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眼看世界
6 世代轉變中的澳洲(2) — 澳洲人身份認同
不同年代來到澳洲的華裔移民, 由於澳洲社會正在變化, 再加上中國也走進世界舞台, 因此對自己是澳洲人的身份或是對中國的態度, 都顯出極大差異。

單一英語文化至多元
澳洲社會從殖民時代開始,殖民不單只來自英國,也有少量殖民來自其它歐洲國家。不過英國的海軍在1788年進駐, 使這些殖民地為英國皇帝的產業,直到今天。1901年澳洲聯邦成立之前, 因著淘金熱潮,曾經有不少華人定居在澳洲各地。但成立澳洲聯邦後, 第一條通過的移民法例, 要求移民澳洲者需要通過英文能力考試, 開啟了澳洲以英國文化為主體的社會。澳洲隨後實施白澳政策, 不過, 這政策並不是以膚色及種族來區分, 而是以語言來區分。所以當時澳洲社會歧視的人種也包括不說英語的歐洲白人。但隨著社會發展, 文化接近英國但非說英語的歐洲人, 如希臘裔、意大利裔等民族也被接納。這些歐裔移民生活與英國文化極為接近, 第二代融入澳洲社會並不困難, 因此建構了今天澳洲以白人主導, 但尊重多元文化社會的基礎。
因為實施白澳政策, 原來說中文的華人及太平洋群島居民都被排除在澳洲之外, 形成了1975年之前, 澳洲實際上成為了英式文化社會。不過, 第二次大戰後, 由於歐洲戰後重建,移民漸漸減少, 而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 來自這些新興國家在澳洲讀書的年輕人及移民漸多。英聯邦的可倫坡計劃, 使非洲、亞洲能說英語的都可以留在澳洲。1975年的種族歧視法案, 令種族不再是篩選移民的因素。
80年代亞洲移民增加, 至今天, 華裔、印度裔、菲律賓裔、尼泊爾裔等亞裔移民人數已超過傳統希臘、義大利或東歐移民, 也令到澳洲成為全球最具多元文化色彩的國家。
澳洲人如何看自己
由於80年代之前, 澳洲人口每年增長不算太高,在那時長大的澳洲人, 並沒有很多機會在學校或社區接觸不同族裔。因此現時年長者, 雖然接受多元文化, 卻極少參與不同種族文化的社區活動。對他們來說, 他們身活在一個西方價值觀的英語社會,關注的問題,是澳洲本土、英國或是歐美世界的事。現時在社會中擔任領袖或高層管理崗位, 不少是這一年齡層的人。他們雖然認識到今天的澳洲社會已和他們小時候不再一樣, 只是他們卻少有接觸或瞭解多元文化的機會。
在80年代左右出生及成長的一代, 在求學階段, 就有機會接觸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他們的人際或社交網絡也包括不同族裔, 因此大多對多元文化持開放態度, 生活中也間中會接觸及連結。不過, 他們並不一定熱衷或對多元文化持積極或重視的態度。不過在現時社會走向接納及尊重多元文化時, 他們會認同不同族裔在社會內都應該有同樣發展機會, 也願意接納不同族裔都是澳洲人。
在9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 他們成長在澳洲已有相當程度的多元情況。而且這群人中來自不同國家地區背景的都很多, 因此他們對澳洲多元化較為積極。他們擁有極寬闊的人際社交網絡,並且不少人曾在外地生活過, 他們眼中的澳洲已不一定是英式文化為主體, 而是接受文化共融的社會。 這一代的澳洲人, 相信對多元澳洲未來的發展, 可以起著更重要的推動角色。
對這些年輕的一代來說, 澳洲社會並不是封閉的一片大陸, 而是可以通過網絡連結到任何國家。他們周遭的社會生活, 也提供了他們與世界接觸的機會。可以說, 他們會認為澳洲就是全世界的縮影,而澳洲人是得天獨厚, 很有條件把自己看成為生活於整個世界不同民族之中。
90年後的華裔移民
80年代以前移民澳洲的華人並不算多,今天並不是一個很多人的社群。這群人現時年齡都較大, 多是已經退休的一群。他們在澳洲生活的歷程, 英語能力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路徑。英語不通的一群, 不少是生活過在唐人街華人社區之內。那些能以英語溝通的, 很多人是專業人仕, 大都會融入澳洲主流社會之中。不過90年代因六四事件或香港因97問題而定居澳洲的華裔,他們因為人數眾多, 多群居在外圍小社區, 形成極大的地區經濟社群。今天在社會中, 他們仍是相當活躍, 並且具備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對他們來說, 他們確定澳洲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卻同時又認為文化上自己保留了華人的價值及習慣。因此他們一方面認定自己是澳洲社會一份子, 卻又認為自己與其他澳洲人不一樣。他們喜歡自由及民主制度, 但又會認為中國在專制社會中, 都可以取得經濟成就, 因此並不熱心或支持中國社會的民主化或中國人是否有自由。可以說, 他們實際上享受自己在澳洲有的自由民主, 卻又認為中國的極權也同樣可以帶來經濟起飛及強大。這一種互相矛盾的價值觀, 在不少中年以上華裔移民同時存在, 反映出來的是他們為著自己是澳洲人而驕傲,卻又重視自己是華人的身份。
過往10多年來到澳洲的華裔移民, 相反會較為肯定自己是澳洲人,而不強調自己的中國文化背景。或許是因為不管在香港或中國長大的這一群移民, 他們一就是只肯定自己是香港人, 或是在中國接觸外國世界成長的, 並不一定會接受共產中國的極權管治吧。
投入澳洲社會
從以上所觀察, 不同年代來到澳洲的華裔移民, 由於澳洲社會正在變化, 再加上中國也走進世界舞台, 因此對自己是澳洲人的身份或是對中國的態度, 都顯出極大差異。也因如此, 華裔社區也漸漸分裂成為不同版塊, 由於各有空間, 不同社群的接觸也不太多。
這情況在其他的移民群體中也相仿。
不過, 這些差異都不會影響到他們融入社會的需要, 只是他們都循著不同的軌跡, 使自己成為澳洲社會的一員。在這過程之中,我們見到澳洲政府很少主動去接觸、明白或是干預, 因此在這些社群中華人遇上的各種生活及社會問題, 往往長期被社會所忽視, 而政府也沒有積極處理。
過去研究澳洲社會凝聚力的史坎倫基金會曾有研究指出, 華裔移民融入社會並不容易, 已成為社會的關注。我們下一期會繼續探討這些問題。
周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