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眼看世界
5 世界轉變中的澳洲 (1) – 影響世界的資訊
澳洲是在亞太區唯一實施西方民主制度的英語多元文化國家, 澳洲也將要思考及重新部署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外交、經濟貿易、社會發展的策略。作為澳洲社會重要族裔社群的華人移民, 我相信在這新時代的澳洲, 將要扮演重要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美國作為戰後唯一不大受到戰火影響的國家, 躍升擔任了世界警察的角色。美國與蘇聯以鐵幕為界線進行冷戰, 直至91年蘇聯解體, 美國又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及軍事霸主。30多年過去,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實施孤立主義, 世界各國即時都在調整國策, 面對著這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歐洲國家在未來提出8400億歐元的重新武裝計劃, 就是意識到不能再倚靠美國軍事保護, 享受美國多年來提供的「免費午餐」。澳洲是在亞太區唯一實施西方民主制度的英語多元文化國家, 澳洲也將要思考及重新部署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外交、經濟貿易、社會發展的策略。作為澳洲社會重要族裔社群的華人移民, 我相信在這新時代的澳洲, 將要扮演重要角色。我會在這一個專欄, 與讀者分享個人的看法。
西方國家放棄影響力
兩次大戰前, 西方社會藉著殖民擴張, 支配著美洲、非洲、及亞洲不少國家的發展。這時期, 西方國家在軍事上支配著全球各國。中國近代史中西方列強侵略及欺凌中國, 是現代華人都熟識的一段歷史。歐洲小國僅派出少量遠征中國軍隊, 就輕易擊敗腐朽不堪的滿清政府, 更略奪了中國大量資源。香港作為西方國家進入中國的入口, 在英國人管治下, 亦因緣際遇地發展成為全球最富裕的自由港, 也成為西方國家影響中國的戰略城巿。
這時期, 西方傳教士也隨著商人來到世界各國, 不過基督教文化並未深入影響這些國家。不過在英國管治下的香港, 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發展等方面, 都隨著不少傳教士無私的奉獻, 影響了今天的香港人。這也可以看成為西方社會非國家機構的影響力。
二次大戰後, 大英帝國看到發展殖民地, 並未為英國人帶來長期經濟利益, 反而令到國家要耗費大量軍事及經濟力量, 因此實施去殖民化政策。為維持英國的大國形象及影響力, 英國也與這些前殖民地國家維持聯繫及合作。在開始時, 英聯邦組織曾經發揮著作用, 澳洲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過隨著時間過去, 這些國家專注於地緣政治及發展, 英聯邦今天, 影響力也不再如數十年前重要。以前重視與西方社會合作的國家, 亦已不再對西方文化及發展趨之若鶩。
資訊勢力重劃
無可置疑, 二次大戰後, 資訊在任何一個社會發展、經濟走向、世界政治及國防策略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上世紀中葉開始, 電台及電視廣播成為最具滲透力的資訊媒體, 全球廣播被視為在宣傳文化上最有影響力的資訊機器。二戰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向全球廣播, 標誌著英國推廣英式文化及價值觀。英國戰後去殖民地化, 國力大幅下滑, 美國乘勢崛起, 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 VOA) 以不同語言廣播, 向全球各國藉電台廣播,推廣美國對世界事務的觀點。90年代之後, 美國更成立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RFA),向政治及經濟躍起中的亞洲國家, 推動西方民主社會發展觀點及價值觀。
在美蘇冷戰時代, BBC及VOA確實在全球起著重要角色。通過這些媒體, 在極權國家的人民, 仍有一些機會接觸民主自由制度國家資訊。當這些國家人民認識西方社會的進步及發達, 不期然會要求政府跟上西方社會及文化及制度的發展。不同國家人民互相接觸, 再加上航空業的發展, 推動了全球化現象。數十年期間, 亞洲不少國家都藉著全球化而取得經濟急速發展, 而這些國家的體制, 也有一定民主化的傾向。
但美國或是英國國內, 對維持這些影響別國媒體的支持, 日漸下降。無他, 這些媒體好像並未直接為美國或英國人民生活帶來甚麼幫助。而且這些媒體關注的訊息亦和美國及英國國民生活無關, 很自然就得不到他們重視。要通過選舉爭取選票的政客, 很容易會覺得停止這些有關意識形態的服務, 是順應選民要求, 理所當然的事。
中國及俄羅斯這兩個極權共產主義國家, 情況就不一樣。中國自經濟發展起飛後, 就極之重視「大外宣」, 即要向全世界宣傳中國發展及社會制度的成功。先是要爭取散居中國以外華人的認同和支持, 到今天向其它社會宣傳中國體制比西方民主社會優越。目的很明顯, 是藉著媒體宣傳, 擴大中國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
澳洲資訊影響力
澳洲在西太平洋地區, 一直被視為這地區中的大國, 扮演著具備影響力領袖的角色。澳洲多年來都有向各太平洋島國提供各種生活援助及廣播資訊。澳洲廣播公司(ABC)多年來向太平洋各島國定期提供不同語言資訊廣播, 也藉此與各國人民建立經濟、文化、教育合作等。明顯地, 澳洲因為與附近國家維持良好溝通及合作關係,西太平洋島嶼國家與澳洲維持關係密切, 令澳洲人感到極度安全。近年來, 澳洲對這地區的國家支援大幅減少, ABC短波廣播也在多年前停止, 改為以互聯網方式向當地電台提供服務, 可以說是澳洲政府忽視了通過提供資訊向這些國家建立的影響力。
相反, 中國的「大外宣」近年來, 已在這地區已見成果。中國國際電台已在西太平洋地區提供著廣播節目, 也反映在近年這些國家轉向與中國建交及加強經濟合作。2022年黃英賢擔任外交部長後, 立刻出訪太平洋島國, 顯示澳洲政府已關注到澳洲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要維持澳洲在這地區的影響力, 澳洲政府除了重新建立與這些地區國家的合作、支援及交流外, 澳洲政府也要明白, 極需要恢復向這地區倡導西方自由民主等價值觀。在西太平洋地區建立能反映這些價值觀的媒體, 又變成政府要再次考慮的議程。
多元文化社會的優勢
特朗普總統上台不到兩個月, 就以收縮開支及這些機構受到別國政府滲透被利用的理由, 大幅度停止了向世界提供資訊的服務。面對著西方資訊影響力退潮, 相信澳洲政府會重新評估,在這地區如何可以加強影響力的方案。
雖然澳洲人口不多, 無法建立如BBC或VOA這些系統, 不過, 澳洲仍有一大優勢, 就是在50多年前, 澳洲已發展少數族裔廣播政策, 鼓勵在澳洲的少數族群以自己語言廣播, 成為維持這些族裔社群的社區力量。現時澳洲各城巿鄉鎮有800多個多元文化語言節目, 而西太平洋島國族群的節目也不少。
要是澳洲政府能加以發展, 這些少數族裔社群的資訊渠道, 澳洲很容易在這地區建立推廣西方民主社會價值觀的資訊中心。不過, 能回應這挑戰, 還有待澳洲政治領袖是否有高瞻遠觸, 看到這樣的投資, 會為澳洲社會帶來怎樣的好處。
周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