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日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峯會表示特朗普總統對中國採取的強硬貿易政策是正確的,並指出中國的貿易行為仍然是全球貿易體系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她強調,中國在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和市場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對歐盟企業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馮德萊恩指出,中國正試圖透過削弱知識產權保護、提供鉅額補貼,來主導全球製造業與供應鏈。這樣的做法「不是正常的市場競爭,而是有意的市場扭曲」。她警告,各方應對所謂「新一輪中國衝擊」保持警惕,特別是中國大量向全球市場傾銷由國家補貼支持的低價產品,並呼籲七國集團(G7)協同行動,應對中國在原材料領域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作為本屆G7峰會主席,發表會後總結時亦呼籲中國應避免扭曲市場、造成有害的產能過剩。 馮德萊恩則進一步呼籲,美國總統應攜手盟友,共同應對中國引發的貿易失衡問題,而非對盟國加徵關稅。 針對相關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週三在例行記者會上雖未點名回應,但批評的說法「罔顧事實、充滿偏見和雙重標準」,中方表達強烈不滿與堅決反對。郭嘉昆表示:「所謂的『產能過剩』,其本質是有些國家擔心自身競爭力與市場佔有率,試圖藉此為由推行保護主義措施。真正過剩的不是產能,而是焦慮。」 同路點評: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近日高調表示「特朗普是對的」,此舉除了針對中國貿易問題發聲,更顯然帶有外交策略考量。歐洲多國正擔憂美方可能恢復對歐盟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馮德萊恩此番言論,某程度是意圖向川普釋出善意,展現歐盟在中國議題上與美方站在同一陣線,以此爭取避免成為貿易報復對象。 此外,本屆G7峰會主席國加拿大亦同步發聲,批評中國的市場扭曲與產能過剩,進一步顯示西方盟國正試圖圍繞共同立場應對中國挑戰。對歐盟而言,如何在維護對中經貿利益、平衡內部分歧,以及穩住與美國新政府的關係之間取得平衡,將是當前重要的外交課題。歐洲是否真能形成統一且具影響力的對中策略,仍有待觀察。
澳洲目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番茄短缺,主要由於南澳和維多利亞州的番茄生產季節結束,加上昆士蘭州的極端天氣和番茄褐色皺果病毒(ToBRFV)疫情影響,導致供應鏈中斷和價格飆升。 主要超市連鎖店的所有新鮮番茄品種均受到影響,價格平均上漲了每公斤$5。澳洲最大的溫室農業公司之一Flavourite的首席行銷長Sam Kisvarda表示,這種情況在冬季尤為嚴重,與往年相比,價格上漲幅度顯著。 昆士蘭州的極端天氣,包括來自熱帶氣旋Alfred的暴雨和隨後的異常寒冷天氣,導致番茄種植延遲,影響了果實熟成的速度。此外,ToBRFV病毒的爆發進一步減少了產量和品質。 目前昆士蘭州的番茄庫存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改善,緩解短缺並降低價格。 同路點評: 澳洲正面臨罕見的番茄短缺,反映出氣候變遷與農業病害對糧食供應鏈的深遠影響。極端天氣、病蟲禍害早已成為農業生產不可忽視的風險,這次番茄價格飆升至每公斤5澳元,對消費者日常生活造成實質衝擊。 雖然業界預期未來幾周供應可望回穩,但面對極端氣候頻率增加,政府與產業恐需更積極投入病害防治與溫室技術,降低對季節與天氣的依賴,提升全年穩定供應能力,否則類似短缺恐將成為常態化挑戰。
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持續升溫。日前,伊朗在與以色列交火過程中首次擊落一架型號為「赫爾墨斯900」的以色列無人機,顯示戰況進一步惡化。同時,伊朗發射新一輪飛彈攻擊以色列,耶路撒冷上空傳出連串爆炸聲,以色列軍方已證實這波攻勢。 面對中東局勢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場強硬,公開呼籲伊朗「無條件投降」,並預告「下週將有大事發生」,暗示美方或將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據《彭博》報導,美國正在考慮最快於本週末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華爾街日報》更引述消息稱,特朗普已批准針對伊朗的攻擊計畫,但尚未下達具體行動命令,仍觀察德黑蘭是否願意放棄核計畫。 