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維基百科 澳洲主流社會怎麼看待農曆新年呢?雖然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但如果農曆新年期間在中餐館用膳,你很多時都會碰上舞獅助興,表演者中更不乏金髮藍眼的澳洲老外,可見澳洲人也非常投入這種中國傳統的慶祝活動。澳洲人或許對農曆新年非常推祟,但對中國的傳統還是欠了解。 中國農曆新年傳統習俗是怎樣的? 農曆新年習俗可能會因不同地方而有所不同,但主要還是離不開「大掃除」、「團年飯」、「貼春聯」、「放爆竹」、「拜年」這幾樣。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過年前一夜叫團圓夜,除了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外,還有幫孩子賣懶,所謂「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意思就是希望下一年孩子們都會用功讀書,不再懶惰。 貼春聯,抒發了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更會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年初一,人們又會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拜訪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孩子更會向長輩討個紅封包。 澳洲具新年氣氛嗎? 用以上幾點來評斷澳洲是否具新年氣氛的話,只可說澳洲社會取了某些形式,卻未能得到精髓。大年初一、二走在唐人街上,特別是主要城市,當然少不了有放爆竹、舞龍舞獅的活動,幾乎每一間唐人店也會放爆竹,爭相在過年時刻吸引群眾的注意。值得留意的是,每次舞獅時,獅子都會把生菜撒在店的四周,因「菜」與「財」諧音,有「生財」之意,寄願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而最後獅子會「吞」掉一個紅封包,有封個好意頭、禮尚往來、大吉大利的寓意,甚具中國風俗色彩。 然而新年的佈置上仍是令人失望,農曆新年好似是只局限於在唐人街或市中心發生,主流的商場、街道未見有多一分農曆新年的色彩,就算在墨爾本著名的華人區Box Hill於大年初一也未見有特別不同,就連一些華人店舖也懶於佈置,你不會看見有春聯和揮春貼在門上。在大中華地區,農曆新年的飾品在過年時是很受歡迎的,但澳洲卻不會有專賣這類裝飾的商家,因為是沒有市場可言,可見過節氣氛並不濃厚。 澳洲主流社會對農曆新年一知半解 在幾年前的豬年,悉尼市議會用了一個豬頭做當年農曆新年慶典的標誌,又有一年牛年的標誌是牛字下面加一個交叉(X),對於中國人而言都是不吉祥的象徵,令人啼笑皆非。另外,悉尼曾在農曆新年舉行龍舟競賽,更是令人大惑不解,因為在於中國傳統而言,端午節才會有龍舟,可見澳洲人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真的是一知半解。再如猜燈謎這活動是「元宵節」的習俗,但它在農曆新年時也詭異地出現了。現在演變出的現象是,凡是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必定有舞龍舞獅就對了。 澳洲的農曆新年也不像中國會放假,人們如常上班、上學,自然沒有特別留意到這節日,有人更認為比起宣揚中國文化,有些商家卻只是拿節日作推銷商品的工具,如果是與新年有關的食物和飾品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完全與農曆新年沒關的商品也遭打上慶祝新年的旗號,也不禁令人想到人們是真的認識這個傳統節日,還是通過商品才知道節日。就像墨爾本市中心在農曆新年也辦了一場大型活動,誰知卻是與農曆新年亳無關係,主打的是韓國流行音樂和明星,同場多個小食檔包含着各式各樣、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美食,如日本、泰國、巴基斯坦、印度等,完全是個有着濃烈商業意味的多元文化盛會。恰好唐人街就只在隔壁,卻似乎大家對農曆新年有不一樣的理解。 