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末代港督彭定康—— 以民為貴才是善政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公民實踐培育基金Facebook專頁,維基百科

曾經在香港生活了五年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於11月24日到訪香港,逗留一週,25日他出席外國記者協會的午餐會,討論國際最新形勢,包括英國脫歐,以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並主動在演講中提到港獨議題。26日早上他出席了由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創立的基金會主辦名為「香港管治:禮崩樂壞?」論壇,與公民黨前主席余若薇、港大校長馬斐森、長實非執董馬世民一起討論了香港管治問題。訪港期間,彭定康發表公開演講及答問論壇,內容引人深思,最令人眼前一亮是他引用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來帶出良好管治的精神。他以「公民創造良好管治,也受惠於良好管治」來道出演講的中心思想。彭定康對香港政治現況有獨特看法,提出許多有深度的政治思維,值得反思。他之後在28日晚上出席港大講座,談論大學管治。

彭定康是誰?

彭定康(Chris Patten),全稱為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從1992年開始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權移交。彭定康相比歷任港督最為特別的是,他是少有不是出身自軍方、殖民地部或外交部,而是出身自國會的港督。他在任港督期間每次發表施政報告後,又會親自出席電台節目接聽聽眾提問,以及主持公開答問大會,面對市民質詢,建立了開放和向公眾負責的形象。

他在任港督期間的親民作風大受市民歡迎,香港平民美食——蛋撻便是他的最愛,他是中環泰昌餅家的常客之一,並稱之為「世界上最好味的蛋撻」。此行他當然也有到泰昌一嚐至愛的蛋撻,泰昌餅家現已有逾20間連鎖店,他笑言自己應該有股份。彭定康說,香港有全世界最好的食物,即使意大利北部的食物很好,也不及香港,因為香港有多種中國菜,也有很好的意大利、法國餐廳。除了蛋撻,彭定康今次訪港也有新歡——蒸魚,他指香港有兩間蒸魚出色的餐廳,其中一間是廣東餐廳,另一間是混合廣東、馬來西亞特色的餐廳。

彭定康一家最為令港人難忘的是他三位美麗的千金——長女彭潔思(Kate )、次女彭麗思(Laura)及幼女彭雅思(Alice),當年她們的一舉一動常常是大眾的焦點。彭定康談及三位千金時很開心,指曾在香港有線電視及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過的長女Kate,現繼續從事電視電影行業,為慈善機構和學校拍攝影片,她育有三名子女,分別是11歲長女、10歲次子及5歲幼女,其中次子熱愛踢足球。至於曾在《Tatler》、《Vogue》等多本時尚雜誌工作過的二千金Laura,現為普拉提(Pilates)導師,育有兩名分別10歲及8歲的女兒,以及一名5歲幼子。曾被認為是最美麗的千金Alice於今年4月,在社交專頁大呼「我愛香港」,她現時是一名演員,早年已跟另一名演員結婚,並育有2名兒子,9歲的長子愛玩樂高積木(lego)和足球,支持利物蒲球隊,5歲的次子愛打網球。

身為香港總督,他讓人留下印象不只是他特殊的「末代港督」頭銜,施政方面也是值得欣賞。他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改方案,表示即將改革立法局的選舉制度,除了要取消所有委任議席,並新增九個功能組別,使所有在職人士都有資格投票,以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除了改革立法局選舉,1993年廢除了立法局副主席一職,並終結了由總督出任立法局主席和當然議員的做法,改由立法局議員互選產生主席。彭定康任內積極起用華人出任要職,以便為香港主權移交作銜接,他以公務員事務司陳方安生接替霍德,成為首位華人布政司,以庫務司曾蔭權接替麥高樂,成為首位華人財政司。

在港英政府期間,越南船民是社會大議題。1994年白石難民營因不滿不滿遣返等問題爆發暴動,他肯定地指出,即使港英未能如期在主要移交前完成遣返,船民亦不會因此取得英國、英聯邦國家或美國的居留權,直至2000年船民問題才圓滿結束。彭定康在1993年成立了香港金融管理局,以確保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香港在彭定康任內成為全球第八大貿易地區。

在卸任香港總督以後,他在1998年獲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頒獎名譽勳位,被冊封為終身貴族,並且出版了《東方與西方》一書,記述他五年香港總督任期內,對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價值觀的分歧和衝突上的個人觀點。他1999年獲聘任為紐卡斯爾大學校監,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在2005年他發行了自己的回憶錄,名為「彭定康:非一般外交家」。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託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然而,他沒有因卸任而退下政界,相反他積極參與各種事務。在1999年獲得委任為歐盟委員會的兩名英國代表之一,專門負責外交關係;在2004年更獲提名角逐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雖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因此認定了他外交能力;他是關注中國環境議題網站的中外對話的編輯委員會成員。由此可見他過去19年一直活躍國際舞台,對政治的見解是具高度參考性,今次香港之行也為香港前景作出專業的分析。

