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6月21日,香港一座迷你倉發生四級火警。大火導致2名消防員(張耀升與許志傑)殉職及12名消防員受傷,另有多名附近居民及消防員不適送院。災情發生後,香港演藝界錄製了《真的英雄》的MV,向殉職以及依然奮鬥的消防員致敬。 很多時候,演藝界在災情發生之後,除了捐款捐物之外,會用錄製救災歌曲的方式來向救災英雄們致敬,並且以此號召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奉獻愛心。救災歌曲較少特地創作,因爲一方面時間緊迫,很難迅速完成,另一方面,救災歌曲最好用大家熟悉的旋律,這樣容易引起共鳴,也有利於傳唱。故此,大部分的救災歌曲或者是直接使用已有的公益歌曲,或者是用大眾熟悉的流行歌曲旋律重新填詞完成。另外,救災歌曲往往由一群明星集體演唱,每個人或幾個人一句,顯示眾志成城的態度,MV作品的話,往往會在間奏當中插入一些慰問的話語,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真的英雄》就是利用音樂教父李宗盛1993年的經典作品《真心英雄》填詞完成。《真心英雄》通常是男聲四重唱,有很多男歌星演繹過這首歌曲。《真的英雄》以原曲的旋律,由陳詠謙重新填寫與火災事件相關的歌詞,非常流暢動聽,能扣動人們的心弦。 與《真的英雄》相仿佛,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香港歌壇天王劉德華也以Beyond樂隊的《海闊天空》爲旋律,重新填詞創作了救災歌曲《承諾》,成為悲情中的一個亮點。在MV的製作當中,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地震現場指揮救災和慰問的鏡頭也被收錄,瞬間拉近了領導人與民眾的距離。 1998年中國特大水災期間,中國大陸的音樂人也運用這種方式,由多位歌星集體演唱創作於1988年的公益歌曲《讓世界充滿愛》。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海嘯,在南亞、東南亞地區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台灣藝人們使用著名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重新填寫中文歌詞演唱,向死難者致意哀悼。 救災歌曲的原曲都相當知名,故此這裏不再列出,請讀者自行搜索: 真的英雄(演唱:香港群星) 詞作者對事件的把握相當準確,令歌詞與原曲非常吻合,演唱從容流暢,非常好聽,也能以自然流露的感情打動人。 承諾(演唱:香港群星) 劉德華的詞已經相當有功力,配合音樂鬼才Beyond樂隊的原曲,擬合出令人吃驚的感染力。 讓世界充滿愛(演唱:大陸群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bdRDB8W6Y 原歌創作較早,音樂水準已經有些落後于時代,但作爲中國大陸的一次嘗試,仍有很好的正面意義。 We Are The World 中文版(演唱:華人群星) We Are The...
消防哀歌迷你倉大火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焚燒歷時超過4天,共108小時,過千度高溫的四級大火,無情地奪去兩名香港消防員的生命。全香港市民的心在這四天中,仿佛已和消防員連在一起,每一個消息都牽動了眾人情緒。在早早將被困人士都救走、餘下的工作只剩下把火撲滅的情況下,將火撲滅的代價是兩名消防員的生命。相信所有人的心中都不禁有一個疑問-- 這犧牲值得嗎?有人質疑指揮長官沒有部署及策略,有人又質疑有高層人員急功近利,罔顧前線生死。但幾可肯定的是,奪去人命的原因是因為舊大廈在缺乏防火設備和監管的情況下,仍被允許繼續經營迷你倉。這悲劇不是意外,而是人禍。 在6月21日中午,香港牛頭角道淘大工業村的時昌迷你倉突然起火冒煙,消防員接報到場。不過由於舊式工廈並無安裝灑水系統,加上通道狹窄,現場有多達200個擺放了貨物的上鎖貨倉,令火場非常高溫及充斥大量濃煙,增加救援難度。結果在第一天晚上的灌救期間,火場發生突變,高級消防隊長張耀升正於現場救火時與外界失去聯絡。