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電動車的未來,澳洲準備好了嗎?

澳大利亞人熱愛汽車,然而在2020年該國新車銷量中,純電車僅僅佔到0.7%。而在英國和歐盟,這一比例超過10%。在日漸火熱的世界電動車市場中,澳大利亞一直是「被遺忘的角落」,不僅車商不感興趣,澳洲人自己也不怎麼待見,電動車一度是時尚人士的昂貴玩具。然而,在國際社會氣候變化和碳中和計劃的「倒逼」之下,電動車市場終於在澳洲逐漸打開些許局面。大勢所趨,電動車的時代正在向我們大踏步走來。

冷淡由來已久

在全球富裕國家中,特斯拉品牌以及純電動車行業成為「當紅炸子雞」,然而澳大利亞人卻對純電動車不感冒,該國拖拉機的銷量都是純電動車的兩倍之多。澳大利亞對純電動車的冷淡讓汽車行業頗為惱火。他們推遲或者乾脆不在澳大利亞發佈新款電動車,而是更加熱衷於那些政府提供豐厚補貼、制定了龐大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國家。

/ 特斯拉在全球富裕国家走俏

位於悉尼的「電動車理事會」的首席執行官賈法裡(Behyad Jafari)表示,對於電動車行業來說,澳大利亞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敵意」的市場,該國的政策促使消費者更願意購買高排放燃油車。研究表明,在20國集團的道路運輸減排方面,澳大利亞是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排名甚至落後於印尼、土耳其等國。澳洲保守派政府的政策指向明顯與正在大規模變革的全球汽車行業之間出現了裂痕。

去年,聯邦政府發佈的「技術投資路線圖」提及對電池、混動車(包括插電混動車)發展的關注。今年2月聯邦政府發佈的「未來燃料戰略」討論書也表示,電動車可以幫助減排,但是政府依舊拒絕提供消費補貼。截至去年底,澳大利亞在售的電動車型號有50多款,但是只有少數幾款的價格低於相對應的燃油車型號。比如特斯拉的Model 3在澳大利亞標價6.69萬澳元,高配版Model S標價18.999萬澳元。作為對比,特斯拉在美國銷售的Model 3定價3.849萬美元,而在中國的定價則為24.99萬元人民幣(約合3.8萬美元)。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道路上的電動車寥寥無幾,監管政策缺乏確定性。只有在人口稠密的東海岸地區,電動車車主才能夠找到充電站。澳大利亞電動車理事會去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塔斯馬尼亞和北領地地區,所有的電動車充電站加起來只有幾十座。各種因素讓澳大利亞成為全球電動車廠商的雞肋市場,該國的充電站網路建設也難以獲得投資。大眾公司甚至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某些方面,「澳大利亞的電動車政策可以和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相比」。

沒有選擇的選擇

無論聯邦政府的消極抵抗持續多久,面對全球範圍內電動汽車的風靡,螳臂當車絕非明智之舉。屆時,澳洲就會發現不管你願不願意,幾年後選購汽車時,很多主要汽車品牌只有電動汽車可以選擇。畢竟,在全球變暖的形勢下,化石燃料註定要逐漸淘汰,許多汽車製造商已經將戰略重點轉移至電動汽車。而由於電動汽車的技術要求和電池成本,豪華品牌更是首先佔據先機。

18年來,豐田(Toyota)一直是澳大利亞最暢銷的汽車品牌,並與大眾競爭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致力於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豐田的計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開發氫燃料汽車,而不是電池電動汽車。從2026年開始,德國汽車製造商奧迪(Audi)發佈的所有新車型都將採用電池供電。瑞典汽車製造商沃爾沃(Volvo)承諾到2030年只生產全電動汽車。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正努力在2030年前實現全電動化……留給澳洲民眾調整適應的時間不多了。

儘管聯邦政府對新能源的態度一直曖昧不清,但大多數州、領地政府總體上態度積極,自行推出了激勵措施,既為私營部門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信心,也為增加充電場所、改善服務來支援電動汽車鋪平了道路。具體來說,維州制定了到2030年實現零排放新車銷售佔比50%的目標,而新州則宣佈了一項電動汽車戰略,到2030-2031年將銷量增加到53%。因此,澳洲電動汽車的銷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時行業預期,在未來兩年內,電動車造價將與汽油車水準看齊,消費者的選擇也在增加。

面對對於電動車市場逐漸鬆動的現實,聯邦政府能源和減排部長安格斯·泰勒表示,政府已承諾超過14億澳元,以幫助增加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車技術的普及。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正表明著,澳大利亞人已經在選擇接受新一代的燃料技術。隨著行業致力於提供更多的電動汽車型號和更實惠的價格,下一步就是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以支持想要購買和駕駛電動汽車的越來越多的民眾。

/ 澳洲人数年后或许只能买到电动车

轉機已經出現

1970年代,澳洲曾接近每年100萬輛,成為當時世界排名第10位的汽車生產國,而到2004年,澳洲每年仍生產超過40萬輛汽車。但隨著本地汽車市場逐漸由歐洲及亞洲的進口車所主導,令澳洲本地汽車生產業每況愈下。2020年,Holden車廠宣佈在澳洲停止生產汽車。澳洲本地的汽車生產工業跌至谷底。而電動車時代的來臨,也許為澳洲的汽車工業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發展電動車,澳洲本地最有優勢的無疑是電池的供應。電動車最主要的一個元件,就是其電池,電池中最主要的資源就是Lithium(鋰元素),而澳洲是全球鋰元素的其中一個主要生產國。按美國地質調查局在2016年的推算,澳洲的鋰礦物儲存量,佔全球總蘊藏量1400萬噸的11%,僅次於智利(52%)、中國(22%)、阿根廷(14%)。但由於澳洲通過礦石精製鋰礦物,生產效率比其他國家為高(佔41%),成為世界鋰元素的最大生產國,而智利的年度產量只為34%,阿根廷及中國,則分別只有16%及6%的年生產量。此方面澳洲大有所為。

曾經風光無量的澳洲,大可利用現有的工業基礎設施,重新建立澳洲成為電動汽車製造國。特別是在汽車零部件的製造方面,由於過去幾十年的積累,澳洲仍有相當的優勢,而這些國內生產的零部件,足以應用於電動汽車。這些已有的天然優勢,如果再有政府對電動汽車業的政策助力,澳洲在電動車行業席捲全球的時代未必不能爭得一席之地。

而為了更好回應在剛剛落下帷幕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做出的承諾,莫里森總理于上周公佈電動汽車戰略——在全國範圍內加速推出充電和加氫站,以支持到2030年有17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此戰略又稱「未來燃料」(Future Fuels)戰略。這是政府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一個關鍵支柱。新的公共充電站將被多達84%的人口使用,覆蓋約2100萬人,並在2035年之前減少2億的健康成本。

「未來燃料」(Future Fuels)戰略指出,預計到2030年,電池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將佔澳大利亞新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年銷量的30%。這確實是一幅在一年前澳洲民眾無法現象的願景,如今已被正式提出日程。當技術、政策、觀念三位一體,使得電動汽車變得 更具成本競爭力時,越來越多的澳洲民眾會接受它們,好似我們居住的房屋——頭頂安裝的太陽能採光板一樣普遍。這個目標貌似並不遙遠。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pyright © 2022 SAMEW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