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香港警方對台灣開發的手機遊戲《逆轉前線:篝火》發出警告,指該遊戲宣揚武裝革命和分裂主義,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 該遊戲由ESC Taiwan開發,玩家可選擇代表台灣、香港、西藏、維吾爾等地的勢力,挑戰或支持中國共產政權。 遊戲自稱為非虛構作品,故意與現實中的機構和事件相呼應。 香港當局警告 擁有該遊戲可能被視為持有煽動性材料, 進行應用內購買可能被解讀為資助分裂活動, 推薦該遊戲亦可能構成煽動分裂的行為。 在警告發布後,該遊戲已從香港的App Store下架,但開發者表示,在下架前下載量激增。 同路點評: 此事件突顯了《香港國安法》對數位和創意領域的影響日益擴大。 儘管當局認為此舉有助於維護穩定和主權,但批評者認為這是在壓制言論自由和藝術創作。 該遊戲允許玩家選擇挑戰或支持共產政權,這引發了對創意表達和政治評論界限的討論。 對該遊戲的迅速行動反映出香港對媒體和異見聲音的控制日益加強,包括逮捕活動人士、記者,以及關閉支持民主的媒體機構。 《逆轉前線:篝火》一案,再次顯示出《香港國安法》如何被當作打壓異見、審查藝術、壓制政治表達的工具,並以「維護安全」為藉口合理化。這部法律自2020年由北京強行實施以來,已導致大批社運人士被捕、獨立媒體被迫關閉、公民社會受到恐嚇。如今,連一款具有虛構情節且允許玩家選擇不同政治立場的手機遊戲,也被視為威脅。 隨著數位平台在政治話語和行動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在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之間取得平衡,仍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逆轉前線》的案例展示了創作者和用戶在這些複雜法律和倫理環境中所面臨的挑戰。
澳洲消費者團體Choice近期對20款防曬產品進行測試,結果僅有4款產品的防曬係數(SPF)達到包裝標示的數值。令人擔憂的是,未達標準的產品中,包括3款兒童專用防曬乳,以及3款由癌症理事會銷售的產品,而價格較高的品牌反而表現最差。 儘管如此,專家表示民眾仍可對防曬產品保持信心,雖然部分產品標示的SPF數值較實際測試低,但仍具備基本防曬效果。Choice雖對結果感到失望,卻呼籲消費者不必恐慌,並建議廠商持續改進品質。對此,部分涉事品牌質疑測試準確性,懷疑其中可能存在人為操作誤差。 同路點評: 這起事件引發對產品廣告真實性與消費者安全的多重疑慮。 一方面,企業為促銷往往誇大產品效能,犧牲消費者健康與信任。雖然實際SPF略低不至於危害健康,但此類虛假宣傳無疑削弱了消費者對防曬產品的信賴,消費者理應獲得誠實透明的資訊。 另一方面,消費者團體的測試也可能因主觀判斷如皮膚紅腫反應的差異,以及測試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導致結果不盡完善。這類誤差若未妥善說明,反而可能造成市場過度恐慌,削弱消費者對整體防曬產業的信心。 總結而言,防曬產品的標示與實際防護效果之間存在差距確實值得關注,但消費者應在多方資訊中保持理性判斷,避免被單一報告或廣告左右。唯有業者誠實經營、檢測透明科學,搭配消費團體公正嚴謹的評測,才能真正保障消費者健康,重塑市場信任。
隨著特朗普近期試圖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香港教育局決定把握此一局勢,視之為吸引海外優秀人才的新契機。 當哈佛正忙於尋求法律途徑自保之際,香港科技大學於週五宣布,對所有受影響的國際學生發出公開邀請,無論是被迫離開哈佛的學生,或是已收到錄取通知的學生皆可申請。 該大學表示,將提供無條件錄取、簡化的入學程序,以及學術支援,以協助有意轉學的學生順利銜接。 然而,如《衛報》訪問的一名學生所指出,香港的大學並不能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這位學生提到,在川普的禁令頒布前,哈佛是他唯一的選擇,獲得碩士學位是他避免進入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的希望,這顯示出香港的大學尚未理解,此次禁令所造成的衝擊遠不止學術層面。 同路點評: 透過向受特朗普禁令影響的外國學生敞開大門,香港的大學似乎希望以相反的姿態贏得國際學生的好感。 然而,他們未能考慮許多將會阻礙這些學生、而非真正協助他們的關鍵因素。 其中一項因素是對學術自由的擔憂。香港因《國安法》實施而備受爭議,學者與學生在面對敏感議題時普遍傾向自我審查,使得學術自由受到嚴重壓抑。 另一個問題是政治干預的觀感。