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DeeDee專欄

陪審團 ‧ 一件真實罪案

當一個人被控犯罪,其命運通常由陪審團決定。有罪,判刑入獄;無罪,當廷釋放。然則,陪

編譯  田田    圖  視頻

    當一個人被控犯罪,其命運通常由陪審團決定。有罪,判刑入獄;無罪,當廷釋放。然則,陪審團的判斷,必定正確無誤?近期SBS 播出的一部真實犯罪紀錄片《The Jury︰Death on the Staircase 》(陪審團︰樓梯上的死亡),揭開了我塵封的記憶,早年在香港生活時,曾收到一封法庭寄來的信,通知我被選中擔任陪審員。當下的反應異常複雜:好奇、興奮、忐忑、猶豫。當陪審員對於我是一嶄新經驗,人一世物一世,怎樣都要試一回。然而,當時我執教Form 5 會考班 ( 相當於澳洲 Year 12 考VCE)且是班主任,擔任陪審員短則數天,長則數周,案情嚴重甚而拖至數月,如此,會否影響學生成績,不利於他們升學前途?此外,法庭審訊探用英文法律詞彙,我對案情能否徹底理解,給予被告正確公平的判決?我將此事上報學校,最終學校以影響教學為由,出函代為婉拒。至此,我不必為難自己,卻也失去成為陪審員的體驗。世事往往不能兩全其美!

《陪審制》

   陪審制(Jury trial、Jury system)是指從一般市民中隨機選出若干名陪審員,委派其參與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的審理,並獨立於法官作出事實認定以及決定法律適用的司法制裁。陪審團通常有6至12名陪審員,在刑事案件中會就被告有罪或無罪做出判斷;而在民事訴訟中則會就被告有無責任或損害賠償金額等做出判斷。目前陪審制多用於英美法系(亦稱普通法系、海洋法系)的司法區,例如:美國香港等為主的普通法(又稱英美法)國家及地區,但也在大陸法系中漸漸被引入。 (註)

《陪審團︰樓梯上的死亡》

    這部真實犯罪紀錄片是一個開創性系列,在澳洲世無前例。為找出陪審團的裁決是否總是正確,觀眾首次跟隨陪審團一齊解構一場令人費解的刑事審判。由演員在 12 名澳洲普通民眾組成的新陪審團面前,逐字逐句地重演了真實生活中的過失殺人案審判,使用的是真實案件的筆錄和證詞,看看他們是否能做出與原審判相同的裁決。第一天6女6男陪審員來到雪梨舊法院陪審團室,互相介紹︰Monique 30歲殯儀員、Rose 76退休醫院文員天主教徒、Audrey 51物流經理、 Anya 54性治療師、 Kathy年齡不詳退休項目經理、Mishelle 50財務顧問、Harrish 25金融科技理、Michael 35 SCG運動場管理員、Tahi 21音樂畢業生、Van 48兒童劇表演者天主教徒、Craig 56前獄警穆斯林、Guy 69創意總監。12人了解接下來八天裏,一宗過失殺人案將成為他們生活的焦點,他們當中很少有人目睹陪審團審批的內部運作,直至現在。首要任務是選擇一名陪審長,來與法官溝通,並宣佈最終判決,通過不記名投票,選出Guy。陪審員都給予一個號碼,按照號碼進入法庭,可以帶上筆記本記錄。他們並不知曉審判的是甚麼案件,所有的名字、日期、地點和圖片都被更改,以保護原審中的身份。陪審員起立宣誓︰「我鄭重而真誠地聲明並確認,我將依證據作出真實的判決。」法官 Parker向陪審員解釋︰「除非控方證明被告有罪,否則被告被推定為無罪。該責任要求控方在排除合理懷疑的前提下,讓你們相信指控已經被證實。」