有分析指出,美軍可能將伊朗福爾多鈾濃縮設施列為攻擊目標,該設施位於山體深處,除非動用最強炸彈,否則難以摧毀。 此外,特朗普周三在華府會見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Asim Munir。這場會晤引發外界關注,正值美方是否將介入以色列阻止伊朗核計畫行動的討論持續升溫。特朗普強調尚未就是否出兵做出最終決定,但透露已就此議題與Asim Munir進行討論。 同路點評: 目前最大的懸念之一,就是美國是否最終會被捲入這場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特朗普總統過去一直強調,他的重要承諾就是不讓美國重陷另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但如今,隨著以色列大規模升級攻勢,他頻頻公開表態,甚至預告將有「大事發生」,更有報導指他已批准攻擊方案,可見這一承諾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面對美國黨內不同聲音,特朗普亦難以輕鬆抉擇。有些人主張若伊朗不棄核,美軍必須展現強硬態度;另一派則堅決反對再陷中東戰場,要求總統兌現「美國優先」的承諾。倘若戰事擴大,美國如何維護國際形象,又不被視為推動衝突升級的力量?未來數週發展,無疑將成為特朗普領導力的重大考驗,亦將深刻影響國際局勢走向。
根據澳洲房地產平台 Domain 最新的價格預測報告,澳洲房價將在 2025-26 年創下新高,而悉尼和墨爾本房價漲勢預料名列全國前二。預測顯示,2025-26 年度悉尼的房屋中位價將再上漲 7%,於 2026 年 6 月達到的 183 萬澳元;墨爾本則預計上漲 6%,中位價將達 111 萬澳元。 布里斯本、阿德雷德、坎培拉及柏斯房價也呈現上升趨勢。不過,即便坎培拉房價預計回升,2026 年的價位仍將較 2022 年高峰低約 7%。 專家指出,雖然房價增長速度將較過去周期放緩,但負擔能力仍然是主要障礙,住房開銷佔據了家庭收入很大比例。Domain表示,負擔壓力和首次購房者補貼政策,可能使更多買家轉向價格較低的公寓市場,預計大多數首府城市的公寓價格將創下新高。 同路點評: 墨爾本過去數年房價表現相對平穩,與悉尼等城市形成鮮明對比。此次預測6%的漲幅反映出墨爾本樓市復甦。對賣家而言,這可能是多年來首次迎來真正的回報機會,尤其是持有房產時間較長的投資者,能從中獲得資本增值。隨著需求回暖,賣家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提升,出售房產的速度和價格都有望上漲。 然而,對於買家,特別是首次置業者和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房價的持續攀升則加劇了購房負擔。房價占家庭收入比例持續走高,使得貸款壓力和首付門檻成為進入市場的主要障礙。這也促使越來越多買家轉向價格相對較低的公寓市場,導致公寓價格同步上漲,加大了購屋難度。 房屋價格高企已是澳洲多年來的問題。儘管政府持續推出各種措施,例如首次購房者補貼、土地釋放和建設加速等,試圖緩解供需失衡和負擔困難,但問題依然存在,效果有限。住房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根源於城市發展和政策安排,必須透過更全面且長遠的策略,才能切實改善民眾的居住環境和促進市場的公平性。
儘管澳洲早在2004年已禁止進口貓狗毛皮,近期調查卻發現,仍有含真貓毛的商品流入市場。英國紡織分析機構 Microtex 檢測一款服裝品牌 Suttons UGG 銷售的兒童背心時發現,該商品實際含有貓毛和兔毛,然而其標籤卻標示為「100% 澳洲羊皮或羊毛」,涉嫌誤導消費者。 就此,Suttons UGG承認該背心的標籤「有誤」。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廠商曾告知該款背心使用的是「一種特殊毛皮」,但公司方面「無法百分之百確認」其中是否包含貓毛。該品牌目前於悉尼與墨爾本皆設有零售門市。 此外,由時尚倡議組織 Collective Fashion Justice 委託的檢測亦發現,從 Queen Victoria Market 購得的兩款毛球針織帽,實際採用狐狸毛與浣熊犬毛製成,但標籤卻聲稱為「壓克力纖維」。 動物保護團體與 Animal Justice Party 重新呼籲,應推動全州範圍內禁止販售任何動物毛皮,同時落實進口全面禁令。他們指出,許多消費者在不知情下,購買了來自海外殘酷生產環境下製成的真毛皮商品,形同間接助長虐待行為。 同路點評: 雖然澳洲早於2004年即禁止進口貓狗毛皮,但最新調查顯示,現行制度仍有監管漏洞,導致真毛皮商品悄然流入市場,誤導消費者。此次 Sutt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