當搜救人員救出他時,他已失去知覺,經醫院搶救後最終證實不治。 經一天的焚燒後,消防指揮決定用「防守式」救火方法,在外圍灑水降溫。但在6月23日,消防指揮突然改用「進攻式」方法,派消防員爆破每個倉門,從大廈內部將火撲滅。可惜在晚上時分,火場又發生突變,大批消防員需緊急疏散,其中37歲消防隊目許志傑不適昏迷,送往醫院後證實不治,成為大火中第2名殉職消防員。 大火最終在6月25日晚大致樸熄,整場大火焚燒108小時。 欠缺監管下的悲劇 社會各界對於犧牲了兩名消防員的悲痛,未能隨著迷你倉大火的息滅而撫平,對於香港政府疏於監管迷你倉的怒火,依然餘燼未熄。 這場大火特別難撲救,與迷你倉錯綜複雜的特殊結構和沒有加裝灑水系統,不無關係。在香港,在1974年前落成的工廈,可因承重或空間問題,無法安裝水缸而向消防處申請豁免加裝灑水系統。在正常邏輯下,一般人也會知道在沒有灑水系統的地方,是不適宜改成為迷你倉。在事後,有香港媒體訪問美國資深消防員,該美國資深消防員指出依香港迷你倉的建築設計,在當地根本不會被消防部門批准。那為甚麼這種不合國際規格的迷你倉又會在香港這國際大都會中出現? 這問題與香港政府的「活化工廈」政策密不可分,而今次奪去兩名消防員生命的大火,香港政府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2009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活化工廈」政策,允許過千幢舊工業大廈改建為其他用途。而在2010年,城市規劃委員會將「迷你倉」列作「非污染工業用途」,即代表如在工廈內經營迷你倉,不再需要向城規會申請改變規劃用途。 自此,迷你倉和「活化工廈」政策一拍即合,而香港政府就把迷你倉合理法地成為「活化工廈」的最佳工具,卻沒有為如雨後春筍般在舊式工廈出現的迷你倉設立相關法例或進行嚴格監管,一切全靠租用者自律。多年間,不是沒有香港人發現迷你倉存在安全問題,在去年才有立法會議員曾就迷你倉的規管向保安局提問,但保安局卻只簡單以書面回覆指香港既無規管迷你倉的特定法例、無規定設立地點,亦無迷你倉統計數字,就輕鬆把話題帶過。 簡單而言,在香港無須入則、無須申請牌照、亦不需要符合消防條例,就可以開業經營迷你倉。相對於倫敦、紐約和墨爾本等國際大都會,立法要求迷你倉必須安裝灑水系統、煙霧感應裝置、設立可以抵擋烈火數小時的防火牆、每年接受消防部門檢查等,香港的迷你倉就是在政府寬鬆規管及執法的氣氛下,在舊式工廈興盛起來,亦是今次大火的根源。 指揮失當罔顧生死? 迷你倉大火的另一焦點,就是消防指揮被指指揮不力,為求盡快撲滅火勢而不顧前線生死,要求前線消防員在無人被困的情況下,用「進攻式」的方法進入火場滅火,結果導致兩名消防殉職。及後更有人質疑消防指揮是受到更高層、甚至是政府高官的壓力。 事實上,在沒有人被困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要前線進入火場滅火,很值得我們細思。在坊間和網上,很多言論指在西方國家,如果在沒有人被困的情況下,消防員們通常會用「防守式」方法,以控制火勢為主,絕不會無故再進入火場救火。因此很多人懷疑消防指揮層急功近利或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另外,亦有不少媒體指在消防內部傳出不滿指揮官亳無實戰經驗,只有紙上談兵的理論。 平心而論,以上種種質疑非無道理,但對在現場的消防指揮層來說,又是否有點苛刻?香港的環境和國外的環境不同,大廈與大廈之間緊密連接,如當時大火繼續燃燒,的確有可能會波及其他樓宇。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要面對的突發事件和壓力絕不是我們這些坐在家中的一般人能感受得到。如消防指揮層在當時的環境下,在決策上出現誤判,亦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當然在問責制下,如在專業報告上指出消防指揮層的決策有所失誤,他們絕對要為兩名消防員殉職而負上一定責任。但在此時此刻,我們這些「行外人」以「專家」口吻質疑「內行人」的做法,又將大部分責任加諸於他們身上,又是否合理呢? 維州鄉村消防局的抗爭...
