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小小的夢想[36] – 慈善的可持續發展

Ravi Shankar曾說過︰「慈善應該是自我可持續發展的。也就是說,它應該創造更多的財富,而非延續貧窮和依賴的循環。」慈善組織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往往是大眾高度重視和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的慈善機構正在發現唯一的生存方式是,轉向一種高效、可靠和最可持續的資金籌措方法。

View post on imgur.com


我們探訪Watoto村有機會見證高質素的照顧孤兒服務,讓我有興趣了解這個慈善機構的更多財務狀況。根據最近發布的財務報告,Watoto村在一年內獲得了1300萬美元的收入,其支出為1050萬美元。作為一個平均數字,該村每個小孩或女子一年內每人收到的資金超過3,500美元。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這一數額在烏干達代表着甚麼,可以告訴你,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6美元。也就是說,村里每個受扶養的小孩或女子平均每個人收到財政收入,超過一般收入5倍。相對來說,Watoto似乎是一個非常成功籌集資金的組織。這個組織還重視可持續性,會管理山羊、家禽和農場,以便為村莊生產自己的食物和飲料。不過,在我們的鄉村旅遊中,我們被告知這樣的行動尚未為該組織帶來利潤。

用一個理論來概括個人慈善事業和業務顯然是不可能的。然而,慈善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的付出往往被認為是倡導,認為它們在示範貧困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毫無疑問,慈善機構了解他們所服務的群眾,並能夠鼓勵高水平的人們參與活動。此外,它們往往着手解決地方政府無力或不願意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慈善機構確實存在缺點。許多組織都是脆弱的,往往嚴重依賴外部融資,使他們有時是不可持續的或可能受到操縱。雖然慈善機構可以依賴短期捐款資金,但有多少組織可以建立自己的利潤形成機制,以更有效地控制財政?有人還認為,如果慈善機構控制太多捐助金錢,它們可能會通過更高的薪水將人力消耗掉,來「擠出」政府。非洲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的平均工資通常是典型公務員的5倍。此外,慈善機構的責任觀往往是一個辯論的話題。因此,像「GiveWell」這樣的組織出現,以便為個人捐助者尋找最有效的慈善機構。

探訪Watoto村讓我更深入了解慈善組織的利益和缺點。雖然可持續發展仍然是慈善機構熱烈爭論的話題,但我們應該同意,這種組織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幫助自己的機會。

 

** Watoto是一項整全的關懷計劃,成立於30多年前,由加拿大傳教士夫婦組成,旨在照顧烏干達絕大多數孤兒和弱勢婦女。對於許多發達國家的人來說,談起Watoto,其兒童合唱團美妙的歌聲自然會在腦中響起。自1994年以來,Watoto兒童合唱團已經走遍世界各地,作為非洲兒童倡導者的身份,宣揚他們通過耶穌基督而發現的希望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