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多元文化發展 離不開政府的主動作為

3月21日是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也是澳洲的和諧日。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文化之一。得益于這樣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亞一直可以享受多種多樣的思想創意、品類繁多的菜餚以及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只是近一兩年內,由於國際社會大氣候的轉向,特別是自去年伊始開始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接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戰,亟待政府開拓新思路去解決。

由VCE選擇外語學習小窺多元文化發展的困境

去年,許多維州學生在選擇VCE科目時,不約而同地忽視了語言課程,以避免在與母語學習者的考試競爭中處於下風。維州課程與評估局的資料顯示,選擇學習VCE語言3單元課程的註冊人數下降了3.8%,從2018年的10539人縮減至2019年的10139人;中文作為第一語言仍然是最受歡迎的VCE語言科目,有1856名學生選修,但較去年的2094名下降了11%;同時,選修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印尼語的學生人數也有所下降。換句話講,幾乎所有最受歡迎的語言課程註冊人數都大幅度下降。

澳大利亞向來是一個崇尚多元文化的國度,只是疫情期間,對於亞裔澳大利亞人的歧視有所增加,不得不讓人有所擔憂,而這期間不免有因缺乏合理及時溝通而產生的誤解。而要想瞭解一個文化,語言無疑是一扇大門,推開這扇門,你將迎來不可思議的一個新世界,對認知的拓寬有很多好處。但看如今的發展趨勢,很多選擇中文為VCE課程的學生多來自華裔家庭或干脆是第一代從澳洲移民來的小留學生,而真正因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當地人並未佔到多數。

VCE語言選修人數下降折射出的問題其實是長期存在的歷史問題,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在語言評估中擁有不公平的優勢,這並非是學生自身擁有的特權優勢,而是課程和評估系統的設計問題導致學生之間的競爭不公平。因此,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選修VCE語言課程,維州政府將以兩種標準對選修31種語言的學生進行評估,判斷他們學習的語言是母語還是第二語言,以推進相應改革,使得那些學習某種語言不超過7年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分,旨在為學習非母語的學生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同時,在澳洲的政治體系中消除對澳洲華人社區的種族歧視,將澳中政治與澳華社區分開來看,這是非常必要的。一直以來,莫里森總理和其他政治領袖也在不同的公開發言中,試圖把澳洲華人與中國政策分開來,引導主流社會在對中國政府的批評和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愛之間尋找平衡。也就是說,澳中關係不應該對澳大利亞人是否研究中國、對學生選擇中文學習有任何影響。瞭解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未來非常重要,而且還會有助於個人發展,你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語言,而且還在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不過,現實畢竟與理想總有著差距,兩國關係的緊張顯然會影響到學生選擇學習中文,這就有賴於政府的引導,如何鼓勵澳洲年輕人迎接這一挑戰。語言就像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能夠用外語實現溝通,這種成就感往往難能可貴。

推出全國反種族主義戰略刻不容緩

新冠疫情如同一面照妖鏡,將世事安穩時的一切粉飾裝扮撕開了裂縫,讓人們看到標榜多元的澳洲社會依舊存在種種不公平甚至種族主義關點,尤其是針對亞裔群體和穆斯林群體。去年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受訪者還對伊拉克人和蘇丹人表達了負面情緒,超過40%的人對黎巴嫩裔澳大利亞人持「負面看法」;在宗教方面,對穆斯林的不容忍程度仍然遠遠高於任何其他信仰群體,37%的人表示對伊斯蘭教信徒持「負面看法」。聯邦移民和多元文化部長亞曆克斯·霍克(Alex Hawke)承認,澳大利亞仍然存在種族主義態度。

2016年的人口普查估計,約有24%的澳大利亞人具有非歐洲或土著背景。但與此相對應,

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的最新研究顯示,澳大利亞公司、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高層缺乏文化多樣性「令人沮喪」。在分析ASX200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聯邦部長、聯邦和州政府部門負責人以及大學校長的文化背景後,報告發現,非歐洲背景或土著背景的領袖人物在各個領域代表人數都不足。從絕對數字來看,372位首席執行官和高管中只有11位非歐洲背景或土著背景,大學校長中39人裡只有一人,而聯邦和州政府部門負責人共103人中只有一人。不得不說,這組資料令人沮喪,更是挑戰了澳大利亞是一個成功的多元文化社會的概念。

多元文化主義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成就之一,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認為這一成功是理所當然的,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反種族主義問題上開倒車,只有政府主動站出來,實施一項全國反種族主義戰略,採取多項措施加強社會凝聚力,才有可能維持至今在多元文化發展上取得的成績。這需要財力、人力、時間和精力的大量投入,一刻都不容得耽擱與懈怠;否則割裂的社會一旦形成,再度彌合則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今日的美國已為澳洲樹起了前車之鑒。

推動多元文化發展永遠在路上

在國際上,澳大利亞常常被人們贊為擁有多元社會的國家。但事實上,很多人已經意識到澳大利亞社會缺乏包容性。很多人表示,白人社區最缺乏包容性,他們幾乎沒有為移民和難民提供發展機會。

去年就有報告顯示,絕大多數澳大利亞人認為擁有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移民到這裡的人要接受「澳大利亞」的價值觀並融入其中。雖然84%的受訪者同意「多元文化有益於澳大利亞」的說法, 71%的人認為「接受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移民讓澳大利亞更強大」,但同時報告也發現了對來自非洲、亞洲和中東的人的「大量負面情緒」,大多數受訪者反對政府向少數族裔提供援助以保持他們自己的習俗和傳統。換句話說,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支持並未延伸到讓大多數人支持文化維持(cultural maintenance)的程度。

這對政府以及移民群體來講,確實是一個難於達成的平衡。遠離故土,漂泊異鄉,來到一個與自己的文化、語言、宗教都不同的社會,既要努力融入當地生活,又不想放棄自己的原有身份,在這期間遇到種種困難、糾結,甚至是歧視,都是可以預料的。此時,政府有所作為,讓主流白人社區看到其他文化存在的意義以及優秀的一面,勢在必行,而不是任由傲慢的情緒要求其他人臣服於統一的價值觀。

/ 华人移民在澳洲呈上升趋势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的狀況決定了社會的發展方向和進程。澳洲政府設有專門的多元文化發展部門,其做出的多元文化政策正源於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只是當政策落實到具體執行時,很多時候難免會陷入旨在完成任務的投放資金、舉辦活動等清單清單式的「形式主義」,而當地人群是否真的從心底瞭解了外來的新文化,則需要長期的考察。其實,很多時候若可以將以白人為主導轉變為由相應文化群體選舉而出的當地僑民主導項目的長期推進,可能會取得更扎實的效果。

融合有融合的意義,但如同化學反應一般,則丟失了原有文化的特色,倒不如物理反應,各自對主流文化尊重的前提下保持對彼此的尊重,而在一個足夠包容的平臺下繼續發展出新的特色。這世間最令人心折之處,正在于人人不同,又都各有所長。個人如此,一個文化族群亦如此,相容並包,認同、吸收各文化之所長,才能讓澳洲這樣一個借由移民得以迅速發展的社會將自己的前行之路走得更堅實更廣闊。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