英國「脫歐」經濟震動影響深遠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英國「脫歐」公投計票結果24日揭曉,贊成「脫歐」者以微弱多數確定了國家未來的命運。首相卡梅倫隨後表示,離開歐盟不是他建議之路,他將辭去首相職務。英國「脫歐」引發了全球金融行業的大震動,也會對歐盟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走就一個字,只能說一次——但走又談何容易。 微弱多數的「脫歐」 英國選舉委員會24日上午在曼徹斯特市政廳宣佈,多數投票者支持英國「脫歐」。具體計票結果為,「脫歐」支持率51.89%,「留歐」支持率48.11%。卡梅倫就此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前發表講話說,英國民眾已經作出了清晰的選擇,將會離開歐盟走另外一條道路。英國需要一個強大、有決心、堅定的領導人就脫離歐盟與歐盟進行談判。 按照歐盟《里斯本條約》規定,如果英國確認要脫離歐盟,代表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的歐洲理事會應在兩年內與英國就「脫歐」後的關係通過談判達成協定,並提交歐洲議會批准。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在歐洲引發的反響異常強烈,許多政要用「遺憾」「很意外」「壞消息」「不是一個好日子」等來表達他們的感受。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英國「脫歐」是歐洲一體化的挫折。但歐盟足夠強大,將做出正確的應對,會避免歐盟分裂加劇。法國總統奧朗德對英國「脫歐」表示極度遺憾,認為這個選擇使歐盟經受「嚴重考驗」。歐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行事,而是要全神貫注於安全、防務、經濟發展、民主治理等方面。意大利總理倫齊表示尊重英國民眾的選擇,但歐盟必須繼續前行,盡力確保公投結果不會引起整個歐洲的不穩定。 「港」「澳」受影響不可忽視 和澳洲華人切身相關的澳大利亞以及香港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與英國關係密切,英國「脫歐」的舉動,不可能不對這兩處地方產生影響。聯邦總理譚保表示,對於英國脫離歐盟,澳大利亞應保持冷靜,儘管這一結果可能導致一段時期內全球市場的波動,不確定性增加,但澳大利亞人應對本國經濟有信心。英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同時,澳大利亞對外第二大投資目的地也是英國,很多澳大利亞公司在英國有大量投資。由於文化、語言、法律的相近性,不少澳大利亞公司把英國作為進入歐盟市場的跳板。英國退出歐盟將會使很多澳大利亞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在英國的投資。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6日在其網志上表示,對英國公投「脫歐」的結果感到意外,該結果令各地金融及外匯市場實時出現劇烈震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須緊貼最新形勢,特區政府也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曾俊華說,英國「脫歐」難免為世界政經格局帶來一陣波瀾,但全球經貿高速融合的大方向,暫不見逆轉的勢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一直緊貼最新形勢。他表示,作為外向型的細小經濟體,香港要更加努力保持國際化的環境,繼續在各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吸引各地的資金、企業和人才來港,保持香港優勢。 全球經濟受衝擊但未引致地震 日本股市暴跌7.92%、德國股市重挫6.82%、法國股市下滑8.04%、英國股市跌3.15%、美國股市三大股指下跌均超3%,讓市場意外的英國公投「脫歐」選擇24日令全球股市重挫。而匯市方面,英鎊也應聲下跌,跌幅迅速超過10%,令人震驚。很多人擔心,「脫歐」引發的經濟震盪會進一步放大。 對此,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27日表示,英國「脫歐」公投給全球經濟帶來新風險,但目前來看不大可能誘發新一輪金融危機。盧當天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說,不可否認英國「脫歐」將給美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逆風」,但美國和歐洲、英國都可以渡過這個難關,而且在英國「脫歐」公投前後決策者已採取負責任的舉措,目前尚未看到引發金融危機的跡象。盧認為,英國「脫歐」不僅涉及英國與歐盟法律關係的改變,也關係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他敦促各國政府使用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在內的所有政策工具來促進經濟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 歐盟應通過「脫歐」認識自身危機 曾經攜手共進的英國和歐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歐盟今後向何處去?相關各方都在苦思冥想中。邁入新千年後,歐盟擴張加速,在2004年一下子接納了10個新成員,各成員國間在經濟、政治、宗教文化及價值觀方面更為多元化。然而,歐盟主觀上再努力,奈何客觀上其內部各國發展水準實在懸殊,導致歐盟在經濟和政治一體化操作上更難步調一致。...
