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Advertisement

同路點評

同路點評4 hours ago

林小正案與司法制度對弱勢的回應

亞裔男子林小正(Xiaozheng Lin)因於2022年在墨爾本殺害兩名女性性工作者以償還賭債,被法院判處七年徒刑。該案件近期由澳洲檢察署(Director of Public Prosecutions, DPP)提出上訴,要求將刑期加重至十四年。 初判結果引起反性別暴力倡議團體與性工作者權益組織的強烈反彈。他們當時認為七年刑期過輕,未能對暴力行為做出足夠回應,且淡化了移民性工作者的處境與人身風險。 林小正已承認犯下兩起誤殺罪行,動機為在24小時內償還個人賭債。但是檢方表示,被告仍然缺乏悔意,且復原與再社會化的前景不佳,因此是DPP 提起上訴的原因之一。 性工作者權益團體如 Vixen 對DPP的上訴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展現出司法機構在面對針對弱勢群體的暴力案件時有意提高關注與行動力。 同路點評: 此案引發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量刑標準與受害者身份的交叉問題上。原判七年在某些觀察者看來未能反映出犯罪的嚴重性,特別是在受害者屬於移工與性工作者的背景下,公眾擔憂這可能傳遞出「法律保護層級不均」的訊息。 此案的背後不只是一起悲劇性的個案,更是關於「誰的生命被視為重要」的深層社會問題。性工作者、尤其是移民背景的性工作者,長期處於法律邊緣與社會偏見之下,他們的受害往往無法引起等同的社會關注與法律正義。 而DPP提起上訴的行動,無論最終結果為何,至少代表檢方意識到原判決所引起的廣泛關注與信任危機。它也提供一個機會,重新審視刑事司法制度對於不同社群的保護程度是否具備一致性。初判七年對於兩起致命攻擊而言,在法律技術層面雖屬誤殺罪名,但其量刑與社會觀感之間的落差仍引起民間高度爭議。特別是在受害者身份屬於移工與性工作者的情況下,大眾質疑法律是否對某些群體的生命風險與權益給予同等重視。 上訴行動提供一個機會,讓司法體系正面回應這些質疑,不僅就個案重新檢視量刑是否適當,也可進一步反思現行制度對於不同社群的保護是否一致。法律的原則應是中立與一致性,但在實際運作中,社會地位、族群背景、職業類別等因素往往會潛在地影響案件處理的方式與力度。這類案件也可能促使檢方與法院更具警覺性,特別是在面對針對邊緣群體的暴力案件時,是否真正做到了不帶偏見地審視案情與考量被害人處境。這不代表刑罰必須一律從重,但至少需避免讓公眾感受到「有些人的生命比較廉價」的印象。 對檢方而言,此次上訴也具有制度性意涵。它不只是對一項判決的不服,更是對社會觀感與制度公信力的回應。若司法無法在程序公正與結果合理之間取得平衡,便可能損害民眾對法治的信任。 本案再次提出一項關鍵問題:在涉及脆弱或被邊緣化群體的刑案中,現行司法標準是否足以回應社會期待與公平正義的原則?這不僅是對法律技術的挑戰,也是對制度價值的考驗。

同路點評4 hours ago

NSW政治幕僚拒絕出席假恐襲調查,遭威脅拘捕後妥協

新南威爾士州(NSW)政府的五名政治幕僚,原本拒絕出席上議院針對「杜拉爾(Dural)假恐襲事件」的調查,面臨被發出逮捕令的威脅後,已同意於本週五自願出席作證。這些幕僚分別來自州長克里斯·明斯(Chris Minns)和警察廳長雅絲敏·卡特利(Yasmin Catley)的辦公室。他們先前以「部長問責制」和「議會特權」為由,拒絕出席,認為自己僅為部長的代表,無義務作證。 本週初,五名政治幕僚,包括來自州長克里斯·明斯(Chris Minns)和警政廳長雅絲敏·卡特利(Yasmin Catley)辦公室的高級職員,拒絕出席上議院的正式調查。他們聲稱自己為「部長代表」,應由部長本人負責回答,並引述「部長問責制原則」及「議會特權」為拒絕理由。上議院主席班·富蘭克林(Ben Franklin)要求提供法律意見,打算援引議會權力,對這些幕僚發出逮捕令。這些幕僚已同意於週五主動出席並作證,避免正式拘捕行動。 該調查由聯合黨(Coalition)、綠黨(Greens)及無黨籍議員支持,旨在釐清政府是否在通過反猶太主義相關法律前,已知悉杜拉爾事件為組織犯罪分子策劃的假恐襲。據報導及警方的內部資訊,警方早在2月21日(即相關反仇恨言論法通過當日)已內部確認該事件並非恐怖主義行動,但政府直到3月才向公眾公布此一事實,引發外界質疑政府是否故意延後公開資訊,藉恐慌氣氛推動立法。 同路點評: 在澳洲採行的西敏制(Westminster system)中,所謂的「部長問責制」原則是一項核心概念:即部長需對其部門的所有行為負最終責任,無論那些決策是否直接由他們執行。然而,這一制度設計的原意是為了確保政府透明與集體負責,而非讓政治幕僚成為問責的死角。本案中,五位幕僚引用了這一原則拒絕出席調查,聲稱自己不屬於「該被議會傳召的人」,將政治實務上的權力執行者從監督機制中排除。倘若幕僚在政策推動中具備影響力,卻享有不被質詢的豁免權,那麼「部長問責」將不再是透明治理的保障,而是屏蔽訊息的工具。 同時「杜拉爾假恐襲」的時間點亦極為敏感。2月21日當天,警方內部早已認定該事件並非恐怖行為,卻在當日成功推動通過了嚴格的反仇恨言論法。政府直到3月才公開這項調查結果,令人合理懷疑是否故意延後資訊揭露,以營造立法正當性的「必要性幻覺」。這種手法在民主體制下極具破壞性,因為它削弱了政策辯論的誠實性,讓社會大眾基於錯誤或誤導的資訊支持重要立法。而一旦公眾事後察覺被誤導,不僅會對法案本身產生懷疑,更會對整個政府失去信任。 若此事件中政府真的利用了假情報推動政策,其影響將遠遠超出新南威爾士州的範圍。澳洲全國各州近年來皆面臨種族仇恨言論上升、社群對立加劇等問題,立法機關紛紛試圖加強社會安全保障。但倘若任何一州被揭露「造勢立法」,將對全國推動反歧視、反仇恨政策造成嚴重信任危機。