港獨不成氣候

彭定康於卸任港督後仍然不時重遊香港,並對傳媒說「我愛香港,我和我的家人在香港渡過了人生最美好的五年,所以每次回到香港都是件絕妙的事」。當然,他亦不時就香港大事件發表自己想法,始於關注香港民主發展,雖然身不在,但心在。

近年香港不少年輕一輩主張「民主自決」,甚至提倡香港獨立,香港本土派社運份子梁天琦在參選立法會議員時因其支持港獨的立場已被彈劾,被取消參選資格,此後宣誓風波中,本土派青年新政兩名議員高調宣傳港獨信息,結果令中央出動人大釋法,特別強調不會容許港獨思想,兩人的立法會議席隨即被騰空。彭定康這次訪港,公眾都聚焦在他對港獨現象的評論。

彭定康出席香港外國記者會午宴時,高調批評港獨,稱自己一直將《中英聯合聲明》銘記於心,並引述中英聯合聲明當中,提及領土完整的條文。他強調香港民主及港獨不能混為一談︰「這(港獨)是不可能發生的,這削弱了民主力量。」他又讚揚佔領運動︰「兩年前很多勇敢的香港年輕人,在民主管治上建立了道德高地,如果因為少數港獨鬧劇而失去這高地,那將會是一個悲劇。」

梁游二人把宣誓變質

另外他又在《金融時報》專訪中轟梁游二人將宣誓變成「學生遊戲」, 指他們推動的港獨運動是亳無建設性的。他又提出強烈的忠告,認為推動港獨者應回到管治及民主的訴求上,並避免所有港獨的說法,因為這不會發生,而港獨運動的危險,是將要求一個更好政府的訴求,混淆成毫無建設性的港獨訴求,並肯定招來中國的反彈,從而將傘運積累的強大道德高地消散。他認為,中國政府固然能夠亦應該更克制,但要求港獨的聲明,只會加深撕裂香港,及傷害政府管治的能力。他又表示,若港獨運動不停止,只會變成一輪又一輪的政治危機,令政府癱瘓,又指現在政府與立法會劍拔弩張的局面,已傷害香港辦事效率的聲譽。

當然,誠如彭定康所說,港獨在短期,至少未來數年是沒有可能發生的,這在宣誓事件上可見一斑,梁游二人大張「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旗幟,又在宣誓間將中國說成是「支那」,引起外界強烈的反感,可見大部分香港人仍是有中國民族情結,或至少對中國人的身份還是有一點藕斷絲連,政府就趁着輿論壓力打擊港獨思潮,結果重重打壓了港獨的去路,甚至是阻礙香港民主的發展。此次事件最重要的是反映出香港人不接受港獨,他們心深處仍有着民族情緒。

香港民主如何走下去?

雨傘運動的影響固然值得肯定,但事實是它也沒真正爭取到甚麼,而很大一部分的香港人只是想要民主,不是要港獨,所以彭定康所言不無道理。不過,支持本土的評論員徐承恩表示,爭取民主就是爭取大眾主權,那麼在中國的特區內爭取民主,就必然是某種或明或暗的獨立運動。他提出了港獨的必要,中國雖然表明尊重「一國兩制」,實情是香港人提倡民主,在中央眼中早就等同港獨,且早就立心要干預香港內政,也不需要要任何藉口。

人大通過釋法後,副秘書長李飛於記者會中直言︰「回歸之前,香港就存在著一股企圖顛覆中央政府、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反動勢力和反對勢力,回歸以後香港出現這樣的情況,始終是這股反對勢力不認同『一國』,以各種所謂包裝的口號,侵蝕『一國兩制』、侵蝕基本法,架空人大……這股思潮不是現在出現的,只是過去隱性港獨不敢公開,到現在這些人也不敢公開地打出港獨的旗號,但是它有一個非常險惡的辦法,就是挑動年輕人。」這裏可見中央不只是想打擊港獨,其實它壓根底已把民主派和港獨派視為一伙,而民主派一直主張民主自治,早就被歸類為「隱性港獨」,即是說中央根本沒打算給香港民主。

現時宣揚港獨並非有利時機,也是未有可能發生的事,甚至是弊多於利,會削弱了民主的力量,香港人要實行某一種獨立運動,仍要下一些功夫,思想如何做到、怎麼做到、香港是否有條件做到,這些方面的論說還是很缺乏的。

演講為港人重新思考民主

彭定康卸任香港總督以後一直關注香港發展,比如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0週年之時,他表示過去數年民主發展甚至受到壓迫,認為英國人離開香港前可以為政改做得更多。此後他又批評《一國兩制白皮書》干預香港司法獨立,指英國有道德及政治道義責任為香港普選問題發聲,確保中國履行《中英聯合聲明》承諾,如港人質疑聯合聲明受到破壞,合理上是可向中英兩國表達關注,亦有權提出抗議。在雨傘運動期間,呼籲特區政府就政改問題展開真正的諮詢,政府不應以暴力對付示威者,重啟新一輪政改諮詢才是治本方法。從上可看到他嘗試作為局外人,以資深從政經驗之姿來觀察香港民主進程,及為市民提供理性中肯的分析。