《證據》

   審判開始,檢控官Raymond North SC提出控告︰「2022年3月12日Shaun Yang 45歲,非法殺死Carlo Levito 65歲,被告不認罪。陪審員須確認,被告是否誤殺了他的伴侶。這次審判的重點是被告造成的死亡,控方不必證明死亡的確切原因,但必須證明是被告造成了這宗死亡。他倆有長達4年的同性家庭關係,案件發生前有過幾次爭吵和打鬥,他們在這一天陷入打鬥。我們不在場,無法透露他們在吵甚麼,没有證人聽到爭論的實際內容。由於這場打鬥,死者的下巴、頸、胸、後腦和頭部側面都受了傷,由於這些傷害,他死在Petersham的屋內,將被傳喚的證據會指向這些事件和事實。」Shaun 辯護律師Howard Benebetti Kg陳述他當事人無罪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很多事都没有爭議。死者已經去世,醫學證據非常重要,法醫病理學家無法告訴你是甚麼殺了死者、發生了甚麼事,無法告訴你們將在死者死後的照片上,看到傷口致他死亡,因為這些傷口並不危及性命,一個都沒有。你們將聽到的證據會說明,受害人從樓梯上摔下來撞到頭部,這樓梯不符合建築的適當標準。你們會聽到關於基因、血的故事,請認真傾聽,實際上法醫已經恢復或者發現了甚麼。」 當天Shaun在搾汁的時候Carlo一直批評他,兩人從口角升級至肢體衝突,直接死因是頭部和頸部的鈍器傷,死者受到猛擊,檢控官認為這已經排除了合理懷疑,被告犯有誤殺罪。辯護律師反駁證據中存在許多漏洞,法醫認為死因不明確,控方未能排除合理懷疑,證明Shaun犯下誤殺罪。陪審團看到警方出示的證據:樓梯底部有一具血淋淋的屍體,急救人員發現被告伏在屍體上歇斯底里地哭泣,以及他如何與醫護人員抗爭,想留在伴侶身邊。一名警探告訴法庭,被告被捕時幾乎沒有說話,只透露「我們吵了一架」。如果陪審團認為Shaun犯有誤殺罪,他將面臨最高25年的監禁。如果被判無罪,他就重獲自由。

《討論》

   為與真正的審判保持一致,陪審員可以一起討論案件,但没有其他人在場。 Harrish覺得氣氛很緊張,確實很傷腦筋,但罪行如此嚴重,他很驚訝是如此殘酷。Craig對罪犯只有一種看法,他們有罪,他自始至終都認為Shaun有罪。Monique 和Audrey很同情被告患有抑鬱症,但知道不能將同情考慮在內。 Monique認為陪審團中有這麽多不同的人,這很好。如果把所有受過大學教育,所謂「覺醒」的人帶來這裏,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Rose 認為20歲是個很大的年齡差距,不同的文化、國籍,這樣的關係要想快樂,需要很多的理解和承諾。 Kathy覺得被告没有感情,從文化角度來看,中國人往往很善於掩飾自己的情感。認為控辯方兩個論點都令人信服,卻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Tahi認為基於被告的性取向和種族,有些陪審員有點急於下結論。 Anya聽到他們是同性戀時,她肩負着保護她同類的責任,監獄永遠無法令人改善,傾向於無罪。Mishelle是個激進分子,如果世界上有錯誤,她會在社交媒體揭露,朋友會與她斷交,她不在乎。Guy說12個背景不同,完全隨機的人,這本身就很可怕。如果他出庭被12以某種方式投票的偏執狂評判,他會很害怕。Van說死者被猛擊,自己內心的基督徒認為需要正義。