最重要的一點是,澳洲的農曆新年失卻了「團圓」的深層意義。其實無論是「團年飯」抑或「拜年」都可看出中國人重視家庭、重視團聚的想法。澳洲社會卻沒法好好把這種元素展現出來,所呈現的只是熱鬧歡騰的一面,使農曆新年變得有形無神。 多元文化的澳洲 縱然他們未必全然熟悉中國的文化,正如華人對澳洲本土文化也未夠深入了解,但至少我們會彼此尊重,並嘗試認識,在這個地方,我們可自由分享各自的文化、其實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澳洲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國家,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集居的地方,比如印度人是僅次於中國人的一大人口,對於印度人非常重視的傳道節日排燈節在澳洲也有慶祝。 剛過去的1月26日是澳洲國慶日,每年的這一天正正是彰顯澳洲多元文化一面的時候,在墨爾本通常於升旗儀式後,便是炒熱全城氣氛的遊行項目,人們會穿着飽含民族特色的服飾,用各具風情的音樂、舞蹈向道路兩旁的人群展示各自的傳統文化。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大家卻在這裡匯聚一堂,共同揮舞着同一面旗幟,展現了民族共融的和諧氣氛。我們相信不同文化都可在這裏找到自己的位置,更盼望不同的文化可以互相交融,讓這裏的生活更為多彩、更富變化,也盼望大眾會更理解每一個節日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元素。 農曆新年雖以中國傳統節日之稱而聞名海外,但相信不少澳洲本地人一說起農曆新年都自動把它歸類為中國的新年(Chinese New Year),事實上,農曆新年卻非中國人獨有,與此同時,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也過着有他們民族色彩的新年,如果只把農曆新年歸類為中國的節日,那豈非把其他民族的人排除在外?既然我們認同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我們不必要照樣畫葫蘆般把中國過的新年完整無缺地搬過來,或許我們可以為農曆新年增添更多元素,身為華人的我們可以邀請韓國人、馬來西亞人等一起過年,共同創造一個澳洲式的農曆新年,這樣不是更富意義嗎?
「即使是在我最狂野的夢中,我也想不到這樣的場景。」 這一夜,不知道多少「奶粉」潸然淚下,當淚水從臉頰滑落的那一刻,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一起,相擁而泣;這一夜,不知道內心的心情怎樣,甜蜜?苦澀?激動?惆悵?也許,五味雜陳更貼切吧,甜蜜,是1665天的等待,才再見費德勒大滿貫賽場的捧杯,苦澀,是逝去的青春本就沒有輪迴,激動,是3492天的堅持,才換回再一次大滿貫擊敗納達爾,惆悵,是這樣的夜晚也許永不會再現,正所謂,「夢裡不知花漸落,一曲廣陵換故知」。 是的,十年之後,費德勒終於在大滿貫賽場上戰勝了,比自己小5歲的對手納達爾,而這個對手如今也已然是一位老將,身體機能下降,曾經引以為傲的抽球力量與旋轉,多變且大力的發球,以及曾經覆蓋場地每一個角落的腳步……在周日晚上的Rod Laver體育場,你又見到了幾次?那些美麗的曾經,也只是我們夢中的碎片罷了,我們以為一夜夢醒,真的回到了高中時代,就如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情節一樣,我們準備好了去珍惜曾經我們沒有珍惜的過往,可是……當費德勒穿越了時空,打出了只屬於自己的傲骨,對面的拉法卻不能展現曾經「跑不死」的自己,這不是穿越,更像是一種迴光返照,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回憶過去,卻是珍惜現在,珍惜現在的每一個瞬間,珍惜又一次費納決,又一次大小威決賽會師,珍惜又一次費德勒的捧杯,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殊不知,哪一次就是最後一次,哪一天就是最後一天,就像我們常說「See you later.」但是,很多人卻從來都沒有機會再見。 費德勒,曾經是種信仰,如今已然是種情懷。 我們今天的激動與傷感,喜悅與感慨,正是因為費納決陪伴了我們的成長,是我們青春的記憶,是我們青春的童話。 