由於香港教育政策與中國內地的政治路線密切一致,這不免讓人質疑學術機構是否仍保有其獨立性與表達自由。 此外,校園氛圍與融入挑戰亦屢見不鮮。香港本地學生與內地學生之間因政治觀點與文化背景的落差而產生的緊張關係,經常未受到妥善處理,這對尋求包容與和諧校園環境的國際學生來說,是一大阻礙。 事實上,學生也可能因應香港未來的政治變化及其對畢業後發展的影響而感到不安。這包括政治局勢的不穩定性可能損害其工作簽證的可信度、就業前景、以及在香港生活與移動的自由。部分表態過於直言不諱的學生,甚至可能面臨難以找到長期職業、甚至被捕的風險。 儘管香港的大學在學術成就上享有國際聲譽,但隨著政治風波與學術自由爭議不斷,其全球聲望正逐漸受損。許多潛在學生在做出升學決策時,會將學校的國際排名與整體聲譽納入考量。而當香港的高等院校未能正視並處理這些關於學術自由、政治干預、校園氛圍、學術聲譽與長遠穩定性的關鍵議題時,吸引國際人才的目標就難以真正實現。
工黨一向以不輕易涉足商業界聞名。然而,在以壓倒性勝利擊敗自由黨之後,現任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ony Albanese)決定改變這一傳統立場。 阿爾巴尼斯宣布,此舉反映他對「具體而有形行動」的渴望,並希望透過這個過程,建立一個超越2025年選舉政綱、更具廣泛共識的改革基礎。他表示,與商界人士接觸,有助於他更深入理解當代社會的實際樣貌與挑戰。 同路點評: 對於總理來說,選擇做出歷任領導人未敢嘗試之舉,確實是一項雄心壯志之舉——將一個傳統上根植於工會的政黨,對外開放與商業界的合作。這項決策正是走在「改革」與「傳統」之間的鋼索上。 一方面,這代表工黨有意朝更務實的方向轉型:一個歷來捍衛工人與工會權益的政黨,如今選擇與企業界對話,尋求更具體有效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此舉也可能讓部分核心支持者感到失望,認為這是在妥協工黨的創黨初衷與價值觀。 然而,在這個全球經濟劇烈變動的時代——無論是自動化、氣候變遷,還是經濟不平等等問題——政府與產業的合作早已不可或缺。阿爾巴尼斯選擇擁抱更廣泛的社會對話,也顯示出他不只堅持理念,更願意面對治理的現實挑戰與複雜性。 這場冒險究竟會強化還是削弱工黨的核心認同,仍待時間驗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為澳洲政治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篇章。
近來中國書籍出版界風聲鶴唳,作家們陷入焦慮之中,原因是中國當局針對發表男男戀小說的女性作者展開打壓行動,包括在台灣平台「海棠文學」上發表作品的作者。 這些懲罰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拘留、罰款甚至監禁。 其中一位受害者來自甘肅農村的貧困學生,在五月被迫前往當地派出所接受調查;另一位作者也有相似遭遇。她們均表示震驚,無法理解為何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竟被視為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受害者多為大學生,經濟條件有限,無法輕易聘請律師維權。有律師透露,已有至少一百位作家受到本次打壓波及。 雖然中國法律上並未明令禁止同性戀,但至今仍不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這次針對文學題材的打壓雖非首次,但充分揭示了中國在思想與文化層面的高度同質化現象。 同路點評: 同性戀作為一種社會與文學的表達主題,歷來備受爭議。而此次對同志題材作者的打壓,正是中國政府進一步限縮言論與創作自由的警示信號。 從歷史背景來看,中國傳統向來強調「一夫一妻」的家庭觀念,但諷刺的是,歷朝歷代的男性權貴卻常擁有多名妻妾或妾侍。這種雙重標準暴露出中國當代政策與歷史實際情況之間的矛盾。 此外,當局常聲稱「同性戀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產物」,接受它將是「賣國行為」——這種說法既不正確也極具誤導性。中國古代文獻中其實充斥同志情感的記載。例如:西漢哀帝與董賢之間的「斷袖之癖」,哀帝不願驚醒睡在他袖上的董賢而寧願割斷衣袖;唐朝朝廷對男寵的接受也有諸多記載,男間情愛並不罕見。 這些例子皆說明,現代中國在無視多元群體的同時,也正在否認並掩蓋自己原有的文化與歷史根基。即便同性戀在中國不構成犯罪,其合法婚姻權益至今仍未獲保障。 因此,當局如今逮捕創作同志題材小說的當代作家,顯示出其不僅在壓抑言論自由,也在否定自身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讀者當然可以選擇接受或不接受同性戀題材,但他們不該被剝奪閱讀與判斷的權利。