《判決》

    經過七天聽證,最後一天陪審團須作出審判,他們被鎖在陪審團室裏,法官等人不知道室裏發生甚麼,審判時間没有規定,在達成一致判決之前,審判不會結束。有陪審員會傾向一邊,其他人可能剛相反,還有一些人夾在中間,尋求更多資訊幫助作出判決。表決開始:9人投「無罪」;Craig、Rose、Van 投「有罪」,9對3。最大的爭議是「排除合理懷疑」,此定義被故意放寬,以便由陪審員、由社會決定證據標準是甚麼,而非法官告訴他們必須是甚麼。在這個基礎上,即寧錯放一百,不誤判一人。Craig表示事情發生有很多種可能性,他不能猜測,僅根據提供的證據判斷,被告自稱「我們打了一架。」。Rose認為他倆關係惡劣已到要分手地步,死者肯定被擊中頭部,没有證據證明他是從樓梯摔下來,因為血漬離得很遠。 對Van來說,發生了一次猛擊,不相信有那麽多瘀傷,專家認為從受傷的嚴重程度來看,不太可能是從樓梯墜落造成,因為這肯定是打鬥造成的。Audrey認為抑鬱症有影響,被告當天没有服藥,令他心理更不穩定,心中充滿憤怒,可能拿起搾汁機擊打數次,死者可能向後踉蹌,撞到頭失去知覺,就這樣死了。殺死對方不是被告的本意。辯論充滿強烈的情緒,焦慮、挫敗、憤怒,陪審員感覺深陷其中,他們必須通過討論,檢驗自己的觀點,對證據的看法,從極端立場轉向更核心的觀點。經過長達8小時辯論,第三次投票 Van和Rose改變立場,11對1。 最終Craig 受不了高壓氛圍,於第四次投了「無罪」。

《重磅消息》

  此時陪審團通常會被解散,但法官說出一個重磅消息︰「你們並非第一個決定被告命運的12人小組,之前的陪審團經過2天商議,一致裁決被告有罪。你們不是第二個、第三個陪審團,而是第四個。被告是根據雙重危險法重審的第一人,案件已送交法院三次,前二次審判被告無罪,第三次審判被告有罪,被判8年刑期,他在獄中服刑2年多,直至NSW刑事上訴法院,推翻定罪,法官Adamson指出:被告深愛他的伴侶,不希望他死去。本庭法官Parker告訴陪審團,死者叫Mario,被告Philip有一段預先錄製的資訊要和大家分享。「Mario非常迷人,我們非常愛對方,是非常親密的伴侶。我希望没有人經歷過我的遭遇。很難理解法律在很多方面如何運作,我認為很多案件中,陪審團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決。我是同性戀,是亞洲人。我認為人們對我有歧視。對此我感覺非常強烈。警方對我說︰『你從哪來回哪去。』我被直接關進監獄,可怕的事情發生,讓我非常緊張。一直在想自殺,想了很久。真的,真的很艱難。若果能回到過去,Mario依然活着,就太好了。我仍把他的衣服留在家裏。你愛的人突然離開了。我很抱歉,他一直在我心中,他將是我的餘生。你不能回頭,也不能改變。生活將繼續下去,我試圖堅強。」聽着、看着,陪審員法官律師等人紛紛流下淚來。法官總結:「陪審團的判決並不總是受歡迎,也並不總是正確。但没有你們,正義就無法實現。」出乎意料之外,陪審團竟然有機會與演員見面,他們興奮地與「被告」法官律師等人擁抱,大家熱烈鼓掌,感謝彼此辛勞的付出。Van 感恩自己能成為12人中之一個,將永不忘懷。Anya 認為這是一生一次的奇妙經驗。Guy表示「12個不同的人,最終真的團結一起,作出正確的判決,所有的努力和工作都是值得的,我們感到驕傲。我們尚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真是扣人心弦的一刻!

《陪審團的重要性》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僅有30%澳洲人對國家的司法制度有信心。SBS重演這宗真正的誤殺案,對此進行檢視,以協助普羅大眾了解法庭的運作。從影片中我們看到陪審員來自不同背景,具各自的價值觀和立場,這一切會否影響判決?根據具體情況,審判可能非常情緒化,陪審員須撇開同情,抛開偏見,保持客觀理智,公正地履行職責。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還需要付出很多,才能讓陪審團發揮作用。請加入陪審團,履行我們的公民義務。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