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小小的夢想[6] – 基貝拉, 都市的叢林和貧民窟

我在內羅比第一個週末,我有機會探訪非洲最大的貧民窟之一,基貝拉。基貝拉是內羅比城鎮棚戶區住宅的一個龐大都市叢林。狹窄的小巷和混雜的結構相互傾斜和發展。基貝拉,在努比亞語是「森林」的意思,居住人口估計有50至100萬人,其中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據當地救援人員指出,在基貝拉居住,每100人只用一個旱廁(一種藉著地下挖洞來儲藏糞尿的廁所,這類型廁所通常沒有沖水設備或只儲備一到三公升的水來沖廁 ),其居民有超過20%的機率會感染愛滋病毒,這裏每5個人便有4人失業。

View post on imgur.com


最初的定居者是從肯尼亞和蘇丹邊境來的努比亞士兵,這土地是給他們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務而得的回報。1963年肯尼亞宣佈獨立,基貝拉的住宅由政府非法提供,但是,新的立法不經意間允許努比亞人超過法律許可地出租他們的產業給更多數量的住客,而對於較貧窮的住客,儘管居住在基貝拉有可疑的合法性,但其房租被認為是可負擔得起的。

通過與在澳大利亞的「Spur Afrika」組織的聯繫,我有機會與他們的肯尼亞董事Patrick會面。「Spur Afrika」是於澳大利亞運作的肯尼亞慈善團體,專注於從社會影響的惡性循環中,如基貝拉貧民窟的貧困、吸毒和犯罪問題等,令兒童及青少年脫困。「Spur Afrika」相信,通過為青少年提供輔導、教育和發展技能,能有效地紓解貧困。我有幸認識一些被「Spur Afrika」贊助上學的孩子,其中基貝拉的Jessica告訴我︰「當我長大了,我想成為一名飛行員」,這個年輕女孩已離開基貝拉這個龐大而搖搖欲墜的鄉鎮,此刻正用最燦爛的笑容來迎接我們,她看到我們顯得很高興。

Patrick是一個聰明的年輕人,能講流利的英語,他穿著整齊醒目的服裝,很容易予人幽默的感覺 ,在他身上無一特質可讓我想起我所認知的基貝拉。Patrick在基貝拉類近地區長大,他持續以極大的愛心和熱情在那裏服務社會。與Patrick的一趟對話和基貝拉之行已完全扭轉我對這個貧民窟,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看法,由於某種原因,作為發達國家的外國人,我們經常著迷於記錄這些貧民窟的悲劇,並試圖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們很容易把貧困浪漫化,把人看成是天生無助和意志力薄弱的;我們也很容易剝奪他們作為人的尊嚴,把他們看成是憐憫的對象來貶低他們。但我從基貝拉學到教訓,正如德蘭修女曾經說過:「窮人給我們的比我們給他們的更多。他們是如此堅強的人,每一天都生活在缺乏食物的困境中,但他們從不罵人、從不抱怨。我們不需要給他們憐憫或同情,因為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