艾琳·帕特森的長期指控仍未減緩,她再次被揭發對涉及使用有毒蘑菇毒害岳父母的謀殺案說謊。 在四名涉案岳家成員中,只有一人倖存於這場致命的午餐。 之前已知她在為岳父母烹調的食物中加入了蘑菇。但現在已確認,她對醫護人員謊稱自己是從亞洲雜貨店購買這些蘑菇。 更多令人不安的行為證據指出,她在岳父母病重期間,仍將剩餘的牛肉威靈頓餵食給自己的孩子。此外,她在購買食物烘乾機前數小時還親自採集致命的死亡帽蘑菇。 艾琳與其分居的丈夫西蒙(Simon)關係動盪,主要因溝通不良及財產糾紛導致關係破裂。據報她也對岳父母抱有不信任,曾在 Facebook 訊息中稱他們為「無可救藥的人」,不想再與他們有任何瓜葛。這些婚姻上的問題可能是導致悲劇的因素之一。 目前艾琳·帕特森的法庭審理仍在進行中。 同路點評: 艾琳·帕特森的謀殺審判凸顯了未解決的仇恨與心理健康問題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議題。 雖然艾琳試圖以自尊心低落、因與岳家人的互動而感到羞愧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但這些理由無法成為謀殺的正當理由。她以報復之名所犯下的行為,已嚴重違反法律底線。 艾琳·帕特森案件亦揭示了心理健康在個人行為及家庭互動中的關鍵作用。艾琳坦承自己曾面臨自尊心低落、情緒困擾及羞愧感,顯示她在悲劇發生前的期間正承受嚴重的心理挑戰。 心理健康問題會深刻影響個體如何面對壓力、衝突以及人際關係。在艾琳的案例中,未解決的情緒痛苦,可能因婚姻破裂及與岳家人關係緊張而加劇,這些因素或許混淆了她的判斷,導致了破壞性的行為。 此案強調了及早認識和處理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充滿壓力的家庭情境中。支持系統、心理諮詢和開放溝通,對防止情緒困擾惡化為有害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心理健康問題能夠提供背景說明,但並不構成犯罪行為的辯解。法律體系仍然要求個人為其選擇負責,但本案也促使社會對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及同理心介入的討論。 關於食品安全,本案也是對不慎使用陌生或有毒食材所帶來危險的嚴重警示。它強調了在處理食物時,尤其是採集野生或不明食材時,必須具備充分的知識和謹慎態度。 總之,這起案件揭示了個人恩怨、心理健康困擾與疏忽大意,如何交織成對整個家庭和社會造成悲劇的原因。
知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黃之鋒,再度面臨中國「國安法」新一輪指控,目前尚未申請保釋。 根據中國方面的說法,黃之鋒「嚴重干擾了香港與中國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但中國從未具體說明其所指為何。 截至2025年,黃之鋒已被監禁超過四年。然而,中國仍持續追訴他與流亡海外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之間的「合謀」,包括協助羅冠聰在海外發聲、以及呼籲外國對中國實施制裁與封鎖。 儘管香港政府與中國堅稱對黃之鋒等人的國安法指控並非含糊籠統、過度擴張或主觀惡意,國際社會卻不這麼認為。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副主任黃瑤(Maya Wong)更批評這些指控為「專斷、殘酷且令人髮指」,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亦警告,一旦罪名成立,黃之鋒恐面臨終身監禁的不公命運。 同路點評: 黃之鋒遭受長期迫害的案件,是對香港言論自由倒退的警鐘與證明。 誠然,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中國對於過去被外國入侵的歷史懷有羞辱感情可以理解,但這絕不應成為否認香港在英治時期所培養出的本地文化與價值觀的理由。 如今中國不僅試圖抹去歷史,更將外來文化與民主思想一概打為「勾結外國勢力」,反映出其根本無法容納批評與多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的鎮壓,形同中國對民主理念的拒絕與自我矮化,使其看來如同一位無法面對過去與差異的巨大丑角。