2005年羅馬上演的5小時史詩對決;2007年的法網決賽納達爾3-1在費德勒面前搶走Career Slam的榮譽,並達成法網三連霸偉業; 2008年的溫網決賽,斷斷續續的雨、長達4小時48分鐘的比賽,見證了費德勒的落寞;09年澳網的失落,11年法網的沮喪,一次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35歲5個月28天的費德勒再一次走到了大滿貫比賽的最後一天,重整旗鼓,衝擊納達爾鑄造的銅牆鐵壁。 驕傲的獅子座,再一次在賽后哭泣,只不過這一次是作為勝利者激動的眼淚。然而,這樣精彩的費納決,費德勒激動的淚水,納達爾沮喪失意的表情,不知道下一次一齊出現在大滿貫決賽的場地,會是什麼時候。 曾經,David Foster Wallace,在2006年於《紐約時報》上提出,「費德勒,一場宗教體驗。」的確,在那樣的年華,在那個只有被人們稱為「費德勒時刻」經典瞬間的年代,費德勒就是一種信仰。 「當你全情投入到這個瑞士人的比賽中時,即身處於這樣的時刻。你或喜或悲的神態,或手舞足蹈或忘情吶喊,這些都使你的家人焦慮的從另一個房間跑來查看你是否出了什麼狀況。 」沒錯,我們曾驚訝於瑞士人場上不可思議的回球,曾經感到加倍的血脈噴張,曾經在神聖的溫布爾登網球殿堂無人能敵,曾經與阿加西在美網決賽底線對攻之中打出完美製勝分,如果你曾經有過這種體驗,有過這種神聖的網球體驗,你就會與紐約人一樣,有種「流血的宗教體驗」,就是這種體驗,一種宗教一樣的體驗。 1665天,沒有拿過大滿貫;3492天,沒有在大滿貫賽場戰勝納達爾……然而,我們卻清晰地記得這一個數字,記得曾經的狂野……因為,人們信奉費德勒,費德勒就是人們的信仰,人們相信費德勒不朽的存在,信奉費德勒的勇氣、費德勒的力量…… 只是,我們曾經的信仰,漸漸地,似乎變成了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像我們懷念哥哥張國榮,懷念Beyond,懷念滾石三十年一樣。慢慢地,我們懷念周星馳,懷念那個喜劇片周星馳、功夫片成龍、槍戰片周潤發的年代。這感覺,與我們愛費德勒一模一樣。尤其,在現如今這個喜歡談情懷的歲月。 《美麗新世界》告訴我們「愛是無用的」,《娛樂至死》告訴我們「書是無用的」,而情懷正在於這種無用。 「寧溘死以流亡兮」,是屈原的情懷;三寸不爛之舌,是鳩摩羅什的情懷;一米出頭的身體,是派卓西安尼的情懷;汩汩流出的鮮血,是年輕一代的情懷。 當我們在山頂高喊傾聽回音,並在內心中激蕩起那熟悉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一種情懷;當我們在夕陽西下看著太陽緩緩降落灑下餘暉,並在內心中感受到那震撼的辭藻「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也是一種情懷;而今天,當我們在體育場內亦或是電視機前,看著費德勒飄逸優雅的球風,納達爾的暴力回擊,就是這樣一種情懷。 在推動網球這項運動上,價值黃金萬兩 競技體育是殘酷的,歲月以及傷病是即便如神一樣的運動員也避免不了的,費德勒與納達爾在經歷這一切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技術是一方面,而精神力量才是他們成就這一切的首功。 對網球這項運動最真摯的熱愛,對冠軍永不熄滅的渴望,再加上面對重重困難卻始終保持的堅毅態度及果敢、不放棄的宗旨,才讓我們有機會落淚、有機會追憶曾經的過往、有機會感嘆、有機會感慨、有機會懷念逝去的青春。 費德勒做到了,納達爾也做到了,無論是歲月還是傷病,都敵不過那份愛,那份執著,再加上帥氣的面龐,正直的人品,柔和的脾氣,讓兩人擁有了一切可以成為神的素質。柳比西奇曾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殺入決賽,然後輸給一個叫費德勒的人」,而納達爾在法網10年9冠的戰績,也足夠成為一代球王。...