「同性婚姻」與「安全學校」——大選前最後的堡壘戰 文本刊編輯部圖維基百科 7月2日的聯邦大選已經近在咫尺,關乎澳大利亞接下來走向的各項政策討論都已經趨向白熱化。上周,繼「三萬難民」之爭(見上期雜誌13頁專題報導)逐漸平息之後,有關安全學校聯盟(Safe School Coalition)的爭論又異軍突起,加之早前工黨領袖Bill Shorten曾承諾若工黨贏得2016聯邦選舉將在100天之內完成同性婚姻立法,令其與支持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基督教群體間矛盾愈發難以消解。大選即將來臨,我們又應當以何種角度客觀看待這些事實? LGBT的權益進程 安全學校聯盟與同性婚姻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但實際上二者都與「LGBT」群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LGBT是lesbians、gays、bisexuals和transgender四個單詞的縮寫,意指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群體的統稱,但在某些場合下,這一概念會拓展開來,將intersex(雙性別者)、questioning(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等其他小群體也涵蓋在內。 對澳大利亞而言,直至上世紀90年代,同性戀群體才逐漸獲得了同性性行為合法、軍中公開服役等多項權益,且自2009年7月1日起,同性戀伴侶與異性戀配偶也享有同等權利,包括養老金、賦稅、社會安全、勞工補償、醫藥津貼等。2004年,澳大利亞重修《婚姻法》時將婚姻限定為一男一女的合法結合,但可看出社會的爭議一直在持續——2013年,澳大利亞首都特區通過婚姻平等法,令其成為紐西蘭之後大洋洲第二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僅僅不到兩個月後,這一法律又重新被裁定無效。不過,一些出版物稱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對同性戀最友好的國家之一;而近年由國會發佈的婚姻平等修正法案報告中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澳人支援同性婚姻。 再說回LGBT這個大群體。總體來講,儘管一直是極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但澳大利亞的LGBT權益自2000年代後期以來正在明顯提升,更多人也敢於在公開場合表明自己的立場、身份與訴求。這也正說明為何這個以往默默無聞的群體,似乎近年突然一蹴成為焦點話題。如今,論題的中心便是由工黨出資啟動的安全學校計劃,由於涉及LGBT議題,令其與同性婚姻一起,令以基督教人士為首的保守團體與LGBT權益宣導者的矛盾於大選前全面爆發。 依黨派「貼標籤」合理嗎? 澳洲各黨派內部對同性婚姻有不同看法。就現時最大兩黨對同性婚姻立法態度而言,工黨內部也有部分人持反對態度,而自由黨內大部分傾向反對,但普遍認為可以立法保障LGBT人士不受歧視,亦允許其議會成員進行良心投票。在這種情況下,簡單粗暴的以「貼標籤」的方式劃分人群不是簡單的做法。每名參選的議員基本都有自己專注的領域及政治訴求,即便同屬一個黨派,也未必會對一項政策持相同立場。況且,新的投票方式允許人們在投票時更為靈活,選擇自己所認同的候選人,而非根據黨派「一刀切」。實際上,這對民眾也是一項新的考驗——若想要令自己手中的權利發揮最大效用,則必須在投票前詳細瞭解候選人的具體立場與訴求再做決定。 而現時兩大黨派領袖對同性婚姻均持肯定態度,亦有不同程度的促進舉措。