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音樂治療與NDIS

音樂治療與兒童早期干預 (1)

這兩期我會簡要分享音樂治療在兒童早期干預中的重要性。

(作者: Josephine Sham (岑明恩) 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墨爾本華人音樂治療及創意藝術治療創辦人,致力以專業治療支援在墨爾本的華人家庭及有需要人士)

音樂不僅僅是有趣的活動,音樂治療更是一種經科學證實,能夠刺激大腦發展、促進神經可塑性以及多感官發展的專業治療方式。這兩期我會簡要分享音樂治療在兒童早期干預中的重要性。

【兒童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常聽到「治療黃金期」這個詞,其實指的是兒童在零到六歲時期,大腦網絡發展最迅速的階段。這段期間,神經元之間的連結(突觸)會以極快的速度形成。與此同時,大腦也會出現「用進廢退」的機制,意即常用的神經路徑會被加強,而少用或無用的會被修剪。簡單來說,這階段的孩子就像海綿,能更快吸收學習與發展。若在這段時間內接受治療和學習,對日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會有很大幫助。雖然之後仍具備一定的可塑性,但隨著年齡增長,要建立新的神經路徑會需要更多時間與努力。部分特殊需要的孩子即使無法因早期干預而完全康復,及早接受治療仍能為他們的未來帶來顯著幫助。部分孩子在早期干預下,能更好地學習面對生活挑戰,甚至能逐漸獨立處理日常事務。

【音樂如何多方面刺激腦部發展】

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的多個部位「同時合作」,進行音樂活動時會同時活化聽覺、語言、情緒與認知等區域。因此,參與音樂治療能夠為早期干預的孩子帶來多重益處。

1. 發展共同注意力與「前溝通技能」
在與他人溝通前,許多孩子需要先建立「前溝通技能」,包括共同專注力、眼神接觸與模仿能力。
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是學習及與他人互動的基礎,若孩子無法與他人共同關注同一件事,後續的學習與交流都會受限。音樂治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共同注意力訓練方式,因為音樂本身具高度互動性和吸引力,即使對他人反應敏感度低、尚未具備語言能力的孩子,也能透過音樂與治療師建立共同專注。我常接觸一些年幼、顯現自閉症傾向的孩子,一開始只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但透過他們喜愛的音樂、音樂與律動、音樂中快慢與強弱等元素,慢慢建立與我互動,進而發展其他社交溝通技能。

另外,也有孩子專注力薄弱,早期干預階段中,我們透過音樂活動逐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強度與時間,為未來在日常與校園生活中適應與學習提供更好基礎。

模仿能力也是學習語言前的重要技能,包括動作模仿。音樂治療師會運用音樂與律動,訓練孩子的動作模仿能力,例如透過《If You’re Happy》鼓勵孩子跟隨拍手、踏腳、轉身等。有了動作模仿基礎,孩子就能逐步發展到語言模仿的層次。

2. 促進語言發展
模仿聲音的能力往往是語言學習的起點。音樂治療師常運用結構清晰且重複的歌曲,鼓勵孩子模仿聲音並參與發聲,像是以《Old McDonald》中的「E I E I O」部分,讓孩子以音樂方式回應。

當孩子具備聲音模仿能力後,治療師會繼續協助擴充他們共他語言表達的需要。在語言發展中,有些孩子會有發音不準的困難,例如英文的「S」或「F」音節。例如在《Sailor Went to Sea》兒歌中,你可以數一數有多少個「S」發音呢?音樂治療師可以透過唱歌訓練孩子的發音,音樂的趣味性和重複性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反覆練習。

許多早期干預的孩子有學習新詞彙的需要,音樂治療師會運用歌曲教授動物、食物、交通工具等詞彙,甚至創作屬於孩子的專屬歌曲。研究顯示,帶旋律的訊息會更容易被記住,這有助於孩子反覆接觸新詞彙並加強長期記憶。 音樂能夠協助孩子從視覺、聽覺及動作協調等多角度學習新詞彙。 而且音樂是有趣的,孩子在快樂、無壓力的情境中自然能更容易和有動力去吸收和練習新詞。

(下一期我會繼續分享音樂治療如何協助兒童早期干預情緒發展、大小肌肉訓練、感覺統合刺激,及促進親子或社區連結。)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