金融巨鱷肖建華 被挾回內地 內地富豪肖建華被傳在香港遭內地公安及國安人員帶回內地,有權威知情人士向《蘋果日報》透露,此舉實為內地當局策劃,但為免重演李波案,公安不親自動手,透過港黑幫挾走肖建華,經皇崗口岸北上「交參」。此招雖避免跨境執法之嫌,但官黑勾結更令人恐懼。 2月1 日他以個人名義在《明報》頭版再次發表聲明,內容和之前他公司微博曾經發表的內容一樣,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國外治療,待療程結束後,將很快與媒體見面,感謝各界關心,又指不存在被綁架回內地的情況,中國政府是文明法治的政府,大家不要誤解。 他聲稱,自己是愛國華僑,一向愛黨愛國,從未參與任何有損國家利益和政府形象的事情,更未支持任何反對勢力和組織;又表示自己是加拿大公民,也是香港永久居民,持有外交護照享有外交保護權,請各界放心。肖的「聲明」疑點重重,且未幾突然被刪除,賬戶顯示「經大量用戶投訴,存在違規行為」,明天控股官網也無法登入。 加拿大駐港領事館發言人指,關注有關肖建華的報道,目前使館人員正聯絡有關當局,以索取更多資訊並提供協助。至於肖曾在聲明自稱是加國公民,發言人稱,為保障涉事者個人私隱,不便透露案件更多資料,未有確認肖是否加國公民。 同路點評︰ 無論肖是遭本港黑幫挾持到內地,或遭內地部門跨境執法帶走,均令港人人身安全再陷威脅,嚴重破壞一國兩制,前者涉及官黑勾結,後者涉及跨境執法,是次事件令大眾驚恐是「李波事件」的翻版。香港人在港會突然「被消失」,人身安全、自由化為灰燼,這充份顯示,內地完全不尊重本港制度,一國兩制名存實亡,這樣下去同類事件只會陸續有來,對於這些情況香港政府更是無力保障市民的安危,令人憤怒。港府在事件發生後反應遲緩,事隔多天仍沒有回應,當局應及早交代有否掌握任何線索,否則只會令人質疑政府的能力。 送500元給行乞婦 林鄭疑助長行乞 年三十,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在沙田排頭村落區時,遇上來自內地的行乞老婦,即向對方送上500元,被批評縱容職業乞丐違法行乞。林鄭沒有回應違法問題,只表示自己是心酸老人家。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吳衛東說,向這些人士查問有何需要幫助時,對方大多不理會或要用普通話溝通,他們亦毋須社工協助,只繼續行乞,形容像一份工作,香港人亦無法幫到他們。他提醒港人,不鼓勵施予金錢給這些行乞人士,可考慮改以捐錢予幫助弱勢社群的團體。 同路點評︰ 如果林鄭是要做面子工程的話,其實大有途徑,但偏偏選擇派錢給乞丐,只會惹人恥笑,顯示自己的無知,特別是她曾是政務司司長,又是特首候選人,市民萬萬不會期望是一個沒有常識的人。其實香港已經很少本地的乞丐,現時很多行乞的都是由內地而來,且是職業行乞者,若林鄭落區想顯示自己很貼近民情,她得到的只有反效果。 加拿大魁北克 清真寺槍擊案 1月29日晚上加拿大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一間清真寺發生槍擊案,造成六人死亡,八人受傷。警方目前拘捕兩人,並稱相信並沒有其他疑犯,但沒有透露有關疑犯的資料。路透社早前引述目擊者指,至少涉及三名槍手。總理Justin Trudeau發表聲明譴責這起「恐怖襲擊」,指中心應該是供人避難和舉行禮拜的地方,發生暴力事件讓他痛心。 這間清真寺去年6月曾在門階發現一個有「禮物包裝」的豬頭,上面寫著「請慢吃」的法語。穆斯林並不進食豬肉,清真寺當時批評有人表達仇恨。 同路點評: Justin Trudeau稍早前在社交網站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移民禁令,指加拿大政府不論信仰,也願意收容逃避戰亂、恐襲的難民。這一次案件,不知道是針對特朗普言論的報復、示威,還是個別案件。如果是針對美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在加拿大行凶。而特朗普禁止7國穆斯林入境美國的禁令,還將引起更多的事情發生。 德州撲克「人機大戰」 人類再敗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開發的人工智能Libratus與4名人類頂尖德州撲克選手之間的「人機大戰」於1月30日在美國匹茲堡結束,人工智能取得勝利。這是人工智能在各種棋牌遊戲中對人類取得的又一個勝利。 這場「人機大戰」在匹茲堡一家賭場中進行,從1月11日持續到30日,人工智能與4名人類選手共玩了12萬手一對一不限注的德州撲克。據當地媒體報導,到比賽結束時,人工智能領先人類選手共約177萬美元的籌碼。在4名人類頂尖選手中,輸得最少的一位也落後人工智能約8.6萬美元的籌碼。