同路點評4 hours ago

國際機場乘客滯留多哈

2025年6月24日,隨著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升級,數以千計的國際乘客被困在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由於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空域關閉,數十個航班被取消,造成大規模的滯留。其中包括數百名澳洲國籍旅客。 澳洲外交貿易部(DFAT)隨即介入協調,與卡塔爾航空及其他航空公司合作,為滯留的澳洲公民安排撤離航班。這類撤離航班往往須規劃新的安全航線,避開封鎖區域,增加飛行距離與時間,同時面臨航班容量受限的挑戰。為此,航空公司需在緊張的調度中兼顧乘客安全與運營效率,外交部門則需迅速協調,確保公民能安全離開危險區域。 澳洲外交貿易部(DFAT)表示,正在協調與卡塔爾航空和其他航空公司合作,為滯留的澳洲公民安排撤離航班。 同路點評: 空域封鎖是國際航空安全中最嚴重的限制措施之一,目的是防止戰火波及飛行航線,保障乘客與機組人員的安全。但是此次封鎖直接造成多哈國際機場及中東其他樞紐機場的航班大規模取消,數十個原定起降的國際航班無法按計劃飛行。不少航班因為繞行其他安全空域,不得不臨時取消或延誤,乘客因此滯留機場。 這段情況(空域封鎖導致航班大規模取消與乘客滯留)雖是出於戰爭風險的必要反應,但仍存在可改進之處。 例如在此事件中,多數乘客直到抵達機場或臨近登機才得知航班取消,措手不及。若外交部將中東列為「潛在空域封鎖風險區」,應在訂票時即向旅客提示風險並提供彈性退改選項。航空公司與外交單位應建立戰爭級別風險監測機制,一旦情勢升溫,提前向受影響航線旅客發出預警通知(如推播、簡訊、電郵),讓旅客有時間重新安排行程。 另外,旅客指出滯留時缺乏清晰的指示與安置措施,卻得自費住宿、膳食。外交單位應與航空公司、當地政府、機場管理局協調,制定戰時旅客安置應變計畫,如快速設置臨時協助櫃檯、協調住宿與餐飲配給、提供醫療與心理支援等。澳洲外交部可設立一個「海外危機應變應用程式」,讓公民即時定位、登記、聯絡領事人員。 還有,滯留的航班取消後沒有替代航班或疏運安排,旅客受困數日。許多乘客在機場長時間得不到明確資訊,甚至無法確認是否獲得後補座位或住宿安排。各部門應每日定時由官方(如駐外使館或機場)發布簡報與公告。在機場內設立「危機協調中心」,由具備多語能力的職員(含翻譯)提供旅客即時資訊。 若航空公司及各國外交部門能從政策、航線規劃、外交協調、資訊透明及人道照顧等多層面同步提升,以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各國強化對於「戰爭導致之航班取消」的責任規範,未來將更能降低這類事件對乘客造成的實際損害與心理壓力。