夏季來臨,當澳洲人悠閒地在海灘或冷氣房中納涼,亞洲基層及貧困族群卻仍在悶熱難耐中苦苦掙扎。 印度古吉拉特邦氣溫高達攝氏34度,當地家庭無論室內或室外皆難以獲得舒適,原因是居住環境建造粗糙且通風不良。據估計已有超過4000人疑似因熱衰竭而受害。 類似困境並非僅限於印尼等亞洲國家,澳洲的租屋市場中,也同樣存在通風不佳的住宅問題。 由於這場熱浪疫情多因建築結構不良所加劇,住宅建造方式亟需改變。然而,在當前全球經濟高通膨的環境下,冷氣仍只屬於少數有錢人的奢侈品,窮人無法負擔;且冷氣機的廣泛使用只會使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更為嚴重。 目前已有多種替代方案被採用或討論中,例如在建築時使用隔熱牆材或加設遮蔭設施。但也有人主張,政府應將重點放在減少住宅密度,以降低健康風險。 同路點評: 住房對亞洲國家及澳洲民眾來說,皆是基本而重要的保障。可惜的是,劣質的住宅暴露出政府在保障民眾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嚴重不足。 雖然降低住宅密度確實能減少擁擠,而使用隔熱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溫,這些都是緩解手段,但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問題的根源在於貧富差距。 只有富人擁有足夠資源及財力,才能購買冷氣及高品質建材,避免住進劣質房屋。事實上,政府更傾向討好富裕階層,而非根本解決貧困者被迫居住於劣質住宅的問題。 在全球暖化持續惡化之際,大多數人恐怕仍未意識到這場熱浪疫情的嚴峻性。
在第二起錯誤的胚胎植入事件發生後,Monash IVF終於決定展開全面的內部調查。 據該公司所稱,這次事故牽涉到一名患者誤植入本應屬於另一治療計畫伴侶的胚胎。該失誤直到兩個月後才被發現,當產婦發現新生兒與自己毫無基因關聯時才揭露真相。隨後,這對生育父母要求將剩餘的胚胎轉至另一家機構保存。 儘管Monash IVF為此公開道歉並聲稱會加強驗證程序,但事件已引起昆士蘭衛生部門的高度關注,並促使其對該公司所有診所進行全面檢查。衛生單位也指出,目前仍需倚賴人工見證程序,並建議要求胚胎學家必須註冊,以降低類似錯誤再次發生的風險。 同路點評: 無論異性或同性伴侶,試管嬰兒(IVF)都是一項重要且希望之光的生育技術。然而,本案揭示出即使是大品牌醫療機構,在關鍵操作環節上仍可能存在嚴重疏忽。 Monash IVF的再犯顯示,大型醫療品牌未必代表細心和專業,而是在程序中出現自滿,導致應可避免的錯誤發生。 此外,這也引發道德與法律上的複雜問題:若胚胎被錯植,新生兒究竟屬於誰?這個答案模糊而具爭議。此案警示我們,儘管IVF造福無數人,卻絕非萬無一失。
網路上出現一種名為「吉卜力風格」的AI生成藝術,聲稱能完美模仿傳奇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風格。雖然大多數網友樂於嘗試此風格,但宮崎駿本人及其他藝術家對此趨勢表示反對。 宮崎駿指出,他的動畫需要多年心血投入,每一格畫面都凝聚了大量精力,因此對OpenAI能在數秒內複製他的個人美學感到極度失望,甚至憤怒稱此舉「對生命本身的侮辱」。 許多藝術家也對AI藝術的倫理問題提出疑慮,關注其版權問題以及對動畫師和藝術家生計的衝擊。隨著AI生成技術興起,可能滿足藝術素養較低的觀眾,導致動畫等藝術產業衰退。 此外,透過該「吉卜力風格」功能產出的某些不安主題作品(如喬治·佛洛伊德被害事件的圖像),也引發對敏感議題處理不當的批評。 學者Deborah Szapiro指出,OpenAI盜用宮崎駿風格,侵犯了智慧財產權。目前OpenAI也正面臨相關版權訴訟。 3D視覺化教授John McGhee則批評OpenAI抄襲,強調若未經策劃,該風格無法代表原創藝術家的品牌精髓,且該工具忽略了宮崎駿作品中環保與人類影響等核心主題,正在破壞品牌創意。 儘管爭議不斷,OpenAI仍無意停止此AI生成功能。 同路點評: 許多人敬佩藝術家,卻無暇或無法學習創作技巧,因此能透過AI模仿喜愛的藝術風格,對他們而言猶如救星。 然而,這種行為雖非惡意,卻常觸及創意的界線。使用者雖能輕鬆生成藝術品,卻往往是以藝術家多年磨練的風格為代價,因此將此AI功能標籤為「偷竊」與「無靈魂」是合理的。 不過,AI作為未來主導工具,擁有其價值與用途,像是翻譯、構思和修飾創作。因此,圍繞「吉卜力風格」生成工具的爭議尚在醞釀中,AI應被視為中立工具,只要使用者願意避免侵權的特定功能,AI並非邪惡的象徵。 這場爭議反映出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價值的衝突。宮崎駿代表的不只是動畫技術,更是投入情感與理念的藝術靈魂,而AI在瞬間複製的外表,難以承載這份深厚的文化意義。 藝術家的心血被縮減為冷冰冰的程式碼,讓人不禁質疑,未來的藝術還會有多少真誠與獨特?同時,我們也應當正視AI帶來的便利與挑戰,思考如何在尊重創作者權利與推動技術革新間取得平衡。 這或許是藝術與科技共同成長的必經之路,唯有透過溝通與法律規範,才能讓創意與技術攜手並進,開創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