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西非六]古帕瑪庫 – 多哥隱藏的寶石

在這個聖誕假期,我獨自飛到多哥北部、布基納法索和加納旅行,這是一個多麼令人興奮的機會。位於多哥北部的一個村莊 – 古帕瑪庫,是其中一個令我感動、難忘的地方。

古帕瑪庫,是巴塔馬利巴的一處文化景觀,200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古帕瑪庫擁有獨特的傳統泥塔房子–「塔塔」。成立於17世紀的塔塔是由逃離貝寧達荷美王國的奴隸所建成。如今,富有傳統特色的泥屋已成為多哥國家著名的象徵,但也保留著當地人們的生活模式。

由泥塔建成的塔塔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村莊建築,這也體現了巴塔馬利巴當地人們那獨有適應環境的能力。Tamberma(意指「熟練的建設者」)是由一個單一的入口室連接而成的厚壁塔,那是用來捕獲敵人的。這些與眾不同的結構是由粘土、木材和稻草建成,沒有工具,是用來抵禦鄰近部落的入侵。生活在塔塔的居民,被粘土建成的高架木頭露臺包圍著,他們自己煮飯、曬自家小米和玉米,並把大部分的時間作為閒暇時光。許多塔塔在屋前也設有神物神社。毫無疑問,這些主要是人與自然緊密聯繫的實際表現與傳統安居的方式,而這些仍保留至今。這兩天,居住於塔塔、與親切好客的巴塔馬利巴村民共處,是多麼難得的機會。

古帕瑪庫是一個農業的社會,具有和諧的領土,與信仰、儀式和日常生活緊密相聯。人們以體力勞動,在無數公頃的土地耕種,以獲取食物,例如玉米、棉花和小米。也因為這樣,家庭通常鼓勵生育孩子,村裡許多孩子(和成人)都因為財政拮据和工作需要而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我遇到很多村民,他們無法用法語溝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文盲。這些村民往往也是一群超出了社會安全網和貧窮方案的範圍的人口。電力和自來水在村裡是得不到供應的,一些「富有」的村民,他們擁有普通型號的手機,但只能在叢林里舉行的晚間派對中,用村莊發電機來為手機充電。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旅遊地點的古帕瑪庫不是一個極為貧困的村莊。但它肯定激勵著我去思考關於貧困的定義。我們通常認為貧困是悲慘的,就好像<<世界宣明會>>海報裡的孩子一樣,他們赤著腳走在非洲的農村地區里,他們承受著缺乏食物的困苦。然而,貧困可能是多方面的,不穩定的食物供給絕對不是貧困的唯一原因。聯合國定義貧困如下 :

「根本上,貧困意味著無法獲得選擇和機會、尊嚴;缺乏參與社會的基本能力;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物去讓一個家庭能夠吃飽穿暖,沒有學校或診所,沒有土地讓食物去生長或工作收入以支撐自己的生活,無法獲得信貸額度。這讓個人、家庭和社區缺乏安全感、感到無能為力和遭受排斥。這也意味著容易遭受暴力,人們在邊際和脆弱的環境生活著,得不到乾淨用水和衛生設施。 」

生活在古帕瑪庫村莊的經歷的確觸動了我的心。我希望,無論我在哪裡,我可以經常被提醒親眼目睹過的貧窮,以及從納爾遜 • 曼德拉那裡所學到的寶貴課程。「戰勝貧困不是一種慈善姿態, 是對基本人權的保護,生活在世界上每個角落的人們都有權力過有尊嚴的生活」。

[Best_Wordpress_Gallery id=”3″ gal_title=”loving africa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