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讓「阿爾法圍棋」來進行德州撲克比賽,系統可能不會用虛張聲勢的策略來迷惑對手,而Libratus與「阿爾法圍棋」的算法不同,能通過平衡風險與收益來決定出牌策略。能夠在這種不完整信息博弈中戰勝人類,這種人工智能也許能被用於商業等領域,例如在雙方進行價格談判時,一方借助這種人工智能也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同路點評: 在2015年舉行的一次德州撲克「人機大戰」中,卡耐基梅隆大學開發的一個較早版本的人工智能Claudico輸給了人類選手。這是第一次,人工智能在一對一無限注德州撲克中戰勝人類最頂尖的選手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在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圍棋等遊戲中擊敗人類頂尖選手。與棋類游戲中對戰方可以看見所有棋子不同的是,德州撲克玩家手中的底牌是其他玩家看不到的,這種遊戲屬於不完整信息博弈,要求更複雜的推理能力,對人工智能也更有挑戰性。如果只是算德州撲克計算概率的部分,那麼人類比計算機差遠了,而策略、欺詐這一部分,正是這一次人工智能的進步。 姚明球衣即將退役...
特朗普禁七國入境 針對穆斯林? 根據特朗普27日簽署的行政命令,美國在90天內暫停利比亞、蘇丹、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葉門和索馬裡7國公民入境,在120天內禁止難民入境,以及無限期禁止敘利亞難民進入美國,觸發國內多處連日大規模示威,亦因為有航空公司不清楚禁令範圍,全球多個機場出現混亂。據美媒30日報導,特朗普為這一政策辯護,稱這一政策「不是針對穆斯林」;並把奧巴馬政府也拉下水,稱「我們的政策類似」。同時,和之前強硬的政策相比,這項禁令出現了鬆動,持有美國綠卡的民眾允許入境美國。 據《聯合早報》30日報導,命令27日下午開始實施,許多來自受影響國家的旅客抵達美國時無法入境,雇用這些國家公民的美國企業以及招收這些國家公民的美國大學也大為頭疼。美國科技界領袖譴責這項命令不道德且不符合美國價值觀。美國國土安全部說,受這項行政命令影響的旅客有375人,當中173人在赴美前被航空公司阻止登機,109人在命令簽署時已在途中,飛抵美國後被禁入境。 美國白宮30日說,在這90天的審查期間,他們也有可能增加其他國家進入禁令名單,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指,如果你們有建議增加的國家,記得告訴我們。 同路點評︰ 特朗普的作風一向是雷厲風行的,是次的禁令當然也是引來國際嘩然,這七國主要是穆斯林是顯而易見的,特朗普罕有地在個人社交網站發表聲明,但把茅頭指向傳媒誤導,直言︰「奧巴馬也曾於2011年,禁止伊拉克旅客入境」,強調該行政命令並非針對穆斯林教徒,目的只為避免恐怖份子從7個國家混入美國;特朗普又指,他對敍利亞的人道災難感到同情,「但作為總統,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美國」。然而,美國廣播公司梳理後發現,近年來在美國製造恐怖襲擊的恐怖分子沒有一個是來自禁令的七國,讓人不解特朗普選中這七國國家的真正理由。 墨爾本CBD 露宿者被驅逐 墨爾本最繁忙的火車站Flinders Station將要進行裝修,建築商於週三設立棚架。警方關閉了斯旺斯頓和伊麗莎白街之間的弗林德斯街,允許拆除營地和建築工人,開始在車站的裝修。州政府於上周表示,在車站睡覺的人將被提供臨時住房,墨爾本將有大約40人獲得單位,直到2017年底入住新的永久性住房為止。 墨爾本市長道爾(Robert Doyle)日前迫於警方及媒體壓力,表示將在下次市議會會議時,提起新地方法規,禁止無家可歸者在城市中心商務區街道上留宿。他還表示,警方已然擁有逮捕阻礙交通、吸毒、威脅或攻擊行人,以及乞討的人的權力,希望他們能將手中的力量充分發揮,並稱歡迎警方為改善墨爾本所做的努力,屆時,墨市也將繼續配合警方工作。維州警務處長阿什頓(Graham Ashton)指出,這些人不是無家可歸,而是硬要選擇在市內露營,因為這裡有更多人可以敲詐。 代表無家可歸者權益的36個組織的負責人聯名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譴責媒體對無家可歸者的大肆報導,稱此「引起了公眾恐慌與憎恨」。