您碰到過的困難當中,哪種是您覺得最難跨越的,而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呂: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多加練習吧。在我看來音樂的魅力是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回饋。音樂的思想和情感是取之不盡的,勤奮練習,你才能找到探索的道路。練琴就像修行,一個是技術層面,一個是內心和思想層面,技術練習類似運動員訓練,荒廢訓練,再高的天賦也會泯然眾人,不訓練同樣也出不了成績。而思想和內心層面的練習,則是提升自己對音樂情感內涵的覺悟,要研究樂譜,要看繪畫、雕塑、文學,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音樂更有內涵和深度。
最大的困難大概就是當了職業獨奏演奏家後,四處奔波,很多時候都是孤身一人。到處去演出,只能待在酒店,我最不習慣一個人吃飯,除了孤獨,還不能點很多菜。我一開始去歐洲巡演,吃不慣,帶了好多榨菜,在車上啃啃榨菜,感覺好幸福。時差問題也很棘手,我曾跟王健(大提琴家)聊天,說時差太厲害了,在臺上演奏時偶爾想閉閉眼陶醉一下,不敢閉,一閉就怕睡著了(笑)。不過音樂家生活也沒那麽苦行僧,從音樂中得到樂趣,你把好的音樂給觀眾,觀眾回饋給敬意與喝彩,你會被感動,是開心的。而且大部分音樂家很饞,到各地巡演剛好放心做吃貨,挺開心的。
編:作爲一位古典小提琴家,您如何看待一些現代化(商業化)的音樂演奏家,比如理查德·克萊德曼、陳美等等?有人認爲,現代化(商業化)的音樂演奏家培養出來的觀眾群體和市場基礎,對古典音樂的普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您是否贊同這個觀點?
呂:我認爲現代化,或者說是商業化的音樂演奏家其實也是我們社會發展中必要的角色。這樣的演奏家可以廣泛宣傳音樂的魅力,讓更多人去接觸古典音樂。當然也培養出了群眾群體和市場基礎。是一種社會的需要,也是現在古典音樂發展的需要。
編:在大量地練習和演奏之餘,您本人是否會進行一些古典音樂的創作?您覺得現代社會古典音樂的創作氛圍是否大不如前?在您看來目前值得稱道的新作品有哪些?
呂:我未來打算不只是簡單地到各地表演,還希望能用綜合的辦法提高社會整體音樂素養。目前準備到高校中去帶一些學生,培養更多高端音樂人才。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想成立自己的室內樂團,多創作出一些好的作品,多舉辦一些高水平音樂會。古典音樂的創作也是這樣,只有社會整體氛圍好了,好作品才會層出不窮。其實現在這個時代也是很好的,很多電影配樂都會用古典音樂的管弦樂,這對觀眾來說就是耳濡目染的事情。如果問題裏所問的「古典音樂」是指有影響力、有創新與推動力的音樂,我們這個時代也不乏名家作品。比如波蘭作曲家潘德列斯基的作品《廣島罹難者的哀歌》我個人就感到非常震撼。
編:現代社會學習音樂和器樂演奏的門檻已經大幅下降,每年加入學習的兒童不計其數,您對大多數的琴童父母有何建議?您認為父母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有無學習音樂的天賦?對於那些有天賦的孩子,您有什麼關於學琴的建議?與此同時,您認爲他們的父母又應當注意些什麽?
呂:我認爲應該鼓勵孩子從小就接觸音樂,學習一種樂器,這是一種品位,既可開發智力,又可提升孩子對事物對社會的認識,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讓孩子喜歡音樂也要講究方法,要找好的老師學習正確的技法,還要學習怎麽去理解音樂,要創造一個學習音樂的環境,多出去聽音樂會,在家裏多聽音樂作品,多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豐富想像力,當然,也要刻苦練習。只有社會上更多的青少年喜愛音樂,這門藝術才會有群眾基礎,才能出人才出大師。其實一定程度上講,每個孩子學琴過程都會經歷痛苦的、沒有快樂的時候,家長們要儘量多地讓孩子在音樂中找到樂趣,發現音樂的樂趣。天才不重要,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一個人的天分不僅僅是他在事業上的一種靈敏,或者與生俱來的一種感覺,還包括他的勤奮和刻苦、追求完美的精神。父母的話,多多引導孩子的興趣,這點比較重要。因爲現在普遍琴童年紀都比較小,孩子有時候不理解的東西,父母應該幫助他們去領會。
附錄:
在本次「思鄉曲——呂思清浪漫小提琴音樂會」當中,將為呂思清擔任鋼琴伴奏的是墨爾本傑出的青年音樂家Stefan Cassomenos。在此也一併介紹如下:
墨爾本鋼琴家和作曲家Stefan Cassomenos是澳大利亞最有活力和最多才多藝音樂家。他自10歲起已經在國際舞臺上演出,16歲時與阿德萊德交響樂團演出自己創作第一部鋼琴協奏曲Aegean Odyssey。
近年來,Stefan曾與波恩貝多芬交響樂團、馬耳他愛樂樂團、昆士蘭交響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墨爾本室內樂團,維多利亞樂團合作演出。Stefan也曾與許多著名指揮家,包括Olari Elts、Christopher Seaman、Brian Schembri、Fabian Russell、Nicholas Braithwaite、Warwick Stengards以及Arvo Volmer等人合作。
Stefan目前演出獨奏音樂會和交響音樂會的足跡遍及澳大利亞,歐洲和亞洲。曾在聖彼得堡、塔林、華沙、克拉科夫、波恩、雅典、羅馬、米蘭、阿姆斯特丹、倫敦、曼谷和東京。最近還將前往蘇黎世、萊比錫、波恩、魏瑪、上海,杭州,馬耳他,倫敦和英國其他地區舉辦獨奏音樂會。
2013年,Stefan進入德國波恩貝多芬國際鋼琴大賽總決賽並獲得二等獎,同時獲得室內樂獎。 2012年,他進入羅得島國際鋼琴大賽决賽,並獲得2013年列夫·弗拉申科鋼琴大賽獎,2013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澳大利亞青年演員獎,2009年墨爾本亞太室內樂比賽獎,以及2009年Trieste國際室內樂大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