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澳大利亞
9 從王賡武教授看植根澳洲 (上)
最近看到93歲歷史學家王賡武教授的去年的一篇演詞 “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ethnically Chinese in Singapore?” (在新加坡, 作為華人意著甚麼? ), 覺得很有意思, 打算在這裏與讀者一起探討。
王賡武教授是近代華人歷史學權威, 2020年獲得唐獎, 是漢學界(Sinology)中的諾貝爾獎級的獎項。他的獲獎, 是要表彰他對中國在世界秩序、海外華人以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王賡武本身為中國及東南亞關係的專家,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相較於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其豐富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對中國的世界地位詮釋有新穎及極重要的貢獻。
華人普遍對歷史及漢學都不感興趣, 卻又認為每一個華人都是漢學專家, 把自己成長所經歷過及認識到的中華文化及歷史, 就認定自己至少比西方學者更為有權威。其實, 細心想一下, 我們所認為自己所知的, 絕大多是小時, 學校老師灌輸給我們的。由於老師就是小孩子的權威, 我們大多數人, 就把自己從他們那裏聽來的, 當成是權威知識, 可能與真實的情況, 相距極遠。相反學者們, 由於治學方法嚴謹的話,自己不能證實為真的, 都不會說得太盡, 就被人認為是沒有根據, 或只是被認為是一家之言,沒有多大認受性。
王賡武作出的演講, 受到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2021年他獲得新加坡政府頒發傑出服務勛章, 是國家的最高榮譽。頒發頒章時, 強調了他的出版「關於中國、東南亞和東亞歷史及東南亞和新加坡的華人移民的開創性作品, 為決策者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這表示新加坡政府今天的國策, 深受王賡武的研究影響。2022年他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博士榮譽學位及新加坡文學獎。
從他在全球各國所獲得的肯定, 他對華人身份的研究, 相信會給在移民澳洲的華人, 在思想我們的根在哪裏時, 會有很大的啟發。
王賡武是甚麼人?
我首先從王賡武的出生開始談, 他到底是甚麼人?他在1930年在荷屬東印度(即今天的印尼)泗水出生。父親在1902年大清朝江蘇泰州出生, 1929年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後, 應聘到泗水當華文學校校長。後來由於工作轉換, 王賡武父親一家很快搬到英屬馬來亞怡保, 王賡武在哪裏唸小學。王賡武1946年報考英國劍橋中學文憑公開試, 1947年回到中國, 入讀南京中華民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1949年因為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失利而回到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分校繼續就讀, 其後在馬來亞大學攻讀碩士,並在倫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隨即他擔任了馬來亞大學講師, 在1968年他來到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成為遠東歷史系教授。
其後1985年至1995年王賡武擔任香港大學校長, 在那時我剛好也曾在香港大學任教, 卻未曾與他認識。後來他退休, 定居在新加坡, 任職新加坡國立大學直至今天。
從王賡武出生時, 印尼還未立國, 不能知道他是否有荷蘭國籍或是當時當時東印度出生的華人, 是否仍算為中國人。但他在馬來亞長大, 亦有可能取得馬來亞居留身份, 而他應該是以華僑身份回到中華民國讀大學, 那他是否有中華民國國籍呢? 這都沒有記錄, 但他在1968年至1985年在澳洲國立大學任教時, 卻歸化成為了澳洲公民, 卻是公開的事實。
但王賡武自己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為澳洲人, 他表示:「我在澳大利亞生活了18年, 對那個國家很有感情。但我不認為自己是澳大利亞人, 不管是我對他們的認識, 還是他們對我的認識, 都很膚淺。」
那時的澳洲, 剛走出了白澳政策, 但還是一個英國人的社會。像王賡武深愛中國文化及歷史的學者來說, 雖然自己持有澳洲國籍, 卻公開表示自己不是澳洲人, 是意料之內的。
歷經不同的華人社會
王賡武比我們每一個人, 隨了沒有在中國居住過外, 比我們每一個人, 相信都生活在更多的華人社群之中。出生於荷屬東印度時他年紀可能還很小, 不過在馬來亞怡保他進入學校, 接受過英文及華文教育, 可以說他對今天的馬來西亞認識更多。在大學階段, 他沒有選擇到英國留學, 卻回到南京民國社會, 相信是他選擇回歸父親的祖國居住吧。那時的南京, 陷在內戰之中, 要回去生活或是讀書, 也要有很大的決心和適應。
只是兩年, 王賡武就被逼要回到馬來亞繼續學業。這時他選擇了到最多華人居住的新加坡州求學, 可以說他相信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社會。王賡武曾活躍政治, 參與過創建在新加坡的政治團體, 卻沒有參政。在新加坡立國初期, 他協助創建新加坡大學, 卻因為到了澳洲任教授後而移民到澳洲。
在當時的澳洲坎培拉, 根本沒有華人社區, 也沒有絲亳華人文化, 這正是王賡武無法融入澳洲的原因。生活在坎培拉18年, 王賡武竟然認為自己對澳洲社會認識膚淺, 表明了他無法在當時的澳洲, 找到自己文化的認同。不過他也指出, 澳洲人對他也亳無認識, 這也是表達了他對澳洲社會的一絲不滿吧。若一位在東南亞出生長大, 只在中國生活了兩年的王賡武, 都無法在文化在認同澳洲, 今天的我們, 其實也會面對著同樣的困難。不過, 還好的是今天的澳洲已變成一個理論上為多元文化的國家, 我們已有一定的能力, 把我們生活文化, 帶進澳洲社會。
在香港生活了10年, 王賡武選擇了在回歸前兩年, 離開這一個與中國相連的社會, 回到華文主導卻是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定居, 可以說這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是因為他認為97之後香港將要大變?還是他覺得香港的華人文化,與他想像或期盼的不相同, 又或是其他原因, 我們不知道。但從他對華人文化的研究, 他很少取材於中國本土或香港的素材, 可見王賡武的華人文化, 覆蓋不只中國和香港, 而且是可以在東南亞華人中找到。可以說, 今天我們把中華文化, 看成為就是今天中國的一切, 並不是王賡武的看法, 相像也不乎合事實。
在澳洲推廣中華文化
王賡武最後把自己一生, 連結於新加坡, 是一個華人主導卻不是按華人傳統政治模式建立, 並且向其他族裔開放的政治實體。新加坡選擇以英語為國家通用語言, 卻把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同列為官方語言, 顯示出多元化社會特色, 卻又重視華人文化。這正是今天最值得在澳洲的我們去思考的。
要成為澳洲這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一份子, 我們無法只用中文(不管是普通話還是廣東話)溝通。移民到澳洲, 總要至少能與西人溝通, 學基本的英文是不能逃避的事。不過, 我們是否能把我們說的中文, 變成我們在澳洲社會的優勢, 就要視乎我們是否極力把中文向主流社會推廣。
今天不少教授中文的學校, 實質上只是教導華人下一代中文, 而不是向整體澳洲人推廣中文, 實質上是局限了中華人化在澳洲的地位和角色。要是華人的社區活動, 能有更多西人參與, 正是我們保持及發揚華人文化的重要方向。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