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聯邦大選前夕態勢微妙
今年是澳大利亞的大選年。

此前一直被外界認定的4月12日已經不可能成為大選日。由於從宣佈大選到正式投票至少需要間隔33天,目前只剩三個可能的選舉日期,分別是5月3日、5月10日和5月17日。大選最遲必須在5月17日舉行,而競選活動至少要持續33天。如果要在5月3日投票,阿爾巴尼斯最遲必須在3月31日(週一)宣佈選舉;如果要在5月10日投票,最遲必須在4月7日(週一)宣佈。按照慣例,選舉日通常在周日宣佈。如果到4月7日仍未宣佈選舉,那麼5月17日將成為唯一的選舉日期。而隨著聯邦選舉的日益臨近,日前最新發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工黨以微弱優勢領先聯盟黨。
大選在即 選情膠著
最新的YouGov民調顯示,工黨和聯盟黨的支持率現在打成平手,選戰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而就在兩周前,工黨還靠著總理阿爾巴尼斯對熱帶風暴阿爾弗雷德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微弱領先聯盟黨 51% 對 49%。但現在,局勢已經完全扳平。從首選票來看,工黨的支持率仍然停在 31%,沒有變化;但聯盟黨的支持率上升了 1 個百分點,達到 37%,正在穩步增長。不過,在「誰更適合當總理」這個問題上,阿爾巴尼斯的支持率還是領先達頓,目前為 45% 對 40%;但達頓在選民滿意度方面反超了。在其他小黨方面,綠黨和一國黨的首選票支持了率均下降了半個百分點,分別降至13%和7%,獨立人士的得票率也下降了一個百分點,降至8%。
先前是昆士蘭、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對阿爾巴尼斯政府的支持率顯著上升,推動了整體結果向工黨傾斜,為其贏得了微弱優勢。而這種優勢也沒有延續太久。同時,羅伊·摩根民調結果還顯示,選舉或將出現懸峙議會,勝者將需要小黨派和獨立議員的支持才能組建政府,因為兩黨支持率相差無幾。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對此表示,若工黨以少數黨身份執政,將通過增加稅收和支出來加劇通貨膨脹。大選中達頓一直強調,在工黨政府的領導下,澳大利亞的通貨膨脹率持續高於大多數主要發達經濟體,家庭和小企業的預算已被壓縮至極限,聯盟黨上臺將旨在修復阿爾巴尼斯工黨政府對澳大利亞經濟造成的損害——在工黨治理下,澳大利亞的生活水準經歷了發達國家中最大的下降。而阿爾巴尼斯則回應稱,通貨膨脹正在下降。
此次民調是在3月14日至19日期間進行的,1500名選民參與了調查,其誤差率為3.4%。其正值工黨準備在下週二公佈其第四份聯邦預算案之際,該預算顯示工黨在連續盈餘之後會出現財政赤字。此前,這一財政前景促使許多人預測政府會在公佈預算案之前宣佈舉行大選,但阿爾弗雷德風暴的來襲迫使阿爾巴尼斯推遲了宣佈提前大選的計劃。根據澳洲的憲法,聯邦大選必須在5月17日或之前舉行,預計阿爾巴尼斯將在預算案公佈後的幾天內宣佈大選日期。

爭取中間選票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綜合過去三次民調結果得出,聯盟黨自上次大選以來在維州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如果他們想在下次大選後有機會組建政府,就必須在新州以及西澳進一步提升支持率。數據顯示,在關鍵的維州,治安問題的重要性已經接近住房問題,僅次於生活成本壓力,成為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對於聯盟黨來說,維州是最有希望搶下多個席位的地方。聯盟黨目前在維州39個席位中只佔據10個,而工黨的州政府近年來民望下滑,這給了聯盟黨機會。只是在過去近一个月裏,聯盟黨的上升勢頭有所停滯。原因包括:達頓的一系列失誤、政府陸續推出新政策,以及聯盟黨內部的不安情緒日益加劇。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阿爾巴尼斯和達頓連續三個週末共同出席三場活動,突顯出他們為爭取澳大利亞的華裔選民而進行的選戰,而華裔選民是一個關鍵群體,可能會在即將到來的聯邦大選中發揮重要作用。前總理莫里森和其率領的聯盟黨在三年前被趕下臺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一個原因,無論這個觀點對錯與否,就是人們認為聯盟黨是反中的。自由黨對敗選的分析發現,在華裔選民高度集中的選區,拋棄自由黨轉投他黨的搖擺幅度明顯更大。這一分析發現,在華裔澳大利亞選民最多的15個選區,兩黨支持率的搖擺幅度為6.6%,而其他席位的搖擺幅度為3.7%。自由黨的選舉分析表明,該黨需要優先重建與澳大利亞華人社區成員的關係。難怪兩黨紛紛借助節日慶典爭取左右華裔選票,連廣受華人歡迎的社交平臺小紅書也成為了兩黨政客紛紛佔領的輿論平臺。