香港這個小地方在今年滿城風雨,適逢現在是特首選舉戰間,市民對過去政府施政感到失望,重組特首班子是市民的盼望,而彭定康在26日有公開演說關於民主政府的治理,他稱政府的更換政府是民主社會的一個重要原素,「如果想民選的立法機關有公信力,並能保證有正當的問責性,就必須能夠換掉主掌行政的負責人」,政府必定要更替以實行真正的民主制度。他強調香港的成功基石在於法治,並受到中英聯合聲明保障。

他說「良好管治並沒有一個可以區分出來而獨特的西方模式、非洲模式或亞洲模式。良好管治就像人權,全球適用…我不相信有完美的政府模式,更不用說一個完美的西方世界,可以就這樣推出來,安裝在任何地方凡的政治模式。」「經濟持續成功與良好的政治安排之間明顯有着緊密的連繫。經濟政策具包容性,讓人人有機會擁有財產並共同創富的社會,在政治體制同樣具包容性的地方就更有機會發展起來。如果只有少數擁有特權的精英壟斷所有經濟機會,這些精英也必盡力捍衛滋生出這種不公平的政治安排…根據以往經驗,這個模式的結果是不斷惡化的經濟衰退。」這一席話說得中肯,套用在哪個國家都能使用,官商勾结全世界比比皆是,似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沒有相關人士願意站出來改變。大財團壟斷市民日常生活,沒有權力去改變的升斗巿民只能接受,彭定康一語道出如何從政治層面上改善經濟。良好管治的社會有獨立法治、監管質素與控制貪污。他認為民主是「可以讓公民發聲、參與管治和使當權者通過公開有效方式問責的制度」。民主是香港回歸後一備受爭議,從年初銅鑼灣書店失蹤事件可察覺到,中方沒有尊重《中英聯合聲明》,港人可自由發聲的空間縮窄,白色恐怖充斥全城。

學術自由的意義

學校一直被視為是社會的縮影,在學園裡我們遇到的人和事,都為我們長大進入社會作準備。學校是人為未來打好根基的地方,知識可改變很多東西。學術自由一直是一眾學子和老師所相信的理念,最近港人意識到有權力開始影響大學運作,但真正的大學不應如此,正如彭定康所說, 「大學不是國家的代理人,它並不是一個政府部門。大學也絕不是商界的附屬品,刺激着生產總值。大學是多元化和自由的強大支柱…大學享有自由和學術自治,但不等如大學不需通過適當方式,為其獲批的公帑問責…我們做喜歡做的研究;我們探討學問、尋根究底;我們用我們視為最佳的教學模式教授學生;我們自行挑選教學和行政人員;我們基於學生的能力收生。我們可以自由就任何事情發聲,不用理會政府喜歡與否。以這種模式運作的大學不斷拓展知識的領域,惠及整個社會,惠及全人類。我肯定你們在香港,當然也明白你們享有自由的大學,是這偉大城市皇冠中的瑰寶。」

學術自由是珍貴的財產,彭定康曾是香港和英國數間大學校監,在任期間十分尊重各院校的自主,反觀現在香港的大學的校監干預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與理想的學校管治有出入。

民主社會是怎樣?

「真正的民主制度以法治為良好管治社會的核心,社會中的大多數不應乘機把法院填滿他們的支持者,以鞏固自身的地位…成熟的民主會認識到考慮少數人的意見的重要性,而不是嘗試踐踏這些意見。」這反映出立法院會中的建制派長期以大多數姿態壟斷立法會,抹殺少數的聲音,他們漠視民意,一味在投票時支持政府方案,根本沒有關心真正市民的需求。「民主政府加上出色負責的領導能讓社會接受大家始終要作出艱難的決定,而不需要採取純粹高壓的措施」,只要是合理的施政方案,市民便不會反對。而香港人為何要反抗呢?我們看到議會長期一黨獨大,政府有什麼議案都能通過,而所謂的特首選舉只是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沒有民主成份在內,彭定康解釋︰「無論立法會選舉還是行政長官選舉都必須公正,不能有高於其它選票的特權票」「當政府通過民主程序受到緊密監察時,它就越能勝任」。

最後,引用彭定康在演講的最後一段作為總結:「公民就是管治模式的健康和完整性的驗証。公民享有自由、權利和責任,尤其是睦鄰的責任。他們有自由與人爭辯、同意別人、寫作、在廣場的演說台發言、攻讀和享受自己選擇的學科、決定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與任何人談論政治又不怕別人無意中聽到、以法律解決問題因為有信心會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閱讀和收聽真實新聞知道世界發生甚麼事、當政府咎由自取時戲謔它、到他國旅遊、到教會去或到馬場去、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公民身份和愛國的看法。」這就是香港在回歸後一直追求的民主社會。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