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亦真亦幻話「VR」

亦真亦幻話「VR」

本刊編輯部

新華、維基百科

 

你是否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無聊,或是有更多亟待實現的夢想,卻苦於身體限制了行動、能力跟不上思維呢?也許現實世界不允許人人都成為「超級英雄」,但插上「虛擬現實」這一新科技的翅膀,一切便有了更多可能。說到底,不要因現實做不到的事而沮喪——就在虛擬世界把它完成吧。

 

虛擬現實是什麼?

 

「虛擬現實」又稱虛擬技術或虛擬環境,意即通過電腦模擬而產生一個三維虛擬世界,在其中類比使用者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令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即時、無限制地觀察這一空間內的事物。而使用者在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便立即進行複雜的運算,並反映出精確的三維圖像變化,讓使用者進一步產生臨場感覺。這是一種由電腦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類比系統,簡單來講,就是在使用者的感官中創造一個「超越現實」的虛擬世界。連結現實與虛擬的媒介,無它,但一副眼鏡耳。

如果說「虛擬現實」聽起來還是有點陌生,那它大名鼎鼎的簡稱「VR技術」頻頻見於報端,相信很多人已經有所耳聞。毫無疑問,這項技術聽起來相當吸引人,更不要說它由於集成了電腦圖形、電腦模擬、人工智慧、感應、顯示及網路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其攻克也頗為困難。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近期大多數名字響亮的科技公司都卯足了勁,想要在VR技術領域闖出一片名堂——雖然動輒需要投入幾十億資金,但它既吸睛,又能展示公司技術實力,況且還可能成為行業的先驅者,這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

實際上VR技術已經不是個新名詞了。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斯坦利·G·溫鮑姆的科幻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Pygmalion’s Spectacles)》就首先提出了虛擬現實概念,這也是正式開始探討虛擬現實的第一部科幻作品。它簡短的故事中詳細地描述了包括嗅覺、觸覺和全息護目鏡為基礎的虛擬現實系統,雖然在今天來看並不太新奇,但對於幾十年前的人來講,無疑是想像力的一次飛躍。當然,大多數人只會把它當成如同「哆啦A夢的22世紀」般的童話幻想,但幸運的是有人把它當真了。上世紀60年代,VR技術原理便已確認,而90年代更是首次掀起了一股試圖商業化的浪潮——今天的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結果。

虛擬現實的前世與今生

 

平心而論,今天的廠商應該感謝上一次的失敗——它既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功效,又給今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新公司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以Facebook大手筆收購Oculus為標誌,第三次VR商業化和普及化浪潮洶湧地席捲而來。可以說今天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硬體發展已經足夠擁抱初步的VR想像力。

可以想像,借此東風,固然令某些公司如虎添翼,然渾水摸魚者有之,東施效顰者亦有之。Oculus無疑是先驅者,之後索尼、三星、Valve、HTC等廠商隨之跟進,最近點燃輿論的無疑是谷歌公司出品的Cardboard「紙殼眼鏡」——僅需要將智慧手機與硬紙盒與特製的鏡片組合,便能暢快地體驗虛擬現實的樂趣,然後你就可以在「Google地球」裡面暢遊全世界了,確實足夠吸引人。而Oculus Rift更搭載Feelreal配件,能根據環境即時加熱、冷凍、噴霧、震動……一系列裝置將人體的各類感官全部滿足,臨場無極限。不過,如果讀者聽到這項技術最先應用的是色情領域——供人觀賞3D色情圖片,也許會啞然失笑。

不過有業界人士稱,在VR技術如今如同「造錢機器」的現狀下,短期內人人都可分一杯羹,因此開發商不管自己的作品是否適合VR設備,就一股腦向裡跳。然而,VR熱潮剛剛來襲,遊戲玩家們已經開始對其流失信心——「這都要歸結到人類的享樂原則上來,玩家們購買的VR產品越多,也會越發得發現VR產品的局限性。」網易遊戲撰文稱,「VR技術剛開始發展就陷入了市場過度飽和的境況,也因此要走下坡路了,這又要歸結到人類的貪婪上來。……玩家們終究會因為VR產品市場不正常的過度飽和而厭煩它。」

 

有局限,也有期待

 

我們先不談這一觀點是否過度悲觀。上述「局限性」,便是指如今人類無法逾越的技術門檻——3D眩暈與視覺疲勞。許多玩家表示,使用VR設備玩遊戲超過2小時便會產生強烈不適,對於有散光的用戶來說更難看清東西,也不難理解為何一部分人稱遊戲廠商跳入這個大坑是錯誤的決定。

這一點令我們想到一個很類似的概念——恐怖谷理論。這個理論稱,隨著類人物體,如機器人、假人、娃娃等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它的好感便會隨之上升;但一旦到達「接近人類」的相似度,人類對其好感度便會突然下降至反感的範圍。請讀者想一想,活靈活現的洋娃娃確實遭人喜愛,但若它太像一個栩栩如生的「人」,其與人類不甚相似的細節便越是刺眼,令人感到說不清道不明的生理抵觸感。我們猜測,目前的VR技術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比起平面式的電腦螢幕,它無疑更接近真實世界,令人充滿遐想;但一旦進入這個世界時間過長,人體的生理機能反倒更難以適應它與真實世界的不同之處,因而引發不適。這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種宗教問題——對人類而言,造物主所創造的這個世界是最適宜我們居住的世界。無論科技發展到何種程度,即便令我們的想像力心滿意足,似乎總也無法騙得過我們最本質的生理反應。當想到這一點時,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便對世界的創造者心生敬畏。

不過,這當然不應是我們停止追求科技的理由——畢竟VR技術的出現確實是人類的解放。如同新芽網總結稱,視頻與遊戲不過是VR技術的「橋頭堡」,要知道除了令人眩暈的3D遊戲以外,它還可以應用在很多場合,甚至為人類進步而做出貢獻——例如去年,第一部完全使用VR攝影機拍攝的長篇電影便在巴爾的摩開拍。與普通電影相比,它無疑為觀眾提供更多觀影角度,更是後世一部絕佳的「歷史教材」。除此之外,它還主要應用在軍事模擬訓練領域,細分又有特殊環境模擬操作、大型機械模擬培訓、軍事模擬沙盤、室內射擊模擬訓練等各種類別,是科技化高精尖軍隊的必備工具。除此之外,它在建築、教育、設計、醫療、展覽等領域均有一定程度的應用。最近朋友圈便瘋傳一個視頻,其中設計師在3D空間內以手臂當筆,直接在假人模特身上作畫,不一會兒,一件栩栩如生的衣服便「穿」在了模特身上,完全顛覆以往設計流程,令人歎為觀止。它或許並不會令行業品質短時間內得到飛速拔升,但毫無疑問是效率的突破。從長遠角度來看,則有望縮短許多行業的發展進程。

而此刻閱讀文章的您是否想過,究竟是什麼源動力令我們對這一技術充滿期待?我想正是存在於每個人腦海中的精神世界,它難以觸摸,更難以用言語為外人知曉;而這一技術的出現,令我們真切地觸摸到自己與他人的想像。古有莊周夢蝶的亦真亦幻,今有《盜夢空間》中光怪陸離的夢中夢,千年來,人類對於打破真實與虛擬之間界限的想像從未停止過。而這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究竟會不會有一天,科技將發展到人類無法分清虛擬與現實呢?——或許只能交給時間來給我們答案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