信中寫道:「誹謗那些露宿街頭的人並不能幫助他們。」並指出真正的恥辱不是這些無家可歸者,而是這場無家可歸的危機曠日持久,卻只在此時才得到注意。 同路點評︰ 就在不久前,市長還稱不願將墨爾本變成那種「將人們打包運走」的城市。他表示,若將這些無家可歸者從一個地方趕走,他們也只會跑到另一個露宿地點。他還指出,應該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把人趕走,只做表面的清理工作。然而,市長卻又是說一套做一套,未能真正解決問題。其實露宿者問題已經發生很久,有些人會質疑他們不做工作、只靠途人施捨和政府的援助,事實上政府會向他們提供住房,但真正再挖深一層,露宿者有屋也不想住,寧願睡街邊的狀況卻沒有那麼簡單,或許這是他們對社會表達不滿的方式,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澳嚴審中企收購 確保「國家安全」 澳大利亞已下令對其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全面的國家安全再評估,並且正在草擬關鍵資產登記冊,以幫助監管機構評判私有化或面向海外投資者出售資產是否會引發國家安全問題。據悉,這項舉措,背後的動機是擔心隨著來自中國的外商投資激增,澳大利亞關鍵的水資源、能源和港口設施有更大的風險遭到「破壞、刺探和脅迫」。 此前澳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國國家電網和總部位於香港的長江基建對澳大利亞電力公司的收購,以及上海鵬欣集團對基德曼公司的3.7億澳元的收購案。 同路點評: 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以5億澳元租下達爾文港。這份99年的租約沒有經過澳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正式審查,也未通告美國當局,這引來了華盛頓方面的指責。此後,澳大利亞出台的規定愈加嚴格,以確保所有關鍵基礎設施資產的出售都須經過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說,出售基礎設施的確有可能威脅國家安全,所以,嚴格審查沒錯,只是,不要區別對待就好。 老人困死悉尼商場 三週後被發現 上週五,一具嚴重腐爛的屍體在悉尼Bondi Westfield購物中心四樓的奢侈品店Chanel及Scotch & Soda背後的樓梯間被發現。死者是71歲的老人Bernard Gore,來自塔斯馬尼亞,患有老年癡呆,退休後靠養老金生活,這次是和妻子一起前往悉尼探親度假的,住在女兒位於悉尼Woollahra區的家中。三周前,他告訴家人去Westfield逛逛,後來一直未歸,家人報警失蹤。三周後,他腐爛的屍體被發現,足足證明,這位可憐的老人被困商場樓梯道整整三周,噩夢般的死去。...
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 1•20墨爾本汽車衝撞人群事件已經過去了幾天,這個事件仍在發酵。我們在悼念死難者、譴責肇事者的同時,也做一些值得的討論。 事件 至今,我們能掌握到的所有真實的信息如下:犯罪嫌疑人,26歲,上週因家暴遭指控,並有精神病史和吸毒史。 當天早上刺傷了他的兄弟,並且搶走了鄰居的車,後來劫持了一名女人質,但一段時間後逃離。再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公共事件的原則 事件自從發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天的時間,網絡上的討論數不勝數,這樣的事件的確能引起每一個人的關注,尤其在澳大利亞這樣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每個人都在發表著自己的意見、看法、建議…… 縱覽大家的討論:第一,輿論對於警察的譴責,譴責警察沒有第一事件阻止事情的發生;第二,輿論對於包括警察在內的政府職能部門的譴責,譴責他們沒有第一時間察覺肇事者留下來的信息,譴責他們應該提前預知此案…… 我們想問,究竟公眾事件應該以什麼為原則?公眾輿論?大眾壓力?事件本身?基本法律? 