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包裹的凱旋門引法國熱議

保加利亞著名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Christo)的遺作《包裹的凱旋門》將於9月18日至10月3日正式亮相。該項目實現了克里斯托和妻子珍妮-克勞德(Jeanne-Claude)長達60年的夢想。

對於這一龐大的當代藝術品,人們褒貶不一。法國文化部長贊其為「給巴黎人的絕佳禮物」,但也有市民認為這實在醜的驚人,簡直是恥辱。

早在1962年,當時住在凱旋門附近Foch大街上的克里斯托及夫人珍妮-克勞德就萌生包裹凱旋門的創意,並製作草圖。

按照克里斯託的構想,「被打包」的凱旋門將成為有生命的物體,在風中活躍起來,會反射光線。褶皺會隨風飄動,讓建築物的表面變得感性。人們會想要去觸摸凱旋門。

據法媒報導,《包裹的凱旋門》耗資1400萬歐元,資金來源於克里斯托作品、草圖、紀念品、模型以及版畫的拍賣,相關衍生品的銷售收入將全部贈予法國國家歷史文物中心。

早在1985年「打包」巴黎新橋之前,克里斯托曾於1962年用89個油桶堆疊成一面牆,將巴黎6區的Visconti街堵塞了數小時。

同路點評:

當代藝術是通過公眾的反響(無論好壞)而存在,作品的特徵就是「違背常識」,因此,關鍵問題並不在於公眾喜歡與否,而是作品是否以可接受的方式被呈現。之前,克里斯託名為「鐵幕」(Iron Curtain)的作品被看作是「反柏林牆」的宣言,但這一次似乎並沒有那麼足夠的寓意。雖然,像克里斯託所說,每人都可以有不錯的想法,而最重要的是去行動。但是行動背後的意義或者目的何在,也是很重要的。這一次他期望通過改變人們與周圍景觀的關係,促使人們以另一種眼光看待身邊的世界。但是,民眾似乎看不到另一種眼光,這也是需要藝術家思考的地方。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