同路點評4 hours ago

AUKUS協議進退維谷

2025年6月24日,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敦促五角大廈重申對AUKUS協議的承諾,強調該協議對於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侵略行為至關重要。 AUKUS (澳英美安全夥伴關係) 協議於2021年成立,旨在促進美國向澳洲出售核潛艇,並在英國和澳洲建造新的AUKUS潛艇。儘管特朗普政府對該協議展開為期30天的審查,主要立法者仍強調其戰略重要性以及國會的現有支持。澳洲已承諾提供大量資金,包括向美國支付首筆5億美元的款項,並計劃進行聯合潛艇訓練和建造。然而,隨著美國和英國潛艇生產的延遲以及人力資源挑戰的加劇,對該協議可行性的擔憂日益增加。 澳洲國防部長馬爾斯承認存在挑戰,但對克服這些問題表示信心。同時,三國的批評者呼籲進一步審查AUKUS的效益和可行性,特別是在地緣政治條件變化和造船能力緊張的情況下。五角大廈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表達了懷疑,警告不應以犧牲美國國防需求為代價。最終決定預計將在7月審查結束後做出。 同路點評: AUKUS協議自2021年啟動以來,被視為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擴張的關鍵。其核心內容是:由美國向澳洲轉讓核動力潛艦技術,並共同建造新一代潛艦,以加強三國在海洋戰略的整體部署。然而,該協議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國和英國潛艇生產的延遲、人力資源短缺以及政治不確定性。 尤其是特朗普本人對跨國軍事承諾態度反覆,先前曾威脅退出北約,質疑美國為盟友承擔過多成本。國防副部長柯比(Elbridge Colby)公開表達對協議的「現實可行性」存疑,認為AUKUS有可能拖累美國自身軍備更新。特朗普政府對協議的審查進一步加劇了這些挑戰,可能影響協議的實施進度和效果。 澳洲在AUKUS協議中扮演積極角色,已承諾提供大量資金並參與潛艇訓練和建造。然而,澳洲是否能在協議中獲得足夠的自主性和技術轉移,以及如何平衡與美國和英國的合作關係,仍需進一步觀察。雖名為「合作」,但澳洲在關鍵技術上仍然依賴美英兩國輸出。在現階段,連核燃料棒、維修人員甚至設計與監管標準,均需外國介入指導,這讓外界質疑:AUKUS 是否會讓澳洲成為「戰略附庸」,而非真正具備戰略自主能力的國防力量? AUKUS雖獲得澳洲國內保守派大力支持,但在澳洲社會與區域外交圈中,仍引發不少爭議:亞太鄰國如印尼與馬來西亞,對澳洲引進核潛艇表示疑慮,擔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澳洲國內部分學者與軍方退將認為,投入鉅資發展核潛艦,將擠壓常規軍費預算與社會支出。也有聲音質疑,AUKUS使澳洲過度綁定美國,降低了對亞洲鄰國的外交獨立性。 AUKUS協議的未來取決於多方因素,包括美國內部政治動態、三國之間的合作意願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協議的成功與否將對印太地區的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值得各方密切關注。

同路點評4 hours ago

Lattouf案與澳洲媒體的自由邊界

2025年6月25日,聯邦法院法官 Darryl Rangiah 裁定,ABC 在2023年12月解僱記者 Antoinette Lattouf 的行為構成非法解僱。法院認定,ABC 並未向 Lattouf 發出明確指示禁止她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關於以色列與加薩衝突的意見,而僅是提供建議。因此,Lattouf 的相關貼文不應被視為違反公司政策。 2023年12月,Lattouf 在擔任 ABC 悉尼電台早晨節目主持人期間,於第三天被解除職務。事發前,她在 Instagram 上轉發了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關於以色列在加薩使用飢餓作為戰爭武器的報告。ABC...

同路點評1 day ago

美國介入以伊戰爭停火協議

6 月 13 日,以色列對伊朗境內三座高敏感核設施(納坦茲、福爾多、伊斯法罕)發動空襲,由此結束了多年來的「影子戰爭」,正式演變為公開熱戰。根據分析,此次襲擊屬於事前周密規劃,疑似使用高精度導彈。作為報復,伊朗於數小時內展開名為「真實承諾行動 III」的行動,向以色列發射數百枚導彈與超過 400 架自殺式無人機,瞄準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海法等城市,同時攻擊了駐紮在卡達與阿曼的美軍基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進行反制性打擊,動用 B-2 隱形轟炸機、F-22 戰機、與 Tomahawk 巡航導彈襲擊伊朗三大目標,包括納坦茲核設施、福爾多地下設施、與伊斯法罕軍火儲庫。美軍聲稱精確命中軍事與核目標,並迴避民用區,但伊朗稱平民亦有重大傷亡。 美國於 6 月 23 日透過卡塔爾與歐盟斡旋,特朗普宣布已達成「完整與全面的停火協議」。停火將採取分階段方式進行:首先雙方停止進一步空襲,並逐步撤除進攻性部署;之後交換軍俘與遺體,再開啟核協議談判重啟預備對話。 伊朗外交部已初步同意,但表示需「觀察以色列實際行為」。以色列官方尚未表態接受。 卡達與聯合國稱讚美方斡旋成功,並敦促履行承諾。但俄羅斯與中國批評美國對伊朗主權進行侵略行為,敦促撤軍。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歡迎停火,但強調需透過外交根本解決衝突根源。...

Advertisement

More News

關於我們

作為全澳發行、深耕社區20年的免費高質素雙週刊,《同路人》始終致力提供實用社區資訊,幫助新移民更順利融入澳洲主流社會。


Address: 1A Walkers Road Nunawading 3131 VIC

Tel: (03) 9888 71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