工黨承諾會在當選後100天內將婚姻平等法案遞交議會,而自由黨承諾若再次當選將舉行全民公投,而在2016年4月28日7hofm的廣播節目中,現任澳大利亞總理Malcolm Turnbull曾稱自己期待在公投後看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結果。「我會投贊成票,而且我期望投票的結果是積極的。」他說。事實上,就目前社會輿論趨勢來看,「LGBT權益」儼然是一種迎合多數人的政治正確,若舉行投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機會確實較大,而對此議題持肯定態度也令各黨派在此次大選中更為討巧。 另外,「安全學校聯盟」也受到跨黨派及各州多個重要單位及機構支援,並非一些媒體所指是工黨的一意孤行;同時也非強制執行,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共有500多所學校自願參與。 「安全學校聯盟」擔憂從何而來? 先說2014年于全澳正式啟動的「安全學校聯盟」。根據國家教育部網頁介紹,它為學校員工提供一系列免費資源及支持,協助他們以知識、技能與實踐理念為基礎,為LGBTI學生、員工及家庭打造更安全且富包容性的學校環境,減少歧視,以及因恐懼同性戀或跨性別者而產生的學校欺淩行為。換言之,這個項目意在令學生從早年起便有機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因此理解LGBT群體的處境,而儘量消除後天對他們的恐懼與隔閡。 這是一個促進多數人對LGBT群體瞭解與包容的校園項目。可以說就LGBT這一話題而言,現今的學齡兒童正處在時代變革的分水嶺,任何嘗試都是新的。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有類似專案,但並未有太多經驗可供參考,而這一專案本身也還在摸索完善之中,引起擔憂並不意外。...
以簡潔凸顯經典 打造專屬的永恆 訪珠寶設計與工藝師Jane Ruljancich女士 採訪/撰文:嚴程鋮、朱萸 圖:被訪者提供 如何誠實地反映金屬的材質?如何令剛性的金屬凸顯出柔情的一面?又如何讓一件擁有永恆的極簡之美?是現代珠寶設計與工藝師簡(Jane Ruljancich)女士數十年如一日所探索與追求的境界。而讓更多人感受金屬材質珠寶設計的魅力,並創造出具特別意義的作品,是 Ruljancich 女士開設培訓班的初衷。在價值連城的鑽石婚戒之外,一枚傾注了對愛人的深情而設計並親手製作的現代派金屬婚戒或許更具意義! 與珠寶設計結緣 知道簡是因爲一對相識的年輕未婚夫婦在簡的工作室學習製作了結婚戒指。無疑,和購買一對知名品牌的結婚戒指的意味完全不同,自己動手製作戒指,是一種非常新潮的理念,正如自行設計新居、自行設計婚禮一樣。簡的工作室位於墨爾本東部並不算繁華的地區,但客人仍然慕名紛至沓來——我們就在這個小而設施齊全的工作室裏展開了談話。 簡出生在澳洲一個多元文化背景的家庭,父親來自克羅地亞,幼年移民澳洲,母親則為有一半德國血統的南澳人,至今仍健在的祖母已有103歲高齡。20歲前,簡在墨爾本生活,而後前往歐洲,在英國工作。一直以來,簡希望自己可以從事具創造力的,與設計相關的工作,故最初,其專業為室內裝潢設計,但很快,她發現這並非自己的職業追求。 一邊旅行一邊思索,簡發覺了自身的興趣與熱情所在──哪怕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她依然熱衷於製作各種飾品。1992年,回到澳洲的簡取得了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文學學士(工藝專業)學位後,獲得了在阿德萊德的果醬工廠工藝與設計中心(The Jam Factory 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