當然,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是禁止發佈政治廣告,但小紅書的演算法允許政客們針對地理區域內的用戶發佈資訊,但這些內容很少是極度擁護自身所屬黨派的。澳利亞政界人士在小紅書上很少談論澳中關係,他們會去慶祝農曆新年,會與華人移民社區接觸,有時會參加社區活動,但他們幾乎不會談論澳中關係。即使他們發佈了相關資訊,也不太可能傳播得很遠,因為最近政治家的帳戶被秘密封鎖了。雖然現有追隨者仍能看到這些國會議員的帳戶,但新用戶似乎無法找到他們。這意味著該平臺上各政治派別政治家與用戶的互動及粉絲人數的增長都處於停滯狀態。最終對大選結果有何影響,只能從結果倒推。
變數依舊存在
近兩年的經濟壓力已經抹去了澳大利亞數百萬人的財富積累,特別是在外城區和偏遠地區的選區。單次降息或許能提振工黨的士氣,但不太可能緩解那些將在大選中決定勝負的選民所經歷的深層經濟痛苦。幾十年來,全球各地的民調機構都使用「國家方向是正確還是錯誤」這一問題來衡量選民對變革的態度。澳洲聯邦大選到來之際,澳洲選民的悲觀情緒正在上升。
整體來看,工黨的支持者比其他選民更為樂觀,其中56%認為國家方向是正確的,而綠黨支持者僅有18%,在聯盟黨選民則只有14%;不僅年長者的悲觀情緒在加深,工黨努力爭取的年輕群體也彌漫著不滿情緒。不論是誰上臺,這都不是任何一個職業政客願意接手的爛攤子。
隨著颶風阿爾弗雷德向昆士蘭州移動,阿爾巴尼斯放棄了4月12日選舉日的競選計劃。而選舉的推遲也無形中阻礙了聯盟黨的勢頭,就像延期戰鬥對士兵士氣和積極性的影響一般,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為期 30天的競選活動已準備就緒,每個時刻都經過精心計劃,聯盟黨候選人制定了宣傳政策,並準備好彈藥來打壓工黨或藍綠色候選人。可是此刻,達頓的團隊卻停滯不前,不知道該把目標指向何處。相比之下,現任政府仍然掌控著所有重大杠杆。而兩黨此時除了內憂以外,還要面對國際社會的一個更大變數——今年1月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頻繁出拳而引發的地緣政治動盪以及種種巨大的不確定性。特朗普正在不斷拆解著維持和平、保障西方自由的聯盟體系。這對阿爾巴尼斯和達頓而言,意味著重大挑戰。
而今,澳洲選民焦慮日增,既因生活成本,又因「特朗普焦慮」與全球動盪過去幾年,澳人因經濟不確定性承壓,如今連長期依賴的美國盟友都不再穩定。這必將直接影響民眾對國防開支的態度,以及最現實的問題:這會影響就業嗎?會推高物價嗎?這一切都加劇了社會焦慮。最終,誰能最有效回應這種複合型焦慮,就最有可能贏得下屆聯邦大選。而對阿爾巴尼斯和達頓來說,如何在維護澳洲主權獨立與最大限度維持美澳聯盟之間取得平衡,無疑在決定此次大選鹿死誰手時亦扮演不可小視的作用。
聯邦預算案提出減稅爭取連任
在3月25日財長提交了他任內第四份財政預算, 其中最出人意外但又不令人驚訝的是他推出了減稅方案, 在來年減收170億元入息稅, 即每名納稅人每週平均少交$5稅項。財長Jim Chalmers 表示雖然這令到財政預算有470億元的不敷, 而且令到澳洲外債在2028-29年度將達至7890億元, 但這是政府要與國民共渡生活成本上漲時艱的決心。聯盟黨對減稅方案表明不同意, 但又無法承諾不會在大選中不會提出減稅的政策, 陷入進退維谷的狀態。工黨出動減稅這一招, 只是象徵式地減少澳洲人的負擔,並沒有實質上減決了問題, 但相信會普遍得到國民支持, 提高大選中的支持度。自由黨若然堅決反對, 就變成不理民間疾苦。但要能提出具針對性解決低收入群體面對困境的方案, 又不容易, 並且又無法照顧整體國民的不滿情緒。
不過, 財政預算對於世界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及正面態度, 相信未必能說服大部份的澳洲人。反對黨要持續降低對政府的支持, 相信還是要繼續推銷世界的不穩, 而只有聯盟黨能有強勢領導, 帶領澳洲人面對危機的說法。
很明顯, 工黨政府將會極速要求議會通過財政預算案, 落實在過去數月提出的政策, 加快上馬, 盼望能獲得選民授權, 至少能多三年執政的機會。相信工黨能否有進展,在未來一兩週議會辯論財政預算案, 很快便會有分曉。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