誠然,公共事件當以「公共至上」為原則,但是,這條原則難道僅僅是簡單的滿足輿論?從此這樣的悲劇就將避免?公眾會真的滿意政府的舉動? 我們覺得這個原則非常值得探討,首先,這樣的事件能否被預測?公眾給出的一個理由是,嫌犯在事發之前幾次在自己的Facebook發表文章表示自己將要做些什麼,為什麼沒有人第一時間就發現這些信息,政府有幾次機會可以提早發現這些,但都錯過了。可是……政府有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有沒有這樣的權利來做這樣的事情呢? 先說能力,政府可能需要一個專門的部門來做一個類似「網警」的角色,來瀏覽、篩選、甄別每一個Facebook博文,當然並不局限於Facebook,我們熟悉的社交網絡還有Instagram、Pinterest 、WhatsApp,還包括不同民族使用的已知的諸如華人的微博、微信等等,那麼這個人工量究竟多大,實在無法預知。 再說效率或者意義,澳大利亞一共有2000多萬人口,罪犯通過網絡來提前預告自己的犯罪情況的有多少呢?政府僱傭了一大堆人,出了這麼多人力物力財力,結果效率有多大呢? 第三說權利,如果要求政府、警察來做這樣的事情,那麼相當於,警察首先需要假定澳洲所有公民、移民、包括臨時簽證的人士都有犯罪的可能,那麼需要監視至少他們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我想請問,您願意被監視嗎?會給政府和警察這樣的權利嗎? 既然沒有預測的能力,那麼意外就是意外,每天都有意外的發生,而每一次意外看上去都有提前可以避免的可能,但是意外還是在發生,這也是意外之所以被叫意外的原因。 我們當然要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是也要換位思考,公共事件以「公共至上」為原則,但是也要讓所有需要執行和修改的地方朝向正確的方向,而不是滿足我們的一時之快。 法律 星期一早晨,維州州長丹尼爾•安德魯在州政府正式宣布「不計成本」地改革《保釋法》,不給慣犯可乘之機。 很多人譴責警方為何在此前批准肇事司機保釋,為何一個嗑藥的精神病能大搖大擺在city溜達。 肇事者此前因為家庭暴力被捕,雖然我們不能說家庭暴力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話,但是,家庭暴力和殺人慣犯是不是不可同日而語呢?再者,一個「嗑藥的精神病」就沒有在city生活的權利了嗎?這不是澳洲憲法所主張的,所以我想請問,輿論的意思是應該把所有「嗑藥的精神病」都關起來還是應該置他們於死地呢?相比較最近的新聞,周立波在美國持槍、攜毒被抓,僅僅5000美金就可以保釋,難道持槍的嚴重性比家暴對於社會的危害更小嗎? 我們非常推崇州長週一的決定,《保釋法》早已需要改革,很多危害公眾的慣犯不應該有保釋的權利,這的確可以減少案件的發生,但是,並不意味著能夠完全避免悲劇的發生。而且,保釋是人權的一個表達方式,在一個講究人權的國度,沒有保釋法就令人奇怪了。 修改當然是需要更嚴格,但是一個被訴家暴的人終究還是會有保釋的權利。無論是法官還是義工,都應該遵照法律的條款來決定,所以保釋的條件應該寫的特別詳細才對。 另外,人性很容易就體現的淋漓盡致,打個比方,別人撞了我們的車,我們就要求法律嚴懲他們,要他們賠償,在很多地方還有人大打出手的,而當我們撞了別人的車,我們會給自己找出無數的理由,表示自己不是故意的,沒有看到等等。人性的弱點不應該決定法律,而法律正應該幫助人性弱點造成的問題。所以,即便人們呼籲更嚴格甚至取消保釋,但是事實上,我們也要尊重所謂嫌犯的人權,總之,保釋條件很重要。 社會結構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結構也逐漸變化。我們有沒有發現,我們是不是不像從前那樣關心身邊的人了呢?在過去,鄰里之間可以無話不談,但是今天,我們很多時候跟自己的鄰居都不熟悉,甚至都不認識,連住的是白、黃、黑哪個種族都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一些朋友、親屬也是,聯繫的不是特別緊密,也不會去聊心裡話,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遇到生理、心理上的